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頭巖肉桂,在武夷巖茶江湖上的地位僅次於牛欄坑?

2020-12-1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說起武夷山的頂尖網紅肉桂,永遠繞不開牛欄坑和馬頭巖。

牛欄坑,是一條狹長的山溝溝。

溝裡,有一條小溪貫穿而過。

由於這個坑裡,有自己獨特的小氣候,風化巖也多,能給茶樹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肉桂的生長發育,提供優質的養分和良好的氣候條件。

故而,牛欄坑肉桂,一枝獨秀,成為了武夷山頂級肉桂的代表。

乃至於,現在在外面喝茶,沒有喝過牛欄坑肉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巖茶粉。

沒喝過這款頂級的巖茶,大家會認為你對巖茶不是真愛。

是假粉。

當然,市場上,除了牛欄坑之外,尚有一些產肉桂的山場,也極有知名度。

比如,知名度僅次於牛欄坑的,馬頭巖。

有些人說,馬頭巖不如天心巖,但它比天心巖有名,只是因為,馬頭巖名字取得好,它亦是以動物命名,並且,馬與牛,可以相提並論,還契合了民間「牛馬」一家親的這種傳統理念。

牛欄坑之後,配上馬頭巖,能呼應,還對仗工整。

若是配上天心巖,那一個接地氣,一個高大上,畫風就不和諧了。

那麼,馬頭巖肉桂的走紅,是實至名歸,還是因為同為動物有關的名字而沾了光?

想來都有吧。

畢竟,取一個易於傳播的好名字,對一款產品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2》

馬頭巖肉桂,在武夷巖茶的肉桂十二生肖排名當中,遙遙領先於豬肉、猴肉等其它肉桂,大有武夷巖茶肉桂二哥之勢,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它地大,物博。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給自足,我們不怕外敵的入侵。

而在武夷巖茶的正巖山場(昨天的文章已經詳述過了,山場,乃武夷土語,係指「山區」、「山裡的一片區域」)裡,若是有片山場,它非常大,它又適合種植肉桂,那麼,它必然會在眾多產肉桂的知名山場裡,異軍突起,成為最靚的那個「仔」。

一款茶,要有量,才可以橫掃市場。

若沒有產量,便只能曲高和寡,只有可瞻仰性,卻不具有可推廣性,和親民性。

沒有產量,終究,能喝到它的人是極少極少的,相較於全國市場來說,微小的產量只是滄海一粟,匯入大海之後,便不見了蹤跡。

當大家對一款茶只聞其名,而不見其聲,時間一長,它便只能成為傳說,卻不能成為茶桌上大家極想染指的一款名品。

而馬頭巖肉桂,在武夷山的所有肉桂裡,它的產量是相當大的。

馬頭巖是一個極大的山場,它擁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小山場,總佔地面積在武夷山正巖核心區的山場裡,排名前五。

但與正巖其他大山場相比,馬頭巖,又有面積,又有適合肉桂種植和生長的必要條件。

故而,它不產肉桂,它的肉桂不遍地開花,開遍大江南北的茶桌,可能武夷山的山神們都不會答應吧。

也正是因為產量大,大過牛欄坑肉桂,大過天心巖肉桂,大過竹窠肉桂,大過水簾洞肉桂,所以,馬頭巖肉桂,才會名聲大噪,力壓上述優秀的肉桂山場,成為大家喝得起,也喝得到的「親民款」。

列位看官試想一想,一款產品,你在地鐵裡能看到它的廣告,在公交車站能看到它的廣告,在動車站能看到它的廣告,在機場能看到它的廣告,打開電視機能看到它的廣告,打開手機點餐也能看到它的廣告,終端見面率如此之高,是不是,你對它的認知度,就會越來越高呢?

