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與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鄭學富

  前天正是植樹節,人們都喜歡在這個時節種植花草樹木。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有著深厚的情感,不僅喜愛植樹種花,而且還留下了許多植樹詩文。

  尤其是唐朝,植樹綠化蔚成風氣,不少詩人積極倡導和參加植樹活動,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李白寫詩回憶所種桃樹

  749年春,漂遊在南京的李白漫步郊外。此時,一望無際的桑田裡,茂密的桑樹蔥蔥綠綠,睡眠一冬的蠶兒也開始吐絲了。望著清新如畫的江南春色,李白觸景生情,思鄉、思親之情油然而生,他揮毫寫下了《寄東魯二稚子》一詩:「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全詩由江南春耕時節寫起,繼而對自己三年前在家中樓旁栽下的桃樹展開描寫,由樹及人,抒發對兒女的一片想念之情,懷鄉土之心、思兒女之情躍然紙上,悽楚動人。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李白以其四溢的才華和敏捷的詩情得到唐玄宗的青睞。唐玄宗招李白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寫詩文娛樂,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後來,狂傲不羈的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以求昏昏然,玄宗招其上朝,他竟置之不理。他曾醉酒起草詔書,令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這些人都是唐玄宗的寵臣愛妃,經常在皇帝面前讒言誹謗李白,玄宗逐漸疏遠他。

  李白因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著抑鬱不平的心情離開長安,開始了生平第二次的漫遊。當時,李白攜妻子許氏、女兒平陽投奔在濟寧為官的親戚,並居住下來。據《太平廣記》載:「李白自幼好酒,於兗州習業,平居多飲。又於任城縣構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裡而加敬焉。」其中提到的 「酒樓」即現在的濟寧太白樓。李白居濟寧期間,他偕同夫人、女兒在太白樓旁親手栽植桃樹。後來,兒子伯禽出生,夫人許氏因病去世。後又娶劉氏女為妻,生子頗黎。沒過多久,李白開始到江南漫遊。

  李白寫下《寄東魯二稚子》一詩時,在南京居住已近三年,暢遊在詩情畫意的吳地春色裡,李白心潮澎湃,浮想聯翩,想到自己浪跡江湖,住無定居的經歷,便懷念起老家的田園。不知此時的田園,是誰在耕種。春耕的事已來不及料理,而自己的歸期尚茫然無定。李白想起自己臨行前親手栽下的桃樹,猜想如今應長得與酒樓一樣高了,此情此景,李白更是想起了嬌女平陽在樹下玩耍嬉戲時的情景,或許此時女兒手摺花朵倚在桃樹下盼他回家,而他卻一別三年沒有回來。想到此,李白不由得思緒萬千,肝腸寸斷。他撕片素帛寫下遠別思親的情懷,寄給遠在濟寧的家人。

  杜甫植樹和農夫打成一片

  760年春天,在成都城西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著名詩人杜甫望著一座新落成的草堂,欣喜不已。儘管不是高樓大廈、瓊樓玉宇,但是對於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杜甫來說,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住房。他撫今追昔,回望自己的坎坷之路,唏噓不已。

  有「詩聖」之稱的杜甫一生仕途不順,758年6月,因受房琯案牽連,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赤地千裡,餓殍遍地,災民到處逃荒,流離失所。

  杜甫從洛陽回到華州以後,仍然時時憂慮動蕩的局勢,但他似乎對唐肅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權的重臣們已失去了信心,憤然寫下《夏日嘆》:「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朱光徹厚地,鬱蒸何由開。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這年立秋後,杜甫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759年冬天,杜甫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760年春,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成了這座草堂,杜甫終於有了固定居所。

  想到此,杜甫感慨萬千,寫下了《狂夫》一詩:「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悽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此時正值春季,杜甫自己動手植樹,他四處尋找樹苗花草。杜甫在《詣徐卿覓果栽》一詩中描述找尋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裡為求來。」求得苗木以後,杜甫在草堂前種花植樹,飲酒賦詩,酒酣耳熱後,竟與當地的莊稼漢、老農夫扳脖子、摟腰,在一起打鬧,「相狎蕩,無拘檢」。

  樹木栽植好後,杜甫精心管理,細心呵護,修剪、施肥、澆灌,儼然就是一位經驗豐富、辛勤勞作的園丁。他在《惡樹》一詩中寫下自己管理樹木的感受:「獨繞虛齋徑,常持小斧柯。幽陰成頗雜,惡木剪還多。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

  白居易動員忠州百姓一起植樹

  819年春,一艘大船在長江邊的忠州城停泊靠岸,從船上走下來一位中年人,此人就是新任忠州刺史、時年46歲的大詩人白居易。

  此時,一輛五馬朱輪的專車等候在岸上,按唐朝規定,刺史可乘用此檔的專車。然而,忠州連一條能行馬車的平路都沒有,儘是崎嶇陡峭的石磴路,白居易只能徒步而行。

  夜晚,在忠州官衙的白居易徹夜難眠,他想到了繁華的京城,曾任左拾遺的白居易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甚至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元和十三年(818年)改為忠州刺史。

