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仙霞古道歷經滄桑米糕香甜樸實 婺劇唱腔獨特江山階見證億年...

2020-12-10 騰訊網

CCTV-10

2020.5.10 23:0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浙江卷 江山篇

江山篇 預告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江山第一次正式設縣,因城南有須江,故而取名為須江縣。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1年,因境南有江郎山,改縣名為江山。在此後的歲月裡,除了南宋時期短暫地改名為禮賢縣以外,江山,一直以山為名,因山而名,延續至今。

江郎山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三座石峰呈川字形排列,分別稱為郎峰、亞峰和靈峰。最高的石峰高369米,狀如天柱,直入雲霄。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江郎山留下了「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的感嘆。明代的徐霞客,先後三次遊歷江郎山,用一個「奇」字,道盡了江郎山的險峻與雄奇。

世界聞名的地質遺蹟——江山階金釘子

江山城區向北8千米,大陳鄉碓邊村旁的山坡上,坐落著一處世界聞名的地質遺蹟——江山階金釘子。

地球擁有大約46億年的歷史,我們腳下的地層,就像一個多層蛋糕一樣,按照不同的年代層層累積。為了把它們區分開來,科學家需要尋找到每一層地層最典型的代表,並以此確立標準,這個代表和標準,就是「金釘子」。

「金釘子」,全稱叫做「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層型點」。不同的金釘子,可以確定不同年代的地層。一旦認定了一枚金釘子,就意味著它所代表的年代地層,在全球範圍內找到了一個公認的劃分標準。

江山階金釘子所在的寒武系地層,延續時間長達5400萬年,它所對應的,正是寒武系第九階。江山階金釘子,是全球的第64枚,中國的第10枚「金釘子」。藉助於對它的研究,科學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解讀著地球的滄桑歷史,探尋著無窮的科學奧秘。

今天,江山階金釘子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重要的科普和旅遊地點。

仙霞古道 歷經滄桑

江山,位於浙江省的西南部地區,與江西和福建相鄰。起伏連綿的仙霞嶺,隔絕了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自古以來,仙霞古道從這裡蜿蜒而過,作為一條重要的古代交通線路,溝通和承載著浙閩贛三省之間,人員、貿易和文化的往來。

作為仙霞古道上的重要關隘,仙霞關被稱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一共擁有四道關隘,關隘內的古道兩旁,保存著關帝廟、嶺頂亭等古代建築,在這其中,第一關最為堅固。

現存的關牆由毛石和條石修築而成,高8.6米,厚度達到了4.9米。歷史上,唐末的黃巢起義軍曾經在這裡徵戰開道,無數的文人官員、商旅過客,從關下穿梭而行,踏上人生的漫漫旅程。

從仙霞關一路向南,沿著古道跋涉18千米之後,一座青瓦白牆的古鎮,出現在旅人的眼前。這裡就是仙霞古道上的樞紐之一——廿八都古鎮。

除了當地有許多不同的口音,廿八都古鎮的建築,也集合了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幾省的地方風格,而這裡的原住人口,姓氏眾多,共有146個不同的姓氏,這在中國的鄉鎮中極為少見。

江山米糕 香甜樸實

和人們通常的印象不同,江山的米糕,並沒有鬆軟潔白的外觀和口感,反倒像是一種經久耐存的餅乾。

江山米糕吃起來香甜脆口,風味獨特,既可以作為茶點來招待客人,也可攜帶出門當作乾糧。而它的最大特點,還是耐於儲存,便於攜帶,很像壓縮餅乾。

今天,小小的米糕,已經變身為江山的一道特色美食,因為便於攜帶保存,也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選擇。

江山婺劇 唱腔獨特

婺劇,是江山的地方劇種,流行於浙江的西南部地區,它是擁有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等聲腔的「多聲腔劇種」。自古以來,位於三省通衢的江山,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條件,匯聚了來自四方的商貿物流,也沉澱出博採眾長的婺劇。2008年6月7日,婺劇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58年,來自浙江各地的婺劇老藝人,在江山成立了江山婺劇團,六十多年來,根植於這片火熱的土地,江山婺劇團排練上演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1959年,江山婺劇團參加了國慶十周年的匯報演出,在此之後,劇團陸續獲得了浙江省和全國的一系列獎項。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山婺劇團一面抓精品,一面貼近基層觀眾,創作出《江郎須女》、《江山本色》等一批深受歡迎的劇目。

傳統村落 獨具特色

江山,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境內分布著大大小小兩百多個村落,許多村落裡,都保存著宗族祠堂。大陳村中,坐落著擁有幾百年歷史的汪氏宗祠。宗祠前後三進二天井,五開間,左右對稱,簷下錯彩鏤金的木雕,至今仍能看出當年的輝煌。

2005年,汪氏宗祠被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會得到定期的維護。從2010年開始,大陳村依託獨特的人文環境,開始打造歷史文化旅遊村落。

今天,江山的許多村莊,都依託於獨特的歷史、建築與風俗,致力於傳統歷史文化旅遊的打造與升級。古老的村落,利用文化資源,搞活了一方經濟,在富裕的同時,也擁有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印記。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中國影像方志

