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色旅遊線路公布 威海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地入選

2021-01-13 齊魯網

齊魯網威海11月26日訊記者從威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威海發布獲悉,2018年中俄紅色旅遊合作交流系列活動日前在臨沂舉行,會上重點發布了7條中國紅色旅遊線路。其中,威海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地分別入選紅色海濱遊、好客山東紅色遊2條線路。

據悉,近年來,威海立足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跳出地域局限,以劉公島等紅色旅遊目的地為依託,確定以「民族復興」為主題,以「夢碎、夢醒、築夢、追夢」為主線,以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為主旨,以「警醒、感悟、自信、堅定」為基調,打造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自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啟用以來,影響力和知名度初步顯現,參觀、培訓呈現不斷向外拓展、向上延伸的趨勢。

閃電新聞記者 單大偉 威海報導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震驚國人,威海劉公島
    初次聽到過劉公島的時候,是由聞一多先生七組詩改編的七子之歌中提到的,從1898年英國租借威海衛到1894年(甲午)日本列強發動侵略戰爭,威海衛一直處於列強的凌辱中。今天的威海衛戰火的硝煙已不再瀰漫,蕩然無存。有的只是美麗的海灘,寧靜的港灣。
  • 嘆息的歷史:甲午海戰中的劉公島
    從威海港東眺,在煙波浩渺的海面上,遠遠可以望見一座聳峙的小島。朋友告訴我,那就是劉公島。威海海口南北走向,海岸線均勻前伸,形成了一個半月形的海灣。從高處俯瞰,那海灣極像慈母舒展的雙臂,劉公島就坐落在兩隻手臂緩緩圍攏的胸前。
  • 見證甲午海戰的歷史,1:1復刻定遠艦,劉公島讓人永遠銘記歷史
    其一是說,這座島原本屬於劉氏家族,因此稱為劉公島。其二是說,曾有船隻遇險漂流到這座島,被島上劉氏夫婦所救,為了紀念這對夫婦,將島命名為劉公島。,如今已全面開放,成為了旅遊景區。為了紀念在此發生的眾多海戰,劉公島按照定遠艦以1:1的規格建造了模型。
  • 劉公島,一場悲壯的甲午海戰,讓這裡成了中華民族的警醒地
    甲午戰爭給中國人帶來了深深的傷害,讓每一位中國人都記住了這個恥辱,劉公島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威海灣內,東西長約4公裡,南北寬 1.5公裡,面積3.15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53.5米。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共扼渤海咽喉。曾是甲午戰爭的指揮營,現在的博物館曾為北洋海軍提督署。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
  • 劉公島,甲午海戰中居高臨下的旗頂山炮臺,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
    劉公島,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誕生地,也是甲午海戰的決戰場,更是近代中國命運的轉折點。甲午海戰,雖然百年風煙逝去,然而劉公島上殘存的北洋水師遺址、卻如一口口碩大的警鐘,時時警醒著國人:勿忘國殤,發憤圖強。座落在劉公島上最高峰的旗頂山炮臺,就是這樣一口發人深省的「警鐘」。該炮臺在北洋海軍時期稱之為「大頂子炮臺」,英租時期名為「百夫長炮臺」,現稱「旗頂山炮臺」。
  • 威海劉公島:一座與眾不同的島嶼
    放豬江湖 攝日前,威海劉公島景區發布通告,景區門票在非法定節假日執行優惠價格,票價為77元/人次(含往返船票和景區景點門票);在法定節假日執行原定價,票價為122元/人次(含往返船票和景區景點門票)。放豬江湖 攝作為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海軍的誕生地、甲午海戰決戰地和英國近半個世紀的軍事租借地,劉公島既見證了中國自強夢碎的千古悲劇,也留下了中國追趕世界的深刻足跡,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情感、最執著的復興追求。
  • 改革潮畔側耳聽丨威海劉公島:銘記歷史,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9月11號—17號,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和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改革潮畔側耳聽」全國廣播融媒體走進山東特別採訪活動全面啟動,來自中央臺以及全國37家省級和重點城市的廣播媒體、100多名總監、記者、主持人走進青煙威。改革潮畔側耳聽,聆聽來自山東沿海的聲音!
  • 劉公島 近代海軍夢醒之地
    1992年7月25日,是日本挑起甲午豐島海戰98周年紀念日。是日下午,在海底沉睡了80多年,又在煙臺救撈局碼頭停留了6年多的「濟遠」艦前雙主炮,終於回到劉公島大鐵碼頭。北洋海軍提督署正門。1985年,劉公島開始嘗試旅遊運營,一毛錢一張的門票,全年收了6900元,這讓戚俊傑看到了希望,增加了信心。此後1986年門票收入45000元,1987年將近10萬元。1988年門票漲到5毛錢,收入25萬元。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將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管理所作為試點單位徹底地終止財政撥款。這一年門票收入是60萬元。
  • 勿忘國恥:劉公島上,銘記甲午之殤
    中國西藏網訊 這裡,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這裡,是中日甲午海戰的主戰場;這裡,是聞一多先生筆下的「七子」之一;這裡,是全國第一個海上森林公園、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劉公島,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威海灣內