  819年,白居易被派到忠州,白天行路難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此情此景,他的心情糟糕極了,當晚寫下了《初到忠州贈李六》的詩:「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蕪只抵村。一隻蘭船當驛路,百層石磴上州門。更無平地堪行處,虛受朱輪五馬恩。」

  抱怨歸抱怨,但是作為一方「父母官」的白居易仍然是盡職盡責的。他漫步忠州城時,見四周的山岡滿目荒蕪,目透十裡,發出了「巴俗不愛花,競春人不來」的感慨。他苦口婆心,動員民眾植樹栽花,並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樹種花。他在《東坡種花》一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購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

  為了培育管理樹苗,他每日帶領童僕,除草、中耕、施肥、培土、澆灌。樹木成林後,白居易看到自己親手栽植的樹長大成林,種下的花卉爭相盛開,喜上眉梢,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於樹木、花草的閒適詩,如「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

  白居易在調離忠州回京城時,對忠州的一草一木都懷有感情,依依不捨。即使到了京城為官,仍念念不忘在忠州的植樹種花的歲月,他曾在詩中說:「每看闕下丹青樹,不忘天邊錦繡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賓樓上去年心。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最憶東坡紅爛漫,耶桃山杏水林檎。」

  補白

  唐代詩詞裡的春天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人才輩出,大唐文人縱情抒發春天,因而留下了大量描寫春天景致和情感的詩篇,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唐太宗李世民用詩抒發自己的壯闊夢想:「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旌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這首題為《還陝述懷》的詩篇,是李世民率師平定關東割據勢力,大唐王朝一統天下之後而寫。李世民締造的大唐盛世起航,唐詩的春天也開始了。

  大氣磅礴的李白,煙花三月,在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長江邊,在熱鬧非凡的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陸龜蒙說:「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生逢「開元盛世」,國力強盛,人民安樂,李白也好,陸龜蒙也罷,他們在離別之時,雖然悵惘,卻不悲傷。在春天的氣息中,他們更多的是夢想和期待。

  盛世的繁華,需要詩歌來裝點和陪襯,而詩人眼裡的春天,正是這盛世的再現,大詩人白居易的《春遊》一詩畫龍點睛:「上馬臨出門,出門復逡巡。回頭問妻子,應怪春遊頻。誠知春遊頻,其奈老大身。朱顏去復去,白髮新更新。請君屈十指,為我數交親。大限言百歲,幾人及七旬?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輪。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此時的白居易年近古來稀卻還熱衷於春遊。可見不論詩人年齡多大,在奼紫嫣紅的春天裡也按捺不住出遊的狂熱。

  而大唐的少女也來送上她的春之歌。女詩人薛濤信筆拈來:「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草復哀鳴。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簪垂朝鏡,春風知不知。」薛濤的這首《春望詞》,抒寫春日情思,如痴如醉。

  這正是大唐盛世的吶喊。在經濟繁榮、交通暢達、疆域遼闊的時代,大唐文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才有了在春季裡親近自然、深入觀察、遠足而廣泛的經歷。

  唐朝春天的氣息也在詩歌中撲面而來。那時的風是這樣的:牟融說「正是太平行樂處,春風花下且停驂」;賀知章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商隱說「橋峻斑騅疾,川長白鳥高。煙輕惟潤柳,風濫欲吹桃」。

  那時的雨是這樣: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王維說「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甫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那時的花是這樣的:白居易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楊巨源說「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他們猶如百轉歌喉的百靈鳥,在春天日漸蓬勃的氣息裡,將一腔真情傾注在詩行中。 劉永加

