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傳統工藝有多精美?來國博一探究竟!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地形多山,歷史上屢屢成為中原先民南遷的目的地;加之又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航地,「泉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遂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中淬鍊出厚重與包容的文化氣質。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展現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存、滋養百藝的文明奇觀。其中的明德化窯何朝宗款白釉觀音立像及文昌帝君坐像、清沈紹安脫胎壽星立像、近代沈正鎬脫胎竹根瓶、李芝卿仿製脫胎漆后母戊鼎,以及現代壽山石雕「閩西組雕」等作品,均難得一見,值得品鑑。

工藝中流淌的儒釋道

福建多山,豐茂的森林資源為木雕、竹雕等雕刻技藝提供了物質保障。在展出的木雕、建築構件、瓷塑等工藝作品中,如果來一次人物題材的詞頻統計,那麼最高頻的應該是觀音菩薩、八仙、二十四孝、關羽。甚至某一項工藝門類中就包含了儒釋道文化,如展出的金漆木雕工藝作品中,既有文王訪賢建築構件、二十四孝屏風,又有觀音菩薩花板,還有西王母建築構件、八仙圖花板,可以說,儒釋道三家在工藝中完美合一,不分彼此,共同為藝術服務。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謂深入人心。八仙可能是最接近老百姓的神仙群體了,他們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共同構成了一個社會、一種生態,一體多元,團結平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不愁吃不愁穿,天天行空過海,就像一年四季都在滿世界旅遊;互相從來也不厭煩,從沒聽說過他們鬧過什麼矛盾,即便鬥爭也是一致對外。這一切極符合人們對健康社群、美好生活和良好人際關係的想像和嚮往。住在海邊,千年而下,天天面朝大海,人人心裡都住著八仙吧?

展覽中的二十四孝屏風,尤為精美。「二十四孝」固然有封建糟粕,但也不盡然。比如老萊子戲彩娛親,民間存有很多版本,說老萊子70歲了,還沒找到媳婦,父母很是操心,為了寬慰父母,老萊子經常學小孩子在地上打滾、耍寶、撒嬌,堅持自己還小,惹得父母開懷大笑。父母在,不言老,讓父母開心,未嘗不是盡孝道。70歲的老者,尚如此溫暖可人,堪稱「別人家的孩子」。

在建築、日常器物上看見這般場景,生活自然也會多些溫暖,多一份意趣。

家族漆藝傳九代

早在南宋時期,福州漆藝就已可以生產精美的雕漆器具,如今不少工藝技術仍然代表著當今世界漆藝的最高水平。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其技藝更贏得海外市場的寵溺。

展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沈紹安漆藝。沈紹安,1767年生於福州雙拋橋河墘小花巷。從一塊千年古匾的「夾紵」工藝中受到啟發,創製脫胎漆器,讓三坊七巷一見傾心,令脫胎漆器名聲大振。此次展覽中,就有沈紹安作脫胎壽星立像。

沈紹安辭世後,其子沈初朱繼承父業。其時清廷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福州脫胎漆器外銷日增。朱啟鈐在《漆書》中記載:「外國人嗜沈紹安手製品,視同古玩,值雖千金,亦無吝嗇。」

沈初朱傳長子沈作霖;沈作霖生子六人,為「允」字輩;「允」字輩又生「正」字輩15人;到了「正」字輩時期,沈正鎬、沈正恂等相繼成立「正記」「恂記」等字號,家族脫胎漆器進一步傳承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展品中,就有沈正鎬作古銅色脫胎漆塑觀音立像、鐵拐李立像、關羽坐像、荷葉脫胎漆瓶,以及沈紹安蘭記銀漆彩繪山水人物梅瓶。到今天,沈紹安脫胎漆器已傳至第九代,「沈紹安」已經成為一種漆藝品種,傳承人遍布百家姓。

提到沈紹安脫胎漆器製作技藝的傳承發展,不能不提到李芝卿先生。他是中國現代漆畫的奠基人,早年師從清廷御工林鴻增和日本漆藝大師原田學習漆藝,並赴日本留學,後進入沈紹安蘭記脫胎漆器店當技師。1931年,李芝卿仿唐代「金銀平脫」,首創臺花工藝。展覽中李芝卿等人仿製的脫胎漆后母戊鼎,郭沫若曾評價其:「舉之一羽輕,視之九鼎兀。」「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描繪出了這件作品看似重達千斤,其實身輕如羽的獨特藝術魅力,可惜這件作品被安置在一個角落,展籤上並沒有指出這一重要信息。

