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弗:穿越廢墟與迷津的藝術鏡像

2020-12-16 新京報

《七重天塔》,基弗。

《瑪格麗特》,基弗,1981年。

《火與廢墟:基弗藝術札記》作者:林賢治 版本: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8年1月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德國當代藝術家,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作品主題晦澀而富含詩意,大量運用油彩、鋼鐵、鉛、灰燼、感光乳劑、石頭、樹葉等材料,隱含一種飽含痛苦與追索意味的歷史感。代表作有《聖像破壞之爭》《鉛鑄圖書館》《瑪格麗特》等作品。

安塞姆·基弗是德國著名畫家,是一位偉大的記憶者。他一直專注於表現德國的文化命運與納粹遺產,常常被稱為「德國罪行的考古學家」、「第三帝國廢墟上成長起來的畫界詩人」。基弗的作品,其畫內畫外的戲劇性衝突挑戰著我們的智識和悟性,一種粗糲蒼涼的詩歌精神與深刻審慎的歷史與文化思考貫穿始終。

林賢治先生的《火與廢墟:基弗藝術札記》,以詩化的語言解析了基弗繪畫技術語言的物質構成及其彼此之間飽含隱喻色彩與複雜精神的內在關聯,進而將廢墟美學的拷問機制滲入到納粹時代的各個角落,使戰後的倖存者能夠帶著深刻的存在之思,直面「一種地質學式的歷史」,審視國家意識形態的黑暗與專制的血腥,穿越現實與價值混亂的迷津,從而走出廢墟。

對人類貧匱處境的揭示,詩者從未缺席

二戰之後,人類的良知或命運似乎仍處在一個被各種暴力與科技綁架的時代。面對歷史之惡與時代大組織性的野蠻,面對烏合之眾的沉淪和逍遙,哲人一直在反思、在批判,詩人和藝術家們也一直在追問、在懺悔、在表現,在他們的精神視野中,對於人類貧匱處境的深刻揭示,他們也從未缺席,無論是一戰後T·S·艾略特的荒原感,還是二戰後安塞姆·基弗的廢墟藝術,都令人震撼地指證了人類現代史中那災變發生的可怕路徑。

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林賢治先生,曾目睹過無數政治運動,他對烏託邦與革命學說進行了不倦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在廣博而嚴謹的治學中,他不期與安塞姆·基弗那異端的藝術精神靈犀點通,產生了強烈共鳴。相較於他的大量人文思想研究性作品,這部釋讀基弗藝術的長篇札記《火與廢墟》,是他帶著一種少有的心靈激情,將學術性的開敞冥思與詩性的嚴峻高蹈緊密融合的語言結晶。

他的筆觸是冷峻的、雄辯的,也是動情的,有溫度的,他像一個靈魂的探險者,攜帶著感光自如的廣角鏡,一步步潛入基弗的畫像迷宮,又破解著這個迷宮。這是困難的,因為對基弗藝術的解讀或闡釋是一種跨界的、極易在其魅惑多變的風景中迷失思想蹤跡的精神之旅,這需要一雙通靈的眼睛,也需要一對特別驚警的、善於傾聽的耳朵。但林賢治先生以一個考古學家的耐心和一個詩者的激情與智慧,對基弗的藝術生涯和重要作品進行了結構化的詩性追述與梳理,及深入制度與人性肌理的剖析。基弗作為一個勤謹地表現德國現當代敏感政治主題與時代晦暗癥結的世界級藝術家,其作品的政治性、詩意、社會責任與宗教氣質對林賢治先生來說,也許特別具有比照、啟發的意義,自然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火與廢墟》是一部對基弗藝術精神的詩化評傳。林賢治先生的詩性敘事打開了一扇基弗藝術的玄妙之門,其豐贍的語言與基弗幽邃的構圖產生了一種緊密的互文關係。基弗對大屠殺場景碎片的鉤沉記憶,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觀念性反思,對蒙難的所多瑪城禁律的詰問,使易感的詩人對政治與語言的倫理產生了深刻的懷疑。在正義之舟漸次拋錨的地點,在海德格爾都已迷失、打折的那些存在與時間,我們應該審慎地回望來路,跟上藝術家與詩者前行的節奏。

歷史的內臟在燙傷的書頁間錯動

基弗的作品勇於直面德國現代歷史的災難性記憶,充滿了政治反思與見證的色彩。基弗自己認為,他的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工作,其政治性意義僅是「喚醒記憶」與「改造自己」,「不是為了改造政治」。基弗的一些還原納粹歷史場景的異端實驗性作品,曾經在歐洲藝術界產生了倫理認識上的爭議,但基弗為自己辯護說:「我的作品絕無納粹思想」,他說,他之所以要再現歷史,是為了「對他們重新度量,是為了更透徹地理解人類瘋狂的內在頑疾」。

