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

2020-12-24 澎湃新聞

【導讀】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甫《小至》,了解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唐代:杜甫《小至》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譯文】

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

刺繡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內的灰相應飛出則知冬至已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山中的臘梅衝破寒氣傲然綻放。

此地自然景物與故鄉相差無幾,讓小兒斟滿美酒,一飲而盡。

 

【注釋】

小至:《全唐詩》於題下註:「至前一日,即《會要》小冬日。」

天時人事: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的事情。天時,指自然變化的時序。人事,人世間事。

日相催:逐日相催。

陽生:陽氣初生,古人認為到冬至那天陰氣極盛而新的一線陽氣剛剛產生。

五紋:五色彩線。紋,一作「文」。

添弱線:據史料記載,古代因冬至後白天漸長,刺繡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線之工。

吹葭(jiā)六琯(guǎn)動浮灰:古代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製成灰,放在十二樂律(分別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的玉管內,每月節氣到來,相應律管裡的灰就自動飛出。葭,初生的蘆葦,詩中指代蘆葦內膜燒成的灰。

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製成的確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呂,故稱。浮,一作「飛」。

岸容:河岸的容貌,詩中指水邊景象。

待臘(là):待到臘月時分。臘,臘月,農曆十二月。

舒柳:指柳葉萌生,枝條柔和。舒,舒放,萌發。

放:一作「破」。

雲物:本指太陽旁邊雲氣的色彩形狀,這裡就是指景物。

不殊:沒有區別。鄉國:即家鄉。

覆杯:盡飲。覆,傾,倒。

 

【了解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冬至祭祖、宴飲活動,相沿成習,遂成冬至風俗。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甚多。每年冬至這天,在我國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僅供學習交流,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冬至大如年!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甫怎麼過冬至?
    資料圖 (來源:新華網)中國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被視作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在古代中國一直有冬至慶賀和拜神祭祖的習俗,其地位僅次於過年。每逢佳節倍思親,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也吸引著文人墨客的題詠,寄託著對故土故人的無限相思。作為唐代詩人的傑出代表,白居易和杜甫的冬至詩詞,所體現出來的情懷,至今仍為人樂道。首先,平淡卻見個人真情,當推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 【二十四節氣】冬至·福至
    冬至二十四節氣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 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 白晝最短、思念最長,古代大詩人是這樣描寫冬至節氣
    冬至已至,白晝最短,思念最長!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既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地位非常重要。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點些香火,給故去的親人掃墓等等。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冬至(今年冬至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即明天),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冬至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人崇尚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一年中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但物極必反,陽氣自冬至後,就開
  • 描寫關於冬至的古詩詞唯美句子大全 杜甫蘇軾有關冬至古詩詞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在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今天就為大家提供10首描寫關於冬至的古詩詞和句子,讓大家在寒冬過節之際,也能感受到文化韻味的薰陶。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詩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 描寫冬至的詩詞有哪些?32首關於冬至節氣優美古詩詞句賞析
    描寫冬至的詩詞有哪些?2019年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明天冬至,今天就為大家提供幾首古代冬至詩詞欣賞,讓大家在寒冬裡過節之際,也能感受到文化韻味的薰陶。》》》推薦閱讀:2019年冬至養生吃什麼好?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冬至-福至——天橋區實驗幼兒園冬至活動小記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又叫「冬節」、「長至節」等,我國民間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習俗,繼承優良傳統,天橋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冬至•福至」主題活動。
  • 2017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
    小 至  (唐)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從冬至看寓意冬至——陽升,地下水泉動;開始數九天,天氣日漸冷。冬至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一般冬至的公曆時間是12月22日或23日,今年較早是12月22日。
  • 冬至節氣與習俗
    下雪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冬至節氣的前五天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冬至後5-10天,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冬至後10-15天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這是冬至節氣的物候特點。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冬 農曆十一月初七 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
  • 描寫關於冬至節氣的詩詞句子、祝福語 冬至場景唯美圖片分享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2日零時28分,迎來「冬至」節氣。從冬至起,白天開始變長,一陽始生。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冬至時間基本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這一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在我國民間,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 唐代|杜甫《小至》
    【譯文】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刺繡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內的灰相應飛出則知冬至已到。【注釋】小至:《全唐詩》於題下註:「至前一日,即《會要》小冬日。」天時人事: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的事情。天時,指自然變化的時序。人事,人世間事。日相催:逐日相催。
  • 冬至節氣 | 冬至來,幸福到— —優智外國語幼兒園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
  • 二十四節氣|冬至:晴過冬至兆豐穰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二十四節氣】冬至•深冬花園
    日轉堂陰一線添,使君和氣作春妍。只有北山輕帶雪,見豐年。殘月夜來收不盡,行雲早起更留連。急剪垂楊迎秀色,到窗前。 丨風物 [ 起源 ]薛海強《雪色佳季》 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自古便有"冬至陽生春又來"的民諺。
  • 冬天已至,你對冬至了解多少呢?國人的節氣,窩冬的時候。
    冬至節氣|古人說「冬至大過年」, 除了餃子湯圓,冬至還能怎麼過?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
    一、簡介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