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過甘肅敦煌,一定會被莫高窟瑰麗宏大的石窟佛像所震撼;如果你到過敦煌,一定會被鳴沙山月牙泉的奇觀所折服;如果你到過敦煌,一定會被這裡宜居宜業宜遊的和諧社會環境所吸引。從綠樹成蔭的黨河風情線到12345旅遊專線,敦煌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的成果正在為這座國際歷史文化名城增色添彩。
隨著「市域社會治理」的概念被國務院納入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的戰略宏圖全面部署,作為世界矚目的敦煌旅遊城市乘勢而上,先行一步,率先提出打造與國家旅遊名城美譽度和服務相接軌的「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全新命題,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及特有的社會治理經驗優勢,從理念共識到藍圖共建,從資源整合到潛能釋放,從多樣化的服務支持到網格化的精準定位,探索形成了以「集群服務、集中布局、集合聯動、集成作戰、集約融合」為圓心的全觸摸「集約感應式」市域社會治理新成果,盤活了政法工作整盤棋,完成了從初級碎片化、個體化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更高層次整體性跨越。甘肅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焯在調研指導敦煌市政法工作時對此高度評價:「敦煌的市域社會治理從旅遊名城定位為出發點,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守好了甘肅的『西大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積跬步以致千裡」—— 從理念共識到藍圖共建,「三足鼎立」集約服務功能,支撐一個永不打烊的千家百貨「政務超市」
古時三省通衢之地,今日國家文化名城。敦煌獨特的城市定位、特殊的地緣位置、馳名中外的美譽度都給其市域治理帶來了更多挑戰,提出更高的要求。敦煌市以系統性、前瞻性、科學性的思維模式確定了市域社會治理的遠期規劃,把市域社會治理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謀篇布局,從上到下一竿子插到底,全市各級紛紛排出「任務書」、掛出「作戰圖」、定出「時間表」。一次次部署會議上的反覆思考與推敲,一項項工作制度的制定與落實、一件件為民事實的提出和解決,市民服務中心、綜合執法中心、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先後落成,為市域社會治理中心建成提供基本遵循、框架設計和方向路徑,找到了服務民生的最大公約數。
「快捷、高效、方便」是從事房產銷售的市民趙剛對市民服務中心最直觀感受。以前為客戶辦理房屋產權手續,要先到不動產中心做登記,再到房管局做備案,最後去稅務局交稅,現在這一套流程在市民中心就可以全部辦結。2018年11月19日,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的市民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將全市分散布設的8個辦事大廳整合為100個服務窗口,利用空間格局和辦事需求,形成東、中、西三個功能分區,按需推出「指尖辦、刷臉辦、幫代辦、延時辦、找茬辦」等一系列親民便民舉措,結合群眾實際需要,採取綜窗+專窗模式,將職能相近相關業務部門整合在一起,形成「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受審辦一體的全新工作模式,極大方便群眾辦事由「找部門」變為「找政府」「找事項」,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下自助申報、自助辦理、證照自助列印等服務功能,支撐了一個「永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應有盡有滿足民意。
為著力解決綜合執法體制不完善、權責不清晰、多頭重複執法等矛盾,敦煌市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成立了綜合行政執法中心,依託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整合農業農村、文化旅遊、交通運輸、市場監管、水政監察、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8個職能部門的1448項權力事項,設立11支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配備216名執法工作者,實行政府委託執法,負責敦煌市和各轄區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將過去的「多頭管多頭查」變為「一處管一次查」,構建了一個統一、權威、高效的綜合執法體系。
敦煌市民魏某因與他人合夥做生意發生經濟糾紛,按照以往的流程,他要多次往返於法院、信訪、司法等部門,至少得耗時5個工作日,在綜合服務中心將調解程序受理導入後,僅1個工作日,雙方就達成和解協議。2019年10月,「三個中心」的收官項目——敦煌市域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也投入運行,服務民生的「政務超市」又有新的服務項目上架,綜合服務中心以「二室一廳四中心」為核心將信訪接待、行政執法、法律援助、法律諮詢、勞動監察、公安信訪、訴調速裁等服務全部納入,所有基礎服務性窗口一字排開,工作人員佩戴統一銘牌,窗口均有統一的標識牌註明所屬部門,政法委、法院、司法、信訪、人社、農業農村等11個部門單位,承接信訪、民調、仲裁、速裁、法律援助、司法確認、行政複議等12大類38項工作職責。
