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的「馬踏飛燕」現在竟然……

2021-03-01 商丘網

延伸閱讀

馬踏飛燕(火球)雕塑原貌

2005年10月商丘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弘揚創優精神,提高城市品位,商丘市政府決定建造「馬踏飛燕」雕塑作為商丘旅遊城市標誌,「馬踏飛燕」是一匹奔騰的駿馬,足踏一隻展翼疾飛的龍雀,託起「馬踏飛燕」的為三條升騰的火龍,寓意著商丘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的發源地;升騰的火龍還代表著商丘蓬勃發展的今天和明天。整個雕塑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內涵與商丘深厚的文化脈絡融為一體,極富現代藝術特徵。

「馬踏飛燕」和「火球」為啥要放在高速路口附近?

據了解,古城旅遊文化景區為4A級景區,將商丘的火文化地標「火球」放在緊鄰高速公路出站口的平原路和華商大道交叉口,不光臨近古城景區,也靠近火神臺,恰恰實現了商丘市的城市文化宣傳的目的。「人們來到商丘,一下高速,就看到商丘的地標,就能夠感受到商丘的火文化。」

「馬踏飛燕」和「火球」為啥要分開放?

「馬踏飛燕」是一個城市的旅遊文化標誌。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原本是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圖的東漢時期青銅器,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馬踏飛燕」將被放於平原路東側,作為商丘市的古城旅遊文化標誌。商丘古城營銷部經理胡志鵬告訴記者,「這裡以後將會設立商丘遊客集散中心」。遊客一來到這裡,就能看到「馬踏飛燕」,感受到商丘的古城文化。

而火文化標誌「火球」將被放於西側,臨近高速路口,將以嶄新的面孔呈現商丘市火文化的城市宣傳坐標。

「馬踏飛燕」和「火球」為啥要搬走?

各地轉盤易發事故,為人詬病。城市的主幹道不設置轉盤已是目前城市建設的大趨勢。湖南岳陽市、山東泰州市等多地已陸續將轉盤拆除,保障交通暢通。

轉盤路無須專門的人員維持交通秩序,同時它的維護費用也較少,主要缺點是佔地較大,車輛行駛路線較長。隨著交通管理的電子化和自動化,轉盤路逐漸被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紅綠燈所替代。

