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科學家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 完成"火星"實驗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 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

  火星旅行「現實可行」

  這個團隊包括4名美國科學家、一名法國太空生物學家和一名德國物理學家。他們在無法接觸新鮮空氣的「密封艙」中生活整整一年,吃粉狀奶酪、魚罐頭等食物,只能在穿戴全套太空服的情況下到寸草不生的戶外活動,與外界聯絡僅限電子郵件,而且人為延遲20分鐘,以模擬太空通信。

  這項由美國航天局出資的實驗28日結束,6名科學家「出艙」,在「歡迎回到地球」的問候聲中與家人相聚。

  參與實驗的法國生物學家西普裡安·維瑟認為,模擬實驗成功,真正的火星之旅現實可行。

  「我的個人感受是,在不遠的將來,火星旅行可以成為現實。技術和心理上的障礙都能被克服,」他說。

  來自德國的參與者克裡斯蒂亞娜·海尼克說,實驗的一大成功在於,他們在乾燥環境中找到水。

  她說:「實驗證明,我們能從看似乾枯的土地中獲得水源。這意味著,人類未來在火星上也能利用小型溫室結構獲得水。」

  隔絕滋味不好受

  美國太空專家認為,美國航天局在2030年左右可能把太空人送入火星軌道,2039年派人登上火星。憑藉現有技術,將人類送上火星耗時預計長達1年到3年,而目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通常僅停留6個月。

  因此,美國航天局開始在地球上模擬太空旅行,為火星之旅做先期準備。這項名為「夏威夷太空探索類比和模擬」的實驗此前已經實施三場,第一場實驗內容為如何在火星上做飯,後兩場則為隔離環境下人類共處實驗,時長分別為4個月和8個月。

  這次為期一年的實驗是目前全球時間第二長的火星旅行模擬實驗。俄羅斯的「火星-500」項目時長520天,來自俄羅斯、中國、義大利和法國的6名志願者2010年6月3日進艙,2011年11月4日出艙。

  美聯社28日報導,對「夏威夷太空探索類比和模擬」實驗的參與者而言,在火山坡上的密封艙裡生活一年後,他們十分渴望陽光、空氣和可口食物,「想要跳進海裡暢遊,享用新鮮食物」。

  來自美國的參與者特裡斯坦·巴辛思韋特說,他迫切想要住進一處有窗戶的地方。「我的天哪,想想看,一整扇窗戶都是我一個人的?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他說,「過去一年我們共享的那一扇窗戶只有一塊中號比薩餅那麼大。」

  人際關係也是考驗

  專家認為,人類登陸火星的一大挑戰是旅途耗時漫長、活動範圍狹小,人際衝突幾乎無法避免。而這可能直接影響火星旅行時團隊的表現。

  為此,在這次為期一年的模擬實驗中,參與者除了各有一間能放下小床和桌子的小房間,幾乎沒有個人隱私空間。研究人員通過攝像頭、人體運動跟蹤器和電子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參與者在漫長隔離生活中心理變化和精神壓力,為未來真實火星飛行提供經驗。

  巴辛思韋特說,他有時感覺「無聊得要命」,而這種感覺會讓人變得極其敏感、情緒化。

  「別人做的一些小事,放在平時你根本就不會留意到,但在這兒,你會想把他們絆倒在樓梯上,」巴辛思韋特在實驗期間接受美國《赫芬頓郵報》電子郵件採訪時說。海尼克也說,由於與世隔絕,他們面臨的「最大敵人之一就是無聊」。「你必須要有意願、有能力適應他人,做出妥協,」她說。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實驗參與者們力爭讓自己忙碌起來,避免情緒低落影響人際關係。他們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完成研究任務,或是專注於興趣愛好。

