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遊衝積平原,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衡水市毗連;西南與聊城市接壤;南隔黃河與濟南市相望;東臨濱州市。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為「德州」。
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京滬鐵路、石德鐵路和在建的德龍煙鐵路在這裡交匯,是山東的北大門,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文化風景
1.德州扒雞
全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因16種配料中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香突出,吃起來滑嫩鬆軟,清香不膩,稱為「五香」。成品雞,趁熱一抖,骨肉分離,因此叫做「脫骨」。製作綜合運用傳統的燒、燻、酥、炸、滷等手段,色味俱佳、營養豐富、外形美觀。
德州製作燒雞,相傳已有300年歷史。從1905年左右開始,當地開始試製扒雞,到1911年,幾經改進,創製出別具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南來北往過客將這一美味攜往京滬鐵路沿線各地,德州扒雞遂名傳遍天下,享譽全國,被視為豐餐佳餚和饋贈禮品。現行銷全國並遠銷亞歐等地。
2.孟郊
孟郊(751-814年),字東野,祖籍平昌(今臨邑縣)。孟郊是中唐較有影響的詩人之一,其詩作不論在思想內容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有獨特造詣,《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後人把他與賈島並稱,有「郊寒島瘦」之說。
一年冬天,有個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了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為欽差大人接風。正當縣太爺舉杯說「請」,欽差大人點頭應酬的辰光,身穿破爛綠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進來。
縣太爺一見很不高興,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來了小叫花子,真掃雅興。」孟郊氣憤地頂了一句:「家貧人不平,離地三 尺有神仙。」欽差大臣覺得孟郊很大口氣,要出對聯考他。「請吧。」小孟郊一點也不害怕。這欽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見對方是個小孩,便搖頭晃腦地說:「小小青蛙穿綠衣」。
小孟郊見這位欽差大臣身穿大紅蟒袍,又見席桌上有一道燒螃蟹,略一沉思,對道:「大大螃蟹著紅袍」。欽差一聽,氣得渾身象篩糠,但有話說在先,又不好發作,便對縣官說:「給這小兒一個偏席,賞他口飯,看我再和他對。」
這老欽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氣活現開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說:「小小貓兒尋食吃」。小孟郊看著像饞狗啃骨頭似的欽差大臣,又看著拍馬溜須的縣太爺,心想,你們這幫貪官汙吏,便怒氣衝衝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欽差大臣、縣太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們吃得正是救災的銀糧。
3.五裡冢遺址
五裡冢遺址在樂陵市城區西南,五裡冢村北30米處。冢為臺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臺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
關於五裡冢,有很多的說法和資料稱其為三國時的阿鬥(劉禪)之墓,認為阿鬥降晉後被封為安樂公,死後葬於此。但這種說法與正史記載相悖,《三國志·蜀志·後主傳》載:"景元五年……命劉禪為安樂縣公。"也就是北京市順義縣。
《歷代陵寢備考》載:阿鬥"薨(死)於洛陽。"《綱鑑會編》卷二十四載:建安二十一年,"始置名號侯"。也就是說只虛封爵,而無戶邑,被封者並不身處封地。阿鬥死於舊洛陽--漢魏洛陽城西北隅之金墉城,連封地安樂縣也沒去過,更不能來葬並非封地的山東樂陵。不過,五裡冢的確是中國龍山文化遺址。
#德州#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小夥伴閱讀本文,中國地大物博,已經誕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內容就關注一下小編吧,點關注不迷路!小編不定時給粉絲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