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碼,西藏的每一座大大小小的寺院,都有著它自身的傳奇色彩和人文魅力。不論是名氣大的還是規模小的,這些古老的寺院充滿了令俗世之人所嚮往的美好氛圍。這種氛圍可能是安靜、平和,也可能是欣喜、意外。
位於西藏山南貢嘎雪村貢日嘎布山上的夏珠林寺,始建於公元17世紀初葉,但原址被破壞,如今遊客看到的這臨雅魯藏布江而建的寺院是後來所建。從公路上望去,寺院山腳下的江水靜靜流淌,貢日嘎布山上的古寺如此靜謐。
相信很多自駕遊西藏的朋友們都曾見過這座江上山邊的寺院,但比起其他古寺的熱門程度,夏珠林寺還是十分安靜的。但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寺院的朝佛者很多,除了山腳下的村民也包括其他地方驅車而來的香客。
該寺最著名的是它供奉的吉祥天母肉身。據說她坐化於一千年前,圓寂時只有十二歲。圓寂後身體自然收縮至只有一肘高,呈度母坐姿,有一隻眼甚至有點微微張著,仿佛半睡半醒般,似乎她並沒有離開這世界,她只是靜靜地睡著了。傳說她是綠度母現吉祥天母身的真實化身,後被供奉於此廟中。
許多遊客來到夏珠林寺,多半是為這千年肉身不腐的傳奇少女而去。關於她的傳說十分豐富而且多彩。《阿底峽尊者傳》中就提及到這尊吉祥天母肉身的故事。但對於一個普通遊客而言,夏珠林寺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在「獵奇」之中,更是整座寺院的寧靜、安詳和平和。
從山腳一路前往寺院的途中,分明感覺到它明明坐落於塵世間,卻有股超脫世俗的隱秘。從我第一次去羊湖的路上,見它遠遠佇立在山頭之上時就被深深吸引。藍天之下,雅魯藏布江之上,位於海拔3200米的夏珠林寺,仿佛一直以來都被遊人所忽略。
走進寺院,經堂的新舊建築很明顯。入門左側的大經堂的一層供奉著宗喀巴大師和他的八大弟子,宗喀巴師徒三尊佛像,宗喀巴大師一千尊佛像以及吐蕃三大法王。經堂的二層類似藏書閣,裡面有許多珍貴書籍。
而那著名的千年不腐的吉祥天母肉身則在院落中間的那一昏暗的經堂之內。依照寺院指示的「朝拜方向」,就會看到它。只是相較於經堂之內的莊嚴肅穆,我可能更喜歡院子裡輕鬆自在,一邊走走拍拍,一邊曬曬太陽。即便是屋簷之上的一排小麻雀,也能引我注目半天。
夏珠林寺的規模算不上宏大,但已經不小,寺廟之名意為講經修煉的地方,該寺院的辯經在藏傳佛教中頗有影響,也因其是藏傳佛即格魯派的祖寺而出名。但遊客一般很難碰到他們辯經的壯觀場面,同時這裡也少有遊客前往。
但提及到格魯派祖寺,我最先想到的是甘丹寺。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其地位在格魯派六大寺院中相當特殊。只是在西藏多如繁星的大小寺廟中,夏珠林寺的名氣難以媲美甘丹寺。與拉薩貢嘎機場咫尺之遙的夏珠林寺,也因此常常被忽略。
但這種忽略往往只是遊客的遊覽路線和目光罷了。在藏族人眼裡,它的地位和影響非常大。立於山頭之上,保佑著一方水土。山腳下那往來於拉薩市區內至機場的車輛川流不息,卻從未被驚擾。
記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傍晚走進寺院的時候,寺院依舊祥和得令人內心感到安寧。大概是錯開了信徒們朝佛的高峰期,夏珠林寺於鬧騰之中歸於平靜的模樣讓我眼前一亮。
院子裡的貓,屋簷上的麻雀,提桶的喇嘛等等,這種人與自然的共處模式教人頓時不敢大聲說話,手機忍不住調整靜音,就連相機的快門聲都壓低了聲響。
每邁出一步都是那麼的輕盈,仿佛腳下那厚實的石板路會因此被踩踏了似的。當穿過寺院側門,遠望山腳下的雅魯藏布江和村莊田園時,就已能想像出盛夏之際這裡變成一片綠洲時的樣子。
雖然此刻正是二月春,但萬物復甦還在積攢著一定力量。想必過了林芝桃花,這裡風光可能無限迷人。
而在吉祥天母的庇佑之下,這一方水土將更為肥沃。不論夏珠林寺因何而出名,在藏族人眼裡,它時至高無上的存在。隨著拉薩旅遊越來越成熟,自駕遊路線越來越方便的時候,藏地密碼的神秘面紗終將會被世人漸漸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