  巴辛思韋特喜歡閱讀,在實驗期間還兼顧攻讀建築學博士學位、學習烹飪;同樣來自美國的參與者謝伊娜·吉福德則撰寫發表了多篇網絡報導。

  「無論是好是壞,你在與世隔絕環境中學到的一切都是經驗,」美國參與者卡梅爾·約翰斯頓說。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封閉365天 6名科學家完成「火星之旅」歸來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這個團隊包括4名美國科學家、一名法國太空生物學家和一名德國物理學家。
  • 北航大學生地面模擬「月宮」生活 幽閉實驗艙裡居住365天
    第一組志願者在艙內和大家打招呼累計居住365天。這項實驗如果成功完成,將創造人類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密閉生存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日前記者採訪了「月宮365」實驗項目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以及入住「月宮一號」的志願者,探秘地面上的「月宮」生活。專家表示,「月宮365」實驗研究的開展,對保障中國載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測等航天計劃的順利進行,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34種作物和蔬菜供給飲食和氧氣記者在北航學院路校區看到,「月宮一號」實驗艙位於學校一棟不起眼的實驗樓的一層。走進實驗樓,裡面別有一番天地。
  • 研究人員體驗模擬火星生活 住在封閉圓頂建築裡
    中新網12月17日電 住在火星是什麼感覺?據外媒報導,六名研究員在夏威夷體驗模擬火星生活。他們住在93平米的封閉建築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希望能對人類將來真正探訪火星有所幫助。此項活動將持續一年。  在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附近一個巖石遍布的山坡上,包括30歲的德國物理學家、工程師克裡斯蒂亞娜·海尼克在內的六名研究人員正在模擬火星上的生活。
  • 火星神秘熔巖流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在「火星上」實驗,已有結論
    人們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痕跡,於是便通過大量的實驗來研究火星地表形成的原因,以及火星上是否存在有機物質,可以讓生物生存的條件。為此科學家們專門建造了一個模擬艙,用以模擬在火星上的環境條件。通過這一次的實驗,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火星地表之下或許存在有機物質。
  • "月宮365"實驗成功 11位志願者這一年經歷了什麼?
    「『月宮365』實驗,實現了『人—植物—動物—微生物』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循環運轉,且保持了人員身心健康。這對於人類實現在地外長期生存,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介紹。
  • 火星模擬生活:幽閉恐懼症或致火星之旅失敗
    月入6500美元,火星模擬生活進行時  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署與歐洲航天局「火星500」項目的六名志願者正在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嚴酷挑戰,科學家們最擔心的是「幽閉恐懼症」可能致火星之旅失敗。  把自己關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狹長太空艙裡長達三個月,將是什麼感覺?
  • 「月宮365」實驗成功,總設計師:將來人類或可到月球度假
    5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月宮一號」的艙門緩緩打開,4名志願者依次走出「月宮」,宣告著「月宮一號」內進行的為期365+5天的、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月宮365」實驗獲得圓滿成功。「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在儀式上報告了實驗情況,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成果。當天,在回答媒體採訪時,劉紅透露,下一步會花更多的精力在空間搭載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裝置研製上。
  • 普通人,如何在火星上吃住行
    大氣密度約為地球的1%,非常乾燥,這層稀薄的大氣中二氧化碳佔95.3%,氧氣含量僅0.15%。這裡也有高山、平原和峽谷,整體上是一顆沙丘礫石遍布的沙漠行星。地球人看一眼也大概就能明白,在火星求生會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在這樣的環境中,1個人生活549天,2015年在電影《火星救援》裡,男主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飾)卻做到了。
  • 科學家要在火星上搞事情,做好這3件事,人類或能在火星上生活
    科學家們曾經試圖在月球上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獲得的線索卻差強人意,於是他們又把目光放在距離我們較近的兩顆行星上。毫無疑問,相對於高溫高輻射的金星,火星是人類的最佳選擇,結合科學家們近年來對它進行的探測數據,火星有望成為人類未來移居的第一顆行星。
  • 解密|普通人,如何在火星上吃住行
    大氣密度約為地球的1%,非常乾燥,這層稀薄的大氣中二氧化碳佔95.3%,氧氣含量僅0.15%。這裡也有高山、平原和峽谷,整體上是一顆沙丘礫石遍布的沙漠行星。地球人看一眼也大概就能明白,在火星求生會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在這樣的環境中,1個人生活549天,2015年在電影《火星救援》裡,男主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飾)卻做到了。
