如今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到了周末,很多人都會約上三五好友出來聚餐,特別是在剛發工資的時候會對自己奢侈一點,選擇比較高檔又有氣氛的西餐廳吃頓好的外國料理,釋懷一下心情,點上一杯紅酒跟一份牛排,聽著輕音樂,整個人都覺得非常放鬆。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國人吃東西為了吃得更健康,往往都喜歡把食材都煮熟點。而對於牛排來說,這要是煮全熟的話,肉質就會變得很老,而五分熟的牛肉切出來又帶有血水不敢吃,因此往往很多人都會跟服務員說來份8分熟的牛排。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懷疑過,這五分熟的牛排中的血水到底是不是「血」?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敢吃,因此沒往這個方向做進一步的思考。其實科學告訴我們,親眼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實的真相,這點相信大家都非常有感悟。其實大家所見到的五分熟牛排中間的汁水並不是真的血水,因為事實上,為了保證動物的肉質跟口感,在對動物的屠宰過程中,都一定會放掉動物身上的血水,這樣我們所食用的動物肉類就不會帶一絲的血腥味了。
那既然不是血水,那這個像血水的汁水又是什麼物質呢?其實這是一種存在於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叫做肌紅蛋白。而當這種肌紅蛋白跟氧氣結合後,一開始是呈現粉紅色的,但是隨著牛排烹飪的過程中,溫度的上升,這原本粉紅色的汁水就會慢慢變成紅褐色,因此就客觀上的給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這個深褐色的汁水就是牛排的血水一樣。
說到這裡,可能還有人覺得小編說的並不可靠,純屬瞎編。但是大家在客觀上都會忽略一個細節,那就是血是遇熱是會凝固的。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食用過的鴨血、鵝血、豬血一樣,把它們用盆子收集起來,再經過熱水的加溫,這些動物血水就會變成凝固的狀態。再者,血液一旦離開了血管,就都會凝固,如果不能會凝固,那肯定是血流不止。因此這種血水在牛排的肉質裡面存放多久,它都不會變成凝固狀態,所以這種血水壓根就不是血。
其實牛排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鐵元素,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但是如果吃全熟的牛排,這牛排中的營養成分可是會大量的流失,使得牛排吃起來並沒有那麼營養,而且口感也沒有那麼鮮嫩多汁。看完了之後,現在大家心中的謎團應該解開了吧。這下想吃更鮮嫩的五分熟的牛排,就再也不用為血水是血而擔心了。關注小編,不知道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如果覺得小編解析得好,請分享或者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