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帳號:舌尖上的安全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平時愛吃蝦的朋友,一定明白,在做蝦料理之前,必須找一根牙籤,把蝦背上那根黑線挑出來。這條黑線,我們稱呼為「蝦線」。若是沒有處理直接煮熟的話,蝦肉變成紅色,切開蝦背上的肉,就會看到裡面有一根很明顯的黑色蝦線。這條蝦線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和蝦黃又有什麼關係呢?
蝦線,其實就是蝦的腸道。生物的腸道裡面會殘留一些代謝物,至於是什麼,相信大家都知道。有時候蝦線比較黑,裡面的殘留物比較多,也就是比較髒。有時候蝦線比較淺,呈現青色,說明裡面的殘留物比較少,比較乾淨。但即使再乾淨,都要把這條蝦線挑出來扔掉。
有些人認為,蝦線吃進肚子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口感吃起來就是有點沙沙的,不會影響整體菜品的味道。而且蝦肉經過高溫煮熟,裡面的細菌被去除掉,不會不健康的。這樣的說法其實過於片面,雖然高溫能夠去除蝦線裡的細菌,但是蝦腸裡含有的對身體不利的毒素,比如說重金屬,久而久之都會沉澱在我們的身體裡,所以最好去除。
這條蝦線的去除方式分為兩個情況,一種是生蝦,可以用牙籤、牙線挑起蝦線,也可以用刀在蝦背上沿著線化開,把蝦線挑出來。一種是熟蝦,蝦肉煮熟後,只能在背部靠近頭部的中心處,弄開蝦肉,順著蝦線的位置慢慢刮蝦線。因為蝦線隨著蝦肉一起被煮熟,很容易弄爛,所以熟蝦的蝦線比生蝦還要難處理,建議大家最好在生蝦的時候就把蝦線去掉。
而蝦的腹部,其實也有一條黑線,這條黑線叫做蝦筋。蝦筋的作用是什麼用的?最直觀的的表現就是蝦肉遇熱後收縮,會彎曲成弓形,這是因為蝦肚子的那條蝦筋受到高溫影響,收縮後導致的。一些菜品中希望蝦呈現筆直造型的話,就必須先用剪刀或是菜刀,將這條蝦筋弄斷,這樣蝦肉遇熱後,就不會變成弓形。這條黑色的蝦筋,是不需要去除的,對人體無害。
至於蝦黃,也就是蝦的卵。母蝦到了成熟期,蝦頭就會聚集蝦黃。這部分蝦黃味道十分鮮美,煉製蝦油要是有蝦黃,味道絕對不一樣。但是建議還是不要吃蝦黃比較好。因為蝦黃聚集在蝦頭,吃蝦頭等於吃了蝦的代謝物、半消化的蝦食,蝦頭很容易集結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所以儘量不要吃。
如果你既喜歡吃蝦黃,又不想吃到富含重金屬的瞎鬧,還想要去除蝦線,有沒有什麼辦法能一石三鳥呢?實際上真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去除蝦線的時候,用手掐在蝦腦袋和身體連接處,一邊擠壓一邊掰,把蝦頭裡的蝦腦擠出來,然後抓住蝦腦慢慢拉,把和蝦腦連接在一起的蝦線一起拉出來。這一步的力度非常重要,蝦線很容易斷,自己多試幾次才能找到訣竅。
蝦肉的美味,吃過的人才知道。但是吃蝦也要吃得健康,蝦線、蝦腦這些器官不要吃,也許吃一次兩次覺得不會對口感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吃多了終歸是不好的。大家還是學學怎麼去除蝦腦的同時,去掉蝦線,這樣吃蝦黃和蝦肉的時候也能比較安心。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