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臺北故事館,看到它不想看到的兩岸故事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事館外景。(圖片由本文作者且十提供。)

臺北故事館,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1913年,臺北茶業公會幹事長,大稻埕「永裕茶行」老闆,大稻埕十大茶商之一的陳朝駿,為了招待各界人士,商談生意事項,在劍潭山的南坡、基隆河的南岸、明治橋邊,購地興建了一幢英國多鐸式風格的兩層別墅一一園山別莊。

這幢由日本人和英國人共同設計、與基隆河北岸圓山上的臺灣神社遙遙相對的小樓,造型簡約,色彩明麗,塔樓、煙囪、傾斜的層頂,被譽為童話世界裡的「奶油屋」。

然而,「奶油屋」裡發生的並不是童話故事。當年,往來園山別莊的,都是西裝革履的各國駐臺領事、經銷茶葉的大亨。在那個「茶香歲月」,茶葉的經銷都是茶商公會與各國經銷商直接商談的。甚至,茶葉經銷的稅率也都是茶葉公會與殖民統治者約定的。1930年代前,茶葉是島內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輝煌了半個世紀。可以想見,在這幢多鐸式小樓內,陳朝駿們長袖善舞、把酒言歡,與各國商人、與殖民政府討價還價,籤訂了多少茶葉買賣協議,多少次重新約定折扣稅率。除了商賈與官員,這幢「奶油屋」還接待過文人大家、從大陸來的革命者,孫中山、胡漢民都在這裡留下了身影。所以,這幢現在被稱為「臺北故事館」的小樓述說著臺灣茶香歲月後半場的故事,述說著茶商陳朝駿們馳騁商場的英姿,述說著孫中山們救中國的百折不撓。

臺北故事館,更是一個臺灣近代歷史的見證者。

園山別莊旁的中山北路,是臺北城的一條重要道路,連結著基隆河兩岸的中山橋,在日本殖民時期叫「明治橋」,中山北路當時叫「敕使大道」,它北連1901年由臺灣第四任殖民總督兒玉源太朗為紀念被稱「平臺之神」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修建的臺灣神社,南連總督府。這條清代的官道,也是朝庭官員到臺北府城就任的必經之路。園山別莊1913年始建,1914年落成,日本殖民臺灣已近20年了,那些滲透於山野茶樹叢的抗日軍民的血腥似乎被茶香衝淡了,它當然未能見到近代史上臺灣最悲慘的一幕。它沒有見到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騎著東洋馬沿著清代官道進入臺北府城,沒有見到臺灣的抗日義軍與侵略者的烽火撕殺。在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朗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鎮壓下,臺灣漢族軍民的抵抗進入低潮,1906年,被稱作「生番剋星」的佐久間左馬任臺灣第五任總督,隨即啟動兩個「五年理番」計劃,至1914年太魯閣人被滅族,臺灣少數民族的抵抗也被鎮壓下去。這20年,日本殖民者殘酷殺害了臺灣近50萬人。

這一切園山別莊都沒看見。只是,這並不能削弱園山別莊作為臺灣近代史見證者的地位。1923年4月,當時的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出巡臺灣,臺灣各地興建行宮別墅,迎接太子到來。園山別莊站在明治橋旁,看太子車隊浩浩蕩蕩由明治橋上敕使大道進入臺北城,第二天又由敕使大道經明治橋去臺灣神社去拜謁百白川宮能久親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殖民當局在全臺開展「皇民」教育,參拜日本神社成為風尚。園山別莊目睹一天中十數萬人過明治橋去參拜臺灣神社的瘋狂。然而,仿佛殖民者氣數已盡,1944年10月23日,園山別莊隔著基隆河,看著因飛機失事造成臺灣神社的熊熊大火。

