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太多的歷史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在品讀的時候才能讓我們拍案驚奇。隨著時間的推移,三方不同勢力為了爭奪地盤,不惜花費百年時間參戰,最終成為司馬家族統治天下。老話都是這樣說的,打拼江山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後代究竟能不能守住,不辜負祖輩心血。秦始皇將其餘6國打敗以後,才將天下攬入自己懷中,成為古代最早的皇帝,但是聰明的他,卻將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切,親手給毀了。秦二世滅亡以後,秦世也徹底覆滅,為此大家都會傷心。隋文帝勵精圖治,沒想到傳承給兒子,隋煬帝暴虐荒淫,二世而亡。從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可以看到,王朝的延續與否與繼承人有很大的聯繫。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事情發生很頻繁。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的朝代,都逃不開前人興盛後世凋零的慘劇。
在三國中,那些皇二代一個比一個牛氣,而在蜀國中,人們最熟悉的皇二代也就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了。在此人的領導下,蜀國直接走上了亡國之路,最為無奈的是,面對著國讎家恨,劉禪毫無悲痛之心。他沒有一點振奮精神,將蜀漢可以治理的更到位,整天圍繞在美女身邊,喝酒享樂,所以才會招來更多厭惡與罵名。其實,劉備除了劉禪之外,還有別的兒子——劉封,此人聰明能幹,武力高強,是皇帝的好人選。誰也不會想到,這樣能幹的一個兒子,諸葛亮看到竟勸劉備:要了他的命。為什麼將優秀的兒子殺死,不讓他繼承偉業,而是選擇毫無本事的人來做為繼承人選呢?對於這一問題,做出了幾種不同的建議。
一、不是親生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的思想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這其中就有人看重血脈,而且越是富貴人家對血脈的看法就越封建,這其中以那些皇室為最。沒錯,劉封雖然是劉備之子,卻不是親生的。早些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兒子,劉封一直被寄予厚望,可以作為日後的繼承者。劉封本人也是很適合當這個接班人的,天資聰穎就不說了,還非常努力,十個全方面的人才,大家都很看好他。這樣一位文武全才的人,只要有幸繼承劉備打下的江山,就一定會讓蜀國變得更強大。大家應該也知道,劉禪是劉備在年邁的時候才出現的,這就讓劉封地位發生改變。劉禪的誕生,讓劉封處境尷尬,能力也幫不上他了。在古代血緣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古人對待親生子的義子的態度是差別很大的。所以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劉封不僅坐不上這個皇位,還成了劉禪的大威脅。可畢竟劉封是他從小帶到大的,也不好做一些太絕情的舉動。劉封后來變得越來越強大,眼看就要對劉禪不利了,劉備想到這些便動手殺死了劉封。
二、錯過時機
劉封此人從下就隨著劉備徵戰,讓他從小就受到了不少能人的指導,而且也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對敵曹魏大軍、孫吳大軍的過程中,立下威名。趙雲、張飛等人攻克西川時,他也參與了。後來還帶領孟達,奪取上庸城,讓劉備交口稱讚。蜀軍再次北伐,關羽一直以來防守的荊州都很好,但是由於自己無識呂蒙身手,被呂蒙戰敗的同時,荊州也失手了。而這一過程中,關羽曾派人向劉封求助,想要讓他出兵援助,用來解荊州之急。關羽情況危急,劉封雖然收到命令,但都裝作不知情,無奈之下荊州失守,關羽也被活捉以後斬首了。要知道,關羽在蜀國的地位可是非常的重要,更是劉備的二弟。關羽大將軍的死亡,對劉備打擊很大,對劉封當初收到求助信息後的不救援,也產生了更大的仇恨。
三、暗藏野心
沒有人願意自己手下比自己還優秀,帝王憂功臣。但是,劉備的唯一一個親兒子,卻是個窩囊廢。跟劉封對比,簡直擁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點也不一樣。從白帝城託孤就可以得知,劉禪守不住蜀漢基業,是劉備最擔心的。可就算是自己的兒子在沒用,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呀!劉備深知,此刻最大的障礙,就是勢力愈加強大的劉封。如果劉封不想當皇帝還好,讓他來輔佐劉禪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劉封並不是這樣的人。在荊州失守以後,劉備對劉封大罵一通,看上去他表面上是承認了錯誤,但實際內心是不服氣的。而這讓諸葛亮看出來了,他擔心劉封在未來會不受控制,不利於蜀國的發展。與其等待老虎反撲,機還不如先一步幹掉他,所以孔明才一直建議除掉劉封。劉備尚且再世,劉封就已經有了企圖,怎麼可以忍耐?劉備也知道這個「老虎」的禍害,因此終於做下決定,殺死劉封。劉封一直以來受到劉備重視與喜歡,還受到蜀漢諸多將軍認可未來的繼承人,就這樣自殺了。
禍兮福所倚。劉備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殺掉的不僅僅是一個兒子。劉禪這個人,既不會治國,又不會打仗,天天就知道玩,這樣的人治理國家,哪個國家不會滅亡呀!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在北伐戰爭中,關羽戰死,劉封被殺,以至於無將可用,也不幸戰死沙場。有的人認為,殺死劉封,讓蜀國走向了滅亡。這是一個轉折點,是諸葛亮和劉備造成的。正是當時嫡系繼承的封建思想,讓劉備和諸葛亮放棄了有能力的劉封,而選擇了無能的劉禪。最後葬送了蜀漢基業。就算是諸葛亮這樣絕世無雙的謀士,也會犯這樣的錯誤,真是三國時期的敗筆。我們的觀點,劉備處於當時的社會角色,殺掉劉封是他必須的選擇,當時形勢所逼。處於三國時期,是劉封的無奈,天賜一身才華,更是他的遺憾之處,最後的結局,只能另後人嘆惋。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章下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