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365天 6名科學家完成「火星之旅」歸來

2021-01-08 中國發展門戶網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

這個團隊包括4名美國科學家、一名法國太空生物學家和一名德國物理學家。他們在無法接觸新鮮空氣的「密封艙」中生活整整一年,吃粉狀奶酪、魚罐頭等食物,只能在穿戴全套太空服的情況下到寸草不生的戶外活動,與外界聯絡僅限電子郵件,而且人為延遲20分鐘,以模擬太空通信。

這項由美國航天局出資的實驗28日結束,6名科學家「出艙」,在「歡迎回到地球」的問候聲中與家人相聚。

參與實驗的法國生物學家西普裡安·維瑟認為,模擬實驗成功,真正的火星之旅現實可行。

「我的個人感受是,在不遠的將來,火星旅行可以成為現實。技術和心理上的障礙都能被克服,」他說。

來自德國的參與者克裡斯蒂亞娜·海尼克說,實驗的一大成功在於,他們在乾燥環境中找到水。

她說:「實驗證明,我們能從看似乾枯的土地中獲得水源。這意味著,人類未來在火星上也能利用小型溫室結構獲得水。」

美國太空專家認為,美國航天局在2030年左右可能把太空人送入火星軌道,2039年派人登上火星。憑藉現有技術,將人類送上火星耗時預計長達1年到3年,而目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通常僅停留6個月。

因此,美國航天局開始在地球上模擬太空旅行,為火星之旅做先期準備。這項名為「夏威夷太空探索類比和模擬」的實驗此前已經實施三場,第一場實驗內容為如何在火星上做飯,後兩場則為隔離環境下人類共處實驗,時長分別為4個月和8個月。

這次為期一年的實驗是目前全球時間第二長的火星旅行模擬實驗。俄羅斯的「火星-500」項目時長520天,來自俄羅斯、中國、義大利和法國的6名志願者2010年6月3日進艙,2011年11月4日出艙。

美聯社28日報導,對「夏威夷太空探索類比和模擬」實驗的參與者而言,在火山坡上的密封艙裡生活一年後,他們十分渴望陽光、空氣和可口食物,「想要跳進海裡暢遊,享用新鮮食物」。

來自美國的參與者特裡斯坦·巴辛思韋特說,他迫切想要住進一處有窗戶的地方。「我的天哪,想想看,一整扇窗戶都是我一個人的?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他說,「過去一年我們共享的那一扇窗戶只有一塊中號比薩餅那麼大。」

專家認為,人類登陸火星的一大挑戰是旅途耗時漫長、活動範圍狹小,人際衝突幾乎無法避免。而這可能直接影響火星旅行時團隊的表現。

為此,在這次為期一年的模擬實驗中,參與者除了各有一間能放下小床和桌子的小房間,幾乎沒有個人隱私空間。研究人員通過攝像頭、人體運動跟蹤器和電子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參與者在漫長隔離生活中心理變化和精神壓力,為未來真實火星飛行提供經驗。

巴辛思韋特說,他有時感覺「無聊得要命」,而這種感覺會讓人變得極其敏感、情緒化。

「別人做的一些小事,放在平時你根本就不會留意到,但在這兒,你會想把他們絆倒在樓梯上,」巴辛思韋特在實驗期間接受美國《赫芬頓郵報》電子郵件採訪時說。海尼克也說,由於與世隔絕,他們面臨的「最大敵人之一就是無聊」。「你必須要有意願、有能力適應他人,做出妥協,」她說。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實驗參與者們力爭讓自己忙碌起來,避免情緒低落影響人際關係。他們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完成研究任務,或是專注於興趣愛好。

