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曾懸掛五星紅旗,稱要加入中國,最後卻被印度吞併?

2020-12-17 冷先生商業視界

曾有一個主權國家將五星紅旗掛上政府大樓,但最後依然被印度吞併,成為如今印度的一個邦。

而這個被迫懸掛五星紅旗國家是如何被印度一步步吞併的呢?

1、西藏的藩屬國

被印度吞併的這個國家名叫錫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完全的內陸國家,它北臨中國,南臨印度,西臨尼泊爾,東接不丹,面積只有7100平方公裡。

錫金與西藏接壤的地方是喜馬拉雅山脈,地勢險要,環境惡劣,南面同印度相交,地勢平緩,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想吞併錫金很困難,喜馬拉雅山作為天然的屏障,為控制錫金增加了難度。

七世紀時,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統治區域包括了喜馬拉雅山麓南側的錫金,此後的1200餘年中,錫金一直作為西藏的藩屬存在,古稱哲孟雄。

1788年,尼泊爾和錫金爆發戰爭,尼泊爾來勢洶洶,很快將錫金的首都拉達孜攻佔,錫金的國王逃往西藏,尼泊爾趁勝追擊,追進西藏境內,將西藏的整個後藏連同班禪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一併佔領,達賴和班禪向乾隆請求支援。

乾隆一看,小小尼泊爾竟敢侵犯我大天朝,感覺尊嚴被冒犯,隨後兩次派兵,戰爭持續了幾年。

直到1791年由福康安和海蘭察率領清軍將尼泊爾軍隊趕出西藏,一路將尼泊爾軍隊趕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城郊,最後將尼泊爾也打成清廷的藩屬。

與此同時,錫金國王請求清朝軍隊幫助錫金收復被尼泊爾侵佔的土地,但乾隆皇帝並沒有答應,因為在抗擊尼泊爾的過程中錫金沒有聽從清軍指令,這也導致錫金同清朝政府離心,英國進駐錫金的過程更加順利。

2.英國入侵

1814年,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入侵錫金,隨後開始了居心叵測的侵吞,1981年英軍攻佔了錫金,錫金國王再次舊事重演,逃往西藏,企圖能像一個世紀前那樣讓清廷再次幫助趕跑侵略者。

為了讓清政府心甘情願地幫助趕走英軍,錫金國王宣稱只臣服於西藏,然而卻並沒有等來威猛的清軍。

此時的清朝政府每況愈下,偌大的清廷山河被列強瓜分的支離破碎,自己都顧不過來,就更無暇顧及附屬的藩屬國家,錫金只好在英國的入侵下苟延殘喘。

1887年英國宣布錫金受英國保護,並強制派駐專員,幹涉錫金內政,此時的錫金已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錫金從來不是英國的最終目的,偌大的中國內地才是英國政府眼中的肥肉,而錫金它只是英國作為入侵中國的一個跳板。

1888年錫金果然作為英軍入侵西藏的橋頭,但此時的清政府已經老暮昏庸,懦弱無能,以為退讓能換來安穩。

1890年清政府派遣駐藏大臣與英國籤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條約中規定清政府承認錫金歸屬英國保護,而這只是錫金悲慘命運的開始。

此後為了讓錫金徹底臣服,英國不斷從尼泊爾遷移農民至錫金,改變錫金的人口結構,架空錫金皇室,錫金王室徹底淪為傀儡,英國全面控制錫金。

1918年英國開始退出在南亞大陸的殖民地,開始還政於當時的英屬印度國王,眼看著英國終於要退出了,錫金以為自己的好日子要來臨了,卻沒想到是更大噩夢的開始,有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擴大自己的國土了。

3.印度吞併錫金

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

然而,此時的錫金卻未能實現主權獨立,英國雖然退出了南亞,但還依然將錫金的主權捏在自己手裡,並做了個順水人情,將錫金的殖民權利交給了印度。

印度覺得英國既然已經還政給自己了,理所應當地應該接管英國在南亞大陸的勢力範圍,那接管錫金也是順理成章,因此印度不但沒有還政錫金,反而還強迫錫金籤訂了《維持現狀協定》,將原來英國在錫金的殖民統治改成印度了。

