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些事:劉封為何被劉備殺掉

2020-12-17 愛講歷史的肖肖

三國中有太多的歷史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在品讀的時候才能讓我們拍案驚奇。隨著時間的推移,三方不同勢力為了爭奪地盤,不惜花費百年時間參戰,最終成為司馬家族統治天下。老話都是這樣說的,打拼江山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後代究竟能不能守住,不辜負祖輩心血。秦始皇將其餘6國打敗以後,才將天下攬入自己懷中,成為古代最早的皇帝,但是聰明的他,卻將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切,親手給毀了。秦二世滅亡以後,秦世也徹底覆滅,為此大家都會傷心。隋文帝勵精圖治,沒想到傳承給兒子,隋煬帝暴虐荒淫,二世而亡。從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可以看到,王朝的延續與否與繼承人有很大的聯繫。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事情發生很頻繁。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的朝代,都逃不開前人興盛後世凋零的慘劇。

在三國中,那些皇二代一個比一個牛氣,而在蜀國中,人們最熟悉的皇二代也就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了。在此人的領導下,蜀國直接走上了亡國之路,最為無奈的是,面對著國讎家恨,劉禪毫無悲痛之心。他沒有一點振奮精神,將蜀漢可以治理的更到位,整天圍繞在美女身邊,喝酒享樂,所以才會招來更多厭惡與罵名。其實,劉備除了劉禪之外,還有別的兒子——劉封,此人聰明能幹,武力高強,是皇帝的好人選。誰也不會想到,這樣能幹的一個兒子,諸葛亮看到竟勸劉備:要了他的命。為什麼將優秀的兒子殺死,不讓他繼承偉業,而是選擇毫無本事的人來做為繼承人選呢?對於這一問題,做出了幾種不同的建議。

一、不是親生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的思想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這其中就有人看重血脈,而且越是富貴人家對血脈的看法就越封建,這其中以那些皇室為最。沒錯,劉封雖然是劉備之子,卻不是親生的。早些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兒子,劉封一直被寄予厚望,可以作為日後的繼承者。劉封本人也是很適合當這個接班人的,天資聰穎就不說了,還非常努力,十個全方面的人才,大家都很看好他。這樣一位文武全才的人,只要有幸繼承劉備打下的江山,就一定會讓蜀國變得更強大。大家應該也知道,劉禪是劉備在年邁的時候才出現的,這就讓劉封地位發生改變。劉禪的誕生,讓劉封處境尷尬,能力也幫不上他了。在古代血緣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古人對待親生子的義子的態度是差別很大的。所以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劉封不僅坐不上這個皇位,還成了劉禪的大威脅。可畢竟劉封是他從小帶到大的,也不好做一些太絕情的舉動。劉封后來變得越來越強大,眼看就要對劉禪不利了,劉備想到這些便動手殺死了劉封。

二、錯過時機

劉封此人從下就隨著劉備徵戰,讓他從小就受到了不少能人的指導,而且也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對敵曹魏大軍、孫吳大軍的過程中,立下威名。趙雲、張飛等人攻克西川時,他也參與了。後來還帶領孟達,奪取上庸城,讓劉備交口稱讚。蜀軍再次北伐,關羽一直以來防守的荊州都很好,但是由於自己無識呂蒙身手,被呂蒙戰敗的同時,荊州也失手了。而這一過程中,關羽曾派人向劉封求助,想要讓他出兵援助,用來解荊州之急。關羽情況危急,劉封雖然收到命令,但都裝作不知情,無奈之下荊州失守,關羽也被活捉以後斬首了。要知道,關羽在蜀國的地位可是非常的重要,更是劉備的二弟。關羽大將軍的死亡,對劉備打擊很大,對劉封當初收到求助信息後的不救援,也產生了更大的仇恨。

三、暗藏野心

沒有人願意自己手下比自己還優秀,帝王憂功臣。但是,劉備的唯一一個親兒子,卻是個窩囊廢。跟劉封對比,簡直擁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點也不一樣。從白帝城託孤就可以得知,劉禪守不住蜀漢基業,是劉備最擔心的。可就算是自己的兒子在沒用,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呀!劉備深知,此刻最大的障礙,就是勢力愈加強大的劉封。如果劉封不想當皇帝還好,讓他來輔佐劉禪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劉封並不是這樣的人。在荊州失守以後,劉備對劉封大罵一通,看上去他表面上是承認了錯誤,但實際內心是不服氣的。而這讓諸葛亮看出來了,他擔心劉封在未來會不受控制,不利於蜀國的發展。與其等待老虎反撲,機還不如先一步幹掉他,所以孔明才一直建議除掉劉封。劉備尚且再世,劉封就已經有了企圖,怎麼可以忍耐?劉備也知道這個「老虎」的禍害,因此終於做下決定,殺死劉封。劉封一直以來受到劉備重視與喜歡,還受到蜀漢諸多將軍認可未來的繼承人,就這樣自殺了。

