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潘海燕。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屋大維與安克尼的繼承愷撒遺產的紛爭。
此前屋大維是奉愷撒之命,前往希臘西海岸的阿波羅尼亞軍為遠徵帕提亞集結軍隊。愷撒遇刺的消息傳來時,他還在軍中,當時軍中將領們勸這位愷撒指定的繼承人先不要返回羅馬,留在前線靜觀其變,但屋大維還是決定返回羅馬,以繼承愷撒給他留下的一切。
屋大維遵守國家法律規定,未帶軍隊返回羅馬,只帶了幾名隨從。他在布林迪亞登陸後,沿阿皮亞大道北上,先來到其繼父、前執政官菲利普斯的家裡。聽到這一消息後,很多愷撒派成員紛紛從羅馬趕到這裡,聚集在屋大維周圍。他們雖然對愷撒選屋大維為繼承人非常意外,但還是表示會絕對遵守愷撒的遺願。另外屋大維還拜訪了西塞羅,被這位前輩稱為「我的孩子」。很快支持者們簇擁著屋大維北上羅馬,安東尼非常冷淡地迎接了這位競爭對手。在36歲的安東尼眼中,屋大維只是個孩子,除了那份遺囑外,無論年齡和履歷都無法和自己競爭。
屋大維很快以見尊長的禮節去安東尼家中拜訪,但在關鍵性問題上卻一點也不含糊。他首先表示繼承愷撒政治遺產的決心,然後要求安東尼歸還此前被他私吞的愷撒留下的金庫。按照羅馬傳統,社會名流去世後,其子必須舉辦戲劇、體育競技等活動以為紀念,花費不菲,而屋大維自己卻負擔不起,因此他需要這筆錢來舉辦活動,以履行養子的義務,好對公眾有個交代。如果屋大維辦不成這件事,羅馬公民可能會非常失望從而懷疑他繼承人的資格,這正是安東尼希望看到的,因此他遲遲不肯歸還金庫。
陷入困境的屋大維沒有放棄,他緊接著去拜訪愷撒生前兩位財力雄厚的好友,希望他們能夠提供經濟支持。這種政治投機肯定是划算的,對方答應全力支持。然而無處不在的西塞羅這次又從中作梗,勸說兩位富豪之一的馬提烏斯不要幫助屋大維,他不希望屋大維順利繼承,然而卻被對方義正嚴辭地拒絕了。最後愷撒的紀念活動在7月順利舉行,屋大維漂亮地贏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同時羅馬公民對這位18歲「孩子」的印象大為改觀,從此以後羅馬人再也不會問「誰是屋大維了」了,他們甚至從此以後以Julius(尤裡烏斯)稱呼七月。
儘管屋大維威望如日中天,但因為只有18歲,便無法成為元老院成員,而且安東尼並沒有放棄對他的排擠。安東尼讓雷必達停止給屋大維辦理養子的手續,而且在元老院通過違反愷撒生前安排的人事設置議案。執政官任期滿後,安東尼任山南高盧(北義大利行省)總督,多拉貝拉任敘利亞行省總督,任期都是五年。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即使安東尼卸任執政官,也可以率兵從北義大利行省越過盧比孔河威脅羅馬,從而左右政局,這算是自從愷撒死後安東尼首次公開表明要成為愷撒繼承人。另外一項內容是對布魯圖等刺殺集團人員的安排,布魯圖和卡西烏斯已分別前往希臘和敘利亞上任以躲避危機,安東尼讓他們的任期一直延續到公元前44年末,距離任期結束只有四個月時間,這段時間裡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公職人員身份出境,而不是被流放,這樣就可以在「不傷及名譽的情況下逃往國外」。安東尼這樣做的原因是想得到以西塞羅首的刺殺派的選票,這時屋大維已經成為他最大的敵人了。
然而西塞羅這時卻打算拉攏屋大維對抗安東尼,他開始將矛頭始轉向安東尼。從9月開始,西塞羅連續發表了十四篇反安東尼的演說,他指責安東尼只有匹夫之勇,而且沉靦於酒色,除了嗓門大之外一無是處,只是個像角鬥士一樣的普通男人。與此同時,他不僅沒有攻擊屋大維,還對其大加讚揚,希望他能看清安東尼的真面目,與自己合作,同時希望把群眾煽動起來把安東尼趕下臺。然而西塞羅的這些目的都沒達到,只是讓那些傾向於屋大維的元老院議員疏遠了安東尼而已。屋大維這時早已不是西塞羅眼中的那個「孩子」了,他這時也積累了不少實力,除了剛開始的那些支持者,他還聚攏了大批原愷撒手下的精銳部隊,然而這時他並不願意和安東尼直接對抗,更不願意為西塞羅所利用。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