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遼陽的故事

2021-01-20 知識如雲

遼陽市位於遼寧省中部,北鄰瀋陽市,東接本溪市,南、西與鞍山市毗連,東南與丹東市鄰界。地處東經122°35′至123°40′,北緯40°42′至 41°37′之間。

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戰國時期,為燕國遼東郡治所,名襄平。秦沿燕制,仍將遼東郡首府設在襄平。漢初遼陽為遼東國首府,後仍將遼東郡治設於此。公孫氏時期,襄平為平州及遼東郡治。西晉初年,襄平再次成為遼東國首府,後改平州治。東晉時期,遼陽先後被前燕、前秦、後燕、高句麗等地方民族政權佔據。唐代遼陽為遼城州治所,一度成為安東都護府府治。

遼、金時期,設東京遼陽府。元代為遼陽行省駐地。明設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遼寧全境。清初曾在遼陽建都,後設遼陽府遼陽縣,再改遼陽縣為遼陽州。民國置遼陽縣。日俄戰爭後。日本在鐵路兩側擴建鐵道附屬地。1937年,偽滿洲國政府設立遼陽市。1948年10月解放,先後設縣、市。1968年,市、縣合併為遼陽市。1980年,國務院批准恢復遼陽縣,新建燈塔縣。現有5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總面積4735.78平方公裡,人口近180萬。

遼陽地區生態環境較好.農業以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蔬菜等為主。已建成全省的糧、漁、水果、蔬菜、瘦肉型豬、肉牛、肉食雞、用材林、柞蠶等9個農產品基地。特產山楂、香水梨,野生葡萄、獼猴桃等;中草藥有細辛、黃芪、桔梗等。

遼陽是一座實力雄厚的新興工業化、特色產業化、新型城鎮化城市。重點建設芳烴和精細化工、工業鋁材、高壓共軌、日用化工、鋼鐵精深加工、裝備製造6個工業產業集群和河東新城商務商貿旅遊、弓長嶺溫泉旅遊、佟二堡皮裝裘皮、西關至站前商貿4個服務業集聚區。

遼陽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哈大鐵路、高速公路縱橫全境。遼溪線鐵路通往本溪市。公路幹線小小線橫貫東西,還有沈營、沈環等幹線公路網。

遼陽文物古蹟己發現130多處。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東漢至魏晉時期的古墓壁畫、遼代白塔、明代首山清風寺等。館藏豐富的遼陽博物館、風景秀麗的湯河水庫風景區等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遼陽市綠化、美化、淨化水平處於全省領先位次,是遼寧省甲級衛生城市和省「綠葉杯」達標先進市。遼陽市各種投資及社會服務設施完備。海關、商檢業務均可在遼陽市申辦,各銀行已開展了國際結算業務。中介機構如涉外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及承辦投資和進出口服務諮詢業務的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等各種中介機構均能提供令客戶滿意的服務。各種醫療機構設施齊全。各種高級賓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體育場所等公共設施配套完備。

歷史名勝

廣佑寺

在遼陽白塔公園內,因東峙巍峨的白塔,俗稱「白塔寺」。該寺是遼陽歷史上最大的佛寺。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重修碑記載:「始建於漢時,經唐尉遲恭重修,蓋古剎也。」坐北朝南,佔地18500平方米。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重修廣佑寺寶塔題名記》銅碑載有殿宇廊房僧舍189間。

其中:「護敕聖旨一道、牌坊一架、山門三間、天王殿五間、敕香亭三間、鐘鼓二座、碑亭四座、前佛殿五間、中佛殿七間、轉輪藏樓五間、大悲殿五間、地藏殿三間、伽藍堂三間、祖師堂三間、東西廊房六十六間、僧綱司衙門十六間、禪堂十六間、齋堂、僧房共四十四間、殿主房三間」。藏經閣收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賜鐫刻藏經678函。廣佑寺沿至清末,一直是遼東地區佛教活動中心。每逢法會,僧俗雲集,香菸繚繞,鐘鼓清響,誦經不絕。

金皇統五年(1145年),金世宗完顏雍的母親貞懿皇后李洪願在遼陽清安寺落髮為尼。金熙宗完顏宣詔李氏「通慧圓明為號,賜紫衣」,特許撥出「內府金錢三十餘萬,即東都建清安寺」(遼陽廣佑寺)。御敕題匾「大清安寺」,並在寺東南隅為其營建垂慶寺尼院獨居。當時僧徒僕從400人,有巨資百萬。元代,雪庵和尚住持廣佑寺。雪庵俗姓金,精通佛法,廣有影響,皈依者眾多。晚年至千山香巖寺住持,現存其漢白玉碑。明代,大清安禪寺復其廣佑寺稱,永樂六年(1408年)女真人童道圓,字鏡堂,任遼陽僧綱司副都綱,兼廣佑寺住持。

