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了,錢包鼓了,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滿足於在自己家門口喝到的世界咖啡,他們更願意隨著咖啡的足跡,去當地品味咖啡,因為那裡的咖啡不僅更加醇香可口,當地的咖啡文化更值得細細品味。1650年,第一家基督教徒的咖啡館在倫敦開門迎客。十七世紀中葉,咖啡館在倫敦成為生意和新聞的同義詞,成了商人、科學研究者和知識分子天然的家園,被稱為「Penny·University」(便士大學),也就是說只要付1便士就可在店內閱讀各種報章雜誌、交換情報、參加討論。
隨著貿易發展,咖啡被認為是優雅的年輕人的飲料,象徵著歐洲品味,英國咖啡館的發展更少不了文人的推動。如今位於英國倫敦科芬園(Covent Garden)廣場附近的羅素街(Russell Street)的星巴克,就是在當年大名鼎鼎的巴頓咖啡館(Button’s coffeehouse)舊址上建立的。當時,詩人、劇作家、記者以及普通大眾都常聚於此,圍坐在長長的木桌旁,或酌酒思索,或論文寫作,通常會持續到深夜。
如今在英國出鏡率最高的三大咖啡館是星巴克、COSTA、NERO。稍微小眾但也同樣流行的有Caffè·Ritazza,Coffee·Republic,AMTCoffee,以及大多開在火車站的Pumpkin等。如果問英國當地人最喜歡的咖啡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說是本地品牌COSTA:親切的價格、溫暖的色調和漂亮的杯碟,還因為它和英國的最大連鎖書店Waterstone's(水石書店)有合作關係。泡書店同時,喝點東西,更愜意。
在倫敦一些稍微偏離市中心的地方,你能找到COSTA,卻不一定見得到星巴克。而本土主打意式口味的NERO則更受歡迎:最便宜,咖啡味道偏苦,但口感最棒,食物相對最健康,同樣提供免費報紙,咖啡師更友好,英國本地人說:「很多時候,在NERO你都不會感受到美式文化的衝擊,可以任由著自己悠閒的心情去對自己想喝的咖啡儘管吹毛求疵。」
推薦咖啡:Flat·White、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
推薦咖啡館:除了三大咖啡品牌,法國百年老店保羅麵包店(Paul·Bakery)的咖啡也不容錯過,東倫敦地區還聚集著很多優質的獨立咖啡館,例如Allpress、Climpson和Caravan咖啡館。
遊者心得:英國的咖啡店隨處都是,總有一家在你身邊。這裡咖啡店賣的咖啡比麵包還便宜哦!它們的咖啡沒有流水線的製作過程,它們的咖啡是種藝術;即使一杯espresso也可以享受等待的過程。
世人多聽聞澳洲的葡萄美酒,而更貼近本地人生活的,是咖啡。墨爾本是整個澳洲的咖啡首都,與巴黎、維也納、西雅圖、哈瓦那、溫哥華、聖保羅這幾個咖啡文化重鎮齊名世界。
咖啡在墨爾本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飲料,而是聯絡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工具。就好像國人聚在一起喝酒一樣,墨爾本人除了周末和晚間在酒吧喝酒,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是靠咖啡來度過的。就像中國人習慣見了面問一句「吃了嗎?」,墨爾本人則是說「Do·you·want·to·have·a·cup·of·coffee?」(你要一起喝杯咖啡嗎?),包括客氣時會說「改天一起喝咖啡吧」!
