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蝶變|奔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焦點財經

編者按:千年夢想,百年奮鬥,今朝夢圓。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優秀的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人,正在站好最後一班崗。此為第八篇,萬達集團:雲上丹寨的重生

作者 | 劉瑩

出品 | 焦點財經

貴州丹寨,一個常年雲霧繚繞、宛如仙境的縣城,被人們譽為「雲上丹寨」。

這個位於都柳江、清水江上遊,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傳統文化的西南小縣,至今保留著濃鬱、古樸的民族風情。

丹寨高要梯田 圖:萬達集團官網

然而,與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風情長期伴生的,是另一份「美麗的哀愁」——貧困。2014年,丹寨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扶貧縣,17萬人口中貧困人口達5.88萬,急需摘掉「貧困帽」。

距離省會貴陽車程近2小時,丹寨的發展難以得到省會的輻射,喀斯特地貌阻隔的不僅是交通,還有農業發展。以山地丘陵居多的地貌,使得丹寨適合耕種的土地有限。「就算全種上水稻,也不夠人吃的」,當地人稱。

改變始於萬達的到來。2014年,萬達選擇到全國貧困程度最深的貴州省開展扶貧攻堅,並最終落戶丹寨。2015年,萬達對口幫扶丹寨縣,提出「包縣扶貧」、「整縣脫貧」概念,創新出一種可複製、可推廣的企業扶貧新模式,確保直接普惠到個人。

2016年2月,結合實際情況和自身優勢,萬達最終確定了第一期共14億元的幫扶脫貧方案。即:出資3億元捐建萬達職業技術學院、出資6億元捐建一座旅遊小鎮、發起成立一支5億元的丹寨扶貧專項基金。

一所萬達職業技術學院、一座旅遊小鎮、一支丹寨扶貧專項基金……五年來,萬達累計在丹寨捐資23億元,每年拉動GDP增長1.2%,創造稅收2.7億元。在萬達的支持下,通過全縣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丹寨全縣5.88萬貧困人口均實現了增收,比計劃提前兩年「脫貧摘帽」。

傳奇小鎮引客來

在綜合考慮過養豬、種植優質稻等方案之後,萬達集團和縣裡決定,還是做經濟收益規模大、對居民收入拉動明顯,自己也擅長的事情:開發文旅項目,並以文化旅遊開發帶動全縣經濟的發展。

丹寨萬達小鎮全貌 圖:萬達官網

小鎮遊客如織

2017年7月,丹寨萬達小鎮落成開業。丹寨沒有名山大川,沒有名勝古蹟,也沒有成熟旅遊景點,萬達花了13個月時間,從無到有建起了一座「現象級旅遊小鎮」。並通過精心管理和運營迅速提升了小鎮的人氣和知名度,開業僅一年,丹寨萬達小鎮就已經成為了貴州排名前三的單個景點。2019年,世界知名旅行指南《孤獨星球》向全球讀者重點推薦丹寨萬達小鎮和周邊苗侗村落。

孤獨星球推薦丹寨

在小鎮的運營中,對丹寨非遺的開發是一大亮點。儘管貧窮,丹寨卻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一直都被譽為「中國非遺之鄉」,擁有7項國家級、21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苗族的蠟染、刺繡、織錦、銀飾,以及皮紙、鳥籠等,都較受外界關注。

表現最突出的當屬苗族蠟染。2006年,苗族蠟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丹寨縣揚武鎮基加村還是有名的蠟染之鄉。萬達小鎮開業後,蠟染受到遊客追捧,並為不少人帶來了實惠,40歲的楊春燕就是其中一位。

據她介紹,農忙時,她的月收入僅兩千多元,農閒時通過幫蠟染合作社畫蠟畫能拿到四千餘元收入。她還新開了家庭旅館,專門接待體驗蠟染的遊客,年收入又有五千多元。綜合算下來,丹寨萬達小鎮為楊春燕的家庭帶來了三四萬元的年收入。

在丹寨萬達小鎮的人氣帶動下,周邊卡拉、泉山、石橋等27個景區和旅遊村寨持續「升溫」,間接帶動四千餘名貧困人口增收。開業三年多來,丹寨萬達小鎮儼然已經成了貴州旅遊界的一顆新星,成了全國遊客慕名而來的超火打卡地,還成了聲名遠播的全球網紅。