當有機會喝一喝的時候,你肯定,首先這款,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身影的茶吧。

於是,馬頭巖肉桂憑藉極大的產量,成功佔領了終端。

最終,成為終端見面率最高的一款,武夷肉桂。

它的知名度,也就漸漸躍升,蓋過天心巖、竹窠,僅次於牛欄坑肉桂了。

《3》

有了產量,便有了終端見面率,也就有了知名度。

這是馬頭巖成名的第一步。

而它成名的第二步,憑藉的是它的品質。

說了這麼多,馬頭巖的肉桂,品質究竟如何呢?

下一期,我們會單獨開一個篇幅,來講一講馬頭巖肉桂與天心巖肉桂的PK。

今天,我們先從理論上來分析,馬頭巖肉桂,在品質上,具有哪些先天優勢。

前文已經提到,馬頭巖,地盤大,肉桂產量高。

因為大,所以,馬頭巖這個大山場裡,包含著幾十個小山場。

而又因為武夷山是一個山區,馬頭巖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山場,便分布在各種種樣的地形裡。故而,以大片區馬頭巖而言,它的地理形態,可謂是很豐富的。

豐富到何等程度呢?

馬頭巖裡面,有澗、有窠、有巖、有峰,各種各樣的地形。這些獨特的地形地貌裡,都具有獨特的山區氣象特徵。

比如,東邊日出西邊雨。

再比如,澗裡較深,日曬短,而陰暗潮溼,適合茶樹柔潤湯水的滋生。

又比如,巖上地勢略高,向陽性好,光照充足,適合肉桂尖銳桂皮香的生成。

再比如,山峰比較尖細,呈梯形結構,但凡種上了盆栽式茶園,那麼,這些階梯狀生長的茶樹們,由於吸收到的陽光與雨露以及土壤中的礦物質不同,即使同為肉桂,即使同一批種植,它們生出的香氣與滋味,仍然是不相同的。

這便擁有了一種神秘的魅力:同一批次的茶裡,擁有不同的內質。當它們被加工成一款茶,這款茶,便擁有了多種層次的風味,有山腳的,有山腰的,紛繁複雜,耐人咂摸得緊。

《4》

馬頭巖是個大山場,這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在這個大山場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場裡,大多數的,都擁有著像開山坪,像磊石巖一樣的獨特地理條件,那就是——適宜。

就像寶姐姐的冷香丸,四大季節的雨水露水雪水,能全數在一兩年之內湊齊,最難得的便是可巧二字。

可巧,便是正正好碰上,正正好遇到。

而一個地區,要想生出品質優良的茶樹,也要求氣候好,天氣好,日照好,什麼條件,都需要正正好。

正正好,就是適宜。

從這一點上,馬頭巖,就是上帝的寵兒。

上天賜予了馬頭巖的儲多山場,擁有極好的地理位置,緯度,海拔,都是正好適合肉桂生長的。

並且,在光照上,時間並不太長,卻也不短。

比牛欄坑裡的肉桂,馬頭巖的很多山場,光照時間更長。

且由於馬頭巖多數山場地勢開闊,日照面積廣,生出來的肉桂,香氣高揚,桂皮香明顯而尖銳,辛辣感強,獨有一份遺世獨立的美好。

很多人喝到牛欄坑肉桂,會覺得香氣過於細幽,喝不懂。

有些人喝到竹窠肉桂,也會覺得內質過於綿柔,不張揚,不尖銳。

但是喝到馬頭巖肉桂,基本上大多數人,尤其是新接觸巖茶的人,都會覺得滋味濃鬱,香氣霸氣,性格鮮明,是一款好茶。

看來,因為風格特徵明顯,馬頭巖肉桂,收穫到了大票的新老粉絲。

《5》

價格相對便宜,也是馬頭巖肉桂的一大特徵。

我們知道牛肉量少,牛肉貴。

好了,那麼,很多喝不起牛肉的人,又想一嘗正巖肉桂風採的人,便宜的馬肉,便正好合了他們的眼緣。

就像娶不到寶釵,那娶了鶯兒也是好的。

鶯兒雖然是個丫頭,但她畢竟是寶釵教育出來的,她的價值觀,人生觀,她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都有寶釵的影子,都是寶釵的風格。

