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故事》VOL.21_魏德聖五剪《賽德克·巴萊》_網易娛樂

2020-12-16 網易娛樂

第一剪:不堪回首的威尼斯競賽版


《賽德克·巴萊》在北京試映後,魏德聖被記者圍堵在樓梯口採訪,問題不少是關於這個新剪的版本和去年上映過的兩個版本的異同對比,而一提到威尼斯電影節,他就不由得敏感起來,連忙說:「那個版本還是把它忘了吧。」


對後來還沒機會去臺灣觀看四個半小時、上下集完整版的記者來說,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的兩個半小時刪減版留下的印象並不容易磨滅,影片在影展上映後反響不佳,同時遭到了華語媒體和國際媒體的批評,不滿主要來自於尺度非常高的血腥場面和其背後誘因、情感鋪墊的分量不成正比,宣傳材料裡反覆強調的原住民精神沒能感染觀眾,反而生出更多對歷史、甚至創作者在處理歷史事件態度和能力的疑惑。有影評人在網上發表了一片負面評價,招來臺灣網友攻擊指刻意矮化,對片子好壞的討論竟然莫名地上升到政治角度的互相攻殲;而魏德聖和製片人還在影展上硬著頭皮一遍又一遍地跟記者解釋那些沒出現在畫面裡的情緒本該是什麼樣子,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大家,剪出這個版本甚至不是他們的本意。


採訪多了,魏德聖當時也沒忍住跟記者叫板,在一次群訪裡反問「電影就是電影,幹嘛去糾纏兩個半小時的問題。」後來他也反省自己的心態:「一開始是委屈,到後面就防備、會武裝自己,會想要反抗。可是從威尼斯回來我也努力地想,(它)是真的不好,不是人家評論的問題,我自己摸著良心看也覺得沒有辦法接受。」魏德聖告訴記者,因為威尼斯的版本現在已經銷毀了,現在也算不上一個正式的版本。臺灣電影已經許多年沒有新生力量入圍過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本來是挺光榮的一次經歷,他回憶起來倒覺得有點後悔。


「《賽德克巴萊》這個項目斷斷續續熬了差不多十一年人財兩缺的苦日子,才在2009年和臺灣中影公司合作,落實了最後的大筆投資款項,吳宇森也作為監製介入」改成「直到2010年影片快殺青之際,臺灣中影董事長郭臺強願意出資3.5億臺幣補上資金缺口」,吳宇森也作為監製介入,影片能被威尼斯電影節選中,製片黃志明也表示吳宇森是主要的搭線人:「電影節本來就在我們算計裡面,因為我覺得這樣的題材在歐洲影展是可行的,我查過《啟示錄》在歐洲的賣埠都挺好的,梅爾·吉普森是一個因素,歐洲很喜歡少數民族這個題材。片子2010年在9月10號殺青,我算了一下,國際級的影展最適合的就是這個,」製片人黃志明說道,那時影片還有一百多個特效鏡頭在製作,「我就在算怎麼樣才趕到威尼斯。吳宇森女兒在紐約碰到馬克穆勒,當時我就跟吳宇森講,可不可以幫我打個電話或者寫個信給他,『我們這麼部片子你也來當監製,也對小魏有信心,推薦一下,看是不是有可能做第一步的接觸』2011年3月就在香港給馬克·穆勒看了這個片子,其實算是我們去找他。」


黃志明那時拿著還沒剪好、連特效都沒有的毛片,在香港電影節期間和馬克·穆勒見了面:「當時我們用很小的電視,畫面很差,但他看完之後很喜歡,可是說長度是個obstacle(障礙),後來我跟導演說obstacle就是客氣地說不行,給他面臨這個抉擇。當時他很不願意,我硬逼著他:你可以選擇,不去,或者要去,但要剪。」