《江山篇》

播出時間:5月10日 23:06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胡悅 賈文杰(實習)

相關焦點

  • 江山政協助力仙霞古道申遺
    據人民政協報「今年,江山市已完成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霞嶺景區詳細規劃》編制、啟動實施仙霞古道整治提升工程,成功舉辦仙霞古道國際徒步大會、成功創建仙霞關國家4A級景區,充分吸納建議案中提出的意見建議並有效落實。」近日,浙江省江山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聽取市政府關於「仙霞古道保護與利用」大會建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 「古道探秘」走進江山 仙霞古道吸引「懷舊之旅」
    「古道探秘」走進江山 仙霞古道吸引「懷舊之旅」 2012年09月21日 15:28:19   浙江在線09月21日訊9月17日,江山市的仙霞古道送走一批戶外運動愛好者。記者從江山市體育局獲悉,9月15日—16日,來自全省各地的70多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了由錢江晚報、雪花啤酒等單位和機構共同發起的在仙霞古道舉行的古道探秘系列活動。  據了解,古道探秘系列活動於2010年1月正式啟動,本次仙霞古道的活動是第43站。所有參加者從仙霞關出發,沿仙霞嶺經廿八都、楓林關,最後到達浙閩交界的小村落,全程20公裡,歷時2天。
  • 原始古道仙霞關:古道斜陽話當年
    注意事項:古道保留原始石路,有點小滑。看風景的同時要請注意腳下。  浙江西南部的仙霞古道(古稱江浦驛道)是一條溝通古代錢塘江流域和閩江流域這兩個富庶地區的交通要道,位於浙江江山和福建浦城之間,全長約120公裡,其中江山境內75公裡,浦城境內45公裡,因縱貫仙霞嶺而得名。
  • 古道行 | 由浙入閔記,仙霞古道話滄桑
    仙霞古道,又稱「浙閔官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公裡,因縱貫仙霞嶺而得名,過去一直是連接浙、閩兩省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從江郎山下經過這條古道因戰事而起,卻因商貿而興。它最早由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為了由浙入閩粵而開,至南宋,成為溝通浙閩兩省之間的「七尺官道」。
  • 探村浙江江山|三卿口村,仙霞古道上靜美王氏人家
    浙江衢州,江山,三卿口古村。位於峽口鎮,一個駐守在仙霞古道上的靜美古村落。在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之間相隔著仙霞嶺,跨越仙霞嶺而溝通浙閩兩地的旱路,則是仙霞古道。千百年來,仙霞古道之上,這一座名為三卿口的村落,見證著古道興衰,演繹著似水年華裡的厚積之美。在三卿口村,王姓約佔全村人口90%以上。《三川王氏族譜》記載,元朝末年,王氏先祖王國寶從蘭溪雙牌遊獵來此定居。其先祖當年站定遠眺仙霞古道貫穿林木毓秀處,認定此處風水絕佳,於是舉家遷來。
  • 江山又上央視啦!古道、美食,還有什麼等你來探尋……
    5月10日晚CCTV-10科教頻道 播出了 《中國影像方志》浙江卷江山篇 用近40分鐘 從地名、地理、古道、美食、 音律、當代6個角度 系統展現了江山獨特的地理人文風貌
  • 古道行 | 由浙入閔記,仙霞古道話滄桑
    仙霞古道,又稱「浙閔官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公裡,因縱貫仙霞嶺而得名,過去一直是連接浙、閩兩省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從江郎山下經過這條古道因戰事而起,卻因商貿而興。它最早由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為了由浙入閩粵而開,至南宋,成為溝通浙閩兩省之間的「七尺官道」。
  • 仙霞古道多名勝
    步道名稱:仙霞古道(精華路段)        地 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長 度:15公裡        線 路:保安村(戴笠故居)-仙霞嶺        仙霞古道自古出名勝。它始建於唐代,囊括了仙霞關、江郎山、浮蓋山、戴笠故居、廿八都古鎮等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景點。名勝古蹟如此集中在一條古道沿線,這在國內也很罕見。        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抵福建浦城,全長120.5公裡,江山境內75公裡,浦城境內45.5公裡。
  • 古道行 | 由浙入閩記,仙霞古道話滄桑
    仙霞古道,又稱「浙閩官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長120公裡,因縱貫仙霞嶺而得名,過去一直是連接浙、閩兩省的交通要道。仙霞古道從江郎山下經過這條古道因戰事而起,卻因商貿而興。十三歲就開始做陶的他,見證了制陶業在和睦的興衰。做陶很辛苦,是一門沒什麼大錢可賺的手藝,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全村如今還在制陶的人家不到10戶,年紀都在50歲以上。
  • 江山米糕又飄香
    12月4日,記者來到江山市長臺鎮長臺村,想尋找一戶製作糕點的人家,村民這樣指點記者。    走進小巷,踏上青石板,路過數間老屋,沒有半點收穫,正欲悻悻而歸,一股香甜氣撲鼻而來。尋香而去,竟是一間沒掛招牌的鄉間糕點鋪,難怪!