娶了鶯兒,照樣可以得到一個做人周全的媳婦。

並且,娶鶯兒還便宜,不必有高門大戶的家庭背景,不必有厚厚的聘禮單子。

茶的道理與人相似。

牛肉名氣大,馬肉名字也不小。但牛肉太貴,而馬肉便宜。

於是,不願意買牛肉,或者買不起牛肉的人,紛紛選擇了馬頭巖肉桂,成為自己一飽正巖肉桂口福的目標。

相對於牛欄坑坑主們來說,馬頭巖的山場主人們,由於產量更大,更加願意,在價格上,踢牛欄坑肉桂一個掃蹚腿。

把高高在上的牛欄坑肉桂所不能覆蓋到的中下層市場,一網捕盡。

就像收穫與十月榮登殿堂,於是,底層的人群,被知音和故事會給網羅個乾乾淨淨。

從戰略上來說,馬頭巖肉桂,贏了。

從市場佔有率來說,馬頭巖肉桂,兵不血刃,就奪得了市場。

《6》

馬頭巖肉桂,就像是我們文學界的知音和故事會。

能看懂十月和收穫的人,很少很少。

但能看懂知音和故事會的人,很多很多。

金字塔底層的人,數量才是最大的。

得終端者得天下。

馬頭巖肉桂,比牛欄坑肉桂,贏得了更大的巖茶市場。

不信?

那你們去看看,馬頭組的人,是不是比牛欄坑的人,開著更好的車,開著更大的店?

牛欄坑肉桂,有面子。馬頭巖肉桂,有裡子。

說到底,做茶就是為了贏利。

誰賺得多,才是硬道理。

【下期預告】

馬頭巖那麼大,究竟有幾個好的小山場?與天心巖、竹窠、水簾洞相比,馬頭巖肉桂好在哪裡?馬頭巖肉桂,定價該高開還是低走?

