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王安石故居因處軍事管理區 無法供個人遊覽

2020-12-11 騰訊網

王安石故居 資料圖片 劉瀏 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與南京有不解之緣。很多人都知道王安石一生中大部分光陰是在南京度過的,晚年也隱居於南京,他的故居「半山園」位於南京清溪路的海軍指揮學院內。由於海軍指揮學院屬於軍事管理區,王安石故居已經多年未對外開放,個人遊覽也進不去。讀者葉先生建議,能否在靠近中山門的城牆處修條小路方便參觀?

現今無路可去王安石故居

海軍指揮學院由於是軍事禁地,警衛告訴記者,要通過大門,必需有單位開的證明,向指揮學院政治部申請通過後,才準予通行,普通市民是不能進去的。

記者從附近居民處了解到,現在只有從海軍指揮學院的大門進去才能到達半山園。90高齡的趙老先生住在半山園附近 ,「從小就知道王安石故居在這裡,可一次也沒進去過。」

王安石在此度過大半生

王安石在金陵度過青年時代後,又來此兩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後生活了20年,逝世後葬於鐘山腳下。在他辭官後,在城東門到鐘山途中的地方為自己建造了這所居室。因主堂距江寧城東門7裡,距鐘山主峰也是7裡,所謂半途上處,故將居室命名為半山園。在園內,王安石結交了許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歐陽修和蘇東坡等,也寫下了很多傳頌千古的名詩佳作。

王安石病逝後,半山園被改建為半山寺,數百年香火不絕。清道光初年,寺院被修葺一新,兩江總督建築方亭,亭內留存一碑。建國後半山園被劃入海軍指揮學院,經過多次修復後,現有南北三院落,青瓦白牆,園內還有王安石雕像,古松盎然,芭蕉參天,環境清幽,典雅古樸。

即使修小路也要學校同意

葉先生上世紀80年代曾去過半山園遊覽,非常懷念,現今想再去可怎麼也找不到路了。他呼籲可以找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借鑑原南京市文管會尹家銳先生的提議:在中山門城牆上修建一條小路通向半山園和「王安石故居」連成一片,成為東郊文化古蹟點。這樣既不影響海軍指揮學院的工作,也可以滿足市民遊覽的心願。「王安石故居是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藏在深閨,實在可惜。管理部門應該注重歷史,尊重文化,挖掘城市文化資源,劃出保護範圍,暢通旅遊通道。讓退出人們視線三十餘年之久的王安石故居來個『顯山露水』。」

記者致電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告知,王安石故居由文物局負責定期維護和修葺,日常管理由海軍指揮學院負責,是否開放或者修條小路開個偏門也要海軍指揮學院同意。以前也有市民反映過這個問題,會向上級反饋市民的呼籲。

