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瓊 李穎
視覺中國供圖
今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因疫情停擺大半年,大部分的跑友跑量大減,參賽數量少,杭馬甚至是很多人今年的第一場馬拉松。怎樣安全地完成一場馬拉松?
林雲柯,比戈跑步教練、「根健跑步」創始人,曾擔任2017年杭馬官方訓練營教練,最近他奔波於各種賽前訓練營。他為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整理了一份杭馬賽前一周備戰指南,他說:「這個內容面向的是新手,以及馬拉松訓練和比賽經歷偏少或中等的跑者。」
林雲柯教練
賽前一周怎麼練?
周跑量降到平時的30-50%
解釋:到了賽前最後階段,主要訓練任務就是調整良好的狀態,有利於把現有的訓練水平發揮出來。馬拉松這樣的體能類項目,在賽前短時間內很難實質性地提高身體素質和硬實力,所以臨陣磨槍對於馬拉松比賽並不適用。
賽前一周,選手要儘可能減少基礎的訓練內容,包括跑量的堆積,跑姿的糾正,還有針對自身短板的局部力量訓練等。
跑友不羈在愛跑步曬出了正在跑步的人
推薦運動量:(適用於參加全馬和半馬的跑友)
建議正常訓練備戰馬拉松的跑友把周跑量減少至平時的30-50%。比如:平均每周跑70公裡的跑友,在賽前6天安排25-30公裡的總跑量,單次訓練最長安排10-12公裡就可以了。
推薦運動強度:
賽前一周,80-90%的訓練應該屬於低強度有氧跑。賽前3-4天安排一次「小刺激」的無氧訓練來提高身體興奮性。(最典型的三類,跑友們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安排一次)
1.短距離衝刺跑(總量1-2公裡,分4-6組完成);
2.連續跳躍訓練(總落地次數50-80次);
3.大負重、少次數的力量訓練(接近自身體重的槓鈴,連續蹲3-5次,重複3-5組)。
特別提醒:
一切訓練以不增加疲勞感為原則。並且,以個體適應為原則,不要進行往常不熟悉的訓練內容。
賽前一周怎麼吃?
這份飲食黑名單收好
解釋:賽前一周的飲食,對於能量儲備、競技狀態的發揮都非常重要,所以怎麼吃,很有講究。
杭馬開賽前,可不是想吃就隨便吃喲! 視覺中國
飲食清單:
1、逐漸增加糖類的補充。但是補糖不等於敞開肚皮多吃甜食和飲料,建議在平時(非運動時)主要攝入吸收較慢的複雜碳水化合物,推薦食物包括:米飯、麵食、各種五穀雜糧。
2、減少脂肪、蛋白質的攝入總量,減少消化、代謝的負擔。吃多了油膩難消化食物容易使人感覺精神萎靡、身體發沉,這個影響甚至可以持續幾天。推薦食物:大部分的魚類、雞肉、瘦牛肉等,攝入適量低脂肪和優質蛋白的肉類。
3、保證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攝入,推薦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雞蛋、瘦肉、全穀類。
黑名單食物:包括肥肉、含油多的炒菜、煎炸食品等。
————特別提醒————
賽前一天:
減輕消化負擔,減少一些高纖維粗糧攝入(紅薯、玉米、全麥食品等)。
比賽當天早餐:
遵循「極簡」原則,這個時候講究太多營養成分已經意義不大,而減輕消化負擔、快速吸收、避免腸胃不適才是重點。
早餐推薦:白饅頭、白麵包、純黑咖啡、茶、水果。
早餐黑名單:油條、燒餅、雞蛋、牛奶、肉包子、炒飯,高脂肪的麵包或蛋糕。
賽後恢復有誤區!
賽後「排酸跑」無科學依據
解釋:賽後疲勞也是跑友們的重點問題之一,其中以賽後1-3天的肌肉酸痛為最典型的表現。其實,賽後肌肉酸痛的原因,主要是肌肉微細結構損傷以及隨之的炎症反應。這裡特別注意,賽後的肌肉酸痛,不是乳酸堆積造成的酸痛,所以賽後第二天進行「排酸跑」沒有科學依據。賽後恢復主要是促進組織修復,減少肌肉炎症。
賽後恢復清單:
1、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瘦肉、海鮮、雞蛋、乳製品和豆製品)、糖類(主食穀類)等。賽後的飲食可以相對豐富一些,無需再像賽前那樣注意消化負擔。推薦大部分蔬菜水果、深海魚油,它們都有助於減少炎症。
飲食黑名單:
1、豬肉、大部分的餅乾、西式糕點,它們所含的飽和脂肪可能會增加肌肉炎症和腫脹。
2、冷敷降溫;
3、戴加壓腿套,或抬高腿部,減少血液淤積;
4、充足的睡眠。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