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繁難第一州:我的家鄉,歷史小城涿州

2020-10-11 Jessiehu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海報

最近一部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熱播,不僅帶動了疫情後的票房,而且也掀起了一股對於家鄉的思念潮。

「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這兩句對聯就是出自清朝乾隆皇帝的親筆御題,那這個地方不是別處,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緊靠首都北京的小縣城,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州」的河北涿州

天下第一州牌樓

對於一個從小外出求學,工作的我,對於家鄉的認識只是一個概念。多年在外地漂泊,儘管一年也回去幾次,但是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直到這個國慶,我才有時間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故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今天請大家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的家鄉。

地理位置獨特,古來多為戰場‍

作為一個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老小城,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在古代,很多戰爭發生在涿州,給這個小城增添了歷史色彩。

1、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

根據《史記》記載,上古軒轅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涿州歷來又被稱作「涿鹿」,因此很多人推測當時的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即發生在涿州地區。

這場戰爭應該是被載入史冊第一場有名的戰役,同時也因為這個戰役,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

上古時期,神農氏作為華夏民族的最高領導者,領導能力日漸衰弱。各個諸侯之間開始相互攻伐,戰爭導致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神農氏由於自己沒有能力去平定動亂。黃帝於是習兵練武替神農氏徵討諸侯,最終各諸侯紛紛歸順。然而諸侯中最為兇暴的蚩尤,堅持叛亂,不服歸順。於是黃帝徵調各諸侯大軍,在涿鹿的郊野與蚩尤大戰,並最終殺死了蚩尤。於是諸侯們都尊奉黃帝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

我想之所以選擇這個地區,很可能是因為幅員遼闊,一馬平川,沒有建築物或者其他的自然環境障礙,很適合打架。

《荊軻刺秦王》影視劇照

2、荊軻刺秦時所獻的地圖:督亢地圖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涿州隸屬於當時的燕國。涿州的東南部督亢地區,因為其水土豐富,土地肥沃,成為當時的膏腴之地,素有督亢膏腴之稱。

我們從小都聽說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當時,強大的秦國攻破了趙國,並俘虜的趙王。秦軍繼續向北侵佔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王的太子丹看了很害怕,就問荊軻該怎麼辦?荊軻給太子丹獻策,可以假意通過進獻地圖的方式,接近秦王,然後乘機刺殺他。

那選擇給秦王哪個地區的地圖呢?土地肥沃的督亢變成了首選。這個故事最終以行刺失敗,荊軻被秦王侍衛所殺而結束。但是督亢地區卻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景點而流傳至今,成為現在涿州的八大景點之一。

每次回老家一下高速,眼前都有一個醒目的廣告牌,寫著「督亢秋成」,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涿州督亢秋成

3、安史之亂的爆發起點

唐玄宗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加上唐玄宗整天沉迷美色,給安史之亂的發生提供了條件。

唐朝天寶十四年,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範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裡,鼓譟之聲震地。

其中的範陽就是屬於涿州市內。至於為什麼選擇在涿州作為戰亂的開始地,我認為有歷史的巧合,而更重要的應該在當時,涿州城相對比較富足,容易集結更多的人力財力。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容易與當時的朝廷洛陽形成對立的格局。


4、宋遼時期岐溝關之戰

雍熙三年,北宋三路攻遼。曹彬部孤軍進至涿州,因糧草不濟,被迫撤回雄州。不久後又裹糧再進,被遼以偏師絕其糧道,被迫從涿州撤退,被遼軍追至岐溝關。兩軍決戰,宋軍大敗,傷亡慘重。經此一役,大宋只有守勢,再也無力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而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岐溝關就是涿州郊區的一個小村莊,據現在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說,因為那場戰役以後,他們村的棗樹不長刺,他們村有碑沒有字。具體是不是因為戰爭,誰也不得而知,還是繼續保持神秘吧。


