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天有多美?蘇軾用兩首詩告訴你答案!趕緊收藏

2020-12-19 成奕詩詞漫談

大家好,歡迎來到成奕詩詞漫談時間。點擊上方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又到了冬去春來的時候,世間萬物復甦,百鳥爭鳴、百花齊放。小草從土壤中探出頭來,樹木也漸漸地透出新綠。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之景。在這個充滿生機、充滿正能量的季節裡,我們感受著生命的美好,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

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春天都有著屬於每個地方的獨特絢麗。而在人間天堂的江南,春天又是一幅怎麼樣的畫面呢?接下來,成奕想為大家分享兩首蘇東坡的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在詩中一起感受一下蘇東坡筆下的迷人江南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兩首詩的意思,第一首是說竹林外的桃花三三兩兩地逐漸綻放,鴨子在水上遊泳,定是知道了春天來到,湖水變暖。岸邊的蔞蒿已經長得很高,蘆筍也漸漸發芽,這時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江河的時候。

第二首是說大雁將要北歸,卻有成對的大雁由於依戀而差點掉隊。還沒有飛到北方,遠遠地就已經感受到了北方沙漠的風雪飄搖,思考一番還是先在江南度過半個月的美好春光時節吧。

我們可以看到,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江南春景的迷人。第一首詩是從江南景物的變化,動態地把春天那種微妙的變化通過縮短時間維度表現出來。春天最大的特點就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而蘇東坡則通過桃花綻放、鴨子戲水、蔞蒿滿地、蘆筍發芽、河豚逆流五種自然現象在微觀層面寫出了春的變化。讓讀者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江南春天的到來,從而很直接地感受到屬於江南春的那一份美好。

而第二首詩則是通過大雁北飛的這一現象來側面表現江南春光的迷人。大雁北飛本來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是詩中卻一反常態,寫的是大雁的不願北歸,這正是這首詩的巧妙之處。蘇東坡通過擬人的手法,而且通過漠北的風雪天氣與江南的春暖花開進行對比,襯託出了江南春天的舒適,從而表現了江南春光的獨特迷人。連大雁都迷戀上了江南春光,更何況是人了。

朋友們,你們覺得蘇東坡有把江南的春光完全表現出來嗎?歡迎下方評論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相關焦點

