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滷面簡單?有黃花兒木耳肉片兒就齊了?那是您沒吃過打滷面!

2021-02-26 四九城

過去老北京普通人家兒,短則三五天,長不過十天半月,總可吃頓炸醬麵,打滷面卻不能如此隨意。按過去老論兒,一般家裡辦壽才打一次滷。

這一方面表示吃打滷面須有一個規格較高的由頭兒,另一層是打滷面的成本遠高於炸醬麵,且費時費力。即便殷實富戶,也不把打滷面當做家常便飯。這不光是價值貴賤問題,裡面隱隱約約含著些打滷面品質身價的意思。太隨便,打滷面也就沒意思了。  

老北京打滷面或可算是北京專屬。筆者走過中國絕大多數省份,晉、陝、魯、豫、冀、津等麵食大省,很少見老北京打滷面。

即便在北京,以「滷」佐面,也不是籠而統之都叫「打滷面」。比如茄子滷,西紅柿雞蛋滷,三鮮滷,醋滷等,用料不同,做法不同,叫法也不同。這些「滷」中,不勾芡的叫汆兒(也叫汆兒滷和清滷),勾芡的叫芡兒滷(也稱混滷)。但都不能叫「打滷面」。只有以白湯、肉片兒、口蘑、黃花兒、木耳、雞蛋等勾芡而成者,才可稱「打滷面」。

打滷面是老北京壽宴上的「角兒」,而且是蹲底大軸兒。舊京人家兒,只要辦得起壽宴,菜品可以將就,最後這個「大軸子」必須得壓臺。

固然每家兒的手面寬窄各有不同,但這鍋滷,該花錢的地方兒萬不能省。不然乾脆換汆兒面或炸醬麵,也就別顧及那些體面。再不然連壽宴亦可不辦。硬撐著窮對付總欠高明,北京話管這路言行叫「shun」(二聲。有音無字,指寒酸)。

老北京打滷面所需原料大致有五花兒肉、口蘑、松蘑、香菇、乾貝、海米、木耳、黃花兒、雞蛋等。其中口蘑是至要。口蘑產於內蒙古東西烏旗及大興安嶺等地,為白色野生傘狀菌類。產量低,味道極鮮美,屬菌中珍品。舊時,京北張家口為蒙古牛羊及山貨集散地,該菌由此得名「口蘑」。講究人家兒,無口蘑不打滷。一般不以南方產的各種菇類代替口蘑。筆者頗頑固,始終堅守無口蘑不打滷之定規。

打滷是件麻煩事,上手操持,費心勞神帶受累。三指厚帶皮鮮五花兒洗淨下鍋,加蔥姜、大料、料酒,文火煮七成熟,撈出晾涼。此謂之「煮白肉」。撈淨煮肉湯中的細碎作料兒待用,此稱之為白湯。打掉白湯上凝固的浮油。白肉切片兒,以兩分兒厚為佳。不可切得飛薄,否則肉片兒一煮就化了。

六七十度熱水,分別發泡口蘑、松蘑、香菇、木耳、黃花兒、乾貝、海米。第一遍泡蘑菇水切不可倒掉,經長時間沉澱,沙塵落底,篦出淨水留用。口蘑個兒小,細沙深藏,洗時須格外仔細。吃時牙磣是大敗筆。

白湯上鍋,兌入蘑菇水、泡發乾貝海米水,放入各種蘑菇及乾貝海米木耳,文火至少40分鐘吊蘑菇湯。之後加入黃花兒及切好的白肉。再加醬油、料酒、鹽。鍋滾開後,勾芡。芡兒成,將打好的雞蛋均勻撒入。待雞蛋凝固成片兒後再用勺子兜底攪動,以免澱粉結塊兒扒鍋。最後炸一勺兒花椒油,均勻潑於芡兒滷之上。滷成。

打好的滷呈深黃色,明油亮芡兒。透過表層花椒油,滷中白肉片兒、蛋花兒、木耳、黃花兒、口蘑等赫然在目。肉香、蘑菇香、花椒油香,無一味不誘人,嘴急的主兒當時就許盛一碗解饞。緣於滷稠,裡面的肉片、雞蛋、蘑菇、乾貝、海米等用料均不沉底,盛滷時每勺兒都應有「乾貨」。滷講究吃到最後一口不懈。

時下的北京飯館兒,絕難見到筆者所說這種滷。這種滷用料真砍實鑿,精且足,且費力費時還須手藝。開飯館兒是做生意,不是求道四至兒追求極美的藝術創作,再好的滷也賣不出魚翅的價兒。所以店家誰也不去花這份心思受這個累。再一層,眼下真懂行的人實在不多。筆者有兩回親歷足可說明此點,後面有述。

