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堅守大山深處數十載,用青春託起明天的希望

2020-12-21 廣西日報

坐落在馬山縣一個偏遠大石山區的北屏小學

有5名鄉村教幾十年如一日

無怨無悔堅守在大山裡

他們的奉獻和守護讓大山裡的許多孩子

改變了命運

這裡是馬山縣東部的大石山區——裡當瑤族鄉,全鄉群山環繞,山路崎嶇,自然條件惡劣,曾經被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官員認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在大山深處的北屏村,貧困程度更為顯著,是馬山縣最深度的貧困村之一。坐落在村子山坳上的北屏小學,是村裡唯一的一所學校。現在,學校有5名教師和46名學生,包括有5個年級和一個學前班。

藍美姬老師今年52歲,在鄉村執教已經有30個年頭了。北屏小學始建於1953年,1999年被列入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進行改造。當年學校來了一批鄉村教師,藍美姬就是其中一員。由於深處大山之中,條件艱苦,新來的幾名老師工作一兩年就離開了,而堅守下來的藍美姬也成了一名全科老師,輪流對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多門學科執教。

北屏小學的學生都是來自附近村屯,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因為山高路遠,一些學生要走十幾公裡才能來到學校上學,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採用了寄宿制,全體師生周一到周五吃、住都在學校裡。

在學校裡,藍美姬除了要搞好教學,面臨的工作難題就是留守兒童。因為學生年紀小,父母不在身邊,普遍缺少關愛,放學後藍美姬還要照顧他們生活。有時候,學生晚上睡不著覺,哭著想找爸爸媽媽,藍老師就在宿舍陪著,給他們講故事;有時候學生生病,而家長在外地務工,藍文姬還要帶著學生到鎮上醫院看病,自己先墊著醫藥費。在學生眼裡,藍美姬不僅僅是老師,更像一位媽媽,在生活上給予他們關愛。

和藍美姬一樣,在鄉村執教了24年的蒙旭漢,是土生土長的北屏村人。蒙旭漢告訴記者,40多年前,家裡困難讀不起書,他的叔叔和嬸嬸在北屏小學教書,就帶他來這裡上學。受此影響,初中畢業後,他考上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成了一名鄉村教師。

北屏小學現在任教的5名教師,都是馬山當地人。他們都是從大石山區走出去之後,學到本領又回到大山執教,跋山涉水肩負起鄉村教育事業。現在,他們年齡都是在40歲以上,其中教齡最短的也有15年,年紀最大的也已經有63歲。藍老師說,她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學生學有所成之後,回來看學校和老師,所有的堅守和付出都值得。