根據統計,丹寨萬達小鎮目前已累計創造了2000餘個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781人,直接帶動6407名、間接帶動12932名丹寨貧困人口增收,帶動全縣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20億元。

70隻錦雞喜迎祖國70周年苗族蠟染及笑臉牆

「認領茶園」鼓了腰包

海拔千米的「雲上丹寨」山清水秀、常年雲霧繚繞,土壤富含號稱「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鋅微量元素。由於具備了「高山雨霧出好茶」的條件,丹寨茶園的茶質量都很不錯,香氣濃,回甘好,「丹紅」、「丹綠」兩個品牌茶葉還獲得了歐盟的認證。

認領一畝茶園,脫貧一戶茶農。不同於以往的扶貧模式,萬達利用網際網路玩法將茶園設計成了一款朋友圈互動產品,通過認領茶園達到以銷定產:參與者每年出資4900元在丹寨認領一畝茶園(490元認領一壟),每畝茶園對應一個貧困戶,貧困戶在茶園務工,可以獲得每畝每年1300元的勞務收入,而參與者則可以收穫價值上萬元的好茶。

這種模式,創造性地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既是茶產業扶貧,又是旅遊扶貧。每個認領茶園的人又有可能到丹寨旅遊,反過來帶動丹寨經濟的發展。因此,該模式一經推出,便引發追捧。

甚至,扶貧茶園還意外地在育兒圈引發關注。來自武漢、上海、北京等多地的家長,紛紛以孩子的名字認領扶貧茶園,希冀通過這種方式,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

不僅如此,丹寨扶貧茶園還成為了丹寨小鎮周邊一個新的旅遊項目,為小鎮源源不斷地帶來客源。200多個認領了茶園的家庭,在帶著孩子去看自家茶園的同時,順路也去丹寨小鎮遊覽了一番,進一步帶動了丹寨旅遊產業的發展。

年過七旬的王老太,提到丹寨扶貧茶園便讚不絕口。十幾年前,王老太的老伴因病去世,此後她一直守著家裡的4畝薄田,領著低保,艱難度日。

有時,她也會去幫鄰裡打點零工,補貼家用。然而,一個月裡頭,王老太手裡能支配的收入,不過三四百元。

扶貧茶園出現後,她開始在茶園勞動,採採茶、打掃下衛生,幹些力所能及的活,當天就可以領到相應的報酬,她用這些錢為自己添置了新衣,還感受到了生活的實惠。

來自丹寨的世界盃旗手

2018年6月,在俄羅斯世界盃揭幕戰上,六位來自貴州省丹寨縣的護旗手,驚豔亮相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出現中國護旗手。

億萬人的關注和如潮的報導,為這幾位大山少年帶來了非比尋常的人生體驗,也讓世界認識了貴州丹寨這個地方。

丹寨6名小護旗手亮相世界盃揭幕戰

作為國際足聯合作夥伴和世界盃頂級贊助商,萬達集團擁有世界盃護旗手招募的獨家權益,而萬達卻選擇將揭幕戰護旗手的頂級資源,給了丹寨縣,這背後,是萬達扶貧的決心和真心。

扶貧,不僅是物質扶貧,還要精神扶貧。在萬達看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有機會站到世界盃的舞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不僅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更會促使他們的命運發生轉機。

扶貧先扶智,但扶智卻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2017年9月,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學,這是萬達「扶智」的另一創舉。這個由萬達出資3億元捐建的學校,開設了護理、會計、旅遊管理等不同專業,首期入學的400餘名丹寨青年,在這裡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按照規劃,萬達每年將從學院畢業生中擇優錄取50%進入萬達工作。這意味著,若以學院每年招收700名當地學生、每個家庭3口人計算,萬達每年可以幫助2100人脫貧。

在外界看來,以萬達職業技術學院為基點,萬達通過教育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丹寨的人口素質和致富能力,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長期浸潤,可以讓扶貧攻堅的文化力量在丹寨聚能蓄勢。

