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馬山縣一個偏遠大石山區的北屏小學
有5名鄉村教幾十年如一日
無怨無悔堅守在大山裡
他們的奉獻和守護讓大山裡的許多孩子
改變了命運
這裡是馬山縣東部的大石山區——裡當瑤族鄉,全鄉群山環繞,山路崎嶇,自然條件惡劣,曾經被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官員認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在大山深處的北屏村,貧困程度更為顯著,是馬山縣最深度的貧困村之一。坐落在村子山坳上的北屏小學,是村裡唯一的一所學校。現在,學校有5名教師和46名學生,包括有5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
藍美姬老師今年52歲,在鄉村執教已經有30個年頭了。北屏小學始建於1953年,1999年被列入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進行改造。當年學校來了一批鄉村教師,藍美姬就是其中一員。由於深處大山之中,條件艱苦,新來的幾名老師工作一兩年就離開了,而堅守下來的藍美姬也成了一名全科老師,輪流對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多門學科執教。
北屏小學的學生都是來自附近村屯,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因為山高路遠,一些學生要走十幾公裡才能來到學校上學,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採用了寄宿制,全體師生周一到周五吃、住都在學校裡。
在學校裡,藍美姬除了要搞好教學,面臨的工作難題就是留守兒童。因為學生年紀小,父母不在身邊,普遍缺少關愛,放學後藍美姬還要照顧他們生活。有時候,學生晚上睡不著覺,哭著想找爸爸媽媽,藍老師就在宿舍陪著,給他們講故事;有時候學生生病,而家長在外地務工,藍文姬還要帶著學生到鎮上醫院看病,自己先墊著醫藥費。在學生眼裡,藍美姬不僅僅是老師,更像一位媽媽,在生活上給予他們關愛。
和藍美姬一樣,在鄉村執教了24年的蒙旭漢,是土生土長的北屏村人。蒙旭漢告訴記者,40多年前,家裡困難讀不起書,他的叔叔和嬸嬸在北屏小學教書,就帶他來這裡上學。受此影響,初中畢業後,他考上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成了一名鄉村教師。
北屏小學現在任教的5名教師,都是馬山當地人。他們都是從大石山區走出去之後,學到本領又回到大山執教,跋山涉水肩負起鄉村教育事業。現在,他們年齡都是在40歲以上,其中教齡最短的也有15年,年紀最大的也已經有63歲。藍老師說,她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學生學有所成之後,回來看學校和老師,所有的堅守和付出都值得。
記者:周圓曦 見習:陳睿
編輯:崖夢霞
編審:劉昌輝
來源:南寧新聞綜合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