「在墨爾本,你很難找到一杯難喝的咖啡。」墨爾本的當地人,無處不咖啡,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最滿意的咖啡店。不管是深藏在小巷,還是隱匿在外觀毫不起眼的廢棄廠房的咖啡店,都有自己的老主顧。甚至還有自己認定的專業咖啡師,很多知名的咖啡店都會聘請一名職業的咖啡師,他們懂得如何調製出口味上佳的咖啡,這絕對是跟廚師糕點師一樣講究的工作。
2008年,星巴克在大幅度撤資澳洲。對於講究咖啡口味的墨爾本人來說,星巴克好像快餐一樣的運營形式並不合他們口味。即便是這樣快餐的形式,也有Gloria·Jean’s這樣的本地品牌,所以星巴克毫無市場。墨爾本的咖啡文化其實也是墨爾本人的生活狀態,在忙碌中有休閒,慢在心態,閒在情緒,讓生活舒展開應該有的質量。
推薦咖啡:皮科洛拿鐵咖啡(PiccoloLatte)
雖然當地人也十分喜愛拿鐵(Latte)、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和Flat White,但皮科洛拿鐵咖啡(Piccolo Latte)仍是最受歡迎的咖啡飲品,因其奶量更少,味道更加濃烈。
推薦咖啡館:如果你是一位資深咖啡愛好者,追求咖啡的最純品質,那麼推薦您到位於Hawthron的Axil Coffeehouse Roaster咖啡館、位於北墨爾本的Auction Rooms咖啡館和位於南墨爾本的Dead Man Espresso咖啡館。Hidden Secrets 旅行社同時為旅客提供咖啡文化之旅服務。
遊者心得:遊客們可以於咖啡香中在街邊看人來人往、街頭藝人的路邊彈唱。天氣晴 好時,可以曬著太陽,感受微風拂過道路兩邊的樹,讓樹葉沙沙作響,偶爾海鷗和鴿子鳴叫,頑皮的孩子在後面追逐的畫面。閉上眼,只聞到咖啡的濃香,聽到的是 屬於這個城市的聲響,在耳邊輕聲訴說:這就是生活。
雷克雅未克,冰島的首都,位於北歐。也許是天氣寒冷的緣故,冰島的人均咖啡消費量非常之大,自然也培養出當地人對咖啡挑剔的胃口。這個袖珍的「國際都市」,擁有最前衛的藝術氛圍,這裡盛產設計師、音樂人、藝術家等。雷克雅未克並不擁擠的大街小巷內外也布置著溫馨的咖啡店,在冰島人看來,咖啡就是一種藝術,咖啡店就是創造藝術、享受藝術的溫暖空間。
「在雷克雅未克,以前人們去咖啡館主要是為了用餐。」冰島咖啡協會成員、國家咖啡杯測大賽冠軍克裡斯汀·託拉說,「當時,人們去咖啡館主要是為了喝咖啡、吃蛋糕。只要蛋糕好吃,沒人會在意咖啡好不好喝。然而在25年前,人們開始真正在乎咖啡的品質了。」
被美麗的河流貫穿整個城區的雷克雅未克,城市中遍布各式精緻、秀美的公園、美術館、戲劇院、歌劇院、交響樂團和音樂會館,與此同時也充滿著風格迥異、個性鮮明的大小咖啡館。當地人喜歡在家裡,喝滴濾咖啡,但在咖啡館,人們更加偏愛以義大利濃縮咖啡為基調的咖啡飲品。
冰島人喝咖啡無所謂白天還是晚上,冰島語中甚至有專門的詞彙「晨間咖啡」(morgunkaffi)以及「夜間咖啡」(kvoldkaffi,打破了「咖啡是早晨醒覺飲料」的常規概念。這狂灌咖啡的勁頭,讓冰島的人均咖啡豆消耗量達到了將近每年9千克,全世界高居第三。
推薦咖啡:拿鐵(Latte)、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
推薦咖啡館:推薦Kaffitar咖啡館,這是一家擁有七家咖啡館和一家咖啡烘焙工廠的連鎖咖啡企業。如果你追求時尚,可以選擇Stofan和Kaffismidja咖啡館。
遊者心得:由於冰島的咖啡行業沒有壟斷企業,中小型企業得以蓬勃發展。你可以在雷克雅未克的任意一個街區找到一家咖啡館喝到高品質的咖啡。也許因為人少,這裡的生活舒適、悠閒、寧靜、安逸。
咖啡是義大利文化的一部分。在當地,幾乎沒有人不喝咖啡。但事實上,你很難在羅馬找到一家正經的咖啡館,這是由於當地人十分牴觸商業化的咖啡運作模式。儘管如此,世界各地的咖啡師們仍把這裡稱為「咖啡之鄉」。在羅馬,你絕對能夠找到品質最好的咖啡。
到義大利要關注兩件事:一是男人;一是咖啡。義大利人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煮上一杯咖啡,並且從早到晚杯不離手。義大利最有名的濃縮咖啡Espresso,在國內被愛好咖啡的人熟知,面上浮著金黃泡沫的純黑咖啡,濃稠滾燙,似地獄逃上來的魔鬼,一飲便陷入無可言喻的魅力中,羅馬人喜歡放很多砂糖卻不加奶就喝。
