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茶舍、茶人,西雙版納自然生態你了解多少!

2021-02-18 魅力版納

近幾年,我們會聽聞西雙版納茶葉幾千上萬一斤的新聞,不就是幾片葉子嗎?它真的值那麼多?

如果,生活的初心,是要我們去保護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財富,那就需要靜心等候。普洱茶的走紅,看得到的商機,讓許多茶農、茶商等不及了,只想一茬接一茬地向外輸出茶葉。

但真正的古樹茶,產量少,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獨特的環境。

生活在版納,這幾年,我也有意無意的跑過茶山頭,認識各種茶山的茶葉。聽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看了許許多多的風景,才覺得,有的東西,無法去衡量它的價值,值得等待的東西,總是新奇或者稀少。

今天想記錄一個茶莊茶舍的故事,記錄到賀開的古樹茶園、水庫、茶舍和真正保護森林和古樹茶的人。

賀開村隸屬於雲南省勐海縣勐混鎮,地處勐混鎮東面,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裡,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勐海縣城20公裡。東鄰大勐龍鎮,南鄰格朗河鄉,西鄰曼蚌村委會,北鄰布朗山鄉。

當我跋山涉水來到賀卡的山頭,徜徉在茶樹山頭之間,聽茶山的主人講述:這裡的古茶樹已經幾百年有餘。就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這裡是原始森林環繞,也是百年古茶樹。

森林需要歲月成就生態植被,一半樹蔭,一半陽光,遮擋太陽的炙熱,讓古茶樹置身自然狀態下生長。

土地需要時光將飄落的枝葉,經年累月變成黑色的腐殖質,讓原本貧瘠的土壤,累積一米厚的豐富營養。

茶樹需要如山連綿的參天樹冠,為它過濾飄來的灰塵,讓您品嘗的每口茶,都收穫那嫩葉初生時的潔淨。

山林更需要崎嶇難行的山道,阻擋人類的貪心,儘可能的避免農藥化肥的侵蝕,保持它本味的純粹。

茶山的主人擁有整座山頭的茶園,在這裡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閒時種花,春時採茶,院裡養魚,茶舍喝茶。

古人有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身處這樣的房屋茅舍,也是現在很多人嚮往的田園生活。

茶莊裡的小姐姐跟我們談論起,她是異鄉人,從17歲就認識了她的老公,在徐州上學,因為嫁給他來到這裡,也成了這片土地的女主人。偶爾接待朋友來茶莊玩耍。

在城市打拼忙碌後,踏足於此,心曠神怡,做個鄉野村夫也樂哉。

雞鳴狗吠,種樹採茶,祖輩留下來的,也是大自然饋贈的,茶莊周圍的山水與自然渾然天成,吸吮著天地的精華。

在這裡徜徉一天,會忘記煩惱與喧囂。

人生的起落沉浮,是靜品一杯茶的禪境:拿起、放下。時間像風一樣的掠過,流年盛事終成過往,踏浪人生的激越,終被一隅心田的寧靜安放。

心急是商業,心靜是傳統,

善於等待的人,會等到好茶如期而至!

我也曾親眼所見一些光禿禿的山上種滿了小茶樹,有時土層還能看到火燒過山的痕跡;原本一年一採、一年兩採的規律,變成不間斷採茶;原始的自然生長,有些竟變成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打理;原本茶樹與其他樹木混生的自然生態,逐漸剩下孤單的茶樹……

而真正堅守本心,真正製作好茶的茶人茶農,卻因為不協同市場操作,反而逐漸被「落後」了,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

未來,我們想通過我們的平臺,直接分享給讀者真正靜心等待的好茶,少了繞繞的中間環節,算是真心幫助這些淳樸的山寨村民,也是對用心制茶之人的慰藉。

如果,你也擁有這樣的茶山,不妨告訴魅力姐,分享給更多的人這好山好水與好茶!