打滷麵碼兒,與炸醬麵迥然不同。打滷面,名為吃麵,實為喝滷。五寸碗兒,必須是三分面七分滷。滷切忌齁兒鹹。打滷面就為讓吃主兒白嘴兒喝著口滑合適,故而其麵碼兒以醬菜為主。大致有,醃胡蘿蔔切絲,醃芹菜切末兒,醬甘羅兒,八寶菜等。這些醬菜根據吃主兒口味,或「六必居」或「天源醬園」。另再切盤兒青蒜末兒。炸醬麵碼兒的黃瓜絲、蘿蔔絲等在此均不對路。

我做的打滷面,被攪過兩次局。

頭一次是十年前,本家大姐六十喜壽,特囑咐本人無需其他壽禮,但請打滷一鍋。生日宴擺在某酒樓。筆者頭天下午落(lao)桌(指提前預備),當日一早起火見開兒吊湯,勾完芡,連鍋端至酒樓。囑咐後廚師傅待上壽麵時,再現炸一勺兒花椒油澆上即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桌席面的家人翹首等著挑壽喝滷(吃壽麵用筷子挑麵條兒謂之「挑壽」)。

酒樓掌柜的喜滋滋把滷盛了三盆兒分桌端上。席間笑語喧鬧誰也沒細瞧,大伙兒搶著挑壽盛滷,端起碗就喝。剛一入口,只聞滿屋嗽聲,好幾位被嗆得鼻涕眼淚。本人一嘗,也嗆得幹嗽不止。敢情後廚把花椒油換成了辣椒油,楞把本人這齣「大軸兒」瓷瓷實實攪合砸了。   

第二次是七年前本家長兄六十壽宴,在另一家酒樓。本人的壽禮照例是打一鍋滷。上次全家被灌了辣椒水兒,這次特地囑咐後廚,澆花椒油,可千萬別當成辣椒油。酒樓掌柜自以為是行家,拍著胸脯對筆者說:「咱北京打滷面哪有澆辣椒油的,當然是花椒油了,這還勞您囑咐?」又到「挑壽」時,家人端起碗一喝,立時眉頭皺起,嘴裡的滷含而不能咽。本人趕緊嘗了一口,絕好的一鍋滷轉眼成了「鹽湯兒」(北京話稱醃鹹菜缸裡的液體為「鹽湯兒」),齁兒鹹,全然不能「喝滷」。

未及我等張嘴,掌柜的得意言道:「我在後面嘗了嘗您帶的滷,太淡了,這怎麼拌麵啊。我們講究鹹中有味淡中鮮,滷不夠鹹兒香味兒根本出不來,我特地給您加了兩勺子鹽。怎麼樣,味兒厚多了吧?」

這位掌柜的根本不懂「打滷面」的褃節兒是「喝滷」,卻照樣兒開著號稱老北京風味兒的酒樓。或許這就叫滑稽。

-END-

文|民為貴四世

掃碼關注公眾號

掃碼看視頻

掃碼加好友

相關閱讀

一個老外吹牛說要在1年內吃遍北京,結果3年了,還在南城沒出去…

黑料太多,侯耀華商演價格僅5萬!那個身材很棒的女徒弟舌吻了他的孫子!

我身邊真實的太監……

下一站,積水潭!!

一場雪,帶北京人回到過去,看哭了!!

北京話中的滿語,您知道幾個,第1個我就跪了!

北京離婚率全國最高!最容易出軌的竟然是這個職業……

據說今天中雨,部分地區雨夾雪,北京人應該如何應對?

