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羅亞斯德教,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祆教」(祆讀作xiān)。
祆教歷史十分悠久,是已知的第一個信仰一神論的古老宗教。所謂一神論,就是認為只存在一個神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都是一神論宗教,佛教是多神論宗教。
大約在3500年前,祆教出現在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王朝都將祆教作為其國教,可見當時祆教的影響力之大。
祆教由古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創立,後來他被認為是該宗教的先知。
瑣羅亞斯德出生於一個信仰原始多神宗教的家庭。原始多神宗教在遠古青銅時代社會十分普遍,往往會以動物作為祭牲和以酒作為宗教儀式貢品。而負責這些祭祀儀式的祭司被賦予很大尊敬度,且擁有重要政治權力。
瑣羅亞斯德就是出生在祭司家庭,他後來也成為了祭司,屬於社會上層階級。但瑣羅亞斯德卻極不滿這種以宗教為中心的社會階級制度,同時也對使用動物祭牲的行為感到反感。
瑣羅亞斯德毅然脫離了原始宗教。經過日夜思考,他漸漸產生了與當時社會普遍迥異的宗教思想,即後來創立的瑣羅亞斯德教(祆教)。
祆教信仰最高主神造物主阿胡拉·馬茲達(其地位好比基督教的上帝耶和華)。火是祆教主神神聖的象徵,因此,祆教後來也被其他異教徒貶低為「拜火教」。其實他們不拜火,他們拜的是阿胡拉·馬茲達,火只是對阿胡拉·馬茲達的某種投射,一種象徵而已。
祆教的核心思想為「二元論」,認為宇宙中所有東西都存在正反兩面,例如有善便有惡,有創造也有毀滅。這倒跟我們曾經學習過的哲學理論很相似。
造物主阿胡拉·馬茲達有兩個兒子,一個代表著良善正義,一個代表著殘暴邪惡。兩個兒子進行著永無止盡的爭鬥,因此世界存在著善與惡,白天與黑夜,這就是兩個兒子爭鬥的結果。
祆教認為,人類無可避免地捲入這場爭鬥中,人類擁有自由意志,他們有些選擇了善,有些選擇了惡。
但死後卻會有不同的待遇。死後的靈魂會在「裁判之橋」上進行審判,善良者會進入天國,罪惡者則會被打入地獄,在地獄中,所有的惡都會被消滅殆盡。
如果世間惡太多,來不及等到「裁判之橋」的審判,怎麼辦呢?於是造物主阿胡拉·馬茲達又降臨了第三個兒子,作為救世主來拯救人類,以應對「世間惡太多」這種情況。
祆教不強調宗教儀式,反之,他們認為應集中精神在行善中,以彰顯最高主神阿胡拉·馬茲達的神聖。所以,祆教教義並不硬性規定教徒須作定期禮拜,他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祈禱。這就像佛教中所說的「佛在心中留」即可。
後來,伊斯蘭教興起,波斯帝國被穆斯林徵服,大量信徒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不肯改信的人則四散各地,有些還來到了中國。這對祆教是致命打擊。伊斯蘭教越來越強大,在阿拉伯世界,祆教幾盡滅絕。至今,估計只有不到20萬的人在信仰祆教。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