巴辛思韋特喜歡閱讀,在實驗期間還兼顧攻讀建築學博士學位、學習烹飪;同樣來自美國的參與者謝伊娜·吉福德則撰寫發表了多篇網絡報導。

「無論是好是壞,你在與世隔絕環境中學到的一切都是經驗,」美國參與者卡梅爾·約翰斯頓說。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6科學家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 完成"火星"實驗
    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 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
  • 3名女生模擬10日「火星之旅」 完成後想吃泰國菜
    3名女生體驗10日模擬「火星之旅」。中新網5月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8日報導,美國北達科他大學3名女學生完成模擬登陸火星的體驗,在模擬太空艙裡「禁閉」10天後,她們最想做的事情是去吃泰國菜。報導稱,3名女生早前進入校園內充氣模擬太空艙,逗留10日,測試封閉空間對航天員的身心影響。
  • 5天就能完成火星之旅!革命性的技術或將成為現實,但與物理學相悖
    火星,作為人類登陸的第二個目標行星,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外星殖民的首選之地,但是由於距離的限制,人類遲遲不敢嘗試。但是一名科學家引用了一種與物理學相悖的理論,宣稱火星可以在短短5天內被徵服。
  • 美科學家推出三色火星國旗 人類千年後或移民火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隨著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越來越多,不少科學家,甚至美國宇航局(NASA)都已經開始進行移民火星的科學探索。在這些「火星發燒友」中,最熱心的要算美國著名的「火星協會」了。但火星協會的創始人、科學家羅伯特·祖柏林認為,這個過程只要大約1000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美俄都探火星雖然人類至今還沒有親自到過火星,只派出過探測器登上了這顆紅色星球,但是,人類的幻想卻是無止境的。
  • 三問青海火星模擬基地:「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圖)
    、氣候條件使之成為專家眼中「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  為什麼要開展火星模擬試驗  除了在基礎研究領域,模擬試驗也在航天工程中發揮了作用。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介紹說,針對火星探測,國內外已經開展過數次模擬試驗。  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國志願者王躍在內的6名志願者走出封閉艙,標誌著著名的「火星500」試驗結束。
  • 火星模擬生活:幽閉恐懼症或致火星之旅失敗
    月入6500美元,火星模擬生活進行時  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署與歐洲航天局「火星500」項目的六名志願者正在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嚴酷挑戰,科學家們最擔心的是「幽閉恐懼症」可能致火星之旅失敗。  把自己關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狹長太空艙裡長達三個月,將是什麼感覺?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火星長啥樣子,了解一下先打卡火星上的知名「景點」從1960年代開始,人類就拉開了火星探索之旅。直到今天,留在火星上的人類探測器已經有數十個,它們有的還未開始完成使命便香消玉殞,有的卻在火星上實現了超長待機。
  • 火星隕石墜入摩洛哥 科學家們樂壞了
    1月17日,美國科學家確認,去年7月在摩洛哥墜落的一些隕石來自火星。由於隕石從墜入地球到被人發現並確認「身份」的時間較短,所以受地球環境「汙染」的程度很小,非常「新鮮」。  也正因為它非常「新鮮」,所以價格昂貴——是黃金的10倍。
  • 去柴達木,來一場「火星之旅」
    同時,柴達木盆地的風力十分強盛,每年有8個月以上的風季,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可達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現每秒40米的強風,風力蝕積強烈。而風沙漫天、無比荒涼的柴達木盆地,更讓行星科學家激動不已,因為這裡的一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火星。
  • 來一場與眾不同的「火星之旅」 2020首屆未來火星生活周啟動
    不同尋常的2020年還剩下最後100天,在後疫情時代,終於盼到了線下活動的復甦,而沉寂了近一年的你們,是不是也在期盼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連休8天的假期應該「去哪兒」,「怎麼玩」,「吃什麼」,「看什麼」?與其走馬觀花輾轉於各大景點,不如移居「火星」,來一場不一樣的「火星之旅」。
