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鄒魯是潮陽
詞/黃劍豐
大風起兮雲飛揚,
碧海驚濤浪滔天。
日月經行兮星漢燦爛,
潮聲起處是故鄉。
文光寶塔立千載,
仰寫盛世好詩篇。
紅棉如火鋪錦繡,
萬樹珊瑚護潮陽。
靈山寺鐘聲悠遠,
玉龍宮道韻悠長。
大峰祖師建橋存善德,
韓刺史留衣情深義長。
佛心道骨儒為表,
三教交融匯潮陽。
百川東流歸大海,
遂教滄海碧波揚。
物華天寶兮,
古縣千年積澱。
地靈人傑兮,
海濱鄒魯是潮陽。
銀刀金剪出天工,
剪紙巧藝動四方。
笛套音樂古韻在,
華夏正聲在潮陽。
英歌鑼鼓一聲吼,
英雄豪氣貫雲天。
雙忠為國盡節死,
張巡許遠顯潮陽。
孤臣海門秉精忠,
文天祥碧血鐫終南。
宋家戰士蹈國難,
大元帥美名千古流芳。
潮陽自古忠義地,
民性敦厚民風彪悍。
忠勇愛國相為繼,
開拓進取熱血肝腸。
能耕善賈,
重文崇商。
敢拼敢闖,
勇為人前。
一條浴布隨身去,
五洲四海開新天。
海內海外聲相聞,
各行各業出豪賢。
大風起兮雲飛揚,
碧海驚濤浪滔天。
日月經行兮星漢燦爛,
海濱鄒魯是潮陽!
註:
這首潮曲的詞分成十二節,謳歌海洋文化孕育出來的潮陽人文歷史以及潮陽人普遍熱血豪爽俠氣的個性,在這種民風與民性的推動下,潮陽人忠勇報國,敢拼敢闖,英才輩出。整首作品化用了前人諸多詩詞典故,使得整首詞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是一首豪放大氣的潮陽文化之歌。
第一節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出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日月經行兮星漢燦爛」出自曹操的《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一節化用前人詩句,點明潮陽地處海濱,雖然僻處一角,但是歷史上,「日月經行」,各路顯赫人物都曾到過此地,「星漢燦爛」比喻此地英才輩出,燦若星河。
第二節,文光塔乃潮陽最具地標性的文物,歷史悠久。文光塔如一支倒立的筆,青天如一張鋪開的紙,文光塔在潮陽人的手中,與時俱進,仰寫盛世詩篇。紅棉是潮陽的城市之花,明末清初的詩人屈大均有歌詠紅棉的詩句「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將滿樹盛開的木棉比喻為珊瑚之樹,木棉又是英雄樹,一樹樹盛開的木棉,如同英勇的戰士守護著潮陽城。
第三節中,玉龍宮是潮陽著名的道教場所,靈山寺是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潮陽自古以來就是包容的城市,儒釋道在這裡交融,唐代大儒韓愈在靈山寺與大顛和尚交往,有留衣亭作證,和平橋則是大峰祖師修建,大峰祖師為後世留下功德無量的善堂慈善文化,無論汕頭的存心善堂或者海外的報德善堂,均與大峰祖師有關。
第四節,物華天寶與地靈人傑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海濱鄒魯是潮陽」出自宋代陳堯佐的詩《送王生及第歸潮陽》:「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
第五節與第六節合起來主要講述潮陽三寶「潮陽笛套、潮陽剪紙、潮陽英歌」。1985年出版的《潮陽笛套音樂》一書中,潮陽笛套音樂被中央音樂學院曹正教授稱為「盛開在嶺南永不凋謝的華夏正聲」。
第七節中,英歌舞乃是英雄之歌舞,張巡許遠則是潮陽普遍祭祀的雙忠英雄。張巡許遠是唐代大將,安史之亂時候,死守睢陽,為國盡忠。潮陽人敬仰雙忠精神,立廟祭祀。宋代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題詩,廟中並有「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聯傳誦於世。張巡許遠與潮陽並無直接聯繫,但其香火卻遍布潮陽,後人對於這種現象說張巡與許遠「生保睢陽,死護潮陽」。
第八節中,海門蓮花峰上留著南宋丞相文天祥用劍刻下的「終南」兩個字,在他知道南宋滅亡的消息之後,依然對南宋一片精忠,至死不降。他有詩句「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
宋大元帥墓園、宋大元帥文化節都是潮陽人紀念南宋與元兵交戰陣亡的戰士,現在列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唐代雙忠張巡許遠到宋代的文天祥,都受到潮陽人的敬仰,這也是潮陽人對忠勇報國精神的繼承。
第九節與第十節,總結了在這種歷史文化的薰陶下,培育出來的潮陽人的民風民性。「民性敦厚民風彪悍,忠勇愛國相為繼,開拓進取熱血肝腸。能耕善賈,重文崇商,敢拼敢闖,勇為人前。」
第十一節,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獨特的人文歷史培養了敢拼敢闖的個性,從而促使潮陽人遍布海內外,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燦若星河。
第十二節是最後一節,如潮水迂迴,回復到首節,繼續藉助大海意象,歌詠海洋文化孕育出來的潮陽人文,突出主題「海濱鄒魯是潮陽」。
木棉是潮陽的城市之花。木棉是英雄樹,盛開時古人將其形容為一樹紅珊瑚。
文光塔是潮陽最具標誌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如一支倒立的筆向天仰寫。
潮陽是濱海城市,海洋文化孕育了這一方人文。
潮陽民間剪紙,工繁藝細,獨具特色。被列為國家級非遺,潮陽三寶之一。
潮陽笛套音樂是南宋宮廷音樂遺響、華夏正聲。被列為國家級非遺,潮陽三寶之一。
潮陽英歌。國家級非遺,潮陽三寶之一。
潮陽靈山寺留衣亭,見證了唐代韓愈與大顛和尚的交往,是儒佛交流的見證。
潮陽道教玉龍宮。圖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在玉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