禍兮福所倚。劉備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殺掉的不僅僅是一個兒子。劉禪這個人,既不會治國,又不會打仗,天天就知道玩,這樣的人治理國家,哪個國家不會滅亡呀!而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在北伐戰爭中,關羽戰死,劉封被殺,以至於無將可用,也不幸戰死沙場。有的人認為,殺死劉封,讓蜀國走向了滅亡。這是一個轉折點,是諸葛亮和劉備造成的。正是當時嫡系繼承的封建思想,讓劉備和諸葛亮放棄了有能力的劉封,而選擇了無能的劉禪。最後葬送了蜀漢基業。就算是諸葛亮這樣絕世無雙的謀士,也會犯這樣的錯誤,真是三國時期的敗筆。我們的觀點,劉備處於當時的社會角色,殺掉劉封是他必須的選擇,當時形勢所逼。處於三國時期,是劉封的無奈,天賜一身才華,更是他的遺憾之處,最後的結局,只能另後人嘆惋。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章下面評論。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縱觀三國的歷史長河,有多少英雄折戟在這歲月當中。其實三國的這段歷史,很多優秀的將領當中,無論是戰死沙場,還是被陰謀所謀害,他們的光與熱依然也成就了他們一段傳奇。不過在三國的人物當中,有這麼一號人物,此人便是劉封。
  • 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在剛猛難制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正的原因?
    劉封為劉備奪取西川和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劉封是劉備專門培養起來的年輕將領,在老一輩將領年邁之後,劉封就要擔當重任。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被劉備寄予重望的將領,卻被劉備賜死。而且這件事還和諸葛亮有所瓜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劉封之死。與劉封之死有關的人主要有三個,關羽、孟達和諸葛亮。
  • 諸葛亮為何建議殺劉封?
    劉封認識了劉備是一個錯誤,當了劉備的義子更是一個要命的錯誤!劉封隨劉備打天下,勇猛善戰,立下了很多功勞。劉備不稱王稱帝還好,這一稱王稱帝,劉封的地位就非常尷尬了。自古帝王家事多,事事關生死。諸葛亮建議殺劉封,實際上是幫助劉備掃清家國身後事。
  • 荊州都督、假節鉞的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有調動劉封的權力嗎?
    關羽曾經要求劉封和孟達出兵協助自己進攻襄、樊,被二人拒絕。在《三國志·蜀書·劉封傳》中使用的是「不承羽命」,很多人認為劉封和孟達拒絕出兵是戰場抗命的行為,也有很多人認為關羽其實並沒有權力來調動劉封、孟達二人。小編下面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漢末三國,劉備的寬仁待人,無需質疑
    談起漢末三國的劉備,有人說他虛偽,不過劉備同時代的人對他也多有評價,沒人說過劉備的仁義是假的,哪怕是他的對手曹操也沒說過劉備仁義是假的。史書記載對劉備的評價大體上是: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 三國中可憐的年輕人,認了梟雄劉備當乾爹,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三國風雲錄#>劉封這個年輕人其實挺可憐的,認劉備這麼個梟雄當乾爹,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不幸。想繼承劉備的基業已經不可能了,這一點劉封自己心裡也很明白。但劉備怎麼安置劉封是個大問題。劉備收取益州,自領益州牧,繼續向外擴張,派孟達向北攻擊房陵和上庸。孟獲很快獲取了房陵,正兵圍上庸,劉備趕緊將劉封派去接管了孟達的指揮權,搶去大部分功勞。劉備的這個安置還是很妥當的。
  • 為何劉備讓劉封、孟達駐守上庸等東三郡,而不以張飛鎮守當地呢?
    至同年七月,東三郡基本納入了劉備的統治版圖,同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開始分封集團內部的主要文武大員。其中,魏延以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新得到的邊郡重地、漢中郡。劉封以副軍將軍統率孟達,駐守上庸等東三郡。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論劉封之死
    這也能解釋,為何《孟達與劉封書》,用典頻繁、文辭燦爛。因為羅侯家族出身的劉封,與涼州刺史之子孟達,本就是「氣類相通」的人物。除了學識淵博之外,二人的成長亦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孟達少年遭難,隨同鄉法正流亡入蜀;劉封少年改宗,隨落魄的養父四海徵戰。雖因立場問題分道揚鑣,字裡行間,依然透露出掩蓋不住的率真性情。
  • 劉備在世時人才濟濟,為何劉備離世,蜀漢從此無大將
    從古至今人才在各個時期的權重都很大,比如在混亂的三國時期,人才的價值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劉備起兵的時候儘管沒有資本,但因為有關羽張飛兩位名將的幫襯,輕而易舉的就打下了自己的底盤以及原始積累。手裡有兵馬,心裡就不慌。
  • 善於用人的劉備,為何沒有重用對他忠心耿耿,立下許多戰功的趙雲