從脫貧到致富,萬達幫扶在持續

扶貧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事業,必須久久為功。為此,萬達今年重新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幫扶丹寨新規劃,定位由「企業包縣扶貧」轉變為「支持丹寨致富」,重點支持丹寨發展全域旅遊。

按照規劃,萬達接下來將在丹寨打造集旅遊、度假、會議、拓展、培訓功能於一體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旅遊度假區。在全縣範圍內選擇具有民族特色和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改造升級,與萬達小鎮聯動推介,打造丹寨一條龍旅遊產品。使丹寨旅遊業態更豐富、功能更齊全,提升遊客滯留時間,增加過夜遊客數量,全面拉動丹寨經濟發展,帶動丹寨人民致富奔小康。

積極幫扶丹寨的背後,是萬達人的扶貧情懷。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看來,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責無旁貸。除了扶貧資金的投入,更要創新扶貧模式,形成產業扶貧的可持續性,用實際行動證明民營企業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梳理過往,焦點財經發現,作為民企扶貧的重要力量,萬達集團一直在這條路上勇往直前。

丹寨萬達小鎮巨幅蠟染作品獻禮建國70周年

相關焦點

  • 淮安:通村路「換臉」 新農村「蝶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沿線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旅遊方興未艾,農村人居環境舊貌換新顏……在江蘇淮安,改變農民生活、改變農村面貌的「四好農村路」正越走越寬,喚醒了沉睡的村莊,催生了鄉村 「蝶變」,架起了振興橋梁。 如今村裡有了新生活、新產業,村民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美,鄉風越來越文明。   目前,淮陰區全區已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700公裡、農橋改造150座、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107公裡,轄區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覆蓋率達100%,逐步消除了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伴隨著一條條農路向八方延伸,一座座橋梁連通兩岸,一幅由交通引領的小康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近年來,新莊村菸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菸農生產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過去,村民春天借錢購買種子化肥,秋收後才還帳,家徒四壁的現象屢不見鮮。究竟緣何?「有了效益後,我們雙管齊下,大力發展烤菸等特色產業和配套農機設施發展項目,去年合作社購買了烤菸用的插秧機、全自動播種流水線等設備,不但為本村菸葉生產提供機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級等服務,還在周邊鄉鎮進行創收作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20萬元。」堯三才介紹。發展一項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六戶鎮和豐村:黨建引領鄉村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六戶鎮和豐村:黨建引領鄉村蝶變 2020-12-3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決戰脫貧...
    從2016年實施扶貧攻堅以來,果洛藏族自治州累計投入100.2億元,通過大力實施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全州累計實現近4.8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74個貧困村退出,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
    來源:新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蝶變二三事新華社武漢9月23日電題: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蝶變二三事新華社記者李偉、田中全「以前這裡到處是破房子,現在村民以房屋入股,貧困戶變成了民宿主人,吃上了旅遊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堰頭村:從「三不通」到「桃花源」的蝶變
    「我們村現在年收入達到1千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能分紅約40萬元。2016年,村裡14戶51名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但我們脫貧不脫政策,貧困戶依靠土地流轉分紅、務工、低保兜底、資金分紅等,年均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堰頭村黨支部書記賀光權告訴記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西交融大坊村 幸福生活此中來
    ;古建築恢復原貌,多位荷蘭畫家入駐,古屋又有了新意……村民生活在此,有致富業、有美麗家,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歸屬感不斷攀升。 日前, 中央、省直、市屬媒體組成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大型主題採訪團一行
  • 丹寨蝶變,不斷生長的萬達小鎮你去過嗎?
    丹寨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東南部的一個縣,是苗族聚居的縣,位於都柳江、清水江上遊,融合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特徵,至今仍保留著古樸、濃鬱、獨特的民族風情。丹寨萬達小鎮環繞丹寨東湖,這裡依山傍水,一座座苗侗風情的建築環抱,飽含著傳統民俗村寨的自然靈動。小鎮以最大的誠意保留了丹寨區域的自然及文化底色。
  • 聚焦2020丹寨論壇|萬達牽手丹寨的這些年……