相關焦點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中國在唐代時期強大開放,是當時的國際中心,文化方兼容並蓄,接納融合各種文化和宗教,儒道佛三家並存發展和融合,規模空前,而唐詩則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巔峰,清康熙年間編制的《全唐詩》收錄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萬八千多首。
  • 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甫怎麼過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被視作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在古代中國一直有冬至慶賀和拜神祭祖的習俗,其地位僅次於過年。冬至之日,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最南端,冬至日便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的一天。《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看來,過了冬至,陽氣回升,節氣循環,值得慶賀。
  •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相知,是唐代最偉大的文學邂逅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 唐代詩人題材戲曲與元明清詩壇
    宋金時期戲曲文體初成,已有少量唐代詩人故事進入其中,如見於《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的金院本《杜甫遊春》,雖未有文本存世乃至相關內容介紹,然據杜甫生平以及元代雜劇戲文多借鑑前代題材故事的習慣思路,依然可推知其大致情節。
  • 唐代十大詩人都有誰?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唐代詩人十強都有誰,有你最喜歡的詩人嗎?1、李白(701年-762年),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以「七絕」和「古體詩」稱雄,作品既有寫景抒情的,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又有送別詩,如《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又有思鄉詩,如《靜夜思》,還有古體詩,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行路難等》。
  • 絕句 江邊踏青罷 [唐代]杜甫
    絕句  江邊踏青罷  [唐代]杜甫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jīng]旗
  • 杜甫是著名的詩人,和李白稱為「大李杜」,你了解他嗎?
    杜甫(公元712 - 770年),是少陵夜郎。漢族,來自襄陽,來自河南省鞏縣(現在河南省鞏義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共同稱他為「李杜」。為了不同於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李杜」,杜甫和李白也被統稱為「大李杜」,杜甫也經常被稱為「老杜」。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到唐代,閨怨詩盛行於世,詩人們如心理學家一般似乎深諳女性心理,寫了許多女子思念男子的詩。這樣的詩歌又往往被稱為代言詩,甚至李白也作過這類詩篇。在宋詩宋詞中,這類詩歌依然屢見不鮮。不知男性詩人何以對這類詩歌如此青睞。事實上,在大多數這樣的男性詩人那裡,明明是自己思念女人,硬說成女人思念男人,這難免讓人覺得有幾分矯揉造作之感。
  • 騎馬與騎驢——唐代詩人與宋代詞人的審美選擇
    驢是中國古代詩人喜愛的坐騎, 中國文學史上以騎驢著稱的詩人很多。僅在唐代就有李白、杜甫、孟浩然、賈島、李賀等等。唐代詩人李純甫有一首《灞陵風雪》詩云:"蹇驢駝著盡詩仙, 短策長鞭似有緣。政在灞陵風雪裡,管是襄陽孟浩然。"此詩寫成之後,中國文化史上逐步形成了詩人騎驢的意蘊。
  • 2月12日 唐朝詩人杜甫出生 「杜甫很忙」風靡一時 史上真實的杜甫...
    原標題:2月12日 唐朝詩人杜甫出生 「杜甫很忙」風靡一時 史上真實的杜甫究竟什麼樣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有多美?句句是名篇
    但凡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朝詩人,幾乎都曾創作過與春天有關的詩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著名詩人,撰寫的「詠春」詩歌連在一起,就是一副無與倫比的「春景圖」。春天原本只是四季輪迴中的一個自然氣候,但當它與充滿文學色彩的詩歌文化,緊密融合併發生化學反應之時。不僅變得更加風姿綽約、嫵媚動人,而且每一陣春風、每一場春雨都仿佛得到了升華。
  • 唐代 / 杜甫 | 古柏行
    創作背景《古柏行》當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為同時之作。杜甫一生鬱郁不得志,先是困居長安十年,後逢安史之亂,到處漂泊。48歲後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曾一度在夔州居住。此詩即是杜甫54歲在夔州時對夔州武侯廟前的古柏的詠嘆之作。詩文賞析《古柏行》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全詩比興為體,一貫到底;詠物興懷,渾然一體。句句寫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聯十六句通過對古柏的讚譽,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發了自己願意像諸葛武侯一樣報效朝廷的理想。
  • 唐代詩人酒力10強排行榜,李白排不上前三名
    臺灣詩人洛夫曾經說過:「拿了唐詩去壓榨 ,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不知是酒催生了詩,還是詩美化了酒。唐代的詩人們,大都寫過與酒有關的詩歌,也表明這些詩人當中,沒有幾個是不喝酒的。而從他們的詩歌當中,可以了解到詩人的愛酒程度。根據詩人們的傳記和他們的詩句,老楊弄了個唐代詩人酒力10強排行榜,不管這個榜單是否完整和合理,可以確定的是,「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排不上第一名,甚至排不上前三名。
  • 杜甫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留戀!
    唐肅宗上元年間,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暫時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在他獨自江邊散步賞花,寫下的這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何時所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在唐代宗德廣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寫的一首詩,當時杜甫流寓梓州 (今四川省三臺縣) ,當他聽到大河南北失地相繼收復的消息後,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感受到安史之亂平定時,詩人的喜悅心情和強烈渴盼。如果從杜甫的詩中找出一首來對比一下的話,就能深刻地體會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了。當安史之亂爆發,戰火遍及長安城的時候,杜甫曾寫下過一首非常有名的五言律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唐代杜甫《客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此詩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 唐代的詩歌為什麼空前繁榮?淺析唐代詩歌之所以繁榮的原因
    清朝初年,彭定求等十餘名學者編纂的《全唐詩》,其中就收錄了唐代2300多名詩人的48900多首詩,而且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單從詩人和他們創作的詩歌數量這一點來說,就遠超了任何一個時代,可謂是空前繁榮。
  • 杜甫《春望》一詩,八句短章意境沉重,抒寫詩人對春天的嚮往
    唐詩三百首之一的《春望》來了,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經典作品之一,整首詩寫了很多情感之類的內容,而且這首詩還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必學的。那麼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一首我們的詩聖杜甫的《春望》。說實話到現在這首詩可能大家都不那麼記得了,那麼我今天就當一回老師,帶大家一起進入杜甫的世界。首先我們得了解詩人創作時的背景,這是讓你更深理解的前提。可以這麼說詩人創作這首詩完全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情感。那時候戰爭不斷,沒有安寧之處,詩人自己的家鄉也沒能躲過。為了寄託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國家的忠愛在艱難情況下才創作了這首詩。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雲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