園山別莊終於看到了歷史性的一幕,1945年10月17日,中國軍隊在基隆登陸,踏著明治橋開進了臺北城,被日本殖民50年的臺灣回歸祖國了。

然而,歷史仿佛與喜歡大一統的中華民族開玩笑,園山別莊看著蔣介石的車隊從已經改名為「中山橋」的明治橋開進臺北城。看著美軍顧問團沿中山北路一字排開,它自已也成為美軍顧問團的設施。看著園山臺灣神社廢址上紅牆綠瓦的園山飯店高聳而起,看著因美軍顧問團士兵槍殺「國軍」少校劉自然,憤怒的臺北市民踏著中山橋擁向美國領事館。1970年代末,園山別莊目睹美軍顧問團撤離臺灣,它自已競淪落為路燈管理所堆放雜物的房屋。1986年,它更是用一雙憂鬱的眼神,看著民進黨在園山飯店宣告成立,因為它知道,兩岸對立將發生質的變化,號稱「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將在國家認同上倒退。

臺灣是中國近代史上永遠的痛。由於孤懸外海,在腐敗無能的大清當然的成為棄兒,變為日本覬覦已久的殖民地。日本戰敗,臺灣回歸中國是自然之事,但特殊的歷史遭際又降臨到臺灣,造成中國統一道路的曲折。民進黨的成立,又給這條曲折之路增加了幾許險峻。

民進黨成立以來,高舉「臺獨」大旗,以焦土抗爭之勢,在「臺獨」分子李登輝的暗助下,終於在2000年奪得政權,兩岸關係進入驚濤駭浪期。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斷然拒絕「九二共識」,兩岸過去8年大交流的氣氛也一去不復返。蔡英文對內執行漸進「臺獨」,對外「倚美日抗中」。前幾天,蔡英文接受法新社專訪,競然稱中國大陸是「霸權」,要國際社會共同圍堵中國大陸。臺灣也儼然成為圍堵大陸的前沿陣地了。其實蔡英文真是高看自己了,臺灣永遠是漂浮在大陸身邊的小船,無論在歷史的浪潮中如何載沉載浮,大陸才是它停靠的港灣。

那天,我在臺北故事館的二樓平臺眺望園山飯店,那個被譽為臺北風水之穴的地方曾經是日本殖民政府的官幣臺灣神社,每年的十月二十八日(百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忌日),那裡朝拜的人群總是如浪如湧,是殖民者皇民化運動的重要工具。在皇民化運動的鼓惑下,臺灣有20萬青年參加日本軍隊奔赴太平洋戰場。在這樣的情形下,日本把臺灣人當成日本人了嗎?日本永久佔領臺灣的夢想得逞了嗎?今天,民進黨蔡英文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下,想在中美競爭中漁利,大概更是白日做夢而已。美國圍堵中國,中美兩股巨浪迎頭相撞的地方可能就在臺灣,臺灣經得起這股海嘯而不沉入太平洋嗎?

