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德州的故事

2020-12-09 知識如雲

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遊衝積平原,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衡水市毗連;西南與聊城市接壤;南隔黃河與濟南市相望;東臨濱州市。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為「德州」。

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京滬鐵路、石德鐵路和在建的德龍煙鐵路在這裡交匯,是山東的北大門,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文化風景

1.德州扒雞

全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因16種配料中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香突出,吃起來滑嫩鬆軟,清香不膩,稱為「五香」。成品雞,趁熱一抖,骨肉分離,因此叫做「脫骨」。製作綜合運用傳統的燒、燻、酥、炸、滷等手段,色味俱佳、營養豐富、外形美觀。

德州製作燒雞,相傳已有300年歷史。從1905年左右開始,當地開始試製扒雞,到1911年,幾經改進,創製出別具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南來北往過客將這一美味攜往京滬鐵路沿線各地,德州扒雞遂名傳遍天下,享譽全國,被視為豐餐佳餚和饋贈禮品。現行銷全國並遠銷亞歐等地。

2.孟郊

孟郊(751-814年),字東野,祖籍平昌(今臨邑縣)。孟郊是中唐較有影響的詩人之一,其詩作不論在思想內容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有獨特造詣,《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後人把他與賈島並稱,有「郊寒島瘦」之說。

一年冬天,有個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了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為欽差大人接風。正當縣太爺舉杯說「請」,欽差大人點頭應酬的辰光,身穿破爛綠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進來。

縣太爺一見很不高興,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來了小叫花子,真掃雅興。」孟郊氣憤地頂了一句:「家貧人不平,離地三 尺有神仙。」欽差大臣覺得孟郊很大口氣,要出對聯考他。「請吧。」小孟郊一點也不害怕。這欽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見對方是個小孩,便搖頭晃腦地說:「小小青蛙穿綠衣」。

小孟郊見這位欽差大臣身穿大紅蟒袍,又見席桌上有一道燒螃蟹,略一沉思,對道:「大大螃蟹著紅袍」。欽差一聽,氣得渾身象篩糠,但有話說在先,又不好發作,便對縣官說:「給這小兒一個偏席,賞他口飯,看我再和他對。」

這老欽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氣活現開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說:「小小貓兒尋食吃」。小孟郊看著像饞狗啃骨頭似的欽差大臣,又看著拍馬溜須的縣太爺,心想,你們這幫貪官汙吏,便怒氣衝衝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欽差大臣、縣太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們吃得正是救災的銀糧。

3.五裡冢遺址

五裡冢遺址在樂陵市城區西南,五裡冢村北30米處。冢為臺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臺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

關於五裡冢,有很多的說法和資料稱其為三國時的阿鬥(劉禪)之墓,認為阿鬥降晉後被封為安樂公,死後葬於此。但這種說法與正史記載相悖,《三國志·蜀志·後主傳》載:"景元五年……命劉禪為安樂縣公。"也就是北京市順義縣。

《歷代陵寢備考》載:阿鬥"薨(死)於洛陽。"《綱鑑會編》卷二十四載:建安二十一年,"始置名號侯"。也就是說只虛封爵,而無戶邑,被封者並不身處封地。阿鬥死於舊洛陽--漢魏洛陽城西北隅之金墉城,連封地安樂縣也沒去過,更不能來葬並非封地的山東樂陵。不過,五裡冢的確是中國龍山文化遺址。

請點

#德州#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小夥伴閱讀本文,中國地大物博,已經誕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內容就關注一下小編吧,點關注不迷路!小編不定時給粉絲髮福利!