5、雙塔戰爭

涿州的雙塔,始建於遼代。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 曾與兩位身世顯赫的歷史名人發生了碰撞,這兩位風雲人物分別是張學良和傅作義。


涿州雙塔

1927年,以傅作義率領的晉軍為了攻佔北京,在距離北京最近的涿州展開了激戰。傅作義與佔據涿州的奉軍王之佑部激戰兩天一夜,先奪取了涿州城。

隨後,奉軍首領張學良親率大軍將涿州城團團圍住,炮擊古城。當奉軍偵查到傅作義在南塔指揮作戰時,即用加農炮轟擊南塔。一發炮彈擊毀南塔塔頂東南角,一發炮彈擊中南塔後未響,還有一發在加農炮膛內爆炸。

奉軍以為雙塔有佛祖護佑,便停止了炮擊。最後傅作義頑守涿州城三個月,終因彈盡糧絕,不得不降。

當時涿州城內繁華街市化為瓦礫和焦土,涿州的雙塔如今雖然已經被修復,但是歷史印記仍在。

作為一個富饒之地,作為一個首都的緩衝地帶,涿州城一直默默堅守著它應該的職能,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


人傑地靈,燦爛的文明

涿州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土壤肥沃,又是京南重地,邦畿千裡,故自古經濟發達,又因經濟繁榮而又歷史底蘊深厚。

人傑地靈的涿州,擁有盧氏文化、禪宗文化、酈學文化、桃園結義三國之源文化等燦爛的文明。

範陽盧氏宗祠

1、盧氏文化

範陽盧氏,是我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

盧姓,屬於姜姓的分支,是西周開國元勳、齊國首位國君姜尚姜子牙的後代。按照史料的記載,盧姓的始祖為姜尚的第11代孫,因封邑在盧,後世子孫遂以盧為姓。

秦漢時期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後,定居在涿縣範陽,後世遂稱「範陽涿人」,這就是範陽盧氏由來。範陽盧氏是盧氏眾多子孫中最顯赫的一支。

範陽盧氏以儒學傳家,自漢朝至唐朝,湧現出了大量的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自三國時期至宋代,有22人位居宰相,貴為封疆大吏者更超過百人。範陽盧氏在當時被視為一流門第,帝族之女要找範陽盧氏成親,帝族也要納範陽盧氏之女為妃。

始祖盧植,是歷史上配享孔廟的28位大儒之一,名列中華民族古聖先賢之中。他的學生有劉備,公孫瓚等。「初唐四傑」之盧照鄰、「大曆十才子」之盧綸、書畫家盧鴻一等皆出自範陽盧氏。

2、禪宗文化

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教,能在中國生根發芽,發揚光大,離不開這個人,六祖慧能,他是佛教中國化的創始人。

六祖慧能,俗姓盧(又是一個盧氏家族的成員),祖籍涿州市。唐代高僧,世稱「禪宗六祖」。我們聽說過的一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出自慧能大師之口。

據說,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國家圖書館廣場,矗立著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並列為「東方三聖人」。

為紀念六祖慧能大師,始建於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馬坊村東的六祖禪寺,成為涿州市的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


3、酈學文化

什麼是酈學呢?

這要從一個人物說起,他就是酈道元,北魏時期地理學家,散文家,今河北涿州人。

酈道元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遊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參閱了437 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於完成《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

《水經注》節選

這個《水經注》可不簡單。

全書共四十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這部書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優美生動,也可以說是一部文學著作。

由於《水經注》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於是便形成一門學問,「酈學」。

而作為酈道元的祖籍涿州,也因為酈道元的成就而出名。酈道元的故居因此被重新修葺並列入國家文化保護單位,更有用酈道元的名字命名的街道,道元路,作為對先人的紀念。

4、三國文化


涿州劉關張雕塑

關於三國文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中三國時期的西蜀漢王劉備和他的結拜兄弟張飛祖籍都是涿州。