  •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公轉一圈是365天,太陽系公轉一圈是多少天?科學家給出答案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地球圍繞太陽轉動一年的時間是365天,於是有很多人非常好奇,太陽系公轉一圈的時間是多少,科學家根據天文測算出來,最開始的時候是從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為2.6萬光年,然後利用圓周率的方法來計算的,科學家計算出太陽的軌道是16.34萬光年,一光年大約是9.46萬億千米,也就是1.73億億億千米
  • 火星上的物質隱藏著生命?為什麼科學家不帶回火星上的物質?
    阿波羅計劃實現了首次載人登月,並帶回了一些月球巖石供科學家進行各種研究。正是這些月球巖石的幫助,讓科學家們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初步提出了月球的起源。研究行星的巖石和土壤一直是科學家了解更多行星的最有效的方法。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地球的巖石來了解更多的地球歷史,甚至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地球早期的事情。
  • 旅遊全面放開,2020艱難之年,你不想來一次穿越的「火星之旅」?
    經歷了近半年的居家、封閉之後,有多少人渴望著摘掉口罩,去大自然中吸收養分,釋放心情。特別是國內旅遊全面放開,去中國西北感受那份雄偉壯觀的大美,才能蕩平心中壓抑已久的鬱悶和焦慮。那麼就先來領略下號稱中國「火星之旅」的青海大柴旦獨特景色,看看這樣的奇山異水是否可以讓你有所釋懷,心有嚮往?
  • 「月宮365」實驗成功,總設計師:將來人類或可到月球度假
    5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月宮一號」的艙門緩緩打開,4名志願者依次走出「月宮」,宣告著「月宮一號」內進行的為期365+5天的、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月宮365」實驗獲得圓滿成功。「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在儀式上報告了實驗情況,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成果。當天,在回答媒體採訪時,劉紅透露,下一步會花更多的精力在空間搭載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裝置研製上。
  • 美富豪開啟免費遊火星計劃 501天有去有回(圖)
    據悉,這對幸運的「火星遊夫妻」尚未選定,如果有幸選中的話,他們將乘坐一艘由美國SpaceX公司定製的「龍」號載人飛船,攜帶超過一噸的脫水食品以及28公斤的廁紙,在狹窄封閉的太空艙內,度過501天的二人世界。據了解,之所以選擇中年夫婦,是因為太空旅行有輻射的危險,可能導致不孕不育,而中年夫婦大多已經生兒育女,並且一男一女兩夫妻共同旅行,能在漫長的旅途中給彼此情感慰藉。
  • 10月6日火星離地球最近,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在這時候發射
    火星是我們地球的鄰居,也是目前為止人類最適合移居的星球。為了探索研究火星,人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美國從60年代開始,就發射了許多探測器火星車去往火星,最近SpaceX的馬斯克更是把將人類移民去火星當成SpaceX的主要目標。
  • 火星現外星螃蟹?科學家稱只是「幻想性錯覺」
    原標題:火星現外星螃蟹?科學家稱只是「幻想性錯覺」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5日報導,近日,臉書(Facebook)「火星表面之旅」的頁面近日上傳了一張照片,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探測車「好奇號」傳回。照片中驚現類似螃蟹的神秘外星生物,在網上掀起熱烈討論。
  • 科學家破解火星沙丘形成之謎
    火星上的沙丘到底從何而來?這顆紅色星球上的大氣是如此稀薄,因此難以形成像地球表面那樣的大風。 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新聞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火星上的沙礫只受到極微弱的引力作用,因此與地球上的沙暴相比,即便是最飄渺的微風,也能夠使這些沙礫飛行的距離和速度分別達到地球上的100倍和10倍。研究人員在4月28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火星為什麼被稱之為第二個地球呢?告訴你一些不一樣的火星常識
    火星作為目前距離地球最近,也是環境最適宜人類移居的星球,吸引著無數科學家們希望登陸上火星一探究竟。而我國也不甘落後,早在16年的時候就批覆了關於火星的探測計劃,在立項後初步計劃在2020年的發射第一顆火星勘探衛星。
  • 美國科學家揭秘:火星南北半球為啥是「陰陽臉」(圖)
    6月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將刊登美國3個科研小組關於火星「陰陽臉」成因的研究結果。各小組的答案是相同的:小行星或彗星等外力猛烈撞擊是造成火星南北差異的原因。這是美國宇航局10月6日發布的火星維多利亞坑的資料照片。   火星南北半球地貌差異巨大,構成獨特的「陰陽臉」。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謎。     美國3個科研小組經模擬推斷後得出相同答案:小行星或彗星等外力猛烈撞擊是造成火星南北差異的原因。     他們的研究成果刊登在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