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原創作者飛食,和大家分享地域特色的美食圈那些事
最近基本每個月都有3-4家朋友親戚的宴席,結婚的,小孩過十二歲生日的,我們這裡叫做圓生兒,和結婚的一樣,飯店酒店大擺幾十桌,親戚朋友同事都來前往道喜,順便大吃一頓,嘿嘿。其中宴席上有一道最先上桌,並且只要是結婚、生子、生日、搬家等紅白事宴都會有的油炸糕,「糕」與高諧音,象徵著日子過得日日高升,美好生活的寓意。
油炸糕各個地方都有,只不過是做法和稱呼的不同,當然了味道肯定也不同。下面給大家介紹下我們當地的油炸糕。這種油炸糕是東北、太原、大同、張家口及內蒙古呼市和豐鎮等地區傳統特色,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等特點。油炸糕的主要原料是黃米,又稱糜子,這種米可用於煮粥、做糕、好像還可以釀酒用,是北方的一種糧食。
糕的做法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蒸糕的時候的步驟。主要說下這個,黃米麵適量加入溫水,用手快速的搓成均勻顆粒狀取部分鋪好放入溼潤的籠屜和屜布上,蓋鍋蓋加熱。接下來是關鍵啦,看到有熱氣冒出,揭開鍋蓋,均勻撒上一薄層搓好的黃米麵,然後蓋上鍋蓋,再看到有熱氣冒出,繼續在上面撒一層。直到把所有的面都撒完蒸熟,蒸熟後的黃米麵成金黃色。然後都取出來,放在排溼的面板上,籠屜布灑上少許冷水,把黃米麵趁熱不燙手反覆揉搓在一起,準備一碗冷水,中途覺得燙手可把手放在冷水裡降溫後繼續揉搓,直到揉光滑。
這樣基本就完工了,現在就可以吃,但這樣的叫做素糕,這個吃法可以和燴菜,燉羊肉,蘸湯吃絕了。如果想要更好吃,那還有一道工序就是,將素糕切成小塊,用手展開,放入豆沙,或者黑糖、麻糖、土豆絲、地皮菜等,包好捏住放入油鍋炸,這個油需要胡麻油炸的才好,這樣的叫做豆沙糕、麻糖糕和地皮菜糕,各有各的味道。
我們這裡吃油炸糕油個講究,就是吃大燴菜時候配油炸糕,兩樣搭配,才叫有味。吃的時候,蘸些許白糖,結合燴菜的湯,油炸糕色澤金黃,外脆裡粘,米香濃厚,口感筋軟,是當地百姓特別愛吃的一種麵食品。
油炸糕的儲存也是很方便的,可以冷凍,放在涼房或冰箱裡,食用時,上鍋熱或者重新炸都是可以的,只不過熱出來的就和素糕差不多了。吃糕也是圖的吉利,在喬遷之喜必要吃糕,而且有有習俗說「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的講究。
油炸糕最大的特點是耐飢餓,有句話說「三十裡的莜麵四十裡的糕,十裡的養面餓斷了腰」,所以,過去人們出遠門走長路,都要香香地吃上一頓油炸糕。另外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於體弱多病,面生疔瘡者食用;它的營養價值包括黃米含有的蛋白質、維生素、鋅、銅、錳等營養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豆餡可以放入豇豆、扁豆、芸豆,;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的有土豆、胡蘿蔔餡,地皮菜、韭菜餡。最後說一句油炸糕好吃,但是不易消化,千萬不要貪嘴吃太多哦。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到這裡。這裡是飛食說美食,給大家分享小編喜愛的美食,和大家一起享受美食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的每一次點讚都是我的前進動力,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本文是飛食分享個人觀點,感謝大家閱讀,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