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20.5.10 23:0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浙江卷 江山篇
江山篇 預告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江山第一次正式設縣,因城南有須江,故而取名為須江縣。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1年,因境南有江郎山,改縣名為江山。在此後的歲月裡,除了南宋時期短暫地改名為禮賢縣以外,江山,一直以山為名,因山而名,延續至今。
江郎山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三座石峰呈川字形排列,分別稱為郎峰、亞峰和靈峰。最高的石峰高369米,狀如天柱,直入雲霄。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江郎山留下了「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的感嘆。明代的徐霞客,先後三次遊歷江郎山,用一個「奇」字,道盡了江郎山的險峻與雄奇。
世界聞名的地質遺蹟——江山階金釘子
江山城區向北8千米,大陳鄉碓邊村旁的山坡上,坐落著一處世界聞名的地質遺蹟——江山階金釘子。
地球擁有大約46億年的歷史,我們腳下的地層,就像一個多層蛋糕一樣,按照不同的年代層層累積。為了把它們區分開來,科學家需要尋找到每一層地層最典型的代表,並以此確立標準,這個代表和標準,就是「金釘子」。
「金釘子」,全稱叫做「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層型點」。不同的金釘子,可以確定不同年代的地層。一旦認定了一枚金釘子,就意味著它所代表的年代地層,在全球範圍內找到了一個公認的劃分標準。
江山階金釘子所在的寒武系地層,延續時間長達5400萬年,它所對應的,正是寒武系第九階。江山階金釘子,是全球的第64枚,中國的第10枚「金釘子」。藉助於對它的研究,科學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解讀著地球的滄桑歷史,探尋著無窮的科學奧秘。
今天,江山階金釘子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重要的科普和旅遊地點。
仙霞古道 歷經滄桑
江山,位於浙江省的西南部地區,與江西和福建相鄰。起伏連綿的仙霞嶺,隔絕了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自古以來,仙霞古道從這裡蜿蜒而過,作為一條重要的古代交通線路,溝通和承載著浙閩贛三省之間,人員、貿易和文化的往來。
作為仙霞古道上的重要關隘,仙霞關被稱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一共擁有四道關隘,關隘內的古道兩旁,保存著關帝廟、嶺頂亭等古代建築,在這其中,第一關最為堅固。
現存的關牆由毛石和條石修築而成,高8.6米,厚度達到了4.9米。歷史上,唐末的黃巢起義軍曾經在這裡徵戰開道,無數的文人官員、商旅過客,從關下穿梭而行,踏上人生的漫漫旅程。
從仙霞關一路向南,沿著古道跋涉18千米之後,一座青瓦白牆的古鎮,出現在旅人的眼前。這裡就是仙霞古道上的樞紐之一——廿八都古鎮。
除了當地有許多不同的口音,廿八都古鎮的建築,也集合了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幾省的地方風格,而這裡的原住人口,姓氏眾多,共有146個不同的姓氏,這在中國的鄉鎮中極為少見。
江山米糕 香甜樸實
和人們通常的印象不同,江山的米糕,並沒有鬆軟潔白的外觀和口感,反倒像是一種經久耐存的餅乾。
江山米糕吃起來香甜脆口,風味獨特,既可以作為茶點來招待客人,也可攜帶出門當作乾糧。而它的最大特點,還是耐於儲存,便於攜帶,很像壓縮餅乾。
今天,小小的米糕,已經變身為江山的一道特色美食,因為便於攜帶保存,也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選擇。
江山婺劇 唱腔獨特
婺劇,是江山的地方劇種,流行於浙江的西南部地區,它是擁有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等聲腔的「多聲腔劇種」。自古以來,位於三省通衢的江山,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條件,匯聚了來自四方的商貿物流,也沉澱出博採眾長的婺劇。2008年6月7日,婺劇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58年,來自浙江各地的婺劇老藝人,在江山成立了江山婺劇團,六十多年來,根植於這片火熱的土地,江山婺劇團排練上演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1959年,江山婺劇團參加了國慶十周年的匯報演出,在此之後,劇團陸續獲得了浙江省和全國的一系列獎項。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山婺劇團一面抓精品,一面貼近基層觀眾,創作出《江郎須女》、《江山本色》等一批深受歡迎的劇目。
傳統村落 獨具特色
江山,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境內分布著大大小小兩百多個村落,許多村落裡,都保存著宗族祠堂。大陳村中,坐落著擁有幾百年歷史的汪氏宗祠。宗祠前後三進二天井,五開間,左右對稱,簷下錯彩鏤金的木雕,至今仍能看出當年的輝煌。
2005年,汪氏宗祠被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會得到定期的維護。從2010年開始,大陳村依託獨特的人文環境,開始打造歷史文化旅遊村落。
今天,江山的許多村莊,都依託於獨特的歷史、建築與風俗,致力於傳統歷史文化旅遊的打造與升級。古老的村落,利用文化資源,搞活了一方經濟,在富裕的同時,也擁有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印記。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中國影像方志
《江山篇》
播出時間:5月10日 23:06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胡悅 賈文杰(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