  • 仙霞古道,一生必去
    仙霞古道這個地方,最常見的就是仙子口中絢麗如畫的彩霞;最讓人懷念的,是那條古道上連綿不斷、延續千年的絲綢(仙霞古道:「海上絲綢之路」陸上運輸線最重要的路線之一)。起於江山城,達至福建浦城,一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鳥語花香,雖說是歷經千年風雨的古道了,但溼潤的空氣中,永恆不變的是她不減當年的風姿,醉人極了。
  • 「江山」這個美麗又豪邁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古道、美食、 音律、當代6個角度 系統展現了江山獨特的地理人文風貌 上次小編介紹了江山的古道 滄桑歲月的仙霞古道是否令你沉醉呢?
  • 江山民間坐唱班: 遠去的「老腔」, 訴盡人間悲歡事 
    「好聽衢州」禮樂·草原音樂會民樂專場上演出 餘曉展 攝仙霞古道孕育出 「農民交響樂團」江山民間坐唱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仙霞古道是它的「母親」。公元878年,唐末。寫下「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率十萬大軍揮戈浙西,轉戰浙東,後又取道仙霞嶺,劈山開道700裡,直趨建州(現福建建甌)。開山劈路後,舊時「嶺水之山峭峻,車道不通」的仙霞山形勢大變,成了「操七閩之關鍵,鞏兩浙之樊籬」。宋高宗南渡後,仙霞古道構築了穿越浙閩的大陸橋,促進了商品物資交流。古道從「軍事要道」轉為「商貿大道」。
  • 仙霞滄桑兩千年,福建江浦古驛道徒步|MAX遊記
    福建江浦古驛道徒步 仙霞滄桑兩千年阮任藝>撰文 攝影 仙霞山脈橫亙在浙西閩北,延綿一百多公裡,平均海拔仙霞山脈西接武夷山脈,東邊餘脈連接浙東天台山、大盤山,這道鐵壁銅牆將福建北部圍了個嚴嚴實實,成為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的分水嶺。這個地理特點,使仙霞古道這條穿越山脈的道路成了福建與中原往來的最便捷的通道。
  • 江山 風景名勝
    名勝區內飛霞削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身,集奇山秀水、古道雄關、古鎮秘宅於一體,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閒娛樂的最佳選擇[4]。江郎山景區江郎山,又名金純山,位於石門鎮,江山城南25公裡。現沿石壁鑿有石階3500餘級,曲折攀援約1公裡,可達頂峰。佇立峰巔,時有白雲自身邊飄過;俯瞰腳下,百裡山川盡收眼底,頗有登天之感,令人心曠神怡。雄偉、奇特的江郎山是江山的象徵。辛棄疾的詩「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尋萬可幹。正直相扶無倚傍,撐持天地與人看。」是江郎山的讚歌,也是江山人性格的寫照。江山之名本出自此山。《讀史方輿紀要》稱:「以此山名縣。」
  • 仙霞古道:璀璨的詩歌之路
    就這樣,千百年來,無數未知名的人們竟用人力、腳印在崇山峻岭中闢出了一條古道,為我們留下了人類意志力的一份驕傲。    如今,長長的寂寂的古道上難見行人,留下的只是幽長深遠的純靜。松石筆立,雲遮霧障。那些堅實的路基,那些滄桑的古橋墩,那些光潔的石徑,鐫刻下了曾經有過的繁盛。無數雙遠去的腳,如一代代人前行的虔誠,把古道踩踏得如此堅實,又連結得如此通暢。
  • 江山婺劇將赴義大利 「米蘭中國文化周」演出
    2018年11月4日至12月19日期間,順利舉行了首屆米蘭中國文化周的上半場,中意兩國友好音樂節-米蘭杏仁音樂節、意中國際文藝論壇、藝術家鋼琴彈奏會等當代藝術演出大獲點讚。首屆米蘭中國文化周的下半場是以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交流會為專場的,將在2019年2月初拉開帷幕,江山婺劇作將為中國唯一受邀的傳統戲劇劇種參加本活動。
  • 江山離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的夢想又跨近了一大步
    2004年8月下旬,江山市將仙霞古道申報雙遺產的申請上報至省建設廳,省建設廳又將江山仙霞古道申遺轉報國家建設部,同時展開了一系列前期基礎性準備工作。把仙霞古道捆綁申遺,是可能的,但還要做很多的基礎工作。」
  • 原來你是這樣的江山綠牡丹!不好意思,驚豔到我了……
    「一帶」「一帶」,是指江山位於北緯三十度優質產茶帶,歷來是名優茶產地,處於浙、閩、贛、皖優質茶產區。「一路」「一路」,是指江山境內擁有開闢千年的仙霞古道古茶路,江山茶發展就是追隨著這條古道,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兩山」「兩山」,是指江山擁有仙霞嶺山脈、懷玉山支脈兩條山脈。
  • 江山深處千年移民古鎮,自古少戰亂
    在浙閩贛三省邊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浙江省江山市境內,有一個千年古鎮:廿(讀:念)八都,這裡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古樸濃鬱的民俗風情,獨特厚重的文化沉澱,2007年,廿八都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而後又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山歌)之鄉、傳統戲劇特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