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黃氏兒女
憑這首《三七男兒總熾昌》走遍天下
駿馬登程往異方,
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須點祖前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
三七男兒總熾昌。
黃國故城-光州潢川
中華黃氏大顯祖-邵武黃氏峭公祠
黃峭(871-953),又名峭山,諱嶽,字仁靜,號青崗,後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遠祖自河南光州輾轉遷入邵武。黃峭年輕時任過千夫長,千戶侯,唐昭宗時任工部侍郎。他正真善良,為官清廉,興學重儒,在家鄉和平鎮創辦「和平書院」,此舉當時得到各鄉的仿效,傳為佳話。黃峭共娶三位夫人,即上官氏、吳氏及鄭氏,各生七子。 後周廣順元年(951),黃峭在八十壽誕之際,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除留下三位妻子的各自長子侍候父母外,其餘十八個兒子每人一匹馬,一份家譜,一鬥瓜子金(碎銀),都出外自謀生路,開創家業。臨行前賦詩一首贈別:「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朝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黃峭的兒輩不負父望,任馬馳騰,馬歇之地便為發達之所,他們在異地發奮圖強,卓有成就。時至今日,黃峭後裔已遍布海內外,人口達一千多萬。平和黃氏概況
平和縣位於閩粵兩省交界處,古屬南海郡揭陽、義安、潮州;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潮州東部漳州,平和屬之;唐、宋平和屬漳浦縣;元至治元年(1321年)漳浦西境置南勝縣,平和屬之;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平和縣,至今五百餘年。
黃氏為平和的大姓望族,有六萬多黃氏宗親分布於全縣各個鄉鎮,尤其以霞寨、小溪、國強、秀峰、安厚、九峰、南勝、崎嶺、蘆溪、山格等鄉鎮最為集中。黃氏與周邊各姓和睦相處,世代聯姻,在六、七百年的開基創業、遷徙蕃衍歷程中形成獨特的「平和黃氏文化」。
平和黃氏三個支系都是「峭公-化公……雲龍公」後裔:大坪黃氏(峭山公-化公……雲龍公-久昌公支系,開基祖:質齋公)、霞苑黃氏(峭山公-化公……雲龍公-久美公支系,開基祖:元吉公)、霄嶺黃氏(峭山公-化公……雲龍公-久昌公支系,開基祖:均德公)。三個支系與明清兩代期間分衍外地眾多,尤其是廣東、廣西、臺灣、海南,乃至東南亞地區,有數十萬平和黃氏族裔,近年來已有不少宗親回到平和尋根謁祖。另外,平和尚有其他小支系,他們多是近現代從外地遷來。
平和秀麗的山川
祖籍平和縣的臺灣黃氏宗親有十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