羅馬人也很喜歡在咖啡館裡喝濃縮咖啡,這種咖啡做得快也喝得快,放在小杯子裡,三兩口就可以喝完。一杯濃縮咖啡賣1-2歐元,折合人民幣還不到20元。在這裡,很多咖啡館並沒有座位,人們站在高桌前,趁熱喝完一杯帶有金黃色泡沫的濃縮咖啡,然後和周圍的人聊天、或匆匆離開。
而對那些時間充裕,打算消磨時光的人,羅馬還擁有各式各樣風格各異的咖啡館。事實上,義大利的咖啡館和酒吧使用同樣的名稱,如果你見到掛著「Bar」招牌的地方,大可以走進去享用一杯咖啡。咖啡對於義大利人來說代表了一種簡單而美麗的情結,義大利人不會用塑料杯子盛咖啡,那樣做被認為是褻瀆神靈。
推薦咖啡: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
由於當地人堅稱加奶咖啡只適合早餐時飲用,人們平時更喜歡喝不加奶的義大利濃縮咖啡。
推薦咖啡館:身世顯赫的羅馬希臘咖啡館(Antico·Caffé·Greco)位於西班牙廣場附近的康多提大道(Via·Condotti),還有位于波波羅廣場的Rosati和萬神殿附近的Pantheon和Giolitti都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咖啡館。
遊者心得:如果你是一位初到義大利的遊客,可能希望打包走咖啡。侍者是不會允許你這麼做的。他們會擺出一張迷人的笑臉,勸說你留在咖啡館裡喝完再走。其實,在羅馬喝一杯咖啡常常用不了5分鐘,但是你能體會到的卻是幾個世紀的文化沉澱。
作為「世界上最健康國家」,新加坡是CNN評出的八大咖啡城市中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新加坡人喝咖啡的歷史已有數十年,新加坡本來是以本地的南洋咖啡而著名,近幾年Starbucks、Coffee·Bean等全球知名咖啡連鎖店隨處可見。
當年,新加坡的海南移民們整合西洋式的咖啡技術並融合當地人的喜好,研發出咖啡豆與牛油及糖在炭火上拌炒的特殊咖啡烘培方式,製成的咖啡成品色澤十分油亮,散發出獨有的濃鬱香氣,來到新加坡一定要品嘗這一杯南洋風味的新加坡式咖啡。
當地人在感受咖啡帶來些許苦澀的醇厚口感同時,品嘗咖啡的環境與氣氛也越來越講究,除了一間間帶有獨特風格的咖啡廳不斷出現,甚至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咖啡語言」,光是黑咖啡是否加糖加奶就有5種講法,包括:不加糖也不加奶精、加糖不加奶、加入煉乳奶、少糖少奶、冰咖啡。
新加坡人喜歡吃甜食,整個城市都飄散著甜膩的香味。他們衝泡咖啡的方式也頗為講究,與喜用牛奶或奶精的西方人不同,新加坡人通常以煉乳搭配咖啡。用傳統咖啡杯,將煉乳及砂糖置於杯底,再將滾燙的咖啡倒入,輕輕攪拌之後,兩者的完全融合讓味道更香醇均勻。
推薦咖啡:拿鐵(Latte)、摩卡(Mocha)、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
推薦咖啡館:位於中國城的Strangers'·Reunion咖啡館、位於美麗市場(Pasar·Bella)的Dutch·Colony咖啡館和位於小印度(Little·India)的Bukit·Timah和Chye·Seng·Huat·Hardware咖啡館,還有CBD區Asia·Square一帶的Jewel·Coffee都非常棒。
遊者心得:新加坡可以算是亞洲最西化的地方了,本地人英語漢語都會說,國人去旅行很方便。印象最深的還有他們超人性化的母嬰設施,非常適合帶上寶寶全家出行。去新加坡遊玩,一定要先試試本地的南洋咖啡,再試一兩家情調不錯的西式咖啡做比較。
輕小刻每次提到西雅圖總是離不開咖啡的。西雅圖是美國引領咖啡風潮的城市,這裡的人們把咖啡稱為「流動的陽光」。舉世聞名的星巴克就誕生於此,它也成為了這裡咖啡文化的寫照。對咖啡的熱愛,加上遍布整個城市的咖啡館,構成了西雅圖的咖啡文化和維繫人與人之間友情的紐帶。
1971年,世界上第一家星巴克在西雅圖的帕克市場1912號正式開張。店名來源於赫爾曼•麥爾維爾所創作的小說《白鯨記》,描述的是19世紀的捕鯨故事。除了星巴克,西雅圖還有不少與星巴克齊名的大型咖啡連鎖店:比如西雅圖極品咖啡,Caffe·Ladro和Tully’s,以及數不清的小型社區咖啡館。世界各地的咖啡狂熱愛好者們,無法抗拒這裡的誘惑。作為咖啡朝聖之地,不少愛好者遠赴這裡來學習咖啡知識、咖啡製作。