為僧52年,弟子40餘人,圓寂於廣佑寺東庵永寧寺,至今尚存圓公塔及《遼陽僧綱司副都綱兼廣佑禪寺住持圓公塔》碑銘。清代中葉,五臺山少月禪師住持廣佑寺,頗有聲望。天聰、康熙、道光年間多次奉敕重修。

清聖祖玄燁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東巡祭祖,駕幸寺中,著有「袈裟圓可二三裡」和「馴簷來紫鴿,湧地出青蓮」的詩句。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廣佑寺為遼陽義和團活動的中心,九 月被沙俄侵略軍燒毀。1908年,日本侵略者佔地6.2公頃,建白塔公園,毀掉古廟,改建神社。建國後拆毀。

廣佑寺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遺址至今尚存。從高臺的石礎、銅佛、龜馱碑座,散存的蓮瓣和纏枝牡丹紋飾的大殿礎石等,足以說明當年建築規模之壯觀。

今逢盛世,2002年初,重修廣佑寺,將於2004年竣工。

廣佑寺銅佛

遼陽廣佑寺今尚有二尊古銅佛像,其一為藥師佛,民間傳稱白塔寺自來佛。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為大醫王。按佛經所說,是東方琉璃國土的教主,相傳他 在成佛時曾發下十二大誓願,願除一切眾生病苦,治無明痼疾,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因此,遼陽佛教信徒對藥師佛信仰很盛。廣佑寺藥師佛像銅質,外層鎏金,整體高2.98米,佛高2米,頭部0.68米,身1.32米。身披袈裟,結跏趺坐,頭上肉髻螺發,雙耳垂肩,眉目修長,雙眼微睜。右手執物,左手向上結定印,安坐在蓮花臺上。

蓮花臺高0.98米,周長2.6米,鎏金銅質。廣佑寺藥師銅佛是十分有價值的珍貴文物,專家根據造像推斷,為元代或更早時期的佛像。1900年,廣佑寺被燒毀後立於白塔公園之中。2002年恢復廣佑寺,在白塔公園塔南升座。

遼陽廣佑寺留下來另一尊佛像是普賢菩薩銅像。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之意。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像的脅侍菩薩。佛經中又把他稱為「十大願主」(或十大願王),象徵著真理。廣佑寺普賢菩薩像銅質,外有鎏金。整體高1.72米,佛高1.47米,頭部0.54米,身0.93米,頭戴寶冠,雙耳垂肩,雙眼微睜,左腿單趺,右腿立膝,左手撐地,右手扶膝,身披袈裟,束腰端坐在蓮臺上。

蓮臺高0.25米,周長1.78米,銅質鎏金。廣佑寺普賢菩薩銅像是十分珍貴的文物,專家根據造像推斷,為元代或更早時期佛像。1900年9月,沙俄侵略者燒毀廣佑寺,一直露立在白塔公園之中。1996 年7月26日,移入觀音寺升座。2002年恢復廣佑寺,在白塔公園塔南升座。

圓通禪院

座落在遼陽白塔西北部約100米原廣佑寺舊址的土臺之上。大殿5楹,始建於2002年1月19日,同年5月18日竣工。仿遼代建築風格,坐北朝南,青磚合瓦,金壁輝煌。高17米,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殿內外紅柱上刻6幅楹聯。殿內正位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香樟木質貼金,高6.2米,精雕細刻,法相莊嚴,儀態軒朗,慈容整肅。側侍善財菩薩和龍女菩薩,東西兩側為觀世嗇菩薩三十二應身畫像。殿後北開為萬佛堂,兩側高懸千佛光明燈,供奉信士認捐的佛像。供桌東側供奉延生牌位,以求消災延壽,吉祥如意;西側供往生牌位,以求離苦得樂,往生極樂。

圓通禪院是修復的廣佑寺一部分,於2002年6月9日(農曆4月29日)開光,晨鐘暮鼓,經聲傳響。現已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

