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杜甫 | 古柏行

2021-03-01 中國詩書畫家網

  歡迎投稿  組稿  轉發    詳情點上圖


古詩原文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古柏行拼音注音

kǒng míng miào qián yǒu lǎo bǎi , kē rú qīng tóng gēn rú shí 。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shuāng pí liù yǔ sì shí wéi , dài sè cān tiān èr qiān chǐ 。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jūn chén yǐ yǔ shí jì huì , shù mù yóu wéi rén ài xī 。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yún lái qì jiē wū xiá cháng , yuè chū hán tōng xuě shān bái 。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yì zuó lù rào jǐn tíng dōng , xiān zhǔ wǔ hóu tóng bì gōng 。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cuī wéi zhī gàn jiāo yuán gǔ , yǎo tiǎo dān qīng hù yǒu kōng 。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luò luò pán jù suī dé dì , míng míng gū gāo duō liè fēng 。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fú chí zì shì shén míng lì , zhèng zhí yuán yīn zào huà gōng 。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dà shà rú qīng yào liáng dòng , wàn niú huí shǒu qiū shān zhòng 。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bù lù wén zhāng shì yǐ jīng , wèi cí jiǎn fá shuí néng sòng ?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kǔ xīn qǐ miǎn róng lóu yǐ , xiāng yè zhōng jīng sù luán fèng 。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zhì shì yōu rén mò yuàn jiē :gǔ lái cái dà nán wéi yòng 。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譯文翻譯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幹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盤石。

樹皮潔白潤滑樹幹有四十圍,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二千尺。

劉備孔明君臣遇合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

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出寒光高照寒氣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環繞我的草堂東,先生廟與武侯祠在一個閟宮。

柏樹枝幹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廟宇深邃漆繪連綿門窗寬空。

古柏獨立高聳雖然盤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風。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

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梁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年也難拉動。

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辭砍伐又有誰能夠採送?

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往宿鸞鳳。

天下志士幽人請你不要怨嘆,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注釋解釋

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此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這兩句是插敘。張上若云:「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際會,猶遇合。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嘆柏樹之高大。趙次公云:「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為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說的),實太生觀大膽。因為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乎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為「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此下四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前一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享東。享,一作「城」。此下四句收歸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於烈風,不如成都廟柏之生於平原。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為烈風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不為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以上是第二段。由古柏之高大,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為世用。《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此二句中有著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梁,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為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柏心味苦,故曰苦心。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結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為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為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以上是第三段。

創作背景

《古柏行》當作於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為同時之作。杜甫一生鬱郁不得志,先是困居長安十年,後逢安史之亂,到處漂泊。48歲後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曾一度在夔州居住。此詩即是杜甫54歲在夔州時對夔州武侯廟前的古柏的詠嘆之作。

詩文賞析

《古柏行》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全詩比興為體,一貫到底;詠物興懷,渾然一體。句句寫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聯十六句通過對古柏的讚譽,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發了自己願意像諸葛武侯一樣報效朝廷的理想。在這裡,句句寫古柏,句句喻諸葛,句句又隱含著詩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堅強,雄勁飛動,古樸厚重,正是詩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詩人對自己才華的心肯。

在杜甫看來,諸葛武侯之所以能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建立不朽功業,是因為君臣相知、相濟。「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這看似寫景、敘事,實在抒情,是在背後抒發自己不能為當時朝廷理解重用,滿腹的學問不能發揮,難以報效朝廷的感嘆。

如果說前八聯還只是在讚賞武侯的同時暗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嘆,那麼後四聯八句則在曲盡體物之妙的基礎上直抒胸臆,將古柏與自己緊緊連在一起,句句寫古柏,又句句寫自己,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材大難用的憤慨。以大廈將傾暗喻國家的危機,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然而大木重於丘山,萬牛都因不能拉動而回首去看,暗指國家危亡之際賢能卻得不到任用,這與武侯和劉備的君臣際會正是天壤之別。

詩人感嘆自己雖然像古柏一樣樸實無華,不以花葉之美炫俗,英採自然外露,使世人驚異,願意不辭剪伐,陳力於廟堂,但沒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卻不免為螻蟻所傷;柏葉餘香,乃為鸞鳳所喜。而自己的懷才不遇正是像這古柏一樣。詩人最後終於發出了「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浩嘆。

詩的前六句為第一段,以古柏興起,贊其高大,君臣際會。「雲來」十句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廟的古柏,其中「落落」兩句,既寫樹,又寫人,樹人相融。「大廈」八句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發感想。最後一句語意雙關,抒發詩人宏圖不展的怨憤和大材不為用之感慨。

