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不但是古代武士常用的成器,也是歷代文人所喜愛的武器。騷人墨客們不但為劍寫下了
光彩照人的詩篇,而且還為劍起了不少雅致的別稱。這裡擷取幾個,以饗【xiǎng】讀者。
三尺。古時寶劍一般長約三尺,《山海經》注曰:「汲郡冢中,的銅劍一枚,長三尺五寸。」因有「三尺」之名。《漢書·高帝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唐·顏師古注曰:「三尺,劍也。」《池北偶談》卷十三引唐詩:「空聞明主提三尺。」
三尺水。劍稱「三尺」,已如上解;稱「水」則是以水喻其熠熠光芒。南朝·梁·吳筠《詠寶劍》詩云:「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鍔邊霜凜凜,匣上風悽悽……。」稱劍為三尺水」的例子如唐·李賀《歌詩篇·春坊正字劍子歌》:「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軒龍子。」
楚鐵。稱劍為楚鐵,典出《史記·范雎傳》:「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劣。」後因以楚鐵為劍的別稱。如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吳明徹墓志銘「長沙楚鐵,更入兵欄;洞浦藏犀,還輸甲庫。」
龍泉。本是一寶劍名,後用以泛指劍。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又《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九泉。
【武林】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