相關焦點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太原的故事
    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呼和浩特的故事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譽為「中國乳都」,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稱號。呼和浩特建城歷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宜昌的故事
    宜昌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裡。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裡。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臨淄的故事
    淄博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的故都,因齊國最早興起蹴鞠運動,被國際足聯認定為世界足球起源地。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手工業專著《考工記》、第一本農業專著《齊民要術》以及最早闡述服務業的專著《管子》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寫成的。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特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安陽的故事
    安陽出過不少歷史名人,例如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個善於打仗的女將軍,她率領商朝軍隊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曹操(155年~220年),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鄭州的故事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城市。在華夏民族傳統宇宙觀中,鄭州地區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衝,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歷史上,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通遼的故事
    在蒙古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嫩科爾沁、阿魯科爾沁、四子部、茂明安、烏拉特及青海和碩特等部族均屬科爾沁部分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嫩科爾沁部,其駐地就是通遼地區。今天通遼的地域,只是清代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歷史上的科爾沁部,已先後被劃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多個盟市和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現在的通遼市只有科左中旗和科左後旗2個科爾沁旗。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朔州的故事
    它雄踞隘口,南望內長城,東靠新廣武城,北鄰漢陰館故城,西接遼代雁門關,是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的重要地帶。對峙的敵樓,林立的關口,相望的烽火臺等,構成一條堅固完整的軍事防衛體系,至今仍不失曾經金戈鐵馬、壁壘森嚴的戰鬥氣勢。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十堰的故事
    其實歷史人物的陳年穀與戲劇人物的陳世美原本風牛馬不相及,也應無損其聲譽。2.武當山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商洛的故事
    商洛歷史上是西北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歷代詩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韓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就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丹鳳縣棣花鎮。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大興安嶺的故事
    #大興安嶺#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小夥伴閱讀本文,中國地大物博,已經誕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內容就關注一下小編吧,點關注不迷路!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雲南的故事
    雲南,人類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雲南各民族融合、演變、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自戰國時期建立滇王國以後,行政建制和區劃經過無數次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雲南。元謀人:大約170萬年前,原始人群時期的人類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雲南元謀人是我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猿人。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上海的故事
    歷史上發生在上海的事件?1.1842年8月《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2.1843年英軍駐紮上海,公布《上海租 界章程》。3.1860年,太 平天國李秀成,陳玉成打垮江南大營,進攻上海,遭到洋槍隊的打擊。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葫蘆島的故事
    2.葫蘆島市的歷史緣由葫蘆島市原名錦西市,錦西市設治雖晚,但歷史悠久。錦西設縣治始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稱江家屯撫民廳治所置於江家屯(今連山區鋼屯鎮)後於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遷至連山。錦西改縣級市始於1985 年,升格為省轄市始於1989年。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深圳的故事
    歷史的變遷經常表現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陳將郡治移至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將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到今天的東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後,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隸屬關係都發生過一些變化。
  • 建成600年的北京故宮,原來藏著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如今,故宮安然地停留在今日北京城的中心,成為值得北京人驕傲的一座歷史遺產。但是,您知道嗎,就在這座紅牆黃瓦的建築裡,還藏著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呢!越南人也來修故宮?原來,在當年建造九龍壁的時候,因為燒制工藝實在太複雜,有一塊構件被燒壞了。可上頭定的工期將近,再去重新燒制已經來不及了,這可怎麼辦呢?眾多工匠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突然一個工匠突發奇想,要是用木頭雕刻好後,再塗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亂真了?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白山的故事
    市區年平均氣溫4.6 ℃,夏季最高氣溫歷史極值36.5℃,冬季最低氣溫歷史極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時數2259小時,無霜期140天。白山市素有「立體資源寶庫」、「長白林海」、「人參之鄉」之美稱。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森林、礦產、山珍土特產和旅遊資源給白山帶來了廣闊的開發前景。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遼陽的故事
    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戰國時期,為燕國遼東郡治所,名襄平。秦沿燕制,仍將遼東郡首府設在襄平。漢初遼陽為遼東國首府,後仍將遼東郡治設於此。公孫氏時期,襄平為平州及遼東郡治。西晉初年,襄平再次成為遼東國首府,後改平州治。東晉時期,遼陽先後被前燕、前秦、後燕、高句麗等地方民族政權佔據。唐代遼陽為遼城州治所,一度成為安東都護府府治。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長春的故事
    1.長春歷史簡介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為夫餘國屬地。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餘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
  • 《你好啊,故宮》:原來歷史這麼有趣,孩子們都愛讀!
    故宮裡的這些建築都各司其職,其中發生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有趣故事。全套書把——200多幅手繪故宮圖、40座故宮建築、41個歷史知識、29個故宮人物、12件故宮珍寶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向孩子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