多年媳婦熬成婆不要太可怕,印度受制於英國多年,對於如何殖民錫金簡直是手到擒來。

印度先是扶持錫金國內親印勢力成立國民大會黨,挑唆這些人反對統治者,要求錫金國王進行改革。

隨後又成立了國大黨政府,王室和政府對立,兩方勢力打的不亦樂乎,將錫金內部攪得一片混亂,民間運動衝突不斷。

1949年6月,印度眼看錫金內部動亂,終於忍不住要暴露自己的野心,以借止錫金髮生動亂和流血為藉口,堂而皇之地派兵入侵錫金,強行接管錫金政府。

隨後,印度為了掩飾自己的「侵略嘴臉」,於1950年同國大黨政府籤訂了所謂的《印度錫金和平條約》,條約中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享有內政自治權,但其國家剩餘的所有權利都由印度控制。

在印度如此赤裸裸的手段下,錫金內部爆發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1968年錫金境內甘託克爆發反印度示威遊行,要求廢除《印度錫金和平條約》,還政於錫金。

但此次和平遊行很快就演變成暴亂,印度出動軍警鎮壓,激起錫金民間更強烈的反抗,暴亂迅速蔓延至錫金全境。

最終,在此次暴亂中,印軍擊共傷擊斃錫金民眾6萬餘人,逮捕3千多人,處死3百多人,一舉將錫金境內反印勢力的主力軍消滅殆盡,自此錫金境內的民族主義勢力再也無法同民大黨相抗衡。

本來英國控制期間,錫金的人口結構已經有了大變化,尼泊爾移民的人口對錫金本身並沒有多少歸屬感,此次騷亂後錫金的民族主義勢力又受到重創,印度再也無所顧忌。

1973年,印度再次慫恿錫金境內的親印勢力發起騷亂,然後以相同的藉口派兵進駐錫金,強行宣布接管錫金的一切權力,軟禁錫金國王。

1974年,印度扶持的國民大會黨幾乎獲得了錫金議會中的全部席位,隨後錫金議會通過了錫金憲法草案,這個憲法草案規定印度政府將派遣官員擔任錫金的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等於是變相將錫金變成了印度下轄的一個邦,錫金國王被迫籤訂同意該憲法,此時錫金已經完全淪落,只差一紙明文了。

果然,隨後印度就在一次憲法修正案中將錫金定為印度的一個「聯繫邦」,在印度的人民院和聯邦院各有一個議席。

1975年4月印度主導在錫金搞了一個全民公投,投票過程中為了保證最終結果符合印度的意圖,在僅有20萬人口的錫金駐軍10萬監督公投,投票最後的結果顯示錫金併入印度是民心所向,印度廢黜錫金國王,錫金併入印度成為錫金邦。

錫金也曾垂死掙扎,1974年的5月至6月間,錫金民族主義者成立的民族黨和國王在議會通過憲法草案時曾經向聯合國和中國求助,企圖阻止亡國的命運。

甚至在最後三個小時,民族黨宣布錫金併入中國,在大樓頂部懸掛五星紅旗,以此來對抗印度的侵略,但遺憾的是當時中國正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最終錫金被悄無聲息地吞併。