被告知片子要刪減後才可以參賽的魏德聖進退兩難,「別的電影節我知道可以放那種上下集的電影,但威尼斯就不準,要競賽片就兩個半小時,要堅持五個小時就安排在別的單元都是怪怪的單元,白天也輪不到你放,晚上十點、十一點夜場的那種。對我來講很難取捨,放那種午夜場的意義在哪裡?我那時跟大會溝通,拿上集去就好了,因為上集也是完整的,結局不太血腥,卻也震撼;但他們說,『這樣沒有結尾』。」因為一直在爭取完整版上映,魏德聖沒有主動去動剪刀。「臺灣那時候也要上片,就在大家激烈的討論裡決定,去吧!畢竟是一級影展,又是競賽片,對宣傳會有很大的幫助,臺灣也好久沒參加這種競賽了。」2011年7月20日,馬克·穆勒告訴黃志明片子可以入圍了,一開始還在鬥爭的魏德聖也意識到來不及了,到後面爭取不過來也沒辦法,製作只剩下一個多禮拜,2011年8月初開始弄,弄完還要輸出,中間還要預留一兩個星期時間。「籌備十二年的東西你要我用一個禮拜修掉一半,我怎麼弄?」他也一直強調,那個版本並不是自己親自參與剪輯的。


吳宇森在威尼斯接受採訪時沒有細談縮減版引起的質疑,他曾表示「現在在影展看到的國際版是在國際發行商的要求下才剪出來的版本......這個長度是我的意見。但主要的內容都在裡面,跟長的版本主題、故事都是一樣的,就是多了一些華人才能領略的細節,整體來說毫無影響。」他也透露,往後在海外發行也不會考慮上、下集的形式,「《赤壁》在西方市場也遭遇過同樣的情況:西方的觀眾看亞洲電影都不希望太長,最好是少於兩個小時。如果放四個半小時會很難很難,很多人不願意發行那麼長的電影。」


刺耳的評論和自省沒法讓魏德聖接受這個倉促剪好的版本從一個說文化的題材變成動作片,「沒有累積只有爆發,很多人的批評也在那個地方。說後悔也是有後悔,可是再讓我遇一次的話怎麼取捨還是很難。反正過去就過去了,以後就不要貪心,沒有辦法參加就不要迷戀競賽片,沒有辦法剪出那個水準就寧可不要拿著一個不好的版本參加。」