藍圖日臻完善、體系已經形成,這三個市域社會治理的「標誌建築」從無到有、從基礎到延伸、從硬體到軟體、從藍圖到成型,從形成共識到籌備共建,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了敦煌市政法工作者的智慧結晶。「三個中心」既各成體系又相互支撐,將市域社會治理責任鏈全貫通、放管服全融通、服務鏈全打通。「一站式接待、一體化運作、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的集約化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已經形成,千家百貨的「政務超市」應有盡有,「最多跑一處」「最多跑一次」的服務效果贏得滿堂喝彩。在一次酒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席忠平對敦煌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點評時說道:「敦煌市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路子,打造了符合具有敦煌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敦煌樣本』」。
「擇細流方成江河」—— 從制度建設到體系完善,「兩個循環」集約治理效果,人民群眾享受社會治理成果帶來的 「紅利」係數
如果說「三個服務中心」是市域社會治理的樹幹,只有枝繁葉茂才能讓樹木更顯茁壯。敦煌市打破思想觀念、行政級別、行業分割的「圍牆」,在敦煌市9各鄉鎮、65個村落、3個實體化平臺、42個行政部門、795項的中心樞紐,建立了管理「有層級」、有治理「序列」貫通全程的「梯形圖」,形成了既有「內循環」又有「外循環」的為民服務「主渠道」,形成了條塊聯合、功能融合的多元一體市域社會治理新景觀。
衡量社會治理成色的重要標準是全體人民的獲得感,社會治理成果人人共享才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敦煌市從源頭入手,以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重要遵循,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和省委《實施細則》為抓手,先後3次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分析研究,積極貫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要求,制定《敦煌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和《關於全力支持配合做好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相關工作的通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有效厚植黨管政法的基層基礎,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有效開展,在現有26項業務基礎上,對涉及社會治理的有關職能再梳理,擴容升級中心業務受理範圍,儘可能將化解矛盾糾紛資源力量匯聚到中心,協調將具體業務整體授權移交入駐人員辦理,從辦理司法確認、遠程立案到醫患糾紛調委會等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全部引入;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鎮村(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範化建設的通知》《敦煌市鎮、村(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方案》,統一建設標準和運行模式,完善軟硬體配套設施,對基層綜治中心建設進行了系統安排部署,對鎮、村(社區)兩級綜治中心的建設標準、工作流程以及人員配備等內容,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和要求,不到一年時間,全市9個鎮和65個村(社區)綜治中心建設全部完成,做到了中心下有網點、網點裡有中心,極大地方便了群眾,雙向循環打通了管理和服務,覆蓋到基層社會的每個觸角和神經末梢。
創新是永不乾涸力量源泉,創新是市域社會治理的不竭動力。曾經的部署,曾經的藍圖,如今已經變成了敦煌市域社會治理的實踐基地、訴源治理的前沿陣地、民意民心的聚合之地。「雙循環」帶來一花多果的成效,真正實現「事權下放、管理下移、服務下沉」。2020年10月27日,在平安酒泉建設責任制落實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上,敦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魏學軍向參會市縣區闡述了「兩中心一平臺」的宗旨:「敦煌市三個實體化服務平臺,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以城帶鄉的引擎作用、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以此為基礎把服務的觸角不斷延伸到最基層的『神經元』,讓城區、鄉村、街道的每一個群眾都能享受到社會治理帶來的紅利」。到目前為,敦煌市共調解矛盾糾紛1200件、法律諮詢1680件、法律援助300多件、勞動仲裁100多件、行政執法256件、法院速裁260件、行政複議56件,辦結率9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5%.