棲雲寺

在遼陽寶淨山南麓。碑載始建於東漢永平年問,又有碑載建於金大定時。群山環抱,雲霧依棲,故名棲雲寺。古剎坐北朝南,佔地18000平方米,東西兩峰分別對峙三座石雕塔;寺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圍牆東南、西南,建有鐘鼓二樓;寺中立漢白玉石碑,有銅佛30尊,泥佛和木佛470餘 尊。殿房42間,分五層大殿。前為山門殿3楹,彩塑密跡金剛力士護持;次為天王殿3楹,迎面彌勒菩薩坐像,背立韋馱菩薩像,兩側四大天王站像;三層為大雄寶殿5楹,中奉三世佛,兩側塑十八羅漢;四層為觀音閣3楹,正位觀世音菩薩像;後為地藏殿,有十閻羅像。尚有三霄殿、胡仙堂、佛堂、經堂、僧舍、客房等。塑像高大,遊人昂首方見其面。塑像、浮雕在煙霧中有動感,簷雕禽獸神態各異。寺碑5甬,記載9次大修。

棲雲寺風景秀美,寺內有井,井中有橫木,前後各有一坑,傳為雷霹塌沉形成。雲霧繚繞,松濤泉韻,構成古剎十三景。每逢法會,遊人信眾甚多。1966年9月被拆毀,現只有石碑座殘存。

太河寺

位於遼陽太子河北岸,遼陽縣小屯鎮崴子村南麓,因臨河而得名。該寺相傳建於唐代,佔地80畝,殿堂18間,歇山式建築,內塑高3米以上佛像50多尊,小佛 像70多尊,其中明代韋馱像尤為珍貴。寺後雲臺山南麓懸壁上人工雕鑿大小18洞,俗稱羅祖洞,是唐代開鑿的石窟。各洞供奉佛像百餘尊,其中第8洞分上下 層,內塑羅祖像,頭戴冠,頷垂髯。碑載:明宣德六年(1431年)其洞稱「水蓮觀音洞」。清鹹豐元年(1851年)碑載:「有開山羅陀僧參修於此,曾名此為水蓮觀音閣洞,又名羅陀洞,後因羅陀僧修成正果,遂名羅祖洞焉」。「陀洞懸珠」是明代遼陽八景之一,指羅祖洞內,有一圓石,虛懸若珠。山勢聳秀,清流其下,名人題詠頗多。1966年9月17日,太河寺與羅祖洞同時被搗毀,現在只有石窟殘存。

龍泉寺

座落在遼陽縣甜水滿族鄉三道嶺村北山丘之上,傳建於唐代。佔地4 285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依峭壁,前臨幽谷。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依坡而起,清泉貫穿中軸線,至寺前噴湧而出,蜿蜒而下藍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同治六年(1867年)大修。1966年「文革」中佛像被毀,改建養老院。1993年復建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 寶殿、龍王殿、韋馱殿、三聖殿、三霄殿、護法堂、禪堂、客堂、比丘尼舍。現已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雞鳴寺

在遼陽縣河欄鎮雞鳴寺村北山上,始建於唐代。《遼陽古蹟遺聞》載:相傳唐太宗徵高麗駐軍於此,令雞鳴進軍。夜未半,聞雞鳴,乃整隊起行,忽遇敵人夜襲,因 已整隊,乃獲大勝。太宗感雞鳴之故,使軍士搜山,至山墩,忽聞鳴聲出地下。令掘地求之,得石雞首,唐太宗遂命建寺。寺院依山起建,坐北朝南,石階直通北 山。入山門,前殿3楹,正殿3楹,配房6間,明清石碑數座。1966年被毀。現在只有殘破的石階、散臥的石碑尚存。

龍峰寺

座落在遼陽縣下達河鄉下澗村東龍峰山山谷之中,建築面積l596平方米。寺中碑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後經遼金元,歷明,有僧人釋貞全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修葺。清乾隆四十四 (1779年),鐵嶺天仙宮弟子安來福道人云遊至此,改龍峰寺為保清寺,白雲洞為靈神洞」。清末又改成佛教寺院。「文革」中佛像被毀,僧人出寺。1995年5月,下達河鄉信徒及還俗僧人申請恢復龍峰寺,建圓通寶殿、地藏殿、三覺殿、上客堂、僧舍、金剛殿、龍佛閣、釋迦佛舍利子託天寶塔。圓通寶殿2層,建築面積216平方米,前殿5楹,內奉正位毗盧佛、釋迦佛、阿彌陀佛;後殿3楹,內奉正位觀音菩薩,脅侍善財童子、龍女。擬建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講經堂、念佛堂、祖師殿、上客堂、五觀堂、濟公活佛巨型浮雕、藏經樓,整個寺院在建築中。