相關焦點

  • 魏德聖北京交流 《賽德克·巴萊》後的人生故事
    臺灣導演魏德聖  帶著新片《賽德克·巴萊》的導演手記和花絮紀錄片,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來到北京電影學院進行交流。昨天,他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談起了自己從事電影拍攝後的人生故事。  談《賽德克·巴萊》  回歸信仰的年代  賽德克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在這個族群的語言中,賽德克·巴萊直譯過來就是「真正的人」。  這個故事的主體來源於1930年,賽德克族人武裝反抗日本統治的「霧社事件」。
  •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暢談從業生涯
    在熙熙攘攘的方所書店裡,坐在咖啡廳一角,身穿防風外套,腳穿便捷休閒鞋的「眼鏡男」魏德聖(見圓圖,CFP圖片)並不顯眼。的確,如果不是記者的聚光燈,魏德聖就像是一個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大叔,親切、溫和,兩鬢上有幾絲白髮。3月11日下午,憑藉《海角七號》而被譽為「臺灣之光」的導演魏德聖在廣州方所書店和觀眾進行「跟自己的名字賽跑」的座談會,就自己的新片《賽德克·巴萊》與觀眾現場對話,暢談他的電影創作。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憑藉著《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掀起狂潮的魏德聖,不僅是催熟了「超過世代」的崛起,還無形中促進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復興,無疑是新世紀來臺灣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他的耗資7億新臺幣的野心之作《賽德克·巴萊》則是一曲臺灣原住民英雄的悲歌。
  • 《賽德克·巴萊》:現實版《阿凡達》
    臺灣導演魏德聖的新片《賽德克·巴萊》被安排在威尼斯電影節正式開幕第一天與觀眾見面,是除開幕片外第二部展映的競賽片。常言「十年磨一劍」,這部經過12年打磨,期間遭遇各種困難終才面世的作品,吸引了眾多華語媒體的關注。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魏德聖打造《賽德克·巴萊》 用10年耗資7億臺幣
    魏德聖打造《賽德克·巴萊》 用10年耗資7億臺幣     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第一支預告在戲院推出後引起廣大迴響,該片第二支預告26日晚間隆重在臺北西門町6號出口電視牆播放
  • 臺灣電影格局拓寬 《賽德克·巴萊》功不可沒
    而如願以償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賽德克·巴萊》更有可書之處,除了綜合素質上的評分佔優,更因為這是2011年臺灣電影最值得紀念的一部作品。當然,它並不完美,血腥場面稍顯過多,以全片五個多小時來看,敘事節奏也比較緩慢,而某些特效的粗劣更為影片的印象分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說臺灣電影格局從2011年開始打開的話,首功要記在《賽德克·巴萊》上。
  • 《賽德克·巴萊》導演做客北大:電影投資太難找
    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在臺灣一上映就引來了強烈反響,雖暫未定下大陸的上映時間,但魏德聖前日與大陸導演陸川一同做客北大,講述了《賽德克·巴萊》的臺前幕後,這樣一部
  • 《賽德克·巴萊》獲得4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26日在臺灣新竹舉行,《賽德克·巴萊》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魏德聖發表獲獎感言。《賽德克·巴萊》主創和出品方上臺領獎。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26日在臺灣新竹舉行,《賽德克·巴萊》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 基督徒導演魏德聖:把《賽德克·巴萊》寫入我的墓志銘
    魏德聖導演因4年前的福音電影《海角七號》一舉成名、最近他憑藉史詩巨作《賽德克·巴萊》而成為兩岸矚目焦點,內地各大媒體對他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他向媒體透露,《賽德克·巴萊》殺青的那一天是他最輕鬆的一天,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階段。
  •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反映臺灣少數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史詩性歷史巨片《賽德克•巴萊》將於4月2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紐約、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等地上映,並將於5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不只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故事」
    當該片幕後花絮紀錄片前不久在北京電影學院中放廳播放到這一幕時,現場的掌聲不止為了向這部電影和片中的英雄致敬,專程從臺灣前來的該片導演魏德聖也有份。    拍完創造票房奇蹟的《海角七號》之後,《賽德克·巴萊》這部講述八十多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壯士反抗日本殖民者發動霧社事件的歷史史詩電影,其籌備與拍攝工作就正式提到魏德聖的日程上。
  • 《賽德克·巴萊》演員徐詣帆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26日在臺灣新竹舉行,電影《賽德克·巴萊》主演徐詣帆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他表示第一次演電影就能獲獎很高興。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11月26日在臺灣新竹舉行,電影《賽德克·巴萊》主演徐詣帆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他表示第一次演電影就能獲獎很高興,感謝魏德聖導演和劇組全體成員,他語帶哽咽地感謝了自己的家人和粉絲,最後用原住民語言表示興奮之情。
  • 韓寒贊:《賽德克·巴萊》是近期最好華語電影
    「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的電影。」5月18日,韓寒這個給《賽德克·巴萊》的評價雖然很簡單,卻絕對給力,他還進一步盛讚說:「它還是近期最好的華語電影。」
  • 《賽德克·巴萊》首映 陳國富:有靈魂的大片
    《賽德克·巴萊》海報  由吳宇森監製,《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華語抗日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於5月10日和內地觀眾見面,與其他電影首映上星光熠熠不同,雖然該片雲集了遊大慶、林慶臺、徐若瑄、温嵐、羅美玲等知名演員,但昨日出現在首映禮上的只有魏德聖和一群臺灣原住民演員,對此魏德聖表示正是因為不想讓《賽德克·巴萊》被其他的噱頭所影響,「第一,這部電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其中居功至偉的就是這群非專業的演員,第二也是希望大家能關注電影本身,專心看完這部電影。」
  •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電影頻道6月23日播出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     6月23日,因影片《海角七號》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的臺灣導演魏德聖打造的史詩大片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沒錯,眼前這個毫無大導演架子的男人真的是魏德聖。繼不久前受蔡琴邀請來杭州散心後,昨天是他第二次踏上杭城之地。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賽德克·巴萊》這部被稱為臺灣史上最宏偉的史詩巨片,摘得了2011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獎,不久即將在大陸公映。
  • 華語電影史詩級巨作:真實事件改編《賽德克·巴萊》背後的故事
    我們的小孩,每天都坐在教師學習歷史,學習政治,但可能他們對其的理解並不深刻,看了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我可以告訴你,這真的比課本書上傳授的還要多。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了解到臺灣還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島上還有過這樣一群讓人肅然起敬的賽德克人。
  • 吳宇森:《賽德克·巴萊》是「史詩級」大片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1日專電(記者王昀加 報導員楊軼涵)角逐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影片《賽德克·巴萊》1日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身為影片監製的吳宇森導演稱讚此片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影片。《賽德克·巴萊》是電影節競賽單元亮相的第一部華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