  • 蘇軾8首寫春天詩詞,或詩或詞,都有經典之語,總有一句你會背
    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古詩是一首題畫詩歌,但是其中卻有著最為美麗的春天。蘇軾很喜歡唐詩,而且自己也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詞的方法,那就是以詩為詞。也就是用寫詩的方法來寫生詞,確實在他手中起到了很明顯的效果。今天我們看很多他所寫的精彩詞作都有詩歌的韻味。而這首宋詞直接摘抄了韓愈的經典唐詩。不得不說,也許是以詩為詞寫作手法的最高境界。附上韓愈的原詩。
  • 古人眼中江南春景有多美,這首宋詞告訴你,千萬和春住
    南眼有多美?這個宋詞教你,我住在千萬和春天,說到江南,你會想到什麼?4月4日的鳥啼?還是煙雨籠罩的胡同?是支撐著油紙傘的女兒嗎?黑色的烏幌船,混雜在水聲裡有蟬的叫聲,空氣中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嗎?想一想,在那種沒有汽車沒有輪船也沒有柏油馬路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是粉牆黛瓦,燕尾一樣的屋簷斜斜掃入澄澈的藍天,清清的溪流沿著遠方的山脈纏綿繾綣,穿著淡雅漢服的江南女子,會撐著一把樸素的油紙傘,在寂寥的石板橋上,或在煙雨濛濛的小巷子裡,不經意間給你一個回眸,那是多麼如詩如畫的場景?面對這樣的江南,古人一樣有感而發,要想知道古人眼中江南春景有多美?
  • 這首詩是蘇軾的經典之作,你必須得會背,因為對人生真的很有幫助
    人們常常會說音樂天才、繪畫天才,各行各業都有一些天生就擅長的人,而在詩詞歌賦方面,從古至今天才亦不少,可是說到蘇軾,估計沒有人敢和他爭一二。而在他的眾多詩作當中,最不能錯過的是哪兩首呢?圖片來源於網絡:《望江南·超然臺作》一、《望江南·超然臺作》「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詩作的第一句就告訴我們,這是在晚春時節,懶洋洋的春光裡,春風微微的吹過,楊柳也輕輕擺動身姿,這個描寫由淺入深,雖然只有春風、楊柳這兩樣事物,可是卻讓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機。
  • 「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精析
    如何理解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要讀懂蘇軾這首詞不難,要理解也簡單,搞清楚標題中幾個要義,了解他寫這首詞的背景,就清楚了。望江南·超然臺作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首先是「望江南」這個詞牌名,又稱作「憶江南」、「江南好」等。
  • 蘇軾的名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麼描寫春天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在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為惠崇所畫的兩幅《春江晚景》圖所寫的題畫詩。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善於繪畫,尤其是鵝、大雁等動物,十分擅長,惠崇的畫享譽一時,這兩幅《春江晚景》據說是他的得意之作,但是很遺憾,現在這兩幅圖已經失傳,只有蘇軾在這兩幅圖上題的詩流傳至今。
  • 江南到底有多美?詩人們為何都留戀江南?白居易三首憶江南告訴你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這是唐代詩人韋莊對江南水鄉發出來的感想。確實。江南水鄉,是一個人人都心馳神往的地方,特別是春天裡的江南,紅日初升,山花爛漫,鶯歌燕舞,柳綠花紅。下起春雨後,給人一種煙雨濛濛之感。
  • 蘇軾題畫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流傳甚廣,為後人所深知。在許多詩詞方面的書中,大都有提到這一首,但實際上,蘇軾這組詩一共有兩首,但另一首就比較少人讀過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兩首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一位僧人畫了兩幅畫,畫沒有流傳下來,而蘇軾的題畫詩卻流傳千古
    >是蘇軾題寫在惠崇的《春江晚景圖》畫作上的兩首詩。兩首詩如下: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蘇軾的這首詩僅有28字,卻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多表現對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蘇軾的詩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詩境背後的哲理意蘊。譬如蘇軾的經典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想像豐富,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下面就分享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想像豐富,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的《春江晚景圖》已經失傳了,但蘇軾的這首題畫詩卻能把它再現出來。讀過這首詩,一幅栩栩如生的圖景就會呈現在眼前。「竹外桃花三兩枝」,詩的首句先寫水鄉村邊的景致。春到江南,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江南水鄉的傍晚,夕陽西照,大地寧靜,更顯得秀美。村邊生長著一片翠綠的竹林,竹林外面幾枝桃花正鮮豔地開放著。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也有兩首,其一我們都會背,其二鮮為人知
    我們曾經熟悉的不少名詩其實都是組詩中的一首,只是因為其中一首比較知名,剩下的那些就顯得默默無聞了。比如王昌齡的《從軍行》有七首,李白的《月下獨酌》有四首,高適的《別董大》有兩首。今天讀書燈下要分享的是蘇軾的組詩,其一我們從小就會背,提到古詩詞裡的春天就會想它;其二也寫得好,卻是鮮為人知。
  • 蘇軾寫了一首詩,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成語,可能你經常都會用!
    那麼成語其實很多都有典故,有一些是名人典故,有一些則是出自詩歌,一些偉大的詩人,當寫下了那些優美的詩歌時,同時也寫下了流芳千古的成語。蘇軾寫過的一首詩裡,那麼便是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成語,那麼便是來自《春宵》裡的一句成語,可以說是非常的經典,大部分的人都使用過,相信你也會在某個特定的時段使用。
  • 詩話泰州——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蘇軾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有人說《春江晚景》(二首)是蘇東坡元豐八年(1085)在靖江(或說江陰)時所寫。其實,蘇東坡有沒有來過靖江(江陰),並沒有資料確切記載。出於詩歌內容和美好願景,我們當然更希望蘇東坡來過靖江品過江鮮。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二月,用哪些古人詩詞讚美春天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江南有多美?美不過李煜的兩首《望江南》
    此後,他常常凝望著南方,以淚洗面,思念著江南的山山水水。望江南李煜(南唐)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閒夢遠,南國正清秋。《望江南》這個詞牌,也稱《憶江南》、《望江梅》。李煜的這兩首《望江南》,也有典籍稱為一首。第一首詞,李煜回憶了江南的春天。幽禁的生活是百無聊賴的。
  • 蘇軾的詩總有一首能夠打動我們,特別是他的這首詩,更是直擊人心
    那說到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應當是他的這首《春宵》,這首作品雖然只是一首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但是詩人描寫的極為生動,也無比的唯美,同時最為重要的還是那一份深刻的哲理。而且這首詩的開篇的第一句,便是一句千古名言,即使是到了今天,那一句話也還是被無數人引用。
  • 「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寫了些什麼?
    這首詩寫了怎樣的景象?看詩題就清楚了。《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有些版本作《春江曉景》,但是不論曉景還是晚景,肯定是在春天,江邊的景色。至於為什麼不知早晚呢?因為蘇軾可能也不知道。背後的一些內容這是兩首題畫詩。寫這兩首詩的時間節點比較關鍵,是宋神宗元豐八年。
  • 蘇軾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遠隔千裡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注釋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 蘇軾、黃庭堅,誰更是題畫詩的高手
    惠崇(亦為慧崇,965- 1017),福建建陽人,宋初九僧之首,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其畫今已不存,而蘇軾之題畫詩卻名垂千古。《鴨戲圖》意境蘇軾(1037—1101)曾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