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被寫入小學六年級試卷引發爭議的新聞已經降溫了,但看到一些相關的文章和評論,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
李子柒的百度百科介紹
此前,浙江寧波海曙區的一個小學將李子柒寫入了期末考試試卷被家長質疑,引發了全網的熱烈討論。
贊成與反對方各執一詞、據理力爭,從本質上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有爭論,說明大家還都牽掛著中國的教育,都想讓我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導,成長為更有用的人。
據報導,該試卷閱讀題給出了三段材料,分別是袁隆平、雷海為(獲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外賣小哥)和李子柒的介紹,考察對閱讀材料的概括能力,並讓學生從3人中挑選一位推薦為「心目中的風雲人物」,並說出理由。
網絡上該小學試捲圖片
而家長的質疑是(發帖家長稱是作文題材料,實則是閱讀題),試題對李子柒的個人經歷和磨鍊描述不多,卻以截圖形式放上李子柒自媒體帳號圖片,顯示了粉絲數量巨大,似有以此強調其成功之嫌。認為這樣的題目過於淺薄,而且會帶偏孩子的價值觀。
對此,出題者認為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時所列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圓夢的典型,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正能量的鼓勵。
試卷上的圖片突出顯示了李子柒幾大平臺的粉絲量
不得不說,大家都有一定道理。
不過,我的觀點是,李子柒固然可以彰顯正能量,但以這種形式出現在試卷中實屬欠妥。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的未來。對孩子學識的累積、品德的養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不僅事關個人發展,也事關祖國的建設。
相信明眼人已經能看到,在這樣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我們的教育導向已經出現了偏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如今不少學生的理想是「當明星、當網紅」,而不是80、90年代的「當科學家、當警察、當解放軍」,更別說像周總理小時候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絕非我危言聳聽,如果有質疑可以自己問問身邊的小朋友們,也可以網上搜搜相關的關鍵詞。
新華網2017年上半年發布的調查「95後謎之就業觀」
為什麼?無外乎當明星、網紅輕鬆、賺錢快,還風光。
動不動拍部電影電視劇數百萬、數千萬,搞場直播銷售額數百萬、數千萬,試問有做什麼比這些賺得快,還能出名?
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那這些明星、網紅對社會的貢獻又是什麼?今天不講明星,就講講網紅。
「網紅經濟」是近年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類似於「明星經濟」,由網紅效應觸發諸多經濟效應,在中國已經形成了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成為當前網際網路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
圖片來自網絡
我國網紅粉絲總人數,2018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5.88億。
根據研究報告,粉絲群體分布區域逐步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小城市滲透,年齡日趨成熟化,高學歷人群越來越多,涉及領域越來越多樣。這些,都為網紅經濟提供了強勁的後勁。
據報告,僅短視頻2018年市場規模已達195.2億元,2020年將達近1000億元;僅直播2018年市場規模達676.6億元,2020年將達近1200億元。
頂流網紅帶貨
舉以上數據,意在說明網紅在經濟領域的貢獻確實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應當順勢接受,而不能一味否認。
但是,網紅之於文化傳承發揚、推動社會進步等其他方面的貢獻卻顯匱乏,雖然如今不少文化、教育、歷史、藝術等自媒體做得很好,質量和運營都很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但頂流網紅,對社會特別是對青少年影響比較大的明星網紅,鮮有以傳播文化、教育等為主的。
這個表雖僅是對微博網紅的統計,但其他平臺差異不會很大,它很直觀的表現出,網紅前列領域絕大多數對於社會人文、科學、國防等,特別是對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並不一定能體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
此處還拋開了諸多借顏值、身材打色情擦邊球,用惡搞、過激言行等偏門來吸引眼球的惡俗網紅,他們不僅不能導善,反而導惡。
當然了,李子柒可以說是當前網紅界的一股清流。以純樸、自然、勤勞等特性及古風古韻、天然美食等感觀吸引人,傳遞給人的是脫離世俗、與世無爭、返璞歸真的純真生活狀態,其在Youtube等全球性的視頻平臺上的大熱,也很好從非官方、非正統,卻更為喜聞樂見的渠道,為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李子柒是網紅界清純脫俗的一股清流
李子柒的視頻確實能給「俗人」們心靈的洗滌,導人向善歸真。
所以,引導學生認識、了解網紅這一新興「職業」沒錯,作為閱讀理解題進試卷也沒什麼問題。
但像該試卷這樣,配上突顯其粉絲數的圖片,大大欠妥。
試卷配圖沒有積極教育意義
它會傳遞給學生什麼信息?
學校不是獨立社會,很多學生遊戲玩得比大人溜,網絡懂得比大人多。特別是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除了身體變化,行為模式、自我意識、情緒特點、人生觀價值觀等都開始脫離兒童的特徵,既逐步成長渴望獨立,又沒能個性成熟。
他們對包括網紅、粉絲等各項事物的認識好奇、敏感而又沒有辨別能力,對於網紅、追星,他們本來就是盲目的,他們可能只知道誰顏值高、誰的視頻搞笑、誰的粉絲多、誰賺錢多,而不會分辨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無聊的哪些是有害的。
同時,對學生來說,試卷無疑是最權威的,試卷上的信息對他們的影響還大於課本。所以,該小學六年級期末試卷上那張關於李子柒的圖片,他們多數人記住的將是那幾大平臺驚人的粉絲量。
如此,誰敢說這道題只是引導他們學習李子柒的勤奮、努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播?
只怕事與願違,更多的學生,也許是默默將她的粉絲量定為了自己的目標。
此處絕非以己度人,本人曾跟小朋友聊過明星和網紅,某些權威媒體也做過相關調查和採訪。
而且,我們都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回想一下曾經的自己,如果明信片上的明星進入了我們的考試試卷,自己當時應有的反應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