相關焦點

  • 打滷面
    沒什麼比打滷面更適合懶人吃的了,肉、菜、湯、面一應俱全,做起來還省事。稀裡呼嚕吃完,刷碗都簡單,為什麼?沒油啊!
  • 太原打滷面,為甚這來紅?
    在太原、晉中一帶家裡頭吃麵根本不說哉(zai)滷呀、外澆頭的,都是有甚(shen)菜就炒甚菜,快熟咾(lao)再撥上(hang)幾筷子爛(lan)下(ha)的肉進咯(ge),燉肉麼,老太原立馬能懂;還可以熬上些兒西紅柿打兩雞蛋(早年冬天家家戶戶都吃外瓶瓶裡醃下的西紅柿醬);再不咾就是烹上些兒香噴噴的醋調和,打小家裡就老是哉的吃了。街坊鄰居飯點碰見咾也總會有太原式打招呼:「吃甚面呀?」
  • 追隨「美食地圖」 找尋兒時那碗打滷面的味道
    黃花、木耳、肉片、雞蛋花……那股濃濃的滷味兒,仿佛現在還能聞得到。看了BTV美食地圖裡介紹的做打滷面的館子,努比又饞這口兒了。為了找尋兒時記憶裡打滷面的味道,努比火速探店了北新橋這家主打北京菜的館子——新和小館。
  • 正宗老北京打滷面,3分鐘學會!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親親小編,我們又見面啦~有句話說得好,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我們平日裡忙忙碌碌,除了家人和愛人的溫暖,也就只有各種美味的食物能夠撫慰我們的身心了,畢竟民以食為天嘛!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什麼美食呢?嘿嘿,那就是——打滷面!
  • 沒吃過這碗打滷面的人,怎麼能稱得上是地道的老太原?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你要讓我選一樣主食連吃一個月,那猶豫都不帶猶豫的,一定是面,因為山西面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什麼刀削麵、燜面、貓耳朵、揪片、剔尖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老太原人最愛吃的麵食之一打滷面。
  • 老天津衛最愛的三鮮打滷面,天津寶寶結婚那天必吃的喜面
    老天津衛最愛的三鮮打滷面,天津寶寶結婚那天必須吃的撈麵說起三鮮打滷面,那可是天津人的真愛了,過年過節的,除了吃餃子,那就是來碗撈麵。撈麵就是大家所說的打滷面,天津人管它叫撈麵。頭伏餃子,二伏面,這個面指的也是撈麵。
  • 【書中食話】最地道的打滷面
    這個佐證頗多:鄧雲鄉先生的《燕京鄉土記》曾錄過一段早年北京「百本張」的俗曲,所敘應是前清風俗了:「不多時太太傳話說叫擺飯,那些個家人僕婦就奔走不迭,先端上八碗熱菜請吃喜酒,然後吃麵的小菜倒有好幾十碟,螃蟹滷、雞絲滷隨人自便,以下的豬肉打滷沒什麼分別。裡外用完手下也都吃畢,才叫人預備車馬又打扮姑爺。」說的分明是打滷面。
  • 唐魯孫:猶憶北京打滷面
    吃打滷跟炸醬所不同的地方,吃氽滷黃瓜絲,胡蘿蔔絲,菠菜,掐菜,毛豆,藕絲都可以當面碼,要是吃勾氽的滷,則所有面碼就全免啦。吃氽兒滷,多搭一扣的一窩絲(細條面),少搭一扣的帘子扁(粗條面),過水不過水,可以悉聽尊便。要是吃混滷麵條則宜粗不宜細,麵條起鍋必須過水,要是不過水,挑到碗裡,黏成一團就拌不開了。
  • 打滷面好吃的關鍵在於滷,教你懶人版打滷面做法,超簡單一看就會
    相信每個人的美味麵食菜單裡,總有那麼幾種麵食是永遠也吃不膩的,在我看來,麵條品類中一直吃不夠的就是炸醬麵和打滷面了,炸醬麵說過好多次了,今天就來說說打滷面吧。打滷面相信沒有幾個人不喜歡吃的吧?畢竟每家都有自家的打滷面方法,做出來的滷也是經過家人驗證的好吃,甚至代代相傳的拿手菜,每次做至少會吃兩大碗。想想在寒冷的冬季,從凜冽寒風中回到家,家人端上熱氣騰騰的打滷面,一碗香噴噴的面下肚,真的是暖身又滿足呢,那種濃濃的幸福感真是溢於言表呢。
  • 你這麼愛吃打滷面,但你知道怎麼做出好吃的滷嗎?
    北方人愛吃麵食,尤以麵條最為多見,特別是打滷面,幾乎家家戶戶有什麼喜慶事都會做上一碗,這打滷面好不好吃關鍵就在滷上。說到滷,又分肉滷和素滷,二者做法不同,吃起來自然各有風味。素滷,最關鍵的是要有好湯,數口蘑湯為極品,另外還有雞湯、肉湯,依據個人口味,將一應面碼切丁,常見的有香菇、茄子、鮮筍、雞蛋等等,而更為講究的還要有鹿角菜,這樣勾出來的滷才美味。出鍋的時別忘了點點兒胡椒粉,撒一把香菜,好讓食材的味道都揮發出來滷子在北方很常見,做法也不同。
