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是家常海鮮當中最為優質的一類,它的營養優點有不少,比如: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等,食用特點是脆嫩彈牙、滋味鮮美,而且蝦的種類也比較繁多,所以大多數人還都是比較喜歡吃蝦的。
但是關於吃蝦還是存在一些小爭議的,最常見的就是蝦頭、蝦線能不能吃、要不要去掉,所以這次我們就來客觀的分析解決一下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所謂的「蝦線」到底是什麼?
蝦的內臟基本上都長在它那個碩大的頭殼裡面,但是在蝦的身上往往可以看到有兩條「線」。其中一條細細的線只有從腹部的一面才能看見,那主要是蝦的一些神經系統和血管,這是不需要去掉的。
而另外一條一般只有從背面或者身體側面才能更清楚地看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蝦線」了。因為這個「蝦線」其實就是蝦消化道和排洩系統的一部分,大抵上就跟我們吃的豬大腸是一個意思,蝦線裡面就是蝦吃進的的食物、半消化物和排洩物。
充分的了解過蝦線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接下來這個問題就很好解答了。
那麼,去掉蝦線真的有必要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沒有太多的爭議,去掉蝦線從各個角度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它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也是顯而易見的,下面我們簡單從兩個比較實際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從衛生的角度】蝦線的本質就是蝦的腸道、排洩系統,而蝦的食物就是在水裡採食的藻類、浮遊生物、其他水生小動物以及它們的屍體等等。所以蝦線裡面容納的就是這些東西,以及蝦還沒來得及排出去的排洩物、環境中富集的重金屬等等,這些東西怎麼看都是很有必要被去掉的。
【從美食的角度】我們吃蝦往往吃的就是脆嫩的蝦肉口感,以及鮮美的鮮蝦滋味,但是蝦線中的物質對於口感和鮮味都沒有幫助,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比如吃起來牙磣、散發些許苦味等等,尤其是白灼、清蒸之類的方式就更明顯了。所以從品嘗蝦的美味的角度來說,去掉蝦線也是很有必要的。
去掉蝦線有什麼壞處嗎?
可能有些朋友會聽說過或看到過「去掉蝦線,肉就散了」的說法,其實這是一個誤會。蝦線本身與蝦的肉質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去除蝦線的操作跟肉質就有關係了,看著有點繞,但解釋一下就好理解了。
影響蝦肉品質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蝦的新鮮度,越鮮活生猛的蝦就越是鮮甜脆嫩。但是在去除蝦線的同時就已經把蝦殺死了,所以如果去除蝦線的動作不夠快,或者說去除蝦線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及時烹飪、品嘗,那麼自然肉質就持續變差。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餐館不給蝦去蝦線的原因,如果客人現點菜、現去蝦線、現做菜,那麼後廚估計就忙不過來了,但是如果提前去了蝦線等著客人點菜了再做,那蝦肉就必然不新鮮了,甚至可能會出現變質的問題。
所以真要說起去掉蝦線有什麼「壞處」,那可能就是比較花費時間吧,尤其是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去除蝦線是機器、工具沒辦法進行的,大部分都要靠人的手工來做,這無疑就是效率低、成本高的事情了。
所以也是因為如此,不少餐館都是不去蝦線的,或者是用短暫清水飼養的方式,讓蝦在不明顯減重的情況下排出腸內物質。甚至也有一些選擇傳達給客人一個「蝦線不用去掉」、甚至是「去蝦線的吃法是不會吃蝦」的觀念,想要從根本上杜絕這個「去不去蝦線」的糾結。
【小總結】:其實「吃蝦要不要去蝦線」就跟「吃飯之前要不要洗手」是差不多的,從飲食、衛生等角度來說肯定是去蝦線、吃飯前洗手比較合適,但如果硬要吃蝦不去蝦線、吃飯前不洗手,也未必當下吃了就一定會出現什麼不好的反應。
最後,我們簡單分享幾種去除蝦線的辦法,難易程度各不相同
【最直接的方法】:將準備烹飪蝦的其他配料全都處理好,然後直接將鮮蝦開背去除蝦線,只要速度夠快,收拾乾淨立刻下鍋烹飪就不會導致肉質、鮮味有多少流失。
【最省事的方法】:把蝦尾巴尖上正中間那片甲殼拔掉,然後直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蝦頭與蝦身相接的地方,就這麼像擠牙膏一樣往後擠,不用特別大的力就能將蝦線裡面的髒東西從尾巴哪裡擠出去。
【最常用的方法】:一隻手捏住蝦身最粗的部分,另一隻手捏住蝦頭殼靠後的部分稍微用力捏下去,將蝦頭裡面的內臟從頭殼和蝦身交接的地方擠出來,捏住擠出的蝦內臟順勢輕輕一拉,蝦線就整個拉出來了。
其實去除蝦線的方法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評論區裡繼續補充一下,挑選一個自己覺得最順手的方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