相關焦點

  • 唐代杜甫《成都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古詩欣賞及...
    創作背景:這是杜甫早年困居長安時陪一些貴公子攜妓納涼時的即興之作。仇兆鰲云:此詩年月難考,大抵在天寶間未亂時作。杜甫攜妓,是為了在長安混一碗飯吃才不得不如此的。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絕句 江邊踏青罷 [唐代]杜甫
    絕句  江邊踏青罷  [唐代]杜甫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jīng]旗
  • 成都杜甫草堂首次再現唐代烹茶工藝(圖)
    丁瑞濤 攝中新網成都10月3日電(陳濤)3日晚,正在舉辦夜遊活動的杜甫草堂,首次再現了唐代烹茶工藝,讓人大開眼界。夜幕下的杜甫草堂,桂花飄香,遊人如織,歡聲笑語不斷,遊人沉浸在節日愉快的氛圍裡。據茶藝表演的負責人介紹,自唐代開始,飲茶風尚流行全國,迎來了 「比屋皆飲」、 「投錢取飲」的飲茶的黃金時代,並出現了「茶聖」陸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成為我國各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雅事,被譽為 「盛世之清尚」。
  • 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提到盛唐詩人杜甫,很多人立刻就能背出他的很多名句,而且也知道詩聖雖然一生顛沛流離,卻憂國憂民。其實詩聖的作品並不全是沉鬱頓挫,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作品非常含蓄幽默,更有一些詩歌令人心潮澎湃。讀者都知道李白是詩仙加酒仙,其實杜甫也喜歡喝酒。
  •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相知,是唐代最偉大的文學邂逅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 唐代杜甫《客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此詩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 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雲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李白、杜甫的幹謁之路,試論唐代文人入仕為官的終南捷徑
    由於唐代科舉制度與舉薦制度並行,甚至舉薦制度更為盛行,有才能的文人不經過科舉考試,只要有位高權重的將相公卿欣賞你、願意向朝廷舉薦,便有可能成功入仕,甚至平步青雲。唐朝宰相馬周就是經中郎將常何舉薦才入朝為官的,馬周最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 冬至節氣: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甫怎麼過冬至?
    作為唐代詩人的傑出代表,白居易和杜甫的冬至詩詞,所體現出來的情懷,至今仍為人樂道。首先,平淡卻見個人真情,當推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河南府鞏縣人,被世人尊為「詩聖」。安史之亂後,杜甫在四川漂泊九年,此詩即寫在杜甫在蜀地任幕僚時期。「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日初長」準確點出了冬至的特點,冬至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杜甫愈發思念洛陽了。是何原因呢?
  • 連戰參觀成都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為杜甫草堂題詞
    中新社成都十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楊傑)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攜夫人連方瑀一行,今天下午來到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參觀遊覽。  連戰先生一行於二十五日前往有「人間仙境」美稱的九寨溝,在飽覽了九寨溝的燦爛秋色之後,於今天下午三時五十分返回成都。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能夠活到70歲的人並不多見,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70歲卻只是一個平均年齡而已。實際上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還有上半句,並且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詩為:「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參》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岑參,系杜甫好友。其時已辭安西四鎮節度幕府書記職,返長安。面對當前的局勢,杜甫以詩代柬,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秋興八首》是唐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組詩。本詩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 唐代詩人與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
    杜甫植樹和農夫打成一片  760年春天,在成都城西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著名詩人杜甫望著一座新落成的草堂,欣喜不已。儘管不是高樓大廈、瓊樓玉宇,但是對於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杜甫來說,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住房。他撫今追昔,回望自己的坎坷之路,唏噓不已。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儒家經典是唐代詩人學習的主要內容,但道佛的廣泛弘揚傳播對唐代詩人也是有著深刻的影響的,其中道士身份的詩人有一百多人,比較著名的有魚玄機、李冶、司馬承幀、範堯佐、吳筠、張果、韓湘等,而僧人身份的詩人則更多一些,大約兩三百人,其中包括王梵志、豐幹、寒山、懷素、護國、清江、靈澈、皎然等人。
  • 循著杜甫的足跡,到這個古鎮訪古踏風去……
    三賢祠裡訪三賢(上)視頻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唐代大曆年間杜甫碼頭據介紹公元769年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流寓到喬口時就將扁舟停靠在柳林江岸邊並在這裡寫下了進入長沙境內的第一首詩《入喬口》
  • 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杜甫草堂組團邀您「穿越」成都三千年
    一千多年前,杜甫揮毫寫下千古詩篇,讓古代成都的城市生活成了詩、入了畫。一千多年後,成都市三家博物館攜手,讓市民在現代城市空間遇見歷史,體驗文化。9月30日上午,由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聯合打造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將在成都大悅城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