也許,這經歷臺灣百年風雲的臺北故事館會搖頭、會吶喊,這不是它想看的兩岸故事。它要的是兩岸攜手共圓一個民族振興夢想的盛景。

中美競爭、美國加大遏制中國力度,它絕不是臺灣之福,更不是「臺獨」的戰略機遇。蔡英文民進黨要認清大勢,不要誤判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不要演繹一個臺北故事館不願看到的兩岸故事。(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分布著童話般的建築,被稱為「童話奶油屋」——臺北故事館
    在臺北,有一個坐落在臺北中山區的臺北市立美術館旁,並且鮮明可愛的英國都鐸式建築——臺北故事館。臺北故事館,其舊名是「圓山別莊」,別稱「童話奶油屋」,它是日治時期1914年(大正3年)大稻城知名茶商陳朝駿所建成。
  • 愛在臺灣之臺北主題遊(九十七):臺北故事館
    臺北故事館 臺北故事館   日治時期的1914年,臺北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先生,在臺北圓山基隆河畔,起造完成這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作為貴賓的聚會場所這裡經歷多次轉變,戰後,曾經作為前立法院長黃國書先生的住宅,1979年被臺北市政府徵購,1987年交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管理,於1990年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圓山別莊」調查與修復的工作先後展開。
  • 臺北花博故事館復刻百年前上流生活
    臺北花博故事館復刻百年前上流生活陳文茜:來看下另外一個是臺北市,在五都裡頭可能全臺灣最緊張的是臺北市的選情,蘇貞昌在前一陣子召開他的主要的後援會的時候,蘇貞昌大批臺北市的花博,他說花博花了100多億,事實上花博在這一次6個月裡頭的預算只有85億,另外全部合起來未來的維修費用也只有95億,那麼更重要的是蘇貞昌當「行政院長」的時候
  • 遊臺北故事博物館
    如果你問,臺北最英國的地方在哪裡,我想臺北故事館是一個必然舊名「圓山別莊」的臺北故事館,位於美術館旁,想必許多人經過的答案。中山北路時,會被其極具色彩特色與造型的屋子吸引,活潑亮麗的色彩,搭配英式的建築特色,活像從童話世界中跳脫出來的房子。
  • 覓食臺北: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府中15的名字非常有趣,地點位置就在府中路15號,所以看上去很隨便地就起了府中15的名字,然而因為整棟樓都拿來做了一個「動畫故事館」,所以這名字倒也貼切。作為地處新北市核心地帶的這棟樓,在活化過程裡,它並沒有單純依從區域性的規劃,做一個簡單的社區圖書館或者文創園區,而是既照顧了本來面貌,功能上符合新北市板橋區的藝文活動展覽館,也是臺北一處主題文創園區,用動畫做主題,有自己的特色,還兼容了整個臺北的一個主題性空缺。走進府中15,感覺好奢侈!
  • 「他城我城,文化臺北」 | 童話奶油屋-臺北故事館
    臺北故事館建於1913年,由永裕茶行的陳朝駿出資建造,其中建築設計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擔任,最初的建造目的為招待經商往來賓客。1936年至1945年日治後期,該建築的所有權轉給株式會社南銀行,並在第二系世界大戰爆發後為日本憲兵徵用。     1950年,臺灣省公產管理處將其收為政府所有,並於1954年成為「立法院」院長黃國書私人住宅。
  • 臺北故事館(圖)
    臺北故事館,舊名 「圓山別莊」,位於臺北市圓山東側緩坡的基隆河南岸,北眺臺北劍潭。這是一棟英國都鐸式洋樓的市定古蹟,建築的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因為其有尖塔、銅瓦、塔樓和新鮮的色彩,極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築,因此有「童話奶油屋」的別稱。
  • 周筆暢遊臺灣故事館 臺北歌迷當貼身導遊
    周筆暢遊臺灣故事館 臺北歌迷當貼身導遊周筆暢遊臺北。 周筆暢逛臺北小店。其實在進館之前,周筆暢對場館的預想還比較「保守」:「我當時想的是它就像一座博物館一樣,每一樣東西都是一格一格地放在櫥窗裡面。」但當「臺灣故事館」的真實場面呈現在筆筆面前時,就完全顛覆了她的預想:「沒想到這裡是一個全開放的格局,完全還原了當時的實景,就連磚瓦、雜貨鋪、板凳這些東西也都栩栩如生,很有漫步『時空隧道』的感覺。」
  • 臺灣故事館
    位於臺北車站正對面的臺灣故事館,可是獲得紐約時報推薦、與故宮並列的臺北國際觀光勝地!
  • 「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亮相臺北
    新華社臺北10月10日電(記者彭培根、趙博)積塵的皮箱、臨別的信物、泛黃的照片……10日,「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臺北站在充滿眷村風情的四四南村開幕。一件件帶有時代氣息的展品引來許多遊客駐足觀賞。
  • 臺灣寫真:走馬臺灣「故事館」欲語還休話滄桑