記者:周圓曦 見習:陳睿

編輯:崖夢霞

編審:劉昌輝

來源:南寧新聞綜合頻道

相關焦點

  • 三門峽供水人—大山深處堅守數十年 用青春與汗水守護「生命之源」
    三門峽供水人將「槐扒精神」代代傳——大山深處堅守數十年用青春與汗水守護「生命之源」□黃河時報記者 陰波/文圖距離三門峽市區86公裡的大山深處,原本並沒有路,走的多了,便被槐扒提水管理所的職工踩出了一條追風路。
  • 李喬海:堅守30餘載 用青春陪伴大山裡的鋼軌
    邯鄲工務段微子鎮線路車間微子鎮線路養護工區就坐落在邯長線太行山深處。  微子鎮線路養護工區肩負著邯長鐵路6.6公裡正線、微子車站8條股道10.5公裡線路和34組道岔維修保養任務,是車間管轄線路設備最多的工區。  李喬海是邯鄲工務段微子鎮線路車間微子鎮線路養護工區的一名工長,從青絲到兩鬢斑白,30多年的堅守,李師傅用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陪伴著大山裡的兩條鋼軌。
  • 秦巴大山深處:用青春「點燃」最亮的光
    子夜時分,當多數人享受著難得的團聚,漸入夢鄉,秦巴大山深處的小站,依舊燈火明亮,還有一盞盞微弱的燈光,矗立在股道邊,迎著列車開來的方向。在陝西安康車務段管轄的襄渝、西康鐵路線上,近560餘名鐵路青年分布在500多公裡鐵道線上的38個車站,在春運這個「大忙季」不能回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把青春獻給了一列列疾馳的火車。
  • 一位慈悲為懷的老尼師,堅守大山深處的千年古寺,人稱活菩薩
    在我國大山深處,有一座千年古寺,裡面有一位70多歲的老尼師,雖然她沒有古代大德高僧有名,但是她慈悲為懷,用自己的善心和善行,為我們詮釋裡什麼叫慈悲為懷和大愛,她堅守深山的千年古寺數十載,用自己的菩薩心腸,收留了那些無人照料的孩子,為我們上了一堂感人之課。
  • 秦巴大山深處:用青春「點燃」最亮的光
    子夜時分,當多數人享受著難得的團聚,漸入夢鄉,秦巴大山深處的小站,依舊燈火明亮,還有一盞盞微弱的燈光,矗立在股道邊,迎著列車開來的方向。  在陝西安康車務段管轄的襄渝、西康鐵路線上,近560餘名鐵路青年分布在500多公裡鐵道線上的38個車站,在春運這個「大忙季」不能回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把青春獻給了一列列疾馳的火車。
  • 大山深處的堅守: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
    桃李滿天下40多年過去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走出了鹽井中學的校園,走向四面八方,走進西藏建設的各條戰線,他們很多人都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和中流砥柱。「1995年至2000年,5年間有300餘名學生成為人民教師。目前,有80多名學生和我一樣,成為了學校校長。」「目前,全校有學生1306名, 70%的學生家長是我的學生。」
  • 託起明天的希望
    此外,安徽中煙還積極參與安徽省「為了明天 守護童安」青少年安全素質教育江淮行活動,捐資38.6萬元向楊橋村所有中小學生捐贈愛心安全書包。2020年,楊橋村2名幫扶對象的孩子順利考上了大學,安徽中煙為包括他們在內的19名大學生申請了高等教育助學金,幫助他們實現了大學夢。一條條道路、一盞盞路燈、一個個書包、一場場足球賽……眾多的「一」匯聚成了安徽中煙在教育扶貧道路上的點點滴滴,楊橋村明天的希望正被這點滴匯聚的力量高高託起。(陳浩 姚軍 盛宏陽)
  • "孺子牛"堅守深山14年 甘做大山深處的"野人"
    吳可生和工友一同巡山。從護林員到嚮導、再從嚮導到「碩導」,三種身份集於一身的吳可生用責任和堅守詮釋著對大山摯愛的赤子情懷,帶領一幫護林人兢兢業業地守衛著森林,保護著資溪的生態資源。中午,走到核心區邊緣,十多人打道回府,縣主要領導和客商等7人留了下來,加上兩名嚮導共九人組成一支探險隊,繼續向原始森林深處進發,開始穿越危家坑大峽谷。除兩名護林員外,其他人都累得夠嗆,他們都從未到過原始森林,更別說穿越過驚險的危家坑大峽谷了。累還只是小事,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探險隊沿途不斷聽到黑熊、豹子、野豬等猛獸的吼叫,幾次遭遇毒蛇,吳可生指導大家沉著應對,化解了危險。
  • 堅守大山護林40餘年 奏響護林員的青春之歌
    與之相隨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吹到了大山深處。鄉鄰或選擇外出打工,或大興種養業,或學習技藝。人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多方出擊各顯神通。林場職工同樣面臨去留抉擇,留下自有留下的理由、離開自有離開的原因,皆無可厚非。    最後,這對患難夫妻選擇留守高石坎。即使子女在公路旁新修了舒適的小洋樓,誠心誠意邀請他們回家頤養天年,也被老人婉言謝絕。
  • 大山深處寫青春 赤子熱血書擔當
    大山深深深幾許,赤子心,英雄魂。 船艙村是大椿鄉最邊遠的村,大椿鄉又是修水縣的邊遠鄉。「鄉幹部大會上,樊貞子主動要求去最遠的村,去最遠的貧困戶」,大椿鄉黨委書記晏少兵激動地說,這個有著「女孩的細心,男孩的膽魄」的23歲小姑娘是他「最放心的駐村幹部,最用心的幫扶幹部」。 雅洋村是深度貧困村,所屬的復原鄉位於修水縣的西南角。
  • "孺子牛"堅守深山14年 甘做大山深處的"野人"