龍峰寺背依龍峰山,俯臨下達河。南望山巒疊翠若「孔雀開屏」;北仰呈現「金剛力士」、「龜石望月」、「金蟾迎旭」諸景觀;左有迎客松,右有「大金剛峰」、「二金剛峰」;峰巒跌宕,似二龍伏焉欲飛。河水清流蜿蜒,依山環繞。現已成為風景旅遊的佳所。

天齊廟

又稱東嶽廟,座落在遼陽城內東五道街,建於金代垂興寺舊址之上,佔地面積約8 000平方米,是一座道教廟。廟體坐北朝南,前置石獅,四周圍牆。山門3間,中為過廳,東西便門,左右牛頭馬面殿。鐘鼓二樓,碑亭一間,龜趺石碑。正殿5楹,內供奉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坐像,兩旁各塑四員將士站像。兩廊10楹十王殿,塑十殿閻君、十八重地獄。東廊塑有五殿九重地獄,為一殿秦廣王、三 殿宋廣王、五殿閻羅王、七殿泰山王、九殿卞城王,西廊塑有五殿九重地獄,為二殿楚江王、四殿仵官王、六殿平等王、八殿都市王、十殿轉輪王。各殿皆塑閻羅、判官、鬼吏。殿東為土地祠,西設胡仙堂;正殿後護法殿1楹;二層地藏殿地藏殿3楹,東西配房為道士住舍;三層為後殿。天齊廟一直延續至建國初,因無道士管理,廟貌毀壞。

華巖寺

座落在遼陽縣八會鄉華巖風景區,和通明山隔道相望,與千山仙人臺毗鄰。寺周石椅、仙桌呈奇,參天古木成蔭,山花爛漫,溪水潺潺。寺中屹立千年古松,周長 2.85米,白雲在枝間繚繞。寺上井泉清冽如醴,冬暖夏涼,源高流長。山裡殘存數個搗米石臼,留下唐太宗徵戰遼東的美好傳說。

殘碑載:華巖寺始建於元代,曾是遼陽東南部山區佛教名寺之一。寺院宏偉壯觀,佛像莊嚴,塔林肅穆,鼎盛時曾住300餘僧人。「文革」中被毀壞。目前,正在復修佛殿,遠來旅遊觀光者日益增多。

永寧寺

位於遼陽慶化公司南廠清雲山南坡,始建於明代,為廣佑寺東庵。寺院背依青山,坐北朝南。山門3間,中為過廳,左右置泥塑密跡金剛力士。大殿3間,內奉釋 迦、藥師、阿彌陀佛。佛龕後奉坐面北觀世音菩薩。東西配房各5間,設伽藍殿、護法堂、三霄殿、禪堂、齋堂、僧舍。寺院後為塔林,共7座,其中有明代正統七 年(公元1.442年)建的遼陽僧綱司副都綱兼廣佑寺住持釋道圓墓塔、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建的慧祿墓塔。1966年「文革」中遭到破壞,只有圓公塔尚存。1981年5月25日,永寧寺圓公塔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

座落在遼陽市文聖區東大街文廟廣場。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布局嚴謹,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啟聖祠等建築在南北走向的同一中軸 線上。分三層院:第一層院,前為照壁,左右兩塊滿漢文下馬石碑,照壁面對牌坊樓式欞星門,門樓圍牆,東西角設腋門;第二層院,前為泮池,過泮水橋,建5楹戟門,硬山青磚合瓦,中間過廊,東忠孝祠,西節烈祠,內奉文人名師; 第三層院,主體建築大成殿5楹,重簷歇山,飛簷起脊,青磚合瓦,朱紅殿柱,殿中正位奉至聖先師孔子像,東側復聖顏子、宗聖子思;西側述聖曾子、亞聖孟子; 東西兩亭列奉孔子的賢德弟子,大殿的兩廡奉祀先儒116人。

大成殿後起土山,建崇聖祠,內奉孔子的五代先祖。廟內還置香亭、經閣、碑樓,清代帝王數方題匾。1900年沙俄入侵,搶掠一空。雖經1934年補葺,又毀於「文革」之中,現改建為文廟廣場。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紕漏請您原諒,主頁有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觀看。