他在沉重的物質材料中尋找著抽象與精神性的東西,一邊解構著歷史,一邊在價值的矛盾中縫合思想與宗教的複雜觀念。他描畫變形向日葵垂拂下的橫陳者、瀕死者,畫下夢見星星墜落的酣睡人,畫下飛機(鷹)與巨蛇在黑暗的雲杉林裡掙扎,以此追蹤那些無處引渡的飛翔的重力。在貨櫃與混凝土之間,那些液態樣的鉛如鈍痛的歷史在燙傷的書頁間錯動,我們只能屏住呼吸、充滿畏懼地靠近它們。

基弗勾畫布置的那些木質塔樓,金字塔,星座,隕落的星星,天梯,洞窟,熾燃的密林等等——這都是另一種通天塔的重建嗎?如果帶著狐疑的目光觀看基弗的《七重天宮的塔》的複式空間構築,還有飄掛著天使空裙序列的懸梯,我們會詰問——這些由基弗苦心建構的變形居所與詭譎觀念,在皺縮的時光中都葆有繼續挺立的根據和力量嗎?這一種由二手起重機打撈的存在,是否能夠繼續平衡或寄寓人類最後的渴望或信仰?

當代繪畫已經無法再次逃向自然。藝術家眼中的自然,被物質之靈所充滿的自然,原本是一座神殿。應該說,人類在建構實存而廣大的屋宇之時,也同步虛構著人類精神迷幻的圖景。上帝失蹤以後,自然的神殿也隨之倒塌,撒旦在二十世紀不斷出沒,在自然和人的內心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廢墟。基弗的「殘餘美學」抓住了這個時代的痼疾,其空間裝置藝術將已受難的自然劇烈變形,轉換為非人間自然物的另類綜合場景,過往的風景與新的時間在喑啞的抽搐中破碎了,自然人、遵循神的意志的人在其中無從安置,與歷史一道,他們已退化為一種扭曲的影子或觀念,各自隱匿於無機物主宰的廢墟或灰燼之中。

我們沮喪卻不能逃離這樣的處境——人類的居所、行動及其言語、圖像已經沒有了可延續、可伸展的未來,目擊我們置身其中的城市廢墟與心靈廢墟的諸多片段,我們感到這個世界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慰藉的——這應該也是基弗和林賢治所深為憂慮的。

我想,他們都從保羅·策蘭的《死亡賦格》中找尋到一種痛苦的呼應或見證,他們也從策蘭的語言礦床的鍊金韻律中,諦聽到了一種無解的或絕望的愁思與回聲。基弗獻給策蘭的大量畫作及裝置作品,浸透了策蘭的語言底色和精神元素,也正貫穿了這種無處不在的鉛灰,不停地在基弗的畫作與策蘭詩歌的語詞中彌散,並把他們對人類、對猶太人悲劇性命運的憂思與祈禱緊緊纏裹在一起。

只有藝術家和詩人會獨留岸上

無論現實是荒原、廢墟,還是灰燼,對抱有宗教情懷的藝術家和詩人來說,一種祈禱的、自我救贖性的工作不會中止,他們在內心依然會暗自叨念——那種絕境般的、非人的存在狀態,應該不會是精神的熱寂之所和死亡的絕壁,它們應該會孕育一次重生,以使他們完成一次內在的穿越。這也是他們躲在各自的角落,對質於各自的時代,默默操持著自己耽愛的語言材料,始終不渝地建構各自的藝術空間的最後信念和依據。因為他們的全部身心早已被藝術和良知所佔領——那是審美的地區,一種高於大地和人類的純粹之神明,總會在危機的時刻對他們的靈魂發出必要的指令。

事實上,基弗對充滿廢墟的時代境況並非全然悲觀。他說,廢墟中「有巨大的財富,有豐富的物質,有豐富的可能性……廢墟與自然一樣富饒充盈。廢墟本身就是真正的奢華。」我祈望,廢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普遍傷口,也許真的會孕育出另一次生機,也會迎接一種新的治療。基弗對他所迷戀的廢墟與毀滅主題的加工,使我不得不反覆凝神注目那些從廢墟中升起的草葉和星辰——那是一種新的希望與可能性?如「蕨類的秘密」依然會在湮沒中升起,沉落,再升起?

基弗覺得藝術猶未沒落,或者說將落未落,「世界在詩歌中」(基弗),藝術和詩歌似乎還有一絲力量去抵抗廢墟對人類僅存的一些偉大精神或實存的消解。林賢治先生在《火與廢墟》中好像也在對我們說:廢墟與灰燼都是黑暗的表象,沒有誰能夠背叛時間的法則,在世界的盡頭,也許只有藝術家和詩人會手握破鏡,獨留岸上……

而我們的問題是,基弗藝術那「解蔽」的神秘化,即使擴展了我們內心的自由,但並不能使我們規避荒謬而無情的公共現實。我們已經聽到一種「數碼集中營」(基弗)時代那加速到來的腳步聲了,應該說,一種新的廢墟我們已無法拒絕,它已巋然矗立在那裡,我們要麼穿越,要麼沒落!也許,我們只能在更深的屈辱與恐懼中,心系並遠握這些詩者,低詠或撫觸那些風中的詩句,那些多變的圖像!