  • 「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公布,威海1案例入選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啟動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活動,威海一案例入選。此次活動面向全國徵集到紅色旅遊發展案例177個,最終遴選出紅色資源保護狀況良好、紅色內涵挖掘充分、經驗做法示範引領突出的60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 劉公島,銘刻紀念瞻仰憑弔烈士忠魂的島,承載民族深沉情感的島!
    劉公島,中國近代首支海軍艦隊的誕生地。幾年前,我哥開車帶領我和媽媽,一同前去瞻仰、憑弔了這座銘刻烈士忠魂的島。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站在島上觀海,海天一色,如臨仙境。光緒帝輓聯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為紀念鄧世昌的偉大犧牲精神,人民創作了《甲午風雲》《英雄鄧世昌》《甲午大海戰》等多部文學、影視等作品。以歌頌其英雄壯舉,還有很多紀念館可供紀念,瞻仰,憑弔忠魂。劉公島上有很多雕塑,極盡藝術之美。同時也蘊含著不同的故事。
  • 紅色力量在這裡迸發!劉公島上榜「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近日,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公布,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入選,是威海地區唯一入選的典型案例。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共同啟動,面向全國徵集到紅色旅遊發展案例177個,最終遴選出紅色資源保護狀況良好、紅色內涵挖掘充分、經驗做法示範引領突出的60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 山東威海:紅色旅遊「舉旗幟、展形象」
    威海市紅色文化展廳 蘇銳 攝記者12月20日從山東省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近年來,威海市立足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狠抓紅色旅遊資源挖掘整合,打造精品紅色旅遊線路,紅色旅遊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威海 劉公島
    、陳列館,訴說著甲午海戰的經過。這種美德深深地感染了人們,漸漸把劉民叫起了劉公。從此,海島也稱作劉公島。兩個老人去世後,為了紀念他們,人們又在陽坡處修建了一座祠廟,供奉劉公、劉母。德國強租青島,沙俄強佔旅大,英國又強租威海衛,加上續租十年,劉公島深陷英國殖民地長達42年之久。不屈的中國人民,一直堅持不懈地鬥爭。1900年,威海人民掀起了武裝抗英鬥爭。1922年9月12日,山東民眾向北京政府請願,要求無條件地收回威海衛。
  • 威海旅遊,一定要去劉公島?不!
    威海,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臺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裡,南北最大縱距81公裡,總面積5797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777平方公裡。海岸線長985.9公裡。轄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乳山市。 威海別名威海衛,意為威震海疆。
  • 海峽兩岸120名大學生威海劉公島共同祭奠甲午英烈
    齊魯網7月3日訊(威海臺 姜丹)7月3號上午,海峽兩岸120名大學生在劉公島北洋海軍忠魂碑前共同祭奠甲午英烈,表達緬懷之情。  祭奠活動現場,來自臺灣世新大學、玄奘大學以及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120名學生整齊列隊,肅立在北洋海軍忠魂碑前,向甲午英烈敬獻花圈。在誦讀祭文後,兩岸學子集體向英烈三鞠躬,表達深切的緬懷之情。
  • 【天翼旅行】1月9日周六、1月10日周天 乘船跨海 遊威海劉公島 定遠艦 感受甲午風雲 休閒一日遊
    天翼(戶外)旅行,煙臺首家純玩旅行(戶外運動)團隊,獨立註冊煙臺天翼戶外旅行運動有限公司,並擁有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認可的旅遊資質,十二年多來我們只有純玩線路
  • 威海旅遊,除了劉公島,還有這些必玩的景點!
    威海在我國山東東海岸區,主要以海洋漁業、可再生能源業兩大產業,當地大型工廠企業很多,來到威海旅遊,應該有什麼好地方呢?我們往下看。首先是劉公島,威海比較出名的景色,清代北洋水師領地,中日甲午海戰陳列館,北洋水師觀察地,兩個地方分別都可以了解到甲午抗戰的歷史過去,讓國人銘記,這裡還有一個鯨魚博物館,有超大型鯨魚標本,茫茫大海上,有著獨特的風光,島上還有一些特色的民居,衛生保持不錯,島上有觀光車,電動汽車,索道,動物園,有海鮮館,賓館等,設施還算方便!
  • 悲壯劉公島
    1898年日軍撤離,劉公島又被英國佔領,成為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的避暑療養之地,長達42年之久。1938年日軍又第二次攻佔劉公島。劉公島的歷史,是近代中國屈辱與抗爭的縮影。東面的中國刻字藝術館,是利用英租時期蒸餾塔改建而成。
  • 仰望劉公島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面積3.15平方公裡,島岸線長14.95公裡,近似三角形,橫臥威海港出口中央,距威海商港碼頭2.1海裡,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由於劉公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地。據《威海衛志》記載,明萬曆四十六年海運復興,劉公島就是泊船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