據李芝卿的弟子回憶,李老經常觀察自然界氣象變化和身邊的事物,晨雲暮雨,流霞夕照,都必觀之,就連屋漏水痕,都要觀察一番,常說這些東西「皆可為師,皆可入飾」。正是這種藝術敏銳,讓他成為像沈紹安一樣的漆器髹飾技藝集大成者,成為極富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他以中國傳統「犀皮皺」「釉變」等工藝,糅合「倭漆」的變塗工藝,創造了「閃光沉花法」「犀皮起皺法」「彩漆漂變法」等變塗技法以及「臺花」「赤寶砂」等髹漆技法,並創製一百多塊技法樣板,為脫胎漆藝做出巨大貢獻。

木石漆土皆關情

材料是工藝的物質基礎,而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材料,創作出工藝作品,讓人們用起來好用,看起來好看,甚至讓作品有了靈魂。福建工藝中的木雕、石雕、漆器、瓷器無不如是。

一段木頭,是西王母飛翔的憑藉,是文王訪賢的山河;一塊石頭,能開出七彩的花朵,結出滿山的秋實;割漆人百裡千刀,才能收穫一斤生漆;制瓷人揮汗如雨,一抔土才能燒製成瓷。

在壽山石展覽單元,就有多位壽山石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如馮久和的壽山石雕母豬擺件、林亨雲的「一家親」熊系列印章——小豬的聲音依稀可聞,黑熊的毛髮不差分毫,這都是傾注傳承人一生心血創製的題材。

福建還是革命老區,八十餘縣約70個為老區縣,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展出的壽山石雕「閩西組雕」更是寄託著熾熱的革命情懷。如陳錫銘的「才溪模範鄉」、郭功森的「古田會議會址」擺件,巧妙利用石料特點,將整個建築部分設計為赤紅色,這種紅色似乎將要染紅背靠的大山、四圍的林田,藝術地反映了才溪鄉、古田會議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而林愛珠的「上杭臨江樓」擺件上,秋江湍急,秋山風勁,再現了毛澤東在此養病時所作的《採桑子·重陽》中「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寥廓意境。

展出的金漆木雕作品中,僅花板就有:八仙圖、勸學圖、貴子圖、鳳穿牡丹圖、王侯富貴圖、五代同堂圖、群仙圖等多種吉祥題材,無不反映了人們對健康長壽、多子多福、幸福美滿的無比嚮往。

一組人生「四快」題材的木雕作品極為傳神,生動再現了人們捶背、打噴嚏、挖耳、醉酒等日常生活中的快活事,反映了木雕工藝在建築構件和神像雕刻之外,對題材的拓展,以及接地氣的追求。

只是在展覽的設計和布展上,將其作為木雕單元的開頭,稍顯突兀。特別是從展線上看,序廳左首德化瓷白釉觀音立像,右首德化瓷文昌帝君坐像,緊接著進入第一單元的木雕部分,上來就打噴嚏、掏耳朵,雖曰「四快」,其實讓人有點接不上戲,「快」不起來。