  • 老北京經典的打滷面,你還記得味道嗎?
    >來扒一扒京味打滷面這家店就在雍和宮附近,店內環境布置的很簡單,但是衛生比較乾淨,桌子椅子之間的間隔寬敞,服務人員說話客氣,動作麻利,會主動提醒優惠,這家店很好哦~炙子烤肉這家店的炙子烤肉很好,肉是醃製的,嫩嫩的肉片烤過之後略帶著汁水入口,滑嫩,沒有什麼異味,滿口生香、回味無窮,口感厚重更香,一點兒不老,太好吃啦。
  • 四款打滷面的秘製做法,營養好吃,學會其實很簡單
    記得小的時候我就吃過打滷面,當時覺得很一般。現在知道打滷面講究好湯,湯要營養豐富。打滷面的麵條不應該太細,這樣的麵條才適合做打滷面吃。這家店鋪的打滷面有很多人喜歡吃,去的人很多。今天主要分享四款打滷面的秘製做法。
  • 打滷面是夜宵好選擇:拌一拌,吃到爽!
    ❼ 然後放入高湯或開水,沒過菜面。大火煮開後轉中火10分鐘。❽ 加入蒜苗。❾ 加入水澱粉,加鹽調味即可。❿ 另起一鍋,加清水,水開後下入麵條,熟後撈出,澆上滷汁即可。吃時放適量醋,香菜末更好吃哦。-- 鮮蝦打滷面 --by 鮑魚蝦仁Q彈爽嫩,配上鮮美口蘑,簡單調味,再勾芡,鹹鮮超好吃。
  • 打滷面最好吃的12種做法,老婆一下廚客人都搶著吃,做法太銷魂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YaYa打滷面是山西一帶的傳統麵食。做法多樣,風味不一,用料也多種多樣,隨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風味。打滷面分「清滷」「混滷」兩種,清滷又叫氽兒滷,混滷又叫勾芡滷,做法固然不同,吃到嘴裡滋味也兩樣。今天YaYa就給大家分享12種不一樣的打滷面做法,希望你喜歡!
  • 怎樣做好打滷面,面怎麼做,滷怎麼打,這樣的打滷面你吃過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打滷面的面和滷的做法。打滷面的面:所有的打滷面,只有手擀刀切面最正宗。打滷面完美,就靠滷子和手擀麵。所以,必須認認真真地擀麵。麵粉選擇高筋麵粉,和面的方法和切面,小編不多說,這是一門生活技能,打滷面的面一定要硬,不能稀軟。如果不會做,那麼小編不建議你做打滷面,那麼退而求其次,用超市鮮麵條,只能算將就將就。
  • 鍋挑兒,別過水,一碗熱乎乎的木耳黃花打滷面端上來
    打滷面是老北京傳統麵食,滷色紅潤,鮮香誘人,營養豐富。面一定要是自己手擀的,筋鬥爽滑,滷裡的香菇、黃花、木耳一定要用幹的,才會有獨特的香味,泡香菇的水不要倒掉,過濾後用來煮肉,把香菇的味道和肉的香味完全融合,那個味實在的美。
  • 呼嚕呼嚕又是一碗 茄子打滷面
    原來高中門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每當放學後晚自習之前都會跟同學去那裡吃飯,卻從來沒覺得多好吃。
  • 做打滷面時,怎麼做滷子?大廚:記住幾個訣竅,簡單易學又地道
    我們都知道北方人是非常喜歡吃麵食的,但是面又分了很多種,拉麵,燜面,雜醬面,而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打滷面,而且我覺得打滷面非常適合夏天來吃,爽口入味的醬汁配上過了涼水的麵條,真的非常爽口,在美食麵前還分什麼南方人北方人,估計很多南方人也曾被打滷面所徵服吧。
  • 7種打滷面的做法,給家人做熱騰騰的打滷面當早餐,超級香!
    做法:1、香菇木耳黃花泡發;2、鍋底放油下肉餡炒熟加入蔥花香菇,加醬油料酒糖鹽,再加木耳黃花雞精,加適量水同煮;3、淋入打散的蛋液,勾芡撒蔥花蒜末。西紅柿雞蛋打滷面加入適量雞精,關火出鍋開吃!家常打滷面
  • 老北京最「講究」的4種吃食兒,老北京人才懂得規矩!
    北京的餃子種類也多,水餃兒、煎餃兒、蒸餃兒、還有鍋貼兒。北京人包的餃子餡兒簡單但又複雜,雖然不離「肉蛋蝦菜」,但演化出千萬種搭配,豬肉混白菜、蝦又可配雞蛋、西紅柿還能配肉末。 北京人吃餃子都會自己調蘸料,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看您口味調製。 您可能會覺得這事是真夠多的,不就是吃個餃子麼?弄得跟吃滿漢全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