從小就聽著家裡的長輩講著劉備,關羽,張飛之間的故事,如何結拜,如何起義,感覺就像大家親眼見到的一樣。

涿州人都有著一種濃厚的三國文化情結,以至於涿州城內許多地方命名與三國有關。比如桃園路、三義路、三義廟街、三義小學、三義樓、桃園酒店以及桃園聯誼會等。

三義宮、張飛廟、盧植墓、涿州影視城等,眾多歷史遺存、人文景觀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三國文化旅遊目的地,還為當地三國文化的深入挖掘、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載體。

國慶期間,在涿州的博物館裡,就正在舉行著來自日本的學者解讀《三國志》的研究成果展覽。


民風淳樸,寬以待人

說了這麼多的事,我們來說一說涿州的人。

在職場工作了10多年,面試了很多人,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學歷高的,有學歷低些的。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即便不看簡歷,也可以從交談中輕易辨別出來哪些人來自家鄉。

開始我想原因可能是鄉音,但是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普通話教育,加上我們涿州人的本地話和普通話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後來我知道了,是性格,是秉性。涿州人生來的樸實,寬厚的性格是掩藏不住的。

我拿兩個出自涿州的開國皇帝來說一下。

第一個就是劉備

我們知道劉備素以仁義著稱,《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他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影視劇照

對待官員的投降,不降罪於其家屬

夷陵之戰,吳國大都督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於魏國。

依照當時的法規,將領投降敵方後,他的家人是要被斬首的。於是有關部門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卻攔住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不允許追究此事,對待黃權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後來還入了尚書臺,擔任尚書郎的官職。

對待百姓,廣施恩德,收取人心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劉備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但由於劉備捨不得新城和樊城的百姓,於是帶著百姓一起逃走。

有人說劉備虛偽,攜帶民眾是為了掩護自己。這樣說話的人用的現在的狹隘的價值觀去解說古人。先說說當時的戰爭,可以說是很野蠻的。勝利的一方進城後先去拔掉祖宗的牌位,也就是毀壞祭祀。這就相當於拔你的祖墳。然後再屠城,燒殺搶掠。所以當時守城不只是官兵,可能是整個城內的百姓一起。

百姓遇到一個好的父母官,願意跟著他一起逃難。儘管當時很多人勸劉備要放棄百姓,劉備卻說,「幹大事的人必當以人為本,現在人家歸附我,我怎麼忍心拋棄他們而去!」

另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影視劇照

趙匡胤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

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翰林學士王著,原為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臣子。因醉酒而思念故主,當眾喧譁。群臣大驚,趙匡胤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靠近屏風,以袖拭淚,放聲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攙扶出去。

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思念柴榮,應當嚴懲。趙匡胤說:「王著不過是個酒徒。他從前在世宗幕府,我很熟悉他的脾氣。何況一個書生,就算哭念世宗,又能做什麼?」

還有一次,趙匡胤乘駕出宮。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龍旗。禁衛軍都大驚失色,趙匡胤卻拍著胸膛說:「謝謝他教我箭法。」 不準禁衛去搜捕射箭者,以後果然也就沒事了。

能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涿州人骨子裡都流淌著祖輩這樣的鮮血,不驕不躁。

寫在最後

涿州永濟橋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家鄉而喝彩,身為一個涿州人,我很驕傲。再燦爛的歷史都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正在用一種新的方式譜寫歷史。

走過每一條熟悉的小路,親手摸一摸具有千年歷史的建築,感嘆生活的美好,讓我由衷的說一句,我愛你,我的家鄉!