原標題:觀木雕漆藝 識閩越文化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謝忠軍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高溫持續「霸屏」福建 氣象專家一探究竟
    高溫持續「霸屏」福建 氣象專家一探究竟 先來感受一下 今天全省又被高溫預警支配的恐懼
  • 福建傳統工藝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福州工藝挑大梁
    《紅色閩西組雕之古田會址》(壽山石雕)壽山石雕:展示技藝傳承脈絡作為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也是目前福建名氣最大、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傳統工藝約70件(套)壽山石雕展品中不僅有清代至今各壽山石雕技藝流派精品,還有頗具代表性的政治題材壽山石雕作品《紅色閩西組雕》,以及多位壽山石雕大師新近創作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歷經1500多年發展的壽山石雕技藝傳承脈絡。
  • 擴散| 國博也開夜場啦!內附夜遊攻略
    該展覽展出的516件文物有322件國家一級文物,覆蓋8000年前的大地灣文化到宋元時期多元民族文化,全面展示出了一幅歷史悠久輝煌、文化異彩紛呈、多民族和諧聚居的甘肅歷史人文圖景。展覽主要介紹了世界珠寶設計大師讓·史隆伯傑對於至臻設計、極致工藝和不斷創新的執著追求。經典飾品背後的故事、設計師融入其中的風格理念,不論你是欣賞飾品之美還是探尋璀璨背後的故事,都能在這個展覽中一探究竟。
  • 馬來西亞留學|來大馬讀博究竟有多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注意到馬來西亞的獨到之處,而馬來西亞也是憑著超高的性價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前往求學。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體系包括公立和私立兩部分。132,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排名141,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排名142,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排名187;博士畢業比較輕鬆:大部分專業的博士並不要求發表國際A類或B類級別的檢索期刊(SSCI、SCI、A&HCI和EI檢索),公立大學也只需發表普通國際期刊部分,或者Scopus、ERA檢索期刊即可畢業;
  • 馬來西亞留學 | 來大馬讀博究竟有多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注意到馬來西亞的獨到之處,而馬來西亞也是憑著超高的性價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前往求學。所大學進入了前200,分別是馬來亞大學排名59,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排名132,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排名141,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排名142,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排名187; 博士畢業比較輕鬆:大部分專業的博士並不要求發表國際A類或B類級別的檢索期刊(SSCI、SCI、A&HCI和EI檢索),公立大學也只需發表普通國際期刊部分,或者Scopus
  • 細數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客家傳統工藝!
    如今,存在於我國數千年的傳統工藝美術正受到現代工藝的不斷衝擊,保護和延續傳統工藝已刻不容緩。客家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源於先輩們艱苦的精神和富有想像力的創新,不僅承載著贛南地區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還象徵了客家人民嘆為觀止的智慧。那麼,客家裡面究竟有哪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工藝,讓我們一探究竟!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背山面海,素有「東南山國」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福建境內多山多河,人們被山脈河流分隔在不同的區域,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小經濟區域,福建傳統建築多因地制宜,建築類型多樣,建築形式各具特色,地區差別十分顯著。
  • 魔都竟有這些博物館,十一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甚至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博物館從玻璃王國到音樂盒殿堂,上海漫溢著讓人意想不到的博物館樂趣今天我們選出了一些最不尋常的上海博物館 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寓教於樂~一起來看看吧開放時間: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八音盒博物館很小,每隔一段時間會有講解員來講解歐洲八音盒的歷史
  • 讓我們一探究竟
    讓我們一探究竟。騰衝皮影靠子製作精美,既有中原皮影風格,又有明顯邊地地域特色。固東鎮滎陽花紙傘騰衝固東鎮滎陽花傘至今最少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在當地叫做「紙撐子或撐子」。花傘經久耐用,圖案精美,色彩豔麗,適於日常遮陽防雨和表演使用。