    攜手,實現「大進展」  萬達項目落戶丹寨縣以來,為當地創造稅收2.7億元,並帶動丹寨縣鄉村旅遊和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同時,丹寨縣與學院共同開展全縣貧困人口全員培訓,已完成培訓4150人。  進展二:萬達扶貧產業基金  是什麼?  投入5億元建立萬達扶貧產業基金,從2016年支持丹寨縣扶貧產業發展、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一|共享農家廚房,「烹出」美味生活!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普通群眾生活的變化成為一個個閃光點。這些平凡人的小康故事,不僅可以帶動周邊群眾的思想轉變,也可以為身邊創業者提供可複製的「致富模板」。今天起,本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圍繞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一講身邊的小康故事,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
  • 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從2016年實施扶貧攻堅以來,果洛藏族自治州累計投入100.2億元,通過大力實施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全州累計實現近4.8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74個貧困村退出,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看章貢區火燃村的蝶變秘密
    章貢區火燃村:美麗鄉村的蝶變秘密近年來,章貢區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使原來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傳統農業村火燃村在富民強村的進程中實現了美麗鄉村的「蝶變」,在2019年被評為全省美麗休閒鄉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蘑菇小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周莊:旅遊是「金鑰匙」,足不出戶奔向小康路
    多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業,蘇州周莊全功能社區的居民吃上了「旅遊飯」,過上了「小康生活」。傳播特色美食一個蹄髈賣出千萬價作為江南旅遊名勝地,蘇州周莊是個具有「旅遊基因」的城市。「2012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電商市場,新的銷售平臺佔據了總體銷售額的『半壁江山』,產值達到千萬。但與此同時沒有放棄線下市場,周莊鎮上開設了3家門店,崑山也開設了1家,蘇州市區也有1家即將開業。」李永先全家人投入到蹄髈生意中,共享文旅經濟發展成果。「我們趕上了周莊旅遊業發展的好時候,要不是家鄉發展的這麼好,也不會有今天我們的好日子。」李永先由衷感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康星火「燎原」星火村
    在奔向小康的徵程上,星火村正在傾力打造融合農業、旅遊、文化產業於一體的、具有朝鮮族民俗特色的美麗村寨。披荊斬棘的「老星火」,敢為人先趟新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在一片原始的大草甸子上,新中國第一個具有合作經濟雛形的農業合作化村莊就這麼幹起來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黨委書記南楠說。
  • 丹寨小鎮的「茶藝」更高級
    丹寨位於貴州,夏天均溫23度,被譽為「世界涼都」。毗鄰全國「火爐」的重慶與武漢,丹寨為什麼能獨享清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佔據絕對優勢。當亞熱帶季風的溼潤水氣遇上1000多米的高海拔,雲霧繚繞,似人間仙境,氣溫也是怡人的舒適。在這裡你幾乎伸手就能摸到白雲,還能暢快呼吸清新空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徵文」歲歲年年人不同
    無數辛勞的雙手,撐起一片幸福的小康社會。犁耙已廢千秋時,坐駕農車耕萬春在新中國建立之始,辛勤的農人背著犁耙,遊走在田間,流下的汗水滋潤著貧瘠的土地,用一日的勞作換來全家的溫飽,生活甚是艱難。如今的農耕已走向機械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飛」躍貧困線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
    歷數黃曉明的華麗轉身,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豎起大拇指點讚:從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流轉土地近600畝、種植水稻55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糧王」;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可實現年產值87萬元,純收入20萬元;從自己一人致富,到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黃曉明就像無人機,「飛」躍貧困線,成為小康「領頭雁」。
  • 兩名秭歸老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
    兩名秭歸老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秭歸籍在漢創業者吳林寶、付呈祥,在武漢打拼多年,分別創辦東陽幫寶來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子歸汽修廠,致富後不忘反哺家鄉,帶著200多個秭歸老鄉奔向小康。
  • 攜手奔小康 他鄉作故鄉——奮進小康路上的濱江故事
    這16個字,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心。在這個決心面前,一句「攜手奔小康,一個不能少」的承諾,讓濱江區和千裡之外的3個縣緊緊聯繫在一起:貴州麻江縣、丹寨縣,湖北建始縣。濱江區下定決心,要打好助力脫貧攻堅的「濱江戰役」,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濱江區的應有貢獻。同身共命,同氣連枝。這些年來,「扶貧路上的濱江力量」助力麻江縣、丹寨縣、建始縣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譜寫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