相關焦點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太原的故事
    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德州的故事
    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京滬鐵路、石德鐵路和在建的德龍煙鐵路在這裡交匯,是山東的北大門,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呼和浩特的故事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譽為「中國乳都」,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幸福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等稱號。呼和浩特建城歷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宜昌的故事
    宜昌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裡。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裡。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臨淄的故事
    淄博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的故都,因齊國最早興起蹴鞠運動,被國際足聯認定為世界足球起源地。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手工業專著《考工記》、第一本農業專著《齊民要術》以及最早闡述服務業的專著《管子》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寫成的。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特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安陽的故事
    安陽出過不少歷史名人,例如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個善於打仗的女將軍,她率領商朝軍隊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曹操(155年~220年),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鄭州的故事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城市。在華夏民族傳統宇宙觀中,鄭州地區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衝,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歷史上,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通遼的故事
    在蒙古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嫩科爾沁、阿魯科爾沁、四子部、茂明安、烏拉特及青海和碩特等部族均屬科爾沁部分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嫩科爾沁部,其駐地就是通遼地區。今天通遼的地域,只是清代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歷史上的科爾沁部,已先後被劃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多個盟市和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現在的通遼市只有科左中旗和科左後旗2個科爾沁旗。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朔州的故事
    它雄踞隘口,南望內長城,東靠新廣武城,北鄰漢陰館故城,西接遼代雁門關,是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的重要地帶。對峙的敵樓,林立的關口,相望的烽火臺等,構成一條堅固完整的軍事防衛體系,至今仍不失曾經金戈鐵馬、壁壘森嚴的戰鬥氣勢。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十堰的故事
    其實歷史人物的陳年穀與戲劇人物的陳世美原本風牛馬不相及,也應無損其聲譽。2.武當山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商洛的故事
    商洛歷史上是西北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歷代詩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韓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就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丹鳳縣棣花鎮。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大興安嶺的故事
    #大興安嶺#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小夥伴閱讀本文,中國地大物博,已經誕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內容就關注一下小編吧,點關注不迷路!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長春的故事
    1.長春歷史簡介長春市地處東北邊陲。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肅慎族生活過的地方。漢至西晉為夫餘國屬地。唐代中後期,屬渤海扶餘府。遼屬東京道黃龍府。金歸上京路隆安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代在長春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雲南的故事
    雲南,人類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雲南各民族融合、演變、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自戰國時期建立滇王國以後,行政建制和區劃經過無數次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雲南。元謀人:大約170萬年前,原始人群時期的人類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雲南元謀人是我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猿人。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上海的故事
    歷史上發生在上海的事件?1.1842年8月《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2.1843年英軍駐紮上海,公布《上海租 界章程》。3.1860年,太 平天國李秀成,陳玉成打垮江南大營,進攻上海,遭到洋槍隊的打擊。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葫蘆島的故事
    2.葫蘆島市的歷史緣由葫蘆島市原名錦西市,錦西市設治雖晚,但歷史悠久。錦西設縣治始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稱江家屯撫民廳治所置於江家屯(今連山區鋼屯鎮)後於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遷至連山。錦西改縣級市始於1985 年,升格為省轄市始於1989年。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深圳的故事
    歷史的變遷經常表現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陳將郡治移至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將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到今天的東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後,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隸屬關係都發生過一些變化。
  • 建成600年的北京故宮,原來藏著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如今,故宮安然地停留在今日北京城的中心,成為值得北京人驕傲的一座歷史遺產。但是,您知道嗎,就在這座紅牆黃瓦的建築裡,還藏著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呢!越南人也來修故宮?原來,在當年建造九龍壁的時候,因為燒制工藝實在太複雜,有一塊構件被燒壞了。可上頭定的工期將近,再去重新燒制已經來不及了,這可怎麼辦呢?眾多工匠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突然一個工匠突發奇想,要是用木頭雕刻好後,再塗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亂真了?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白山的故事
    市區年平均氣溫4.6 ℃,夏季最高氣溫歷史極值36.5℃,冬季最低氣溫歷史極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時數2259小時,無霜期140天。白山市素有「立體資源寶庫」、「長白林海」、「人參之鄉」之美稱。肥沃的土地、豐富的森林、礦產、山珍土特產和旅遊資源給白山帶來了廣闊的開發前景。
  • 遼陽「佟二堡」的皮草,為何這麼牛!價格還這麼便宜
    到遼陽買皮草,差不多的衣服,卻比在其他城市價格相差幾千元?為何遼陽的皮草這麼便宜?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問題,接下來請聽我慢慢講解!遼陽有一個鎮叫「佟二堡」這裡是全國重點鎮,更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國皮草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