    中新社臺北10月20日電 題:走馬臺灣「故事館」欲語還休話滄桑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走馬臺灣,林林總總故事館,也是一種臺灣文化,有太多的「臺灣故事」需要保存、述說與品味。  臺灣故事館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大至上千平方米的「臺北故事館」、「香蕉故事館」,小到「蜜蜂故事館」、「火柴故事館」,拐個彎,也許又是一份驚喜。
  • 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在臺北盛大開幕
    (臺灣)、臺北市城市發展交流促進會共同承辦的2017海峽兩岸齊文化節,首次登陸寶島臺灣,在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1號館開幕。淄博市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淄博市政協副主席徐培棟,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趙博,淄博市社科聯主席、齊文化研究院院長任傳鬥,淄博市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淄博市臺辦主任王秀輝,淄博市臨淄區委副書記盧華棟,臨淄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玲,淄博市臺辦副主任吳振青,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臺灣地區民意代表蔣萬安,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特聘教授陳復,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等出席開幕式
  • 臺北舉辦兩岸故事影像展 展現不同時期交流樣貌
    臺北舉辦兩岸故事影像展 展現不同時期交流樣貌 2011年07月16日 08:09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北故事屋】到臺北「張爸爸」故事屋來一次奇妙之旅
    僅僅是看到網絡上臺北「故事屋「的平面圖,我就被驚豔到了!據說故事屋的設計請的是臺灣兒童劇舞臺設計高手,花費了近400萬元打磨了600多個故事和道具,只為做一個真正讓小朋友從進門起就感受到充滿故事味的地方。
  • 圖文:讓臺灣人懷舊的地方——臺灣故事館訪問記
    中新社臺北一月九日電 題:讓臺灣人懷舊的地方——臺灣故事館訪問記  中新社記者 陳國明 曾嘉  為讓生活在現代都市的臺灣人能了解臺灣的過去,去年十一月,一個令人懷舊的「臺灣故事館」在臺北忠孝西路一段五十號對外開放。
  • 【茶人茶園】臺灣廖鄉長紅茶故事館
    1999年缷任的廖鄉長從未停下腳步,而是持續推動紅茶產業的永續經營,為了推廣臺灣紅茶文化,他集結各方人士,創立[廖鄉長紅茶故事館],透過說故事方式呈現魚池紅茶的歷史記憶。踏入紅茶故事館,仿佛隨著茶鄉飄進了時光隧道,不禁讓人緬懷魚池鄉紅茶穿越世紀的興衰與感嘆它的再次崛起。廖鄉長紅茶故事館,外觀顯眼,令人不容忽視的氣質白色歐式建築,內部陳設充滿了時光色彩,館內展示安放紅茶生產線及設備,館旁還新建了一家[紅玉的茶茶店],在這裡可以尋求[紅玉紅茶]的身世,感受紅玉獨特的底蘊與花草茶香氛的奇妙結合。
  • 臺北張爸爸故事屋的最棒攻略
    曼竹魚是超級驢友,一年總帶孩子走幾趟長途旅行,她對張爸爸的熱情馬上轉化為想去臺北親臨張爸爸故事館的衝動,並且做出了一份史上最牛攻略。所以,我第一時間要求轉發此文,讓更多愛故事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看到。哪天你們去臺灣,就可以帶這份攻略去張爸爸的故事館好好嘆故事啦!
  • 陳文茜:臺北市府團隊上海歸來 看到了什麼?
    陳文茜:歡迎回到《解碼陳文茜》的現場,我們非常容幸今天要專訪的是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郝市長好?專訪臺北市長郝龍斌  上海歸來臺北市府團隊看到了什麼?陳文茜:好市長剛剛從上海歸來,如果從臺灣跟中國大陸的兩岸的交流來講,最近的法律還沒有完全鬆綁,那你等於是把你的局處首長,我看你們整個臺北市政府都搬到上海去了,幾乎全部都帶到上海去了。
  • 圖文:臺北舉辦「漫畫故事」展 回顧近60年歷史
    「漫畫故事」展 回顧近60年歷史 2003年12月01日 10:41
  • 再去臺北的理由:逛不完的中山北路,藏有太多這座城市的小秘密
    臺北中山北路首先是臺北市立美術館,大家都愛簡稱它為「北美館」。北美館北美館的旁邊,就是臺北故事館。故事館的入口樹立著愛奧尼柱式門柱,塔樓兩端對稱,融合了都鍺王朝和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遠看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夢幻屋,所以又被稱為「童話奶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