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禪宗文化的朋友,多半都知道這一段公案:六祖惠能,大字不識,先請人讀了神秀的偈語,「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然後又找會寫字的人把自己的偈語寫在牆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之後,禪宗大行於中國。
我不是佛教徒,我感興趣的,為什麼「身似菩提樹」最終敗給了「菩提本無樹」?
在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看來,就是「物慾」敗給了「心境」。
修身,更要修心。
而「修心」的關鍵,在於「空心」。套用一個流行的詞,叫做「清零」。
清零的心態非常重要,這是創新的前提。
執著於眼前的罈罈罐罐,你永遠無法邁出下一步。
就像當年的朱元璋,如果他執著於當一個更好的和尚,後來的大明帝國就沒他什麼事。
劉強東如果執著於在電腦城擺一個更好的攤,也不會有京東什麼事。
關鍵時刻的「清零」,不就是「涅槃」嗎?
「涅槃」的含義就是「重生」,跟基督的復活沒兩樣。
這是跟過去告別。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困境,其解決之道往往不是當前狀態的延續,而是重獲新生。
這才是「菩提本無樹」的含義:你眼前的「樹」,只是一個幻像。
把心「空」出來,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才知道幻像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有另一個世界。
西諺說,「上帝關上了一扇門,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但如果你的心是「滿」的,那扇窗你永遠都看不見。
但這些,是禪宗大行於天下的全部嗎?
當然不是。
我們換一個思路,可口可樂風行於全球,是因為它好喝嗎?
起碼可以說,不全是。它絕對不是全世界最好喝的飲料。
那它怎麼風靡全球的?
你隨便去一個便利店或超市看看,就能知道它強大的鋪貨能力。
惠能打掉了修行過程中最不利於普通人接受的「時時勤拂拭」,那多累呀!「本來無一物,」你只需修心,到了這個境界,自然就惹不了「塵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放下屠刀修行30年成佛」,哪個更有用?
你的口味能夠被勞苦大眾輕易接受,就具備了強大的鋪貨能力。
這才是傳播的秘訣。
這不就是新時代的「群眾路線」麼?
「菩提本無樹」走的就是群眾路線。
無論你身處何種行業,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就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過去是這樣,將來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