  • 探訪國博文保院:「文物醫生」怎樣呵護國寶
    臨摹複製形神兼備除了文物修復,國博還要進行大量文物、文獻的複製工作。複製品可為珍貴文物作備份,也可代替原件去全國各地展出,讓許多無法親臨國博的觀眾也能一睹國寶風採。在國博工作8年多,她複製了280餘件藏品,大部分為書法、手跡類藏品,也有少量繪畫。她展示了自己複製臨摹的作品選集,其中有孫中山《博愛》橫幅、毛澤東給張次侖的信、周恩來親筆起草的亞非會議補充發言稿、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的餐費收據等,涉及毛筆、鋼筆、鉛筆、籤字筆等各種筆跡。
  • 精美的保安腰刀背後,是80多道工序的千錘百鍊
    有很多人更是愛不釋手,記得在21上午,甘肅館內來了一位河南省政府某機構的領導,不僅向傳承人了解該非遺產品的歷史,還詢問了發展情況。這個吸引人的非遺產品,就是製作精美的保安腰刀。刀在中國傳統的十八般兵器裡排名第一,也是人類最早最普遍的冷兵器之一。
  • 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全文)_蘋果 MacBook Air...
    不過蘋果這套模具用了這麼多年是有道理的,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重量與厚度的平衡,MacBook Air 都有著較高工藝水準。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  接口配置方面,11 英寸機型相比 13 英寸機型有所縮減
  • 來廣西柳州一探究竟吧!
    對於吃貨來說螺螄粉那般獨特的風味,當然要去到螺螄粉的故鄉「柳州」一探究竟了。精心烹製的湯汁雖然柔滑,但味道濃鬱,辣而不感到乾燥,濃稠的香味一點都不油膩。02「五星螺」-連鎖店的美味一個來自老柳州的螺螄粉品牌,傳承20多年老柳州螺螄粉傳統工藝,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店,每一家分店開張時都大排長龍的新聞吸引到吃吃
  • 福建傳統土樓:繼《大魚海棠》之後,又一熱播電影在此取景
    最近的一部電影火爆了朋友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到電影院觀看呢。沒錯,這部電影就是《花木蘭》。隨著《花木蘭》的熱播,電影中的美景也是吸引了無數觀眾的興趣,這就是福建的土樓了。說起福建,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福建的廈門,還有鼓浪嶼這些美景了。其實,福建土樓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美景。
  • 博多海外戰略究竟走了多遠?
    而這也是博多走向國際化的項目孵化規劃。十秒到美國加州門店截至今年3月,博多陸續在加拿大、日本、韓國、菲律賓、德國等東南亞、歐美國家打通了物料本地化的輸出供應鏈,也就是說在海外開奶茶店、餐飲店,無論是自己開的品牌,還是加盟博多的品牌
  • 喜歡教堂的你一定不能錯過,胡志明市在等你一探究竟
    胡志明市在等你一探究竟說到越南,可能有人最先想到的是「亂」、「窮」、「落後」、「反華」這些字眼。的確,網上有關於各種飛車黨、鬧市區被搶等新聞,大概對於這個狹長的東南亞鄰國,我們的固有觀念一直都停留在這些負面信息中,但是想到美奈「海水佔一半,沙漠佔一半」的美景、坐落於胡志明市的粉紅教堂、泥漿浴之後,你還會不期待越南之旅嗎?三毛曾經在沙漠住過一段時間,所以在她的文字當中常常提及沙漠中的種種奇遇和經歷,每當她提到沙漠,關於沙漠的一切,都令人羨慕不已。也許是因為看多了海,荒無人煙的沙漠便更有嚮往感。
  • 安徽蕪湖傳統墓碑注重雕刻工藝,精美雕刻裝飾寓意各不相同
    安徽省蕪湖市,自古便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的美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當地墓碑市場流行傳統墓碑,注重墓碑的雕刻工藝,以雕刻意象寓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墓碑的紀念意義和藝術價值。在安徽公墓的傳統墓碑當中,常常可以看到松鶴、蓮花、龍鳳、石獅等雕刻意象作為墓碑的裝飾,這些雕刻裝飾對墓碑起著烘託作用,使墓碑呈現出更加直接的視覺審美效果,其雕刻意象本身又蘊含了不同的文化寓意,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追思和祝福,是墓碑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那麼,這些雕刻裝飾有何獨特寓意?
  • 中國傳統工藝——竹編工藝
    無論我們深處任何年代,竹子的本質是永恆的,竹子與生俱來的天然柔軟彈性,註定了編織是其最後呈現的方式,從古至今,從未違背這一自然規律。數千年來,古人根據竹材製作了竹器物,現在,我們也依然根據竹材的特徵製作竹器物。貌似千變萬化的竹器物,但是做法萬變不離其宗。
  • 楊柳青元宵節燈展緊張籌備中 走近布展團隊一探究竟
    記者在安裝現場一探究竟。  主題彩燈高9米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楊柳青廣場,在現場看到,目前燈展已經進入安裝階段,在楊柳青廣場四周布置了40餘組彩燈,造型別致、種類繁多的大型彩燈爭奇鬥豔,而設置於主展區的「魅力西青」主題彩燈,長度超過30米,高達9米,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這組彩燈前,四位安裝師傅正在協力將一個六七十斤重的裝飾物搬上展臺。
  • 火爆全國的港式茶餐廳,很有個性,來一探究竟
    火爆全國的港式茶餐廳,很有個性,來一探究竟 太哼冰室在全國是一家比較火的茶餐廳,但是廣州這一家,要特別表揚!之前聽別人說茶餐廳的服務都還挺有個性的,但其實也很好,都是很耐心服務。裝修很有風格,門口有一個財神形象,店內很多酷酷的螢光字,隨便一拍都是大片級別,不得不說很會設計,很懂當下年輕人的心。鸞鳳和鳴(芝士雞扒牛角包)招牌必點,也是我最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