西雅圖的咖啡館和中國的茶館很像。在西雅圖,人們到鍾愛的咖啡館與朋友交談,在那裡讀書、做遊戲,攜帶電腦工作,或者休息、放鬆。咖啡是大家一天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雅圖如今有星巴克店424家,人均咖啡店數量是全美人均的10倍,西雅圖個體咖啡店年收入總和達120億美元。
對於西雅圖人人都喜愛咖啡的原因,有人將這歸之於西雅圖氣候多雨,因此人們需要咖啡來保持心情愉快;也有人認為咖啡館之所以風行是因為西雅圖人生活閒適、愜意。如果這世界上少了咖啡豆,西雅圖人肯定會感到無所適從,那暗沉色的液體仿佛已經融進了西雅圖人的血液,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推薦咖啡:西雅圖直接命名的咖啡(The·Seattle’s·Best·coffee)、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單品咖啡(Single-origin·pour)
推薦咖啡館:Victrola·Coffee·Roasters、Empire·Espresso以及Seattle·Coffee·Works都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咖啡館。除了連鎖個性咖啡店,不妨也去老咖啡館坐坐,進入那裡的咖啡客,會很自然地降低說話音量,變得紳士和淑女一些。
遊者心得:一如電影《西雅圖不眠夜》、《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展現的,西雅圖是一座很有味道的城市,很有書卷氣,很清秀。不像歐洲一些城市那樣燈紅酒綠,這是一個沒有夜生活的城市,人們活得很健康,不愧為美國最宜居的城市。西雅圖人除了愛喝咖啡,也格外注重戶外活動。建築和街道非常人性化,這裡是世界無障礙設施的典範城市。
咖啡對於維也納文化十分重要。當地的咖啡館於201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幾百年來,咖啡館成為與音樂、華爾茲並列的維也納「三寶」,咖啡館成為一種特殊的維也納習俗。維也納人圍繞著咖啡飲品發展出了一整套文化,並將其升華成一種全方位的人生態度。
藝術家、作家們在這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不僅在咖啡館發展社交圈,還把咖啡館當做是自己的工作場所。彼得·艾頓伯格甚至把他常去的咖啡館地址寫在自己的名片上;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在咖啡館裡發表新作;甚至連莫扎特和貝多芬也在咖啡館裡進行過表演。在維也納喝咖啡,就註定在濃鬱的人文氣息下沉思古今。
「我們去喝杯咖啡吧」是在維也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因為儘管受到星巴克和意式濃縮咖啡吧的入侵,咖啡館仍然是本地人喝杯咖啡、看看報紙、會會朋友或墜入情網的傳統之地。在這裡,一杯咖啡就是您的入場券,這裡既是一個舞臺又是一塊私人空間。人們既感覺到這是一種偉大的休閒傳統,又是一種創造力的展現,因為它總是不懈地做出改變。
維也納咖啡館的特殊樂趣主要在於其服務上:從清晨到午夜的營業時間;都有招牌的蛋糕和餐點;咖啡廳服務生多為男性,被客戶稱作「Herr Ober」,他們因下單速度快、略帶幽默和維也納式迷人魅力而受到讚譽;舒適的座椅和美味小吃讓人感到愉悅和滿足,不願早早離去。
推薦咖啡: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特別推薦你可以選擇在傳統的咖啡館裡品嘗一下當地的維也納咖啡(Vienner·melange):雪白的鮮奶油上,灑落五色繽紛的七彩米,扮相非常漂亮;隔著甜甜的巧克力糖漿、冰涼的鮮奶油啜飲滾燙的熱咖啡,別有風味!
推薦咖啡館:Caffe·Couture、Essenti和Coffee·Pirates咖啡館都為顧客提供傳統的咖啡飲品和十分美味的蛋糕。聲名遠揚、開業於1860年的「中央咖啡館」(Café·Central)一定必去,除了咖啡點心確實好外,那裡「名人故事」最多。
遊者心得:可以試著在克恩頓步行街上,當街而坐。面對著依然彰顯著當年奧匈帝國風採的各式房屋、囊括世界各種知名品牌的現代話大樓,以及來來往往的高鼻子、藍眼睛的人們,品著手中咖啡的場景,會讓你感覺十分愜意!
