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敦煌市
詩與遠方 如夢敦煌
鳴沙山月牙泉 。
近年來,敦煌市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倡議機遇,藉助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有利時機,緊緊圍繞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以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為動力,以加快全域旅遊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快景區景點開發,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積極開展對外宣傳營銷,全力構建新型市場體系,旅遊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旅遊承載能力和綜合接待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17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達到900萬人次,92.8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20%。直接旅遊從業人數2.6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3%,佔城市人口的32.5%,旅遊產業鏈條不斷拉長,「旅遊+」綜合效益逐步凸顯。
一、敦煌文化旅遊發展基本情況
敦煌市現有國家A級景區13處,AAAAA級景區1處(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級景點2處,AAA級景點8處。
敦煌市堅持全產業豐富旅遊內涵。轉變門票經濟發展方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牽引,實行了「一次購票三日內多次免費賞遊」政策,同時還新開發越野摩託、低空遊覽等體驗項目,通過延長旅遊時間有效增加了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方面的收入,門票收入僅佔旅遊收入的23%。轉變旅遊自循環發展方式,實施旅遊+戰略,推進旅遊與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元素和藝術內涵,引進建設天賜一秀文博園、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博覽城、文化創意產業園、中醫養生園等項目,催生文博會展、文化創意、影視傳媒、動漫創作、文化培訓、演藝娛樂等新型業態由小變大。
二、全域旅遊發展情況
一是堅持全維度拓展發展空間。高位規劃發展空間,編制了「多規合一」總體規劃、敦煌大景區建設規劃、敦煌全域旅遊示範區發展規劃等各類規劃30餘項,建立了旅遊發展與城鄉發展、產業聚集、生態保護等多規銜接、相互融合的規劃體系。積極開拓網絡空間,將文化旅遊開發與雲計算、新媒體、電子商務等高科技、數位化手段相結合,打造線上推廣展示平臺—敦煌智慧旅遊官網、電商交易平臺—駝行網、服務體驗平臺—全覆蓋的智慧景區。不斷擴大地域空間,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敦煌市圍繞敦煌文博會,推進多次層、全方位的文化旅遊合作。
雅丹孔雀。
二是堅持全過程延長旅遊時間。在「快旅」上下功夫,完成了20多個內聯外通項目,增開省內外旅遊列車9對,開通或加密重點城市航線21條,敦煌國際航空口岸獲批,開通了敦煌至香港旅遊包機,構建了立體式、便捷化交通網絡體系。在「慢遊」上下功夫,培育引進《敦煌盛典》《又見敦煌》《絲路花雨》等文化演藝項目,策劃舉辦朝聖敦煌系列活動、音樂節等高層次節會活動,開發文博體驗、鄉村休閒、戶外運動、沙療養生等新興業態,研髮絲綢製品、藝術圖書、臨摹繪畫等敦煌特色產品,旅遊產品的結構更為豐富。
三是堅持全要素完善旅遊功能。推動景區景點提檔升級,按照國家標準,投資近10億元,實施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和雅丹、玉門關等西線景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鳴沙山·月牙泉晉升為國家AAAAA級景區,玉門關、懸泉置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推動接待設施提檔升級,積極與國際接軌,引進建成華夏、萬盛、富麗華等一批國際酒店,建成運營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鳴沙山·月牙泉遊客中心,新建敦煌旅遊集散中心及玉門關、雅丹景區旅遊服務中心,構建了一主多輔的多級遊客集散服務體系。推動城市功能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公園廣場、城市道路、旅遊廁所、標識標牌等市政設施,城市的旅遊功能更加完備。
敦煌國際會展中心。
四是堅持全方位強化旅遊管理。在旅遊旺季、節假日期間,加強旅遊聯合執法力度。健全旅遊「紅黑榜」公示制度,發布旅遊企業及個人失信違紀通報7份,發布表揚信、感謝信30餘份。制定了《敦煌市旅遊投訴和應急處理先行賠付辦法》,市財政出資20萬元設立為旅遊先行賠償基金,確保遊客利益不受損。同時,積極探索「1+6」監管體系,擬組建旅遊警察、旅遊工商等機構,形成機構健全、權責清晰、部門聯動、緊密配合的監管體系,切實維護健康有序的旅遊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