    三國時期可謂是我們國家最為精彩的一段時間了,在那個時期群雄割據各自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招納人才,進行戰鬥。而關於三國時期歷史故事的還有一本演義,就是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以劉備陣營為主角描寫了這段輝煌的歷史,而在書中的主角劉備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賣草鞋的落魄皇叔取得能與其他兩個勢力鼎足而立的成就,還要在於他善於用人且重視人才,因此身邊有著許多甘願輔佐他取得勝利的能人。不過哪怕善於用人的劉備,其實一生中也犯過兩次錯誤。
  • 劉封不救關羽,因關羽說劉封是螟蛉之子,螟蛉之子是什麼意思?
    在孤立無援之時,關羽曾派廖化突圍,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劉封本來想發兵救援,但是,孟達勸劉封說,當初,漢中王準備立後嗣,關羽說將軍你是螟蛉之子,不能立。劉封聽了之後,決定不再去救援關羽,關羽最終被東吳擒獲殺害。倒黴就倒在螟蛉之子這四個字上面了,如果關羽當時不說,也許就沒事了。《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下救乎?」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最重要的一點,真實的劉備絕對不是個老實人,恰恰相反,他精於算計,和曹操一樣懂得利用資源。為何這麼說? 那麼劉備認劉封,是單純考慮到子嗣香火問題嗎?當然不是,更不是因為劉封這個少年才能多麼耀眼,智商多麼高。劉封,原本姓寇,武藝比較亮眼,出身望族,彼時劉備特別需要人才,更需要向荊州的豪傑士族釋放善意,所以他收下劉封這名少年,來個父子名義,讓他心甘情願跟自己。 而劉封也在劉備的安排下看到了劉關張集團的潛力,表示願意為劉備出生入死。
  • 三國裡最難相處的關係就是義父義子
    在中國素來有認義子、乾兒子的習俗,要麼是因為雙方家庭關係,要麼是義父比較認同義子,要麼是義子比較認同義父,不管因為什麼,認義父義子的事情在中國並不是稀罕事。在三國時期也有這樣的傳統,但是卻成為最難相處的關係了。縱觀三國的歷史,最有名的兩對義父義子莫過於董卓和呂布、劉備和劉封了,初期意氣風發,但是都沒能逃過悽慘的下場。
  • 關羽在荊州的失誤,已是上天註定的,劉封只是運氣不好
    在歷史當中,三國這段歷史有為的突出,令人都對他們裡面的英雄人物十分的敬佩。其中對於關羽相信大家是再也熟悉不過了,他跟隨著劉備一直轉戰南北。就算創業的初期受到了很多的磨難,但是他依然跟隨在劉備的身邊,為他解決一些戰場上的困難。
  • 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遺言真意
    劉禪是劉備的老來子,愛如心肝。為了親子劉禪,劉備甚至忍痛殺了有十餘年「父子恩情」的養子劉封。可知,劉備絕無將蜀漢江山轉授他人的心思。註:本文共 5400 字,閱讀需 19 分鐘① 養子劉封劉封是長沙羅侯家族的繼承人,本姓寇。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時期誕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當屬諸葛亮、司馬懿、龐統三人。諸葛亮和龐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高徒,水鏡先生感嘆兩人的才學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龍"、"鳳雛"稱號併到處為兩人打廣告。而司馬懿作為河東青年才俊,他在當地同樣有著"冢虎"的稱呼,當地人也認為他可以安定天下。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劉備多次因為戰敗投奔到各路諸侯帳,又都突然離去。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
  • 劉備為何讓張飛守閬中,直到張飛被殺的7年中,張飛都做了些什麼
    公元211年,在張松等人的忽悠下,劉璋邀請劉備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益州,到了第二年,由於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事情敗露,劉璋與劉備開戰,劉備以葭萌關為大後方,率軍向南直攻成都,直到龐統戰死沙場,劉備才從荊州調來諸葛亮、趙雲、張飛、劉封等人率軍進入益州作戰,直到公元214年,劉備才徹底拿下益州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如果孫策不死,那比孫權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孫策比孫權強太多了,孫策活著,必然會改寫三國歷史。第二對英雄父子:曹操和曹彰。曹操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最早和袁紹等人一起,率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曹操作戰最為用力。
  • 所謂「神機妙算」諸葛亮給劉備的五個餿主意
    劉備當然不幹,諸葛亮卻說:「四海有才有德者,捨死忘生事上者,皆欲攀龍附鳳,你不即位,冷了將士的心,於您不利。」並大力吹捧,其他人也跟著吹噓,讓本來就沾沾自喜的劉備動了心,最後劉備稱了漢中王。在中國,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當時,袁術最先稱帝,所以最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