Flat·White咖啡誕生於雪梨,在威靈頓得以升華,並成為了當地非官方的國民飲品。自2002年起,紐西蘭咖啡大師在世界比賽中均位居前列;紐西蘭人均咖啡烘焙機的擁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越來越多的紐西蘭人鍾情於咖啡並成為咖啡的鑑賞家,紐西蘭可以說經歷了一場「咖啡革命」。不斷增長的咖啡愛好者人數催生了一個發展勢頭迅猛的咖啡行業,如何打出一杯完美的咖啡,咖啡業主們各顯神通。
惠靈頓是紐西蘭首都,在這裡,咖啡比政治來得重要,咖啡館向公眾提供最高品質的咖啡。曾有住在惠靈頓的一對紐西蘭夫婦花了三年時間週遊全國品盡咖啡,編纂了詳盡的紐西蘭最佳咖啡館指南,他們還建立了紐西蘭咖啡指南網站,網站上甚至嵌入了地圖以顯示何處才能找到最好的咖啡館。紐西蘭人是如何的熱愛咖啡,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喝到鍾愛的咖啡,一些紐西蘭人甚至不惜走上一大段路,他們的目標可能不是你想像中的小資咖啡館,而是一些路邊攤式的咖啡店,某些流動攤位甚至只有一臺咖啡機加一名咖啡師,依舊賓客迎門——也許只有在這裡,喝咖啡才是沒有任何附加意義和附加目的的行為,就像餓了找個喜歡的飯館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僅此而已。本地人還喜歡在室外,曬著戴著墨鏡在太陽底下一邊喝咖啡,一邊享用海鮮。
紐西蘭的咖啡館最特別的是,很樂意招待兒童顧客,許多咖啡館提供玩具、高腳椅及兒童飲料單。許多年輕母親的每日必做功課就是在當地咖啡館裡與朋友聚會,母親們邊喝咖啡邊聊天,而孩子們則在邊上玩耍或盡情地品嘗被稱為「fluffy」的紐西蘭特飲。
推薦飲品:Flat·White,它是一種牛奶較少的調製咖啡,用的是能裱成紋理的牛奶,在世界咖啡領域聲名遠揚。
推薦咖啡館:在紐西蘭的任意一家咖啡館,你都很難找到一杯難喝的咖啡。威靈頓最好的咖啡館包括Flight·Coffee·Hangar、Memphis·Belle和Lamason·Brew·Bar咖啡館。
遊客心得:紐西蘭有不少旅行社在惠靈頓開設美酒美食的旅遊線路,並在公司所在城市為遊客提供介紹最佳咖啡館的私人嚮導服務。紐西蘭不僅一年中有四季,甚至一天中也可分成四季——早晨像冬天,中午似春日,下午似夏天,傍晚涼爽如秋。即使在春夏之交,一早一晚也是頗為寒冷。在這樣的氣候下,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是最好的期盼。
Café一說認為來自法國,也就註定咖啡文化代表了浪漫與愉悅的心情。(不過這「世界八大咖啡城市」居然沒有巴黎哦!)當咖啡來到了其他國度,原有文化隨著歷史的沉澱融洽到本地普通人閒適、輕鬆的生活中;咖啡豆的香氣配合一杯好咖啡柔順的口感和淡淡的甘甜,令人神往的「the drink·of·soul」。要品味當地一杯真正香濃的咖啡,必須好好坐下來,拿上一本書,慢慢體會那種生活的氣息。
除了知名連鎖咖啡店,那些散落在這些城市中的獨立咖啡館,沒有大連鎖咖啡店的那絲快文化味道,每一間都有其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味道。這種小店,每個咖啡師都一絲不苟的追求咖啡的品質,這種地方,也許才是真正能享受好咖啡的所在。旅行中如果時間允許,造訪這些有趣的咖啡館,是旅行者的絕佳「加油站」!
內容來源於:coffeehunters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聯繫郵箱:Coffeeology@163.com
❶ 回文章頂部,點「精品咖啡學」進行訂閱
(推薦)搜號碼關注:only_coffeeology
❷ 分享朋友圈:
如果你喜歡或對TA有用可點擊右上角→或備用。
你的咖啡,應與你一樣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