敬請期待,馬頭巖肉桂續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中,除了牛欄坑,馬頭巖肉桂是如何橫空出世的?
    我們今天的主角,馬頭巖肉桂,曾經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 在牛欄坑肉桂以天價茶葉蛋事件榮登「巖茶一哥」寶座之後,它是如何,躍身成為「巖茶二哥」的呢? 有人說,因為馬頭巖肉桂產量大啊。 咦,你怎麼知道馬頭巖肉桂產量大?
  • 為什麼馬頭巖、牛欄坑的肉桂和水仙,不能當成大紅袍來賣?
    至於牛欄坑肉桂,更是貴在「牛欄坑」這三個字!馬頭巖和牛欄坑等知名山場的茶葉原料,屬於資源有限品。山場好,才是它們最大的優勢!《2》這一天,聽到了一番奇怪的論調。肉桂,指的是巖茶的品種。對應到人類的社會,就是籍貫+姓名,組成了每個人不同的身份識別碼。大紅袍,是巖茶的茶王。作為武夷巖茶的金字招牌,從最廣義上看,所有的巖茶都可以歸入為大紅袍。
  • 馬頭巖,牛欄坑,慧苑坑,不同山場的巖茶,香氣、滋味有何區別?
    對巖茶來說,坑澗幽深,日曬少,小環境清涼溫潤,產出來的茶葉,更具有湯水柔潤特點。而巖上崗上的茶,地勢略高,向陽性好,光照充足,適合肉桂的尖銳桂皮香和湯水辛辣犀利的特質形成。馬頭巖開山坪肉桂,會擁有桂皮香辛銳犀利,像破空的穿雲箭般的氣質。
  • 武夷巖茶牛欄坑肉桂,憑什麼賣十幾萬一斤?
    二是現在200元價位的大紅袍,和現在的肉桂,形成了鮮明的地位、價格落差。疑似銀河落九天那麼大的差距。尤其是牛欄坑出品的肉桂,今天絕對可以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之上。麻花替大部分茶友先發問:憑什麼牛欄坑肉桂,能賣十幾萬一斤?
  • 「武夷巖茶」肉桂中的極品:「牛欄坑肉桂」
    肉桂茶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已經成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名角。「牛肉」即牛欄坑肉桂,是指出產於武夷山牛欄坑一帶的肉桂茶。  牛欄坑位於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是武夷山風景區三條重要溝谷之一,與慧苑坑、倒水坑合稱「三坑」,加上流香澗、悟源澗就是大名鼎鼎的巖茶「三坑兩澗」,愛茶的朋友無不以喝到這五個地方的巖茶而驕傲。
  • 為什麼新老茶友都想喝武夷巖茶牛欄坑肉桂,這裡道出了原因!
    先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喝一泡正宗牛欄坑肉桂。作為一名新晉級的巖茶粉,跟著老前輩混跡茶圈,是不是也覺得好奇:「為什麼這些人張口閉口,半句不離牛欄坑肉桂?難道這種肉桂,具有魔法,能讓人矢志不移地愛上它?」牛欄坑肉桂,它的確隱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
  • 武夷巖茶的「牛肉」,「馬肉」到底什麼來頭?
    馬肉——馬頭巖肉桂馬頭巖,這是武夷巖茶肉桂最負盛名的一個山場。這裡空曠,陽光充足,土壤都是礫石。所以這裡的肉桂香味霸氣,巖韻十足,行業內的武夷山人都叫馬肉。牛肉---牛欄坑肉桂牛欄坑肉桂「牛欄坑」,以其獨一無二的山場、氣候,成就其為「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之一。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武夷巖茶 無肉不歡喝過肉桂的人都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辛銳持久的香氣著名, 茶喝下去 滿口茶氣,勁道足,回甘快。此環境下生長的肉桂,香氣細幽、溫潤,所產之茶香氣飽滿,齒頰生津。坑內澗水常流,柔風常撫,大風不往,烈日不至,正是巖茶的巖骨花香的必要環境。山場的環境致使茶滋味和香氣不同, 日曬少的山場,花香內斂、湯水醇厚感強、湯水順滑,與馬頭巖肉桂相比少了一點霸道,多了一點順柔。
  • 獲獎的「牛欄坑肉桂」,這是什麼茶?
    據朋友所說,這「牛欄坑肉桂獲獎茶」是在鬥茶賽上獲獎的?李麻花和村姑陳相顧一笑,「什麼鬥茶賽這麼好,居然有牛欄坑肉桂參賽,我也要去。」「好像是什麼村鬥茶賽。」「天心村?」拋開其他山場的肉桂不說,光是馬頭巖開山坪的肉桂就讓牛肉招架不住。開山坪的馬肉因為日照時間長,一向以高香特點聞名「肉」湖,在這以香為主流的鬥茶賽上,把牛肉迅速拉下馬,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牛肉要在眾多「肉」中奪魁,無異於登天。
  • 牛欄坑的"牛肉"價格不菲 原來是肉桂巖茶