  • 三問青海火星模擬基地:「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圖)
    為什麼要開展火星模擬試驗  除了在基礎研究領域,模擬試驗也在航天工程中發揮了作用。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介紹說,針對火星探測,國內外已經開展過數次模擬試驗。  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國志願者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走出封閉艙,標誌著著名的「火星500」試驗結束。
  • 在火星上生活會如何?這6位科學家為科學獻身,結束後人都麻木了
    所以,美國有幾位科學家便為了人類的偉大事業而獻身了,他們進行了一場模擬火星生活的實驗,希望可以在地球上就了解到日後人類火星生活是什麼樣子的。這項實驗開始的時間是2015年,當時NASA為了讓實驗的數據更加準確,特別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專門的實驗基地。
  • 探秘「月宮」生活: 200天密閉實驗 猶如「世外桃源」
    原標題:「月宮」生活: 200天密閉實驗全記錄  打破此前180天的世界紀錄 空間的隔離猶如「世外桃源」  1月26日上午,北航「月宮一號」實驗室,「月宮365」實驗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換班以來,第二組4名志願者劉光輝、伊志豪、褚正佩、王偉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月宮一號」的系統閉合度與運行時間也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當天下午5時,「月宮365」實驗第二組志願者正式「出艙」。
  • 生活在「火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他們告訴你真相
    她剛從火星歸來——哦,別逗了。事實是這天她剛剛和其他五名隊友一起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生存演練。地點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海拔2500米的山坡上。這裡沒有動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的地貌環境相似。此次演練是「夏威夷太空探索模擬」舉行的第四期模擬生存活動。過去已以不同形式舉辦了三屆。下一次模擬將在7年1月開始,全世界感興趣者都可以在HI-SEAS網站上報名。「體驗與世隔絕的外星生活?」
  • 北航「月宮365」創世界新紀錄,志願者揭秘空中「桃花源」
    1月26日上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施的「月宮365」實驗舉行了第二次換班儀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換班以來,二組4名志願者劉光輝、伊志豪、褚正佩、王偉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180天的紀錄,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現實版《火星救援》:8人挑戰世界最長時間密閉空間生活
    他計劃通過種植僅存的12顆土豆,度過等待救援的400多天。電影《火星救援》中的這個情節,如今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簡稱「北航」)的空間基地模擬實驗艙「月宮一號」裡上演。1月26日,第二組4名志願者結束了連續200天的密閉隔離生活,走出了這個名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的密閉艙系統,另一組志願者接替進入,繼續完成總共365天的全部實驗,因此,這次實驗項目也被叫做「月宮365」。
  • 美富豪開啟免費遊火星計劃 501天有去有回(圖)
    據悉,這對幸運的「火星遊夫妻」尚未選定,如果有幸選中的話,他們將乘坐一艘由美國SpaceX公司定製的「龍」號載人飛船,攜帶超過一噸的脫水食品以及28公斤的廁紙,在狹窄封閉的太空艙內,度過501天的二人世界。據了解,之所以選擇中年夫婦,是因為太空旅行有輻射的危險,可能導致不孕不育,而中年夫婦大多已經生兒育女,並且一男一女兩夫妻共同旅行,能在漫長的旅途中給彼此情感慰藉。
  • 在火星上生活是怎樣的體驗?有人嘗試了一下
    在火星上生活是怎樣的體驗?有人嘗試了一下 據CNET報導,對於那些準備登陸火星的太空人來說,他們要經歷數月孤獨、單調和擁擠的生活。常人對這種生活可能沒什麼概念,但美國科技媒體CNET資深編輯薩拉·蒂布肯(Shara Tibken)卻對此深有體會。
  • 在月宮,這與世隔絕200天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當日,他們要離開實驗艙「重返地球」,200天時間也創造了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的世界紀錄這次紀錄只是「月宮365」實驗的一部分。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介紹,這次實驗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實現為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並保持系統穩定。
  • 分析火山湖生物 科學家仍在尋找火星生命
    中新網11月14日電 科學家近日在智利的一個火山湖泊中進行實驗,希望通過對湖泊中的微生物進行分析,了解到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的生命的線索。  據科技日報報導,這個位於利坎卡武爾火山上的湖泊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火山湖泊的自然條件與火星相似,湖面一年中多數時間為冰層覆蓋。由於海拔高而且空氣稀薄,紫外線造成的危害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