相關焦點

  • 自然農法替代施肥 一個臺灣茶人的茶山保育計劃
    臺灣茶人蔡奕哲說,這樣的好茶應該出自無汙染的茶山環境。藉由一杯茶,讓我們的視角穿梭兩岸,來體認人與自然的關係。  已過處暑,榕城依然燠熱,而集插花、焚香、掛畫與煮茶「四藝」為一體的茶席可以讓人在沉靜之餘,還能感受到心底的沁涼。近日,臺灣著名茶文化學者蔡奕哲的「茶修·茶席之美」系列講座在福州開講,吸引了一大批熱衷此道的茶客。
  • 我也愛普洱——西雙版納的古茶山之旅
    我們以那一份興奮與那一份源自於茶的感動向茶友們報告。一起邀來普洱茶的超級粉絲們開泡那一款款從普洱茶的原產地帶回的神奇茶品,多少年來一直追尋與期待的山頭純料古樹茶!西雙版納的古茶山之旅,是應西雙版納州發展生物產業辦公室李慶友主任邀請而進行的特別採訪。
  • 有七天的時間,到西雙版納茶山可以怎麼玩?
    西雙版納旅行,除了潑水節,還有普洱茶。想來一次探尋普洱茶之源的旅行,當然不能錯過版納的茶山。 七天時間裡,茶山美景看滿眼,茶人茶事讀滿懷,原生美食吃到撐,原鄉情懷抒不盡。南糯是距離景洪最近的一個茶山,半小時車程,從景洪市區到勐海縣的景觀公路就從南糯山腳下穿過,交通非常方便。 在傣語裡,「南糯」意為產筍醬的地方。在清代車裡宣慰司管轄時期,南糯山的哈尼族每年要向其送貢品,貢品中就有特別美味的筍醬,南糯山由此得名。作為古茶園集中的一座山,南糯山的古茶園保存得非常好,沒有被過度開發,人為幹預很少,生態環境良好。
  • 大學老師轉做賣茶人,她開一間茶舍,過「嚮往的生活」
    傳統功夫茶,講究泡茶技法,肖甜甜看著事茶人講究的手勢,品飲著茶的香氣滋味,第一次意識到茶原是如此與眾不同。她開始深入了解茶,把茶當做一生追求的事業對待。不只品茶,她還深入茶文化,從漢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明清泡茶中,逐漸學習擴展視野。▲肖甜甜練字圖不過,在學茶之時,她也曾碰見忽悠大師。
  • 這家微茶館有雲南農家古樹茶的味道|豐財窩·茶舍
    茶舍的裝飾帶著家鄉濃鬱的風格,如茶舍主人周昱含和顏孟這對80後的茶人伉儷般,茶舍恰好地傳遞了古樹茶的厚實與自由 。就如豐財窩.茶舍的茶裡,藏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周昱含,這個不談茶文化,不談詩與遠方的茶人,除了是高級茶藝師外,還是一名中華和香師。對於茶館,她覺得一直以來茶館作為茶文化的載體和展現的窗口,但作為新時代的「馬幫」,茶文化應是在辦公室、在田間地頭裡,在路上,這才是新時代的「馬幫」狀態。
  • 茶人,茶山,茶品牌——漢中仙毫背後的故事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陝西茶葉區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陝西省農業廳從我省漢中仙毫、紫陽富硒、鹹陽茯茶等知名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選擇「漢中仙毫」推薦給茶博會組委會。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評選,漢中仙毫最終獲評「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沉默了數十年的漢茶,重振聲譽。
  • 茶山連載︱如果你第一次去西雙版納遊茶山,建議第一站選這裡
    如果你第一次去西雙版納遊茶山,建議第一站選在南糯山西雙版納的古茶山集中在勐海和勐臘兩縣,被稱為「中國普洱茶第一縣」的勐海,是很多茶友探訪茶山必去的地方,而所選古茶山的第一站,就是距離南糯山不只是個茶山南糯山種茶歷史悠久,享有盛名,傳說當年諸葛亮南徵時曾在此種茶,雖系傳說,但古濮人種茶的歷史則十分久遠,後來哈尼人遷入南糯山開始種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王樹即是歷史的證明。
  • 聖和茶人何嘉文訪談 l 他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在西雙版納勐海地區的布朗山中,能讓我們瞬間想起的是普洱之王「老班章」,而與它土地上同天同水、海拔、氣候、土壤都相差無幾的,便是與老班章毗鄰的班盆老寨。班盆與老班章確實是一個值得對比的典例,兩者無論茶性、勁道、香味、回韻都非常相似,班盆茶氣雖沒老班章猛烈,但其回甘來得更悠久、綿長。如果說班章為王,那麼班盆就是同屬一個血統的王爺。
  • 西雙版納古茶園成就者—車裡宣慰司
    西雙版納是我國藏在西南大山裡一塊美麗的寶石,生態完好,物產豐富,其中在日月風華中屹立千百年的古茶園們更是無數茶人心目中的聖地。聞名山而心動,品茶韻而知山。站在滑竹梁子兩千四百米高山上,看看雲繞群山,聞聞風中古茶園最純淨的香,這是茶人多大的嚮往。
  • 西雙版納勐海縣賀開古茶山體驗行記
    賀開古茶山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東南部的勐混鎮,屬拉祜族聚居區。與著名的老班章古茶山同處一條山脈,相距僅十幾公裡,是雲南省乃至全國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從勐混鎮出發,一路向山中行進,途徑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等傣族和拉祜族村寨,山中的許多古茶樹就生長在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形成了一幅「林茶錯綜,寨在茶園」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景致。賀開古茶樹的樹齡在100~800年之間,其中100~500年的古茶樹佔一半以上。