一部錫金吞併史明晃晃的昭示了,弱國無外交無主權的殘酷現實。

相關焦點

  • 曾想加入中國的兩個國家,如今被印度吞併,發展如何了?
    曾經有兩個和中國相鄰的國家,他們都想加入中國,但是最終的結局卻都是被印度吞併,他們究竟是誰?期間究竟有什麼故事呢?大家好啊,我是小志,今天就讓小志陪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其中的故事吧?喜歡小志視頻的朋友,可以在彈幕上扣贊字,支持小志哦!
  • 一直想併入中國的錫金哪去了?為不被印度吞併,它曾升起五星紅旗
    錫金王國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產稻米的地區",清代將錫金稱為"哲孟雄"或"者木雄",稱錫金國王為"哲孟雄部長"。英文稱謂錫金為"Sikkim",這個名字來自尼泊爾語,意思是"新宮殿"、"新房子"。錫金國王是吐蕃國王赤松德贊的後裔。
  • 此國曾100次請求併入中國,即使被印度吞併,前3小時還升五星紅旗
    同時也很少去幹預藩屬國的內政,甚至有很多的時候都是無常的去保護藩屬國的安全的,這也就是許多藩屬國哭著喊著要成為中國藩屬國的原因了。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也就是1840年之後這種情景不再有了,眾多的藩屬國紛紛主動脫離了與我們國家的關係。
  • 被印度吞併40年的錫金,曾想併入我國,現不讓與外國接觸
    世界上可能會有兩個國家聯合或者是一個國家併入另一個國家的故事,比如蘇聯就是由十五個國家聯合才能組成的,這都是經由多方協定才能完成的。但是就有這麼一個小國家,想要加入中國。在得到中國明確拒絕之後,竟然霸氣的單方面宣布加入中國,遺憾的是在它宣布加入中國的三個小時之後就被鄰國吞併,現在它成為了中國的鄰國。
  • 錫金王國149次申請加入中國,滅亡前三小時,高調升起五星紅旗
    2005年,中國的地圖上,沒有了錫金,堅持了三十年,中國到底承認了錫金屬於印度,據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的國家。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錫金,它只是一個小國,在1975年就被印度吞併了,要不是中國的堅持,大抵這個國家已經被永遠地遺忘。
  • 向中國寫149封求救信後錫金仍被吞併,印度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要說近現代史上最瘋狂擴張領土的亞洲國家是誰?你不一定能想到,它就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印度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和它的被殖民史及早期領導人的大印度思想有關。尼赫魯印度對南亞國家的影響,肢解、吞併的國家和侵佔的他國土地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
  • 它是清朝最後開拓的疆土,七個香港那麼大,卻被印度吞併33年
    清廷無力再戰,只能一意妥協,1890年2月27日,《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籤訂,主要內容為:清廷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劃定中國和錫金的邊界;遊牧、通商等問題,留待日後再議。由此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標誌著隸屬於中國248年的錫金徹底被英國侵佔。侵佔錫金後,英國人遷徙大量尼泊爾人、印度人移居錫金南部,這也為後來錫金被印度吞併埋下了起因。
  • 1975年印度滅錫金,錫金22天149次要加入中國,此時中國在做什麼
    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趁勢提出錫金要錫金化,企圖擺脫印度的控制。面對錫金國內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印示威遊行,印度當局於1973年4月將軍隊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國內所有的權力。兩年後,印度軍隊通過操縱錫金議會和「全民公投」正式吞併了錫金。
  • 消失的鄰國:錫金——今天看來,中國默許印度吞併錫金是否錯了?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最終承認了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實際上,我們在2003年就在官方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主權。而我們對錫金立場的改變,也意味著錫金的復國之夢幾乎徹底破碎。  作為曾經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小國,錫金在歷史上和我們有著密切聯繫。這個面積約7096平方公裡,人口60多萬的小國,位於我國、尼泊爾、印度和不丹之間,是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
  • 這個國家為了加入中國,申請149次被拒絕了,卻掛上了中國國旗!
    這個世界整體而言是和平的,但地方仍有衝突,前些日子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時世界仍有霸權主義存在。我國曾深受戰爭殘害,幸好那個時代湧現出了很多民族英雄,他們為了解放付出寶貴的生命,最終建立了新中國,所以我們現在非常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
  • 印度能吞併錫金,為什麼它不敢吞併尼泊爾、不丹,這個原因是關鍵
    在很早之前的地理教材裡,與我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但現在我們所學的地理教材,與我國相鄰的國家卻變成了14個。而這個消失的國家便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錫金。其實這個國家已經消失了四十多年,只是我國在03年的時候才承認錫金屬於印度領土的一部分,至此,國際社會上再也沒有人承認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錫金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 這個國家曾是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僅僅三個小時就被滅,令人惋惜
