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傳統工藝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福州工藝挑大梁

2020-12-14 福州新聞網

《紅色閩西組雕之古田會址》(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展示技藝傳承脈絡

作為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也是目前福建名氣最大、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傳統工藝,壽山石雕當之無愧是此次大展最矚目的門類,除了 「石以名志」單元全部是壽山石雕作品,「藝韻百態」「東方神韻」兩個單元也均有部分壽山石雕作品。約70件(套)壽山石雕展品中不僅有清代至今各壽山石雕技藝流派精品,還有頗具代表性的政治題材壽山石雕作品《紅色閩西組雕》,以及多位壽山石雕大師新近創作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歷經1500多年發展的壽山石雕技藝傳承脈絡。

記者粗粗統計了一下,除了南朝、宋代、元代的隨葬壽山石雕外,還有楊玉璇、周彬、林清卿、林文寶、林元珠、陳可銑、黃恆頌等名家作品,以及郭功森、王雷霆、林亨雲、馮久和、林發述、林元康、林飛、葉子賢、陳禮忠、黃寶慶、鄭幼林、潘驚石等大師精品。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末頁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劉磊

《竹根瓶》(脫胎漆器)

福州漆藝:世界漆藝最高水平

福州漆藝歷史悠久,自南宋時代就可以生產精美的雕漆作品,清代沈紹安家族首創的脫胎漆器更是名列中國傳統工藝三寶之一。此次大展的「千文萬華」單元全部是福州漆藝作品,「藝韻百態」「東方神韻」兩個單元也均有部分福州漆藝作品。

「福州漆工藝擁有一整套獨特的表現手段和製作體系,其中造型工藝、彩髹手段、裝飾手法、推光技術等仍代表著當今世界漆藝的最高水平。」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說。

此次展出的約30件(套)福州漆藝作品,除了部分金漆木雕展品外,為主的就是脫胎漆器展品,不僅有沈紹安家族幾代人創作的漆器精品,還有高秀泉等漆藝大師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了福州脫胎漆器「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大方典雅,色彩瑰麗多姿」的特點。

《「四快」人物擺件之醉酒》(福州木雕)

傳統雕刻:木雕木畫相得益彰

福州傳統雕刻技藝植根民間,深受百姓喜愛。除了壽山石雕外,福州傳統雕刻還包括福州木雕、軟木畫等。此次大展的福州木雕、軟木畫雖沒獨立成單元,但在「藝韻百態」「工致精巧」「東方神韻」三個單元中均有展示。

此次展出福州木雕、軟木畫約20件(套),木雕與木畫可謂相得益彰,反映了福州傳統雕刻家們對工藝極致的追求以及對藝術表達的思考。現場展出的清代福州木雕《「四快」人物擺件》,選取醉酒、打噴嚏、捶背、挖耳等四個生活化題材,人物動作誇張、神態詼諧,雕刻線條遒勁有力,妙趣橫生。