相關焦點

  • 涿州八景,帶你認識不同的涿州
    」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這句詩中的第一州說的便是涿州。涿州自古以來便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而且還有很多美麗風景,其中有八處最為出名,便以此稱作」涿州八景「。涿州八景一、通會燈市涿州古城原城中有夾城,門名「通會」,夾城上有重樓三間,名「通會樓」,俗稱鼓樓。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以鬧花燈展開的場面。涿州的元宵燈會,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 保定市資訊|保定的「天下第一州」,風景真的那麼好嗎?
    保定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保定的「天下第一州」,風景真的那麼好嗎?保定的天下第一州即如今的涿州,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涿州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州」的原因是在黃帝時期,黃帝與蚩尤的大戰發生於涿鹿,後炎帝與黃帝在此地建立了第一個城邦命名為華夏,即後來的涿州,也是天下第一州的最初來源。後來清朝時期,乾隆在涿州題詩一句「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涿州「天下第一州」的名號就由此傳播開來。涿州市的氣候是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區,四季分明,溫差大。如此四季分明的氣候,風景自然也是十分獨特優美的。
  • 涿州:雙塔晴煙古意盎然 歷史故事就藏在這裡
    我的嬸嬸是涿州人,小時候總是看見她周末回涿州老家探親,一來一去就需要一整天。這些年,北京去涿州的交通方便了,開車去不過一個多小時,高鐵半個小時就到,來去探親比去北京遠郊還快。這次,北京的「大七環」將涿州納入其中,嬸嬸聽到後十分高興,終於,「兩個家」變成了一個家。
  • 在涿州尋訪美麗的雙塔和中國最長的石拱橋,感受曾經的天下第一州
    涿州歷史悠久,秦朝已置縣於此。待北京成為都城後,涿州作為京城南下的交通要道,地位相當重要。據記載,明代涿州城樓上就懸有一幅楹聯:「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這第一州指的就是京城南下第一州,可見要日常接待皇帝官員進出京城,涿州的政務確是非常繁忙的。由於往來人員眾多,明清時涿州的街市也相當熱鬧。
  • 保定市資訊|保定的「天下第一州」,風景真的那麼好嗎?
    保定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保定的「天下第一州」,風景真的那麼好嗎?保定的天下第一州即如今的涿州,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涿州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州」的原因是在黃帝時期,黃帝與蚩尤的大戰發生於涿鹿,後炎帝與黃帝在此地建立了第一個城邦命名為華夏,即後來的涿州,也是天下第一州的最初來源。後來清朝時期,乾隆在涿州題詩一句「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涿州「天下第一州」的名號就由此傳播開來。涿州市的氣候是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區,四季分明,溫差大。如此四季分明的氣候,風景自然也是十分獨特優美的。
  • 那座小城——我的家
    都說「回不去的才是故鄉」,可我卻認為,故鄉是你即使回不去,也會心心念念去翹首盼望的地方。我的故鄉是一座坐落在首都周邊的小城,現名「涿州」,曾用名「涿縣」、「涿郡」,也許你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沒關係,我說一個歷史典故你一定很熟悉!
  • 【發現涿州】秋日清行宮——寂寂中的美麗與哀愁
    清代乾隆皇帝在涿州的時候親筆題寫了「天下繁難第一州」的詩句。在我國叫州的城市很多,但只有涿州被稱為了」天下第一州「這也成為了涿州的驕傲,每個涿州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原來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第一站就是位於京南的涿州,在涿州城也存有皇帝行宮,被稱為「涿州行宮」,涿州行宮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景區。
  • 北京周邊遊必去,乾隆稱其天下第一州,千年歷史名城,對外很低調
    北京西南方向100公裡左右,屬於河北保定的涿州市,名氣不算太大但也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對於北京或者保定的上班族來說,周末自駕過去距離剛剛好。我經過涿州三次,其中停留的時間最久的是去年在雄安新區拍照,後來沒有回去北京的車,當時汽車太晚已經停了,火車又沒有票,我只好就到涿州轉車,在涿州停留一晚,第二天改變主意要好好看看涿州,就大概轉了涿州的一些景點。
  • 這個地方人才濟濟,號稱天下第一州,結果是一個小縣城
    走遍祖國大好河山,欣賞無數美景,一路走來,一路成長,河北古稱幽州,在中國行政區劃中一直是一個存在感較弱的省份,自然管轄城市的存在感也高不了多少,今天小編想說一說河北的一個小縣城,號稱天下第一州,劉備、張飛等名人都出生在這裡,但卻很低調,很少有人知道。
  • 其中涿州背景最大,共產生過四位皇帝和韓國總統