    在那一大坨喜馬拉雅山麓國家當中,感覺最神秘的就是不丹和錫金。和夥伴玩「找國家」遊戲往往喜歡出這個題目。因為它太小了,又在一個隱秘的山谷當中。在想像中,這個喜馬拉雅山的山坳當中隱藏的國家好像藏著無數的俠客.後來看金庸小說,一直遺憾老先生當年為什麼不寫個錫金的派別...但如今,這個國家已從世界版圖上消失了。
  • 錫金曾申請加入我國,被拒149次後仍掛中國國旗,還自稱屬於中國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許多附屬國。人們對"朝貢"一詞並不陌生,附屬國會將財富賜予中國天子,以表示其順從和友好。而且宗主國會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保護附屬國免受侵略。雙方的貿易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直到清末,有一個附屬國申請加入中國149次,遭到拒絕後,仍然堅持懸掛中國國旗,甚至宣布它屬於中國。該國的名字叫錫金。
  • 印度為何吞併中國的鄰國錫金,竟然得到了美蘇的默許
    歷史上的錫金,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古時中國稱之為哲孟雄,遠在公元7世紀時,哲孟雄就是吐蕃國的一部分。從公元7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1200年一直是西藏的領地。早期西藏移民稱之為登疆,意為稻米之谷。但是也有一個例外,竟然得到了美蘇兩個大國的默許,這就是印度在1975年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錫金。先說說印度為何要吞併印度?印度自英國手中獨立後,一直以南亞次大陸的主人自居,總想著稱霸印度洋地區。
  • 二戰之後還能吞併一個主權國家,印度的野心有多大?
    1962年10月,時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而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當時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被解放軍打的屁滾尿流。此後印度人意識到,中國是他們惹不起的存在,而印度總理尼赫魯「大印度聯邦」的戰略企圖第一次受挫,但這並沒有阻止尼赫魯的野心。實際上近代印度的歷史是空白的,這個國家曾被英國人殖民統治了近90年,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已經失去了號召力。
  • 吞併中國鄰國,阻礙"一帶一路",印度你好大的口氣!
    在1971年之前,巴基斯坦要比現在大得多。在小編小時候的世界地圖上,中國有15個陸上鄰國。但是現在只剩下了14個,這個消失的小國家,名字叫做「錫金」。搖身一變成為殖民者,他出兵佔領錫金,意圖進行吞併,反而掉過頭來,欺負自己以前的兄弟。面對兇殘的印度,雖然錫金人民奮起抵抗,甚至還一度掛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但還是沒法逃脫印度的魔爪。
  • 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宣稱屬於中國
    如今,我們運用國家主權、領土的理念,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特別是在2020年這一特殊時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血和汗水,詮釋著「中國」二字的分量!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並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任何時候相比,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與我國的關係,期待在經貿方面進行更多的合作。
  • 臺官員稱要用「國安法」管五星紅旗,網友:插「臺獨」旗關一輩子
    據臺灣「中央社」12月22日報導,陳師孟22日「巡察」臺「行政院」時宣稱,過去這2、3年五星紅旗「亂插」,包括在西門町、臺北101等地,碧雲禪寺還登上《紐約時報》。這種事情上了國際新聞,應該很「羞愧」。他還稱,在臺灣插五星紅旗建議應引用所謂「國安法」處理,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 野心巨大的印度,為什麼並沒有吞併距離非常近的斯裡蘭卡?
    斯裡蘭卡曾經叫錫蘭,素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稱。從地圖上看,斯裡蘭卡和印度大陸距離非常近,而從牌面實力看,斯裡蘭卡和印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如果說斯裡蘭卡不重要這也不對,斯裡蘭卡的戰略地位某種程度上甚至要比錫金重要的多。
  • 單方面宣布屬於中國,曾149次申請加入,後被印度侵佔納為一個邦
    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慢慢的崛起,這是一個百鳥爭鳴的年代,各大強國聳立,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要不斷的強大自身的實力才可以不被時代淘汰。只有國家變得足夠強大才可以不被他國欺凌,不會丟失自己的家園。中國現在憑藉不斷的努力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而背後所付出的多少艱辛是其他國家所想不到的。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很快,發展前景也很寬廣,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和我國展開密切的合作,而曾經更是有國家想要加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