□野梵

相關焦點

  • 李自健美術館迎來「基弗藝術大展」 「鉛旗」系列作品總重達3300公斤
    當代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巨匠——安塞姆·基弗規模空前的回顧性大型個展,在李自健美術館開幕。安塞姆·基弗被稱為「成長於第三帝國廢墟之中的畫界詩人」,展出作品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為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大師、世界藝術泰鬥——安塞姆·基弗,他對世界當代藝術和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均具有深刻影響。在德國貝爾藝術中心的強力推動下,2016年11月,安塞姆·基弗的作品首次大規模進入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基弗在中國」巡展的序幕。繼南京、濟南等地美術館的成功展出之後,「基弗」又來到長沙李自健美術館,並更名為「基弗藝術大展」。
  • 安塞姆·基弗|在廢墟中旅行的藝術家
    一方面,在基弗作品中出現的風景大多都是廢墟和荒蕪之地;另一方面,古代文明廢墟是基弗作品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基弗作品的外觀滄桑灰暗,肌理斑駁艱澀,裡面暗藏了傷痛的回憶與戰後的德國文化。基弗於1991-1993年到墨西哥、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旅行。1996年以後,基弗創作了一系列關於描繪文明遺蹟的作品,和那些被毀滅的納粹建築相比,這些建築是真正的廢墟,它們本身烙有時間流逝的痕跡。這一刻,永恆和瞬間、高貴和卑微、經典和平庸之間的界限在基弗作品廢墟似的表面被模糊,觀者獲得了更廣闊的思考。
  • 以廢墟藝術引領藝術轉型
    宋永平、楊重光、艾松、譚勳、邱軍、李泊巖、盧琳等十多位以廢墟藝術為主題的藝術家受邀與會,從各自不同的藝術視角介紹了自己的藝術面貌和藝術觀念。藝術轉型已經成為藝術界的一個焦點問題,大家都在翹首企盼新藝術時代的到來,但這似乎是最難把握的最近的未來。廢墟藝術由此呼之欲出。
  • 9月29日起去李自健美術館看「基弗」 四大展廳同展陣容空前
    (當代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巨匠——安塞姆·基弗規模空前的回顧性大型個展將來到長沙。)均由 通訊員 供圖)  作為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大師、世界藝術泰鬥——安塞姆·基弗,他對世界當代藝術和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均具有深刻影響。在「德國貝爾藝術中心」的強力推動下,2016年11月,安塞姆·基弗的作品首次大規模進入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基弗在中國」巡展的序幕,展覽獲得熱烈反響,盛況空前。
  • 散文:迷津自渡
    迷津自渡文/香襲書卷倘若生活是一條漫長的河流,我們就是那艘水面上飄搖的小船。在搖曳不定的生活中,被各種世事拍打,向著生命的彼岸而去。我總是會在某一個時刻,進入那種生命迷茫的狀態。一個人跌跌撞撞地摸索著,腳下是無法預知的路途,周圍有荊棘密布,也有鳥語花香。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穿行而過,可是孤獨依舊。
  • 朱婷輪休斯洛特耶斯29分冠全場 土超瓦基弗3-1恰納卡萊
    接下來,雙方打得非常膠著,比分交替上升,得益於恰納卡萊的失誤,瓦基弗銀行以17-15領先,羅賓遜一傳波動,恰納卡萊以22-20超出比分。關鍵時刻,斯洛特耶斯扣球得分,圖格巴攔網建功,瓦基弗銀行將比分追至22平。恰納卡萊浪費了兩個局點,瓦基弗銀行也浪費了一個局點,27平後福爾曼扣球得分,阿里索伊發球直接得分,恰納卡萊以29-27拔得頭籌。
  • 藝術VS商場:「鏡像」藝術展亮相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
    2017年首屆「鏡像」由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與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聯合呈現,由UCCA副館長尤洋和青年收藏家、上海愛琴海公共藝術項目負責人車宣橋聯合策劃。「鏡像」邀請了20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根據愛琴海購物公園的地緣環境和空間結構創作了25件專屬公共藝術作品,作品包含了繪畫、裝置、影像、場地特定藝術等作品類型。
  • 剷除"廢墟塗鴉"無關藝術關乎安全
    【相關新聞】委員熱議"廢墟塗鴉一夜之間被剷除" 建議開闢塗鴉牆   上海市靜安區康定路600弄拆遷基地廢墟上的塗鴉突然走紅,一夜之間又遭剷除。靜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康定路600弄動遷基地尚在拆除中,出於安全考慮,不建議前往現場圍觀廢墟塗鴉。(1月25日《新聞晨報》)  街頭塗鴉是自由表達的藝術,不需要受固有理論或標準的束縛。它是城市的風景線,有時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它給城市帶來的是新鮮感和活力,而不是視覺汙染。特別是,塗鴉拉近了藝術與公眾交流的距離,雖然還屬於相對較為小眾的文化,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接受。
  • 如何在廢墟上創建藝術攝影
    在廢墟上拍攝的照片是時尚的,不尋常的和原始的