怎麼去「半山園」

地鐵2號線到達明故宮(微博)站後,沿著清溪路一直前行,走到路盡頭再往右轉,就到海軍指揮學院了。

相關焦點

  • 南京歷史文化名人超2000 王安石故居竟未開放
    位於南京海軍指揮學院內的王安石故居盤家底:歷史文化名人總數超2000人,眾所周知的超200人「南京歷史文化底蘊豐厚,隨手抓把土、揀塊磚作為調研組聘請專家之一,長期從事南京歷史文化研究的賀雲翱說,南京作為與西安、洛陽、北京齊名的中國四大古都,仔細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前3個都在北方,南方只有南京,在中華歷史文化名城中,南京是南中國「第一都」。他做過一個統計,南京歷史名人總數超過2000個,眾所周知的200個出頭,幾乎涵蓋了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軍事、科學等方方面面。
  • 王安石曾在南京購置半山園 不設圍牆且過於簡陋
    王安石故居,現位於海軍指揮學院內。讓我們來看一看王安石在南京時和房子有關的那些故事吧。  少年隨全家遷居江寧,  家境清寒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卻與南京頗為有緣,多次來南京,三度在南京生活。景祐三年(1036年)他隨做官的父親王益來到南京生活,閉門苦讀5年,「桃花石城塢,餉田三月時。
  • 開門望鐘山——王安石寄情南京
    如果春天喚醒了他們的記憶,重回天翻地覆的南京,他們將會燃起怎樣的思緒?即日起,紫金山新聞、金陵晚報推出「聆聽大師足音」系列報導,跟著大師一起去重新尋訪南京的文化記憶,碰撞出新的火花。 ——王麗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些廣為傳頌的詩句都來自同一個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 王安石之父墓穴在南京出土,考古專家剛開始挖,一群人大喊:住手
    在南京西南部的將軍山是一處較為著名的古遺址,而在這裡建造的沐英家族墓被當地人稱為繼十三陵之後最豪華的家族墓園。墓主是黔寧的王沐英,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義子。2009年,某公司在開發將軍山時,又發現了一處古墓。該墓距離沐英家族的墓穴並不遠,考古專家認為,該墓應為沐英後人之墓。
  • 王安石在南京:丁憂江寧,靜待天時
    早在寶元二年(1039),王安石的父親在江寧(今南京)通判任上去世,臨終囑咐兒子們將他安葬在江寧,從此,王安石和兄弟們就在江寧定居了。嘉祐八年(1063) 八月,王安石(43歲)的母親吳氏在京城去世,王安石扶靈柩回江寧府安葬,之後在江寧丁憂。這次,王安石在江寧住了五年之久,一直到神宗在位的熙寧元年(1068)。
  • 滿懷感恩和敬意遊覽了毛主席故居
    中午的時候又預約到了故居的門票。感恩,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讓我不虛此行。先到遊客中心,花二十元買了張遊覽車車票,十分鐘到達景區。按預約順序依次逛了生平館,主題館,主席銅像和故居。前三個項目基本沒排隊,大概花了三個小時時間。剛開始還覺得是不是天氣原因使得今天遊客少。沒想到一到故居區就是人山人海,外面大屏幕顯示排隊要五十幾分鐘,。結果,我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故居只遊覽了五分鐘。
  • 南京發掘王安石父親墓,專家剛開挖,王安石後人拿族譜趕來:住手
    王安石,生於公元1021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詩詞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至今日還為人傳唱。在思想上,他的「五行說」為中國唯物主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在改革上,他反對保守的舊派黨羽,實行徹底的新法改革,雖然其中有些弊病,但還是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 王安石後人遠赴南京祭祖 取抔墳土返回江西故裡
    王安石後人來寧祭祖 取抔墳土回江西故裡  去年9月份,晨報第一時間披露出在將軍山某工地發現王安石父兄墓葬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多方的關注。而在今年4月,王安石遠在江西的後人趕到南京,祭掃祖墳,並通過晨報表達了「想將祖先墓葬移到江西」的想法。
  • 遊覽江蘇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最佳路線是怎樣的?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在江蘇南京 秦淮區貢院西街53號, 它主要指的是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
  • 王安石寫南京,這2首宋詞太美,往事悠悠,長江空流!
    南京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有著讓人舒服的人間煙火氣息,這便是南京獨特的魅力。南京更大的魅力就是它的歷史,王安石寫南京,這2首宋詞值得一讀,往事悠悠,長江空流!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一讀吧。王安石筆下的南京樹木蔥蘢,山水環繞,雲蒸霞蔚,承載著悠悠四百年的繁華,只是這些繁華和當年的帝王將相都隨著時間流逝了。他沿著江岸,一層樓接一層樓地往上爬,往事悠悠,就像檻外長江空流,不如回頭。王安石在這首詞裡要說的便是一種昔盛今衰的感覺,過去的榮耀終將過去,晚年的他面對的是衰敗,這種感覺被完美地融合在這首詞裡,讓人讀完感慨萬千。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剛挖到棺槨,王安石36代孫趕來:馬上停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文學上造詣頗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詩文存世。他有一首《壬辰寒食》是這樣寫的:「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 考古專家在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的墓,挖掘一半時,被王氏家族阻止
    早在100到120萬年前,南京就已經有了古人類活動。35到60多萬年前,便有猿人在這裡生活。在同一個地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個地方,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而且還證明了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後來的歷史中,南京是六朝古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不少考古專家都來這裡考查,想要發現了解更多有關古人的東西。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泊船瓜洲》
    鐘山就是南京的鐘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也叫紫金山。鐘山上有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以這個詩裡邊出現了三個地名,一個是位於南京的鐘山,一個是位於南京以東,就是從南京沿長江東下的江蘇鎮江和江蘇揚州。只不過這個京口呢,鎮江位於長江南岸,瓜洲位於長江北岸。從這個地理的方位上來講,王安石當時應該是從南京出發,沿江東下,到達了瓜洲鎮。
  • 「選出的景點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南京新55景」出爐側記
    既然是黨報和政府主管部門園林局聯辦評選,入選的景點就應該涵蓋能體現出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在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方面成就的新景。」評委、高級編輯、南京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南京日報社總編輯龔惠民的分析,得到各位評委的認同。
  • 南京,一個需要帶著不同情緒遊覽的城市(行走遊記)
    我們熟知的三國,其東吳大帝孫權就將都建於南京,南京也因此開始崛起,並成就了「六朝古都"的歷史地位。王安石、嶽飛、朱元璋、朱棣、鄭和等幾位響噹噹的歷史人物都與南京這座城市有很緊的關聯,另外,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專家挖的正起勁,王家後代現身:不準挖
    —王安石 從這句詠物懷志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的出王安石的遠大抱負,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雅情操。品讀王安石的詩句,我們依稀可以看到 王安石在官場上的意氣風發。
  • 南京將軍山出現怪石,考古隊挖到王安石父親墓,卻遭村民聯名制止
    南京工人挖到石板,專家以為是朱元璋義子墓,卻發現與王安石有關文/一休道在南京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沐英墓,沐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義子,沐英的家族墓群就在南京的將軍上,是南京的重點保護對象之一。南京也是許多古代文人喜歡居住的地方,隋唐時期的李白、劉禹錫、李商隱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到南京居住過,還有北宋時期的名相王安石也在這裡擔任過職位,最後定居於此,終老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安石祖籍是在江西,但是卻在江蘇南京發現了王安石父親古墓的原因了。
  • 南京發現王安石父親墓,專家挖到一半遭人阻攔,自稱王家後人
    眾所周知南京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文明,地理位置優越,因此南京也有5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南京歷史上留下的文化遺產更是數不勝數。在2009年的一天,南京一處工地正在施工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工地的負責人便馬上聯繫了南京的文物局,文物局很快派考古專家來到了現場,趕到現場的考古人員看到古墓後馬上展開了對古墓勘察。
  • 王安石變法的功與過
    在經濟方面主要有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疫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軍事方面主要有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軍器監法,教育方面主要有太學三舍法、貢舉法。從各項改革內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規模甚大,其中理財和軍事方面最為重要,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改革措施,如均輸法是為了供應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費又要避免商人屯積,在淮、浙、江、湖六路設置發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以待上令的原則,負責督運各地上供物資。意在省勞費、去重斂,減少人民(稅捐)負擔。
  • 遊覽南京總統府,南京超級遊
    遊覽南京總統府,南京超級遊也許你不知道來南京這個城市來幹什麼,或許是是因為它是省會城市所以來這個城市遊覽,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這裡的風景名勝古蹟是非常多的,今日,與父母一同有南京,我們可以說是在南京各個地點都玩得很透徹的了,我現在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