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戰敗後的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進入到了黑暗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儘管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了日本,但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抗爭從未停息。
提起針對日本殖民者實施刺殺的義士,我們往往知道的都是安重根、尹奉吉、李奉昌這樣的韓國人。但在臺灣也曾有一位捨生取義,隻身針對日本親王實施刺殺,壯烈犧牲的抗日義士,卻鮮為人知。
1934年,日本殖民者為了進一步實施侵華戰爭,在臺灣大肆鼓吹「臺灣國防是第一線南門鎖鑰」,要求臺灣島內實施所謂的「官民團結」,以應付1935年至1936年的非常時期。還在臺灣島內各州設立了「國防義會」,引誘臺灣民眾入會。
日本殖民者一方面對親日派採取所謂的「自治運動」,以撤銷臺灣設置議會,允許對實施「自治」的州、市、街、莊等各級議員由完全官派改為半選半派,以緩和臺灣島內民眾對殖民統治的反抗情緒。日本殖民者利用「自治改革案」的成立與「國防義會」結合在一起粉飾太平。
時任日本海軍元帥、軍令部長的伏見宮親王借著日本海軍大演習,與陸軍元帥梨本宮親王先後前往臺灣,為所謂的「國防第一線運動」站臺助威,還視察了臺灣島內的「自治情況」。伏見宮親王「視察」完畢後於1934年9月28日離開臺灣返回日本。此人前腳剛走,9月29日梨本宮親王便動身前往臺灣「視察」,並準備參加10月1日舉行的所謂「臺灣國防義會聯合會」的成立儀式。
就在日本梨本宮親王剛剛從動身之際,臺灣軍港基隆發生了一件當時震驚全臺的大事件。
9月29日上午11時5分,在基隆日據警察署內突然發生炸彈爆炸,當場炸傷日據警察兩名,炸毀警察署部分建築,引起了基隆全市的恐慌。
這次炸彈爆炸事件,是臺灣遭日本佔據後前所未有之事,又正好發生在日本兩位親王前後腳離臺、來臺的關鍵時期,引起了日本殖民者的高度緊張,認為這次爆炸事件就是針對兩位日本親王來臺有針對性的刺殺行動。
當時的臺灣總督府下令所有的報紙禁止對該事件進行報導,全面封鎖消息,並在整個基隆,甚至整個臺灣動員所有的警察進行了全面搜捕,抓捕那些日本殖民者眼中的「不穩分子」。整個搜捕行動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10月26日方才結束,在此期間無數的臺灣百姓慘遭迫害。
日據警察發現遺留在現場,包裹炸彈的布包袱一角上有「鄭永在」三個字,通過戶籍查詢發現此人是基隆宜蘭郡瑞芳莊金瓜石48番地鄭木水家的二兒子。9月29日當天下午19時便將鄭永在抓到警察署進行訊問,得知整個爆炸事件是他的哥哥,21歲的鄭清水所為。
隨即整個基隆的警察全部出動,連夜搜捕鄭清水。晚上23時,日據警察接到匿名舉報得知,鄭清水躲藏在林家老宅內。六名日據警察前往林家老宅進行抓捕。當來到林家老宅訊問得知,鄭清水確實躲藏在這裡, 日據警察正要進屋進行抓捕時,鄭清水手持著一把尖刀一路砍殺奪門而出。當場砍殺了帶頭的日據警察林陳水,此人身中數刀,刀刀見骨,當場便倒地不起。
當時基隆天降暴雨,整個基隆的日據警察搜查了一夜也一無所獲。天亮以後,基隆日據警察要求全臺灣的警察協助捉拿鄭清水。
在隨後的數日,日據警察又多次獲得鄭清水藏匿地點的情報,但都撲了個空。全臺日據警察出動,搜查了差不多一個月始終都一無所獲。只抓獲了鄭清水的結拜弟兄高金和許南山二人。
日據當局不得不張貼布告,對鄭清水進行重金懸賞緝拿。
直到10月28日早晨6時30分左右,鄭清水忽然現身基隆下礁溪莊瑪伶部落,當時鄭清水出現在當地保正廖朝英,因廖不在,鄭清水向他母親請求借給他旅費200塊。
這時候恰好遇到廖朝英從外面回家,遠遠地看到鄭清水出現在自己家中,趕緊前往派出所報告。派出所接到報告後,立刻電話向基隆警察局做了報告。當即由基隆警察課長酒井指揮著上百名警察直撲而來。
大批日本警察趕到之時,鄭清水正在竹園向另外兩人商討借旅費。看到大批的日據警察出現後,鄭清水扭頭便跑進了稻田。鄭清水見四周都已經被日據警察包圍,知道這次很難脫身了,便自己走出稻田。不等日據警察靠近,便用隨身攜帶的臺灣刀自刺腹部,並用力橫割,腹破腸出,血流如湧,他就這樣端坐在田埂邊。
日據警察因鄭清水此前在包圍時,曾刀斬日據警察奪門而走,心存戒備一時不敢輕易靠近。遠遠地將他包圍,直到後來派出兩名警察慢慢靠近,用長木棍擊打,發現鄭清水一動不動,也不反抗,才發現他已經自殺了。
隨後日據警察趕緊將他送往宜蘭醫院,此時已經是上午9時,抵達醫院後,因流血過多,鄭清水於上午10時氣絕身亡。日據警察想從他口中獲取他炸彈行動詳細情況最終未能如願,鄭清水的這次行動受誰指派,炸彈從何而來也就此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