    作為武夷巖茶的重要產區,常常提到「三坑兩澗」,指的是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流香澗和悟源澗。這片地方是武夷山風景區中心,亦為武夷巖茶的核心產區,古時稱「正巖茶」便產於此處,而周邊的巖茶古時稱「半巖茶」。
  • 說說武夷巖茶肉桂
    武夷巖茶肉桂又名玉桂,原為武夷名叢之一,可謂巖茶中的天之驕子,享萬千榮寵。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氣辛銳持久的高香而備受人們的歡迎,據行家評定肉桂的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香,香氣久泡猶存,入口醇厚而鮮爽。
  • 大家都在用什麼巖茶,來冒充牛欄坑肉桂?說說那些年遇到的假牛肉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但凡對武夷巖茶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牛欄坑肉桂;但凡在送禮上有些追求的人,都會選擇牛欄坑肉桂;但凡被武夷巖茶各種山場攪渾記憶的人,都不會忘記牛欄坑肉桂;但凡聊到喝過的最霸氣十足的肉桂,都會說是牛欄坑肉桂……牛肉就這樣被送上神壇,成了巖茶界的網紅,身上的流量如黃河之水奔騰不絕,茶農茶商們蜂擁而上,各顯神通收割流量
  • 武夷巖茶肉桂,你喝過幾種?
    整個福建如果說流行哪款茶的話,那莫過於武夷肉桂了!只要是品茶的圈子,都有一部分對肉桂是極其熱愛的,甚至可以說達到痴迷的程度。今天我們就講講武夷巖茶品種之肉桂!不同肉桂審評武夷肉桂在1959年的時候,天遊峰上建立的品種園,肉桂的品種不到幾十株。
  • 牛欄山肉桂怎么喝起來苦盡甘來?不,它是牛欄坑肉桂的西貝貨
    牛欄山,不產茶,更不產工序繁雜的巖茶。 所以,當麻花看到某茶友在留言裡提「牛欄山肉桂」時,就想到了這是筆誤。 牛欄山沒有肉桂,真正產肉桂出名的,是牛欄坑。 雖是一字之差,但這意思的差距,可遠不止一點點了。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三坑兩澗】三坑: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兩澗:留香澗、悟源澗。這三坑兩澗是武夷巖茶重要的產地,也是最著名的,可以說這裡的茶樹涵蓋了武夷巖茶及武夷巖茶推廣出的各大名縱。商家一般所謂的正巖,就是出自這五個產地。
  • 武夷巖茶,牛肉
    馬頭巖肉桂。如不懂正巖茶為何物,請點擊上方↑↑↑馬頭巖肉桂了解。正月初四,我在家中擺好茶席,專門品嘗巖茶--肉桂。茶如其名,比肉更貴。上午我先品嘗了馬肉,下午繼續品嘗牛肉。最喜歡的巖茶,今天終於要被刷新了,正是這款牛肉--牛欄坑肉桂。喜歡巖茶的人,都聽過三坑兩澗,正巖茶中的名巖。今天要品的牛欄坑肉桂,正是三坑中的名坑。三坑兩澗,指的是「大坑口」、「牛欄坑」、「慧苑坑」、「流香澗」(又名倒水坑)、「悟源澗」這五個地方。
  • 武夷山「喊山」 開始,牛欄坑肉桂、馬頭巖肉桂開採迎來了倒計時
    期盼了許久的武夷巖茶開採,終於有了消息! 在不久之前,往朋友圈裡發了條巖茶「喊山」的小視頻。 只見鑼鼓喧天的茶園現場實拍裡。 而唯獨,武夷巖茶的開採,遲遲不見消息。 講究「開面採」的武夷巖茶,是一個慢性子。 《茶疏》裡介紹,巖茶的採摘時間。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巖茶的茶青開採,追求的並非芽葉的細嫩度。
  • 巖茶霸主-坑澗肉桂
    說到武夷巖茶,一定得說說「肉桂」,武夷茶人中流傳著一句話,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可見,肉桂的特點就是其獨特的桂皮香。而肉桂中,以坑澗肉桂最為出名。圖|武夷巖峰何謂坑澗肉桂?顧名思義,就是生長於坑口或者山澗內的肉桂,人們所說的三坑兩澗兩窠(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九龍窠以及竹窠)中的品質最為優越。
  • 武夷肉桂之「全肉宴」,你知道多少?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會有行話,其實他們說的都是武夷肉桂茶。翻開武夷山山場圖,就會發現武夷山肉桂茶的產地名大多與動物有關,例如牛欄坑、馬頭巖、虎嘯巖。而茶友們在對別人介紹牛欄坑肉桂的時候,覺得名字太長了,有些還很拗口,就直接縮減成了牛肉。
  • 武夷巖茶中,為什麼牛欄坑肉桂的味道,每家都不一樣呢?
    她剛衝了一道足火的水仙出來,就忙著在微信上回別人消息。 原來那是她的一位客戶在「投訴」,覺得自己收到的是假牛欄坑肉桂。 客戶的理由是,那和他之前在某山場主人家裡喝到的牛肉味,完全不一樣。 然後就過來理論, 連發數條語音消息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