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存在了幾百年的企業都被視為有永續經營的秘方。的確,「虎屋」和「法師旅館」幾百年來不論經濟蕭條或繁榮他們的企業哲學理論都從未改變,一直引導著他們。不過「善五郎」法師及黑川先生都表示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即「無常」的觀點。
在外,企業經常需要對變化和挑戰做出應對。在1788年一場京都的火災燒毀了三分之二的京都城,「虎屋」及京都皇宮皆被摧毀。那時京都是「虎屋」唯一的營業地區,因此企業遭受了嚴重的損壞。為了克服危機,第九代掌舵人Mitsutoshi制定了一套規則和員工指南來恢復「虎屋」的生意,雖然這些規則至今已被修訂過,大多標準的精髓則從未改變且亦適用於現在,其重要幾條包括:以同等態度對待女人和小孩(即使那個時代的文化是男尊女卑)、禁止與員工或顧客散播八卦蜚語,等等。這些團結的員工終於一起恢復了京都「虎屋」的生意。
經歷了這個火災,「虎屋」的員工更加團結了。而「法師旅館」則利用困境來改善旅館的各個方面。溫泉通常都位於火山地區,因此會經常遭受無法預料的災難。分別在767、1897、1983年,「法師旅館」遭受了水災,1881、1961年時不幸火災,這些災難都對傳統建築和事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在這些困境中,歷代的「善五郎」都會遵循一些簡單的規條,因為這些災難是在大自然中無可避免的。「善五郎」Hajime說:「當心火,學習水,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再者,經歷災難後重建的『法師旅館』都會有改善、進步,而變得更好。
日本在十九世紀經歷了很大的政治變動,並於1869年明治維新時期遷都至東京,而「虎屋」也在考慮是否要將企業一併遷移,因此這是「虎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經過衡量,「虎屋」決定留著京都的分店並且在東京另開設一家新分店,而主要的業務營運則轉移到東京分店。對「虎屋」來說,當時的困境則成為一個擴展企業的機會。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也是「虎屋」經歷的災難之一,而它也引發促成了「虎屋」開始使用更主動的營業策略。「虎屋」原本只為皇室供應商品,之後則決定擴展銷售範圍,讓平民也有機會購買商品,這樣不僅能提升公司利潤,也能讓被公司的損害影響的員工們感到安心。
日本的企業包括「法師旅館」和「虎屋」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遇到危機,「法師旅館」在這艱難的時期展現了其抗壓性,並用來當作醫院照顧傷兵。隨著這個混亂期結束之後,「虎屋株式會社」則在1948年建立,又做了一次改革,他們擴展了銷售途徑,在百貨公司及火車站開設分店專櫃。
「法師旅館」和「虎屋」都會明智的對待每一次自然災害或政治變動,因為他們都明白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這個道理,因此他們也會不時的在公司內部做一些小的改變,雖然這些改變可能會因為是小型改變或者執行進度較慢而不明顯。
「虎屋」的傳統是來自於黑川家族與員工們的團結和不停的創新。「虎屋」的發展雖然緩慢卻穩定,即使企業已有長達四百年的歷史,公司還是只有約900位員工。在國外,雖然「虎屋」至今只有一家1980年開的巴黎分店(紐約分店已在2003年停業),「虎屋」重視的並不是他們自己的業績,而是散播文化,因此他們則是先慢慢地讓法國巴黎人體會到日本文化後再考慮擴展的可能性。
在日本,「虎屋」則使用新的方式來銷售傳統日式點心和果子,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虎屋咖啡廳」。「虎屋咖啡廳」的特點就是它結合了西方和東方的體驗,不論是舊的還是新的商品都銷售,而黑川先生也覺得這個方式能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明白為什麼要吃和果子,這些年輕人可能會在進入咖啡廳時想:「原來傳統日本食品是這樣的!」或是「雖然我沒聽說過「虎屋」但是這個紅豆沙真的挺好吃的,我可能找個日子去看看在赤坂的「虎屋」分店!」「虎屋」使用這些創新的方式來讓年輕的顧客能認識古老的傳統。
同樣的,「法師旅館」也有透過一些方式來擴展他們的企業: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些建築物因為過舊而一個接一個的倒塌,所以當時的「善五郎」就決定在旅館主樓對面蓋一棟新式的多層樓酒店,然而這個投資反而讓原本的溫泉生意下降,因此「善五郎」對他的決定做了反省並且承認他不應該要求他根本不需要的,而是應該遵循「知足」和「少欲」的哲學道理。
不過這一千三百年來的「善五郎」法師都有遵循「知足」和「少欲」的道理,他們衷心的覺得應該在大自然、外界的需求、和本身的努力這三樣之中找到一個平衡,就像他們的溫泉企業。「法師旅館」總共擁有三處溫泉。他們絕不會浪費資源、開鑿新的溫泉,即使那溫泉僅在地下十公尺深。而且為了不壟斷溫泉資源,他們會與當地人和其他企業一起共用這三處溫泉。此外,在決定是否增加旅館的房間或服務時,也時常會徵詢客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