    吳可生和工友一同巡山。從護林員到嚮導、再從嚮導到「碩導」,三種身份集於一身的吳可生用責任和堅守詮釋著對大山摯愛的赤子情懷,帶領一幫護林人兢兢業業地守衛著森林,保護著資溪的生態資源。中午,走到核心區邊緣,十多人打道回府,縣主要領導和客商等7人留了下來,加上兩名嚮導共九人組成一支探險隊,繼續向原始森林深處進發,開始穿越危家坑大峽谷。除兩名護林員外,其他人都累得夠嗆,他們都從未到過原始森林,更別說穿越過驚險的危家坑大峽谷了。累還只是小事,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探險隊沿途不斷聽到黑熊、豹子、野豬等猛獸的吼叫,幾次遭遇毒蛇,吳可生指導大家沉著應對,化解了危險。
  • 馬華華:託起青春夢想的「前浪」
    > 原創 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青年們在想什麼,青年們需要什麼,他們在哪裡聚集,他們用什麼方式交流……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是校團委副書記馬華華老師思考並實踐了
  • 大山深處「夫妻哨」的堅守——秦皇島最美軍嫂劉俊蘭
    雖然知道山裡生活辛苦,但劉俊蘭尊重了丈夫的選擇,毅然辭去自己在老家的會計工作,跟著他來到大山深處,把家安在了部隊的哨所上,陪著趙克克守哨、巡線、站崗執勤。  駐哨守山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巡線。  山腰偏僻,上不了淘寶、刷不了朋友圈、去不了電影院、逛不了商場……這樣的生活,劉俊蘭陪著丈夫已經堅守了一千四百多個日夜,從未抱怨過一句。當被問及是否真得能捨棄從前已經習慣的城市生活,還有便捷和繁華時,她總是輕輕說著:「習慣就好。」
  • 四川藏區大學生村官:大山深處的責任與堅守
    四川藏區大學生村官:大山深處的責任與堅守 2015-08-21 11:16:4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阿壩8月21日電 題:四川藏區大學生村官:大山深處的責任與堅守
  • 40載「愛情天梯」:大山深處的「愛情療養」勝地
    當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數十對情侶身著漢服在重慶江津「愛情天梯」景區舉行婚禮。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新華社重慶4月12日電(記者慄建昌 徐旭忠 伍鯤鵬)冒著初春的寒冷,幾對男女沿著數千級的陡峭石階,向大山最高處一路攀爬,希望這段崖壁上的「天梯」,能對彼此的感情做一次「療養」。
  • 大山深處的兄弟們(報告文學)
    劉大校在電話裡向我們求援:他們在大山深處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20罐、每罐1萬立方米的半地下油庫擴容主體工程,別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他們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而且還實現了總後領導要求的「不倒下一個人,不超支一分錢,也要建出優質工程」的目標。想請你們幫我們寫一部電視短片,鼓舞士氣。上級說我們創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蹟!」
  • 致敬,大山深處養路人
    巍巍韶山深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在大山腹地,以路為家,像移動的燈塔,默默地守護著國道241線(原省道247)近9公裡盤山公路的安全暢通。他們是大山深處的養路人。由於離家較遠,他們平時很少回去,一年基本上都在道班,吃飯是自己做。他們有一個女兒,嫁在澠池,一有時間就帶著一些蔬菜和肉來道班看他們。在道班裡,平時吃的蔬菜成了稀罕物,平時多半個月才下山一趟,採購一些容易儲存的蔬菜,再買上一些肉和生活用品以備平時所用。
  • 浙江江山一男子「紮根」大山數十載:從此荒山不再荒
    柴元有和他的大山黃水福攝中新網衢州8月9日電(見習記者 周禹龍 通訊員 姜偉鋒)數十年前,浙江江山市塘源口鄉前墩村一座名為橫坑底的大山前,20歲出頭的柴元有背著鋪蓋數十年後,小夥子成了滄桑的老人,但是他看著身後那滿山的綠葉隨風搖曳,他覺得一切都值了:「我會繼續用青春編織永恆的綠色。」江山,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門戶和錢江源頭之一,自然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
  • 【暖新聞】「知心奶奶」用摯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暖新聞】「知心奶奶」用摯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2018-01-07 10:18:30 來源: 江海明珠網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雖已年過花甲,卻用愛心架起了與孩子們感情溝通的橋梁,用誠摯的慈愛撫慰著那些渴望理解和關愛的稚嫩心靈,他們是孩子的忘年交、
  • 宜君「最美中醫」孫建平:堅守大山深處的健康守護人
    山道蜿蜒盤曲鳥鳴聲聲清脆當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山區走向繁華都市在大山深處卻有一位基層醫生始終堅守支撐起鄉親們健康生活的希望宜君縣堯生鎮衛生院孫思邈中醫堂孫建平院長在三年多絕望的求醫之路中,直到遇見了民間中醫王振中,他們才看到了希望,僅三服藥就治好了他的肺炎,從此中醫的種子在孫建平的心裡慢慢生長。「當時我就覺得中醫很神奇,後來就選擇了當一名醫生。我想用自己的醫術,救治更多的百姓,回饋自己的家鄉。」孫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