據了解,「馬踏飛燕」和「火球」拆除後,文化路與神火大道路口將用紅綠燈控制,以後該路口的交通面積將增加,更加有利於出行。

相關焦點

  •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這件國寶目前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館長賈建威已經聽說了寧強教授的學術觀點,但是他說「也有專家不同意他的觀點。」   現在,賈建威和他的博物館同事依然使用著這件國寶最準確的稱呼:「銅奔馬」。
  • 究竟是「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官方微信號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由此引發了媒體和網友熱議。二排左一為銅奔馬郵票對於馬踏飛燕,集郵愛好者都略知一二,因為它曾多次登上中國郵票。1973年11月20日,原郵電部發行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編號郵票一套12枚,其中面值8分的一枚採用了這件銅奔馬為票圖。
  • 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原標題: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馬踏飛燕已經是國人熟知的文物了,1969年在雷臺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中出土,現在被甘肅博物館收藏,馬踏飛燕的地位也非常的高,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馬踏飛燕」要改名?網友:沒有比這個更適合的名字了
    絕大多數去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這座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青銅器因造型優美一直備受關注,但對於它的名稱,學者及歷史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存有爭議。記者了解,「馬踏飛燕」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由青銅器鑄造。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另外一足踏在一隻鳥的上面,整個青銅器也靠這隻足支撐,這類造型的銅器在我國出土文物中極為罕見。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 太原「馬踏飛燕」雕塑底座英文錯了20年
    原標題:標誌建築「馬踏飛燕」底座英文錯了20年  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會儘快修改  「這種錯誤不改正,多影響省城的形象呀!」7月10日上午,太原市民陳先生給山西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希望能將位於長風街建設南路口的「馬踏飛燕」雕塑底座上的英文錯誤徹底改正。  「那是我開車左轉等紅燈的時候發現的。」
  • 國寶「馬踏飛燕」的真正寓意解讀出來了!
    雕塑「馬踏飛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寶,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被一些村民首先發現的,隨後震驚全國,它優美的造型、巧妙的力學構造都彰顯著古人的智慧,一匹駿馬踩在一隻飛燕身上,這樣有什麼寓意嗎?馬踏飛燕雖然早就進入了我們的語文課本,但老師除了教我們為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創造自豪外,也說不清工匠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創作這個作品。學術界雖然也有各種解釋,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 攀枝花的「馬踏飛燕」9月將搬新家啦
    陪伴了攀枝花人許久的「馬踏飛燕」要搬家啦昨日,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樹立在市中心廣場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誌「馬踏飛燕」雕塑將於9月搬家。搬家後的「馬踏飛燕」將在炳仁線與機場路交叉口(玉佛寺附近)的景觀帶中安家落戶,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遊客,上下高速或者飛機,可以感受到攀枝花作為優秀旅遊城市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提升攀枝花的城市形象。
  • 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讓國人認識武威
    其實武威並不是無景點可看,古代的涼洲就是現在的武威,涼洲詞很多人都讀過,還有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就是武威的雷臺漢墓出土的,還有文廟也是4A級景點,海藏寺也有特色,據說還與藏傳佛教有著淵源,等等這些景點都是在市裡,市郊還有一些景點。
  • 文物背後故事:郭沫若命名「馬踏飛燕」(圖)
    「馬踏飛燕」是郭沫若命名的  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的22家文博單位,拿出自家的鎮館之寶,於6月14日起在省博物館舉辦「絲綢之路——大西北遺珍」文物展,引起眾多瀋陽人的關注。記者在展出現場採訪了專家,請他們講述其中一些文物背後的故事。
  • 首師大考古系:「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北京青年報  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這件國寶目前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館長賈建威已經聽說了寧強教授的學術觀點,但是他說「也有專家不同意他的觀點。」  現在,賈建威和他的博物館同事依然使用著這件國寶最準確的稱呼:「銅奔馬」。
  • 你知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在哪兒嗎?為何一條腿站立卻不倒
    說到馬踏飛燕,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雕像,因為它是中國旅遊的標誌,很多旅遊城市也都會有馬踏飛燕的雕塑,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有學過關於馬踏飛燕的課文,但是你知道馬踏飛燕收藏在哪座博物館嗎?馬踏飛燕的造型雖然很酷很飄逸,但是一條腿站立的馬踏飛燕是如何穩穩噹噹站立的呢?
  • 一件國寶的命名「新難題」:「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 「馬踏飛燕」人人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專家:怕你忍不住笑出聲
    說起「東漢銅奔馬」,可能人們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這件國寶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也是一件傑出的古代藝術品,除了眾所周知的馬踏飛燕以外,它還有馬超龍雀、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美名。
  • 太原標誌性建築物「馬踏飛燕」底座下的英文錯了20年
    7月10日上午,市民陳先生給山西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希望能將位於長風街建設南路口的「馬踏飛燕」雕塑底座上的英文錯誤徹底改正。 「那是我開車左轉等紅燈的時候發現的。」 底座三面都有英文 還有修改過的痕跡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長風街建設南路口,這個路口,就是人們常見的標誌性建築物「馬踏飛燕」。
  • 「馬踏飛燕」表情包上線啦!教你輕鬆下載使用
    「馬踏飛燕」表情包上線啦!> 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開發設計的「馬踏飛燕
  • 中國出土的文物中,為何要把「馬踏飛燕」作為代表中國旅遊標誌?
    華夏五千年,中國出土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下到明清時期,可謂是不計其數,但偏偏在1983年10月,把出土的『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這是為何呢?「馬踏飛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馬踏飛燕」是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縣的一件文物。其造型是一匹駿馬,作風馳電掣般的奔馳狀。最動人處是駿馬的右後蹄附一飛鳥,其形似燕,故稱之為「馬踏飛燕」。
  • 「馬踏飛燕」完成搬遷全新亮相
    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布署,為提升我市城市門戶形象,決定將位於市中心廣場優秀旅遊城市標誌馬超龍雀——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馬踏飛燕
  • 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的故鄉
    其中貴中之貴的當屬被稱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1973年,銅奔馬作為我國考古成就到法國、日本、英國等14個國家進行巡展,在世界上引起轟動。1983年「馬踏飛燕」銅奔馬被定為國家旅遊標誌,成為國寶級文物,並規定不得出國。「馬踏飛燕」銅奔馬全身為古銅色,間有綠色的銅鏽斑跡,馬高34.5釐米,長45釐米,重約7.5公斤。奔馬構思巧妙,形態逼真,造型獨特呈奔跑狀態。
  • 太原標誌性雕塑「馬踏飛燕」底座多處出現錯別字…
    7月10日上午太原市民陳先生給山西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希望能將位於長風街建設南路口的「馬踏飛燕」雕塑底座上的英文錯誤徹底改正點擊觀看「囧!太原馬踏飛燕標註一錯20年」視頻「那是我開車左轉等紅燈的時候發現的。」
  • 遊客拍「馬踏飛燕」只照側面?看清它的正面照,網友:真要笑哭了
    遊客拍「馬踏飛燕」只照側面?看清它的正面照,網友:真要笑哭了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還挺多。尤其是近兩年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這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喜歡上了外出遊玩。而且,在我們國內比較讓遊客感興趣的景區景點也挺多,其中除了各類自然風景優美的旅遊地之外,一些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築景點、博物館之類的地方也會很讓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