相關焦點

  • 看金漆木雕、漳州木偶、德化白瓷等傳統工藝裡的「格物匠心」
    金漆木雕、脫胎漆器、漳州木偶、福州木雕、壽山石雕、莆田木雕、建窯黑瓷、德化白瓷,還有軟木畫、柘榮剪紙、畲族刺繡和銀飾等昨天起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廳。澎湃新聞獲悉,8月30日,「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分「藝韻百態」「工致精巧」「千文萬華」「石以名志」「東方神韻」等五個單元,系統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門類的工藝美術作品200件餘(套)。此次展覽展示了福建傳統工藝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與豐富內涵。
  • 福州線面永泰李乾等福州特產製作工藝亮相《絲路百工》
    《絲路百工》第二季將重點展示福州線面等多項福州特產製作工藝。  福州新聞網6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堅 文/攝)13日晚,由國家文旅部立項,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福建省圖書館、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大型民間工藝紀錄片《福建文化記憶·絲路百工》第二季在海峽衛視首播。記者獲悉,福州線面、永泰李幹、福州壽山石雕等福州特產的製作工藝將在本季中得到充分展示。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2020閩臺匠人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數百名來自閩臺各地的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及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話兩岸傳統工藝融合之道,把脈非遺傳承與發展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跨海拜師,一脈同心
  • 福建傳統工藝有多精美?來國博一探究竟!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地形多山,歷史上屢屢成為中原先民南遷的目的地;加之又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航地,「泉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遂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中淬鍊出厚重與包容的文化氣質。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展現了多元文化共生共存、滋養百藝的文明奇觀。
  • 博物館照明之福建博物院:埃克蘇與您共看歷代閩地能工巧匠的鬼斧神...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技藝精湛,在世界工藝文化中獨樹一幟,福建博物院《意匠天工——福建傳統工藝精品陳列》就是這樣一個展示閩地享譽海外的工藝珍品的展覽。
  • 博物館照明之福建博物院:埃克蘇照明詮釋閩地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
    調光精準,光色純正的埃克蘇(AKZU)Sprite X2博物館級展櫃燈完美的燈光讓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德化瓷塑等等珍品文物的每一處亮點和細節都毫無遺漏地展現出來,讓人從中欣賞到藝術帶來的美感。福建博物院建博物院於1933年成立,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文物考古、收藏、研究、教育、展示、對外交流機構,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 福州最有意思的6個博物館,你去過幾個?
    1、福建博物館福建博物館坐落於福州西湖公園內,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有著古代文明、陶瓷、戲曲、工藝藏珍、書畫、恐龍世界、動物萬象等7個基本陳列展廳和6個臨時展廳,擁有珍貴文物和自然標本17萬餘件。2、福州博物館福州博物館位於晉安區文博路。博物館集文物徵集、典藏、保護、研究、鑑賞於一身。通過展覽、交流的方式,對遊客展現了福州輝煌的歷史和獨具榕城特色的地方文化。
  • 國家博物館9月展覽匯總
    ➤展覽: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 時間:2020.8.30開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南二展廳 工藝美術作品集生產生活經驗和審美追求於一體,凝結著歷代勞動人民和匠師藝人無與倫比的工匠精神和造物精神,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歷來為中國社會各界所珍視。
  • 「2010臺灣當代特色工藝展」在臺北揭幕
    新華網臺北2月1日電 (記者徐群 劉剛)「2010臺灣當代特色工藝展」2月1日在臺灣最高地標建築——101大樓觀景臺舉行開幕儀式,其中也展出了馬英九、江丙坤等人贈送給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同款藝術品。  工藝展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臺北101合作舉辦,首次匯集38位獲臺灣最高級別工藝獎的工藝家作品,以及多項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的時尚工藝產品,共計43件特色工藝品。  此次參展的多是在各領域中赫赫有名的工藝大師的作品,其中特別規劃了名人送禮區,包括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曾經挑選過並贈送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作品——蝴蝶蘭的故鄉、一團和氣、圓滿豐收等。
  • 2020國慶北京國家博物館展覽有哪些(時間+地點)
    2、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  時間:2020.8.30開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二展廳  工藝美術作品集生產生活經驗和審美追求於一體,凝結著歷代勞動人民和匠師藝人無與倫比的工匠精神和造物精神,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歷來為中國社會各界所珍視。
  • 2020北京國家博物館9月展覽匯總(時間+地點)
    ➤展覽: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  時間:2020.8.30開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二展廳  工藝美術作品集生產生活經驗和審美追求於一體,凝結著歷代勞動人民和匠師藝人無與倫比的工匠精神和造物精神,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歷來為中國社會各界所珍視。
  • 臺灣大甲藺舉辦工藝展 再現藺編百年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華夏經緯網10月27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大甲藺編、媽祖及酥餅並列為「大甲三寶」,為傳承發揚在地百年工藝文化,大甲區公所在西岐裡活動中心推出藺類歧遇工藝展,將展至11月8日。臺中文化局表示,大甲藺編手工細膩編織技法繁複,希望再現藺編嶄新風貌,帶來全新藝術視野。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蕪湖鐵畫創新工藝展亮相三瓜公社
    蕪湖鐵畫創新工藝展在合肥巢湖市三瓜公社展出。 楊大偉 攝近日,由蕪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瓜公社共同主辦的「鐵打的江山 潮湧長三角」——蕪湖鐵畫創新工藝展,在安徽省首批特色鎮巢湖市三瓜公社開展。100餘幅以鐵為墨、以砧為紙的鐵畫,為遊客們展現了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與風採。記者在現場看到,參展的蕪湖鐵畫充滿著時代元素,如展出作品「潮湧長三角」,首次將長三角區域省會及部分沿江地區納入畫面,既有現代建築,又有壯闊山河,體現了長三角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還蘊含著現代化與生態自然和諧共處之美。
  • 1500多年前的一次相遇,竟迸發了福州傳統石雕工藝的大崛起?
    福州壽山石作為一種自然界的礦藏,從一種純粹的撿拾樂趣逐漸成為一門手藝活兒——壽山石雕,又進而衍生為能代表福州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生態實體。這中間究竟經歷了什麼?作為國石出生地的福州,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世世代代的福州石雕藝人是如何將這千年技藝傳承至今?
  • 羅源特色產品亮相福建民族工作成果展福州展區
    通訊員 黃益輝 攝  福州新聞網11月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益輝)3日,「十三五」福建民族工作成果展暨少數民族特色產品展示活動在寧德市會展中心舉行,羅源縣攜10餘種爆款農產品、文創產品,畲族鳳凰裝等亮相福州展區,現場直播帶貨開啟「霸屏」模式,掀起新一輪銷售熱潮。  「我們希望把羅源的特色產品推向全國,同時展示羅源少數民族脫貧致富成果。」
  • 福州彩繪玻璃:喚醒閩都百年鄉愁
    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召開。連日來,趙獻及他的團隊正加緊設計製作蘊含福州傳統文化元素的彩繪玻璃文創產品,爭取作為重要禮品亮相世遺大會。手工彩繪玻璃工藝在福州已有上百年歷史,是清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實物例證,但隨著時間流逝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10年前,福州人趙獻重拾這門技藝,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玻璃畫中,並不斷創新。2019年,該技藝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遊玩指南(門票+開放時間+交通指引)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簡介: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陳家祠為館址,成立於1959年,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陳家祠(匾額題陳氏書院)落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是清代廣東各地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造的合族祠,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走進福建,福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芋餃、魚丸、魚餃、魚卷、蔥餅、薯粉丸、豆粉滾米、福州拌麵、蔥肉餅、碗糕、芋泥、肉鬆、千面糕等佛跳牆原名福壽全,是福州的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傳統名菜,被列為福建菜的首席名菜。為福州聚春園飯館老闆鄭春發研創,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末,福州官錢莊老闆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其妻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入雞、鴨、羊肉及海產品等20多種原料,用慢火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後,讚不絕口,遂命衙廚鄭春發仿製,並以此菜經常招待賓客。後來,鄭春發離開周蓮衙府,開設聚春園飯館,「福壽全」成了這家飯館的主打菜。一天,幾位文人墨客慕名來嘗此菜,啟壇時,香氣四溢,誘人不已。
  • 能挑大梁的南海,是這樣的
    為什麼「小戲骨」能挑大梁?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練驚人藝,必須下苦功。舞臺精湛演出,離不開小演員們紮實的「腰腿功」訓練。小到一個人的成功,大到一座城市的發展,挑大梁,需要用真功夫說話。南海,就是一座用真功夫來「挑大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