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聽一位老人講,廣東從前多以稻米為主食。早年間沒有冰箱,由於天氣炎熱,餐後剩餘的米飯容易變質,所以經常需要把冷飯曬乾後儲存。但是二次加工的冷乾飯,口感和味道都不盡人意,扔掉又實在可惜。於是,有聰明之人發明了米粉。到底是誰,似乎說不清楚。也許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吧。
廣東人對美食的專心致志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不用我們過多的擔心。「帶腿的除了板凳,帶翅膀的除了飛機」,都有可能被廣東人擺上餐桌。
現在的瀨粉多用粘米為原料,至於為什麼叫瀨粉,估計與製作方法有關係,亦或是與祭祀和尊祖敬老的傳統美德有些牽掛。因為最早瀨粉寫做酹粉。「酹」,這個字也許因為蘇東坡「一樽還酹江月」的緣故,所以會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
不管厚街瀨粉的精髓是不是在於高湯,都要經過淘米、磨漿、壓制,煮粉,過冷河等過程才能做出真正的厚街瀨粉來。至於如何瀨,完全是你自己的事。燒鵝瀨、燒鴨瀨、蜜汁叉燒、燒花腸 、滷蛋 、海鮮、菜心 、生菜、甚至水果,只要你喜歡,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瀨上去。
而我能夠保證的只是你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厚街瀨粉。
來不?
三缺一,就差你一個。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