敦煌市在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的實踐中,以制度建設為主的「內循環」強調服務細節,以體系完善為主的「外循環」注重服務方式,「內循環」和「外循環」是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在不同領域的統籌聯動,如人之雙足,進退協調、缺一不可,兩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敦煌市按照「人員身份不變、保障不變、待遇不變」和「集中辦公、統一管理、協同作戰」的原則,先後將信訪、行政執法、民政、人社、公安、交通、執法、稅務、住建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職能部門集中在三個實體化平臺,對各類途徑報送的信息,根據事項類別及時分派給相關的平臺進行辦理,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分流、統一督辦、統一反饋、統一考核,各類事件「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的外循環更好地發揮數據集中、分流、分析、研判、反饋,使社會治理工作步入快車道,打通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最後一米」。
「善其事必利其器」——從軟性實力到硬體支撐,「三個連結」集約智慧參數,線上線下貫通錯落有致的「神經網絡」
2020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舉行「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暨2020浙江省社會治理十佳縣(市)區」發布會,會上多位專家對全國近百個市域社會治理市縣的分析得出,基礎對社會管理和政社共治兩個維度的剖析,科技支撐一度佔比越來越重,敦煌市的「雲端平臺」長期以來形成的數據沉積,可以通過比較分析、因果推斷、趨勢研判,為社會治理的研究提供更多學術支持,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一手資料」作為重要參考,大數據參與到市域社會治理的決策、執行和評價之中。
「以前出門辦個事走的單位多,填的東西多,來來去去一天時間都耽誤到路上了。」正在服務中心辦理養老金手續的王師傅談起服務中心建立前後辦事效率深有感觸:「現在快得多了,只要帶上身份證就夠了,以前一天要辦的事現在30分鐘就『搞定』」。近10年來,敦煌市在信息技術支撐作用和人工智慧全面應用上就走在全旅遊城市的前列,「三個中心」為主體的功能定位為信訪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社會治理事件處置平臺和社會風險研判平臺,智慧化的應用範圍為敦煌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也為地域經濟發展樹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牆」。綜合集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綜合信息系統、視頻監控、視聯網等信息化資源,打造集線上流轉辦事、動態管理、調度指揮、預測預警、精準決策於一體的市域社會治理「智慧大腦」,連結了全市各個層級信息「神經網絡」。
第一連結層級囊括了全市公安、法院、檢察、信訪等職能部門的信息平臺,彼此數據可以互通,信息可以共享,用戶可以互訪,這也是「三個中心」的主要技術框架,溝通群眾辦事的重要「橋梁」。
第二層級連結以此為延伸,共整合接入了12345便民服務、12348法律服務、12315消費投訴、文化旅遊、信訪等5個投訴熱線和社區矯正、網上信訪、綜治信息、視頻監控、市民熱線等5個工作平臺,輻射範圍從職能部門擴展到了涉及群眾利益的方方面面,實現了信息交互無縫銜接。
第三層級的連結觸角到達了「域外網格」,整合全市各行業公共部位的3149路視頻監控,確保實現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和聯網率達,達到對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基礎信息的動態掌握和有效服務管理。
三層連結建立起數據集成平臺、風險預警平臺、決策支持平臺、指揮調度平臺、共治服務平臺,破解了信息「壁壘」,聯通了體制內外的信息數據,賦予數據新生命,形成了「信息收集—分流交辦—執行處置—結果反饋」的閉環式管理,實現了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治理轉變,為全市的社會治理提供民意參考、風險預測、決策依據,初步達到了「線上」為「線下」賦能、「線下」給「線上」支撐的預期目的。
2020年9月13日下午,在G215國道阿克塞至敦煌段的「專坑遊客公廁」事件發生,就在高價拖車費持續發酵引發網上關注的同時,敦煌市服務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預警,一支由執法、文旅、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始復盤整個事件過程,市公安局責令涉事人邸某某停業整治,並依法將其傳喚,經過審慎調查確定邸某某、牛某某故意將廁所修在沙地上,等過往車輛陷入後強行索要高價拖車費事實清楚,9月15日當天,破壞敦煌旅遊形象的害群之馬全部依法刑拘,事件得到妥善解決。從事件突然發生到僅3天事件就妥善解決,敦煌市域管理的信息化處理速度之快、應急處突的措施之全、整體協動的效率之高贏得了許多專家認可,這得益於敦煌「雲上平臺」數據處理能力給與事件走向的風險預判和整體分析,得益於社會治理「軟實力」和現代技術「硬支撐」的相輔相成。
來源:央媒看甘肅
原標題:《【中央媒體看甘肅】誰持彩練當空舞 述評甘肅省敦煌市「全觸摸集中感應式」社會治理新樣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