  •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易武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間。海拔差異大,形成了立體型氣候,具有溫溼、溫暖型兩種氣候特點,不同的小區氣候條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環境。
  •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
    在普洱產區西雙版納,有十二座古茶山,分別是新六大茶山和舊六大茶山。茶山中古茶園的面積達到上萬畝。茶山上保留的古茶樹,讓西雙版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普洱茶,使得那裡的普洱茶品牌名聲遠播。一般認為,六大茶山是一個重要的產區。不過,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幾座山,大家的版本都不太一樣。六大茶山的名稱來源於少數民族,他們的讀音會被翻譯為不同的版本。六大茶山範圍廣闊,山脈相互連接,很難徹底地把每座山區分出來。最早傳出的劃分方法是,把六大茶山當做是六座山,分別是倚邦山、攸樂山、蠻磚山、莽枝山、革登山、易武山。部分人不認同這個版本,他們傾向於把易武山一分為二,分別是易武山和曼撒山。
  • 守真愛茶·不忘初心〡八角亭2016「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
    八角亭茶啟動2016「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來自全國各地70多位八角亭茶人熱烈響應參與、開啟「問葉之旅」茶山行活動。茶山行第一站:世界茶樹自然博物館——景邁山景邁山,位於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鄉,東鄰勐海,西接緬甸,距縣城78公裡。景邁山是一個喝茶之人時常說起的地方,是一個愛茶之人心中的聖地靈土。藍天、花海、古茶園、家園.這是上天對景邁山的厚愛。
  • 對於西雙版納,你了解多少?
    對於西雙版納,你了解多少?西雙版納旅遊西雙版納是雲南省內為數不多的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這裡的平均氣溫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西雙版納是從來沒有降過雪的地方,也個是長時間處於陽光下面的地方。西雙版納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說法。
  • 雲南茶山行 | 揭秘普洱「茶王」、「茶後」的地位之謎
    ,密切接觸並了解茶的產地奧秘。這是一個愛茶人最高的的自我修養。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建有1個5A級景區,9個4A級景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植物種類佔全國的1/6,動物種類佔全國的1/4,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
  • 弘益大學堂茶山地理深度研學系列課程:易武站
    從茶山到茶樹,從茶樹到茶葉,從生態到茶園,從茶園到茶席,
  • 茶人專訪|生茶張:踏遍茶山,只做「少而精」的中高端古樹生普!
    為此,我們專門請到了這些年專做古樹生普的茶人張章老師(人稱「生茶張」)為我們講述「古樹普洱的那些事兒」。訪談中,張老師對各個知名的普洱茶山頭如數家珍,12年踏遍雲南茶山,茶山的趣聞軼事更是信手拈來,每聽到一處,皆令人神往不已。張老師談吐間流露著其作為資深茶人的自信,但是提到做茶伊始,也感慨不已,仿佛回到從前。
  • 你想知道的勐海茶山的知識點都在這裡
    勐海縣,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西雙版納西部,從機場(景洪市,州政府所在地)出來後一路向西,約40多公裡就到勐海縣了。勐海縣主要少數民族有傣族、 哈尼族、 拉祜族和布朗族。一提起勐海茶,大概你會說「勐海味」。「勐海味」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現任雲南茶科所所長何青元在2014年首次提出的,打造勐海縣的名片。從此,勐海味開始逐漸被茶人熟知。
  • 嚮往的旅行,始於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純樸天然的環境,改變了多少人的性格。近10年來,多少大城市的人前往西雙版納旅行甚至定居「雨林精靈」,她這樣介紹自己:「在遙遠的西雙版納,那裡有一片熱帶雨林,也有我們的家,有一天,人們為了多掙一些錢,破壞了整個雨林環境,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為了恢復雨林,媽媽在爸爸去世之後,從未出過遠門,我們就在雨林裡埋下種子,等待種子發芽那天......」
  • 茶馬古道——探秘雲南古六大茶山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尼泊爾世界文化網絡機構、雲南省茶業行業組織聯合主辦的【2020重走茶馬古道】活動,於2020年1月5日在北京召開了啟動會,原定2020年4月30日從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