    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歷代均為郡、州、縣之治所,政區沿革歷盡滄桑,被清帝乾隆稱作:「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歷史上涿州是「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涿州「以水而得名、以土而稱沃」,物產豐富,頗具特色,其中以「貢米」最為著名。涿州水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產地在水資源豐富的百尺竿鄉「稻地八村」。自唐代以來,均被歷代王朝作為貢米,故又稱「御米」。
  • 中國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卻號稱「天下第一州」,曾走出來兩位韓國總統
    涿州地處京、津、保三角地帶,城區距北京天安門直線距離僅55公裡,毗鄰北京大興區、房山區,東南距天津150公裡,南距保定78公裡,是名副其實的「京畿南大門」。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涿州人確實可以拍著胸脯牛氣地說「哥們我是腳踏京津兩地,俯視京西大府(指京西第一大府——保定府)」。涿州確實離北京太近了,它是因為這個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州」的嗎?這還要從乾隆南巡說起,話說乾隆訪江南回來,路過涿州。
  • 老北京人常說「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
    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蘊,流傳在民間一些短小精悍的俗語,便能夠折射出這種人文歷史。比如,老北京人常說的「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呢?先看「京涿州」。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面積約742平方公裡,三國名人劉備、張飛,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都是從涿州走出來的。從行政區劃上講,今天涿州是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清朝時則隸屬於順天府西路廳。
  • 【040】詩中的涿州---身為涿州人哪好意思不知道呢
    身為涿州人,能好意思不知道嗎~~~☆☆☆☆☆☆☆☆☆☆☆☆☆☆涿州最具人氣的青年聚集地如果你相信年輕人的碰撞會出現最炫的火花如果你相信草根的力量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關注「涿州那些事兒」如果你喜歡,把我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 乘坐高鐵25分鐘,遊古今並存「天下第一州」:離北京近,交通方便
    國慶節去了趟「天下第一州」的涿州市探親及遊玩,涿州市作為縣級市歸河北省保定市管轄,分老城(西)和新城(東)。交通四通八達,離北京豐臺區六裡橋非常近,約70多公裡,駕車約1個半小時;北京西站乘坐高鐵,最快是25分鐘即可到達涿州東站。
  • 老北京人常說「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
    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蘊,流傳在民間一些短小精悍的俗語,便能夠折射出這種人文歷史。比如,老北京人常說的「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京涿州,怯良鄉,不開眼的房山縣」是什麼意思呢?先看「京涿州」。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面積約742平方公裡,三國名人劉備、張飛,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都是從涿州走出來的。從行政區劃上講,今天涿州是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清朝時則隸屬於順天府西路廳。
  • 河北有座縣號稱「天下第一州」,地級市都不放在眼裡,你知道嗎
    在廣闊的華北平原上,河北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縣, 張飛、劉備、還有「旅行祖先」英道元來自這裡,「天下第一州」就是如此, 涿州。涿州市屬於河北省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北位於北京市、南連高碑店市、西界淶水縣、東鄰固安縣,是京畿南門, 涿州靠近北京,位於北京大經濟圈的緊密層,位於北京、津、保三角區的中心地帶,涿州市名優特產有涿州貢米、金線掛毯、知事癲癇面等。
  • 踏入涿州,思緒就被拉進烽火連天的時代!三國遺蹟強調了這個字
    涿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兼涿州博物館館長郝伯洋專程為我們做導遊。涿州是一座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魏晉時名為範陽,唐代稱涿州……歷代均為郡、州、縣之治所。古往今來,涿州名人輩出、燦若繁星。
  • 燕雲十六州之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洲、莫州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在歷史上,燕雲十六州的地位十分重要,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許多文學作品裡都有著描述。打開歷史的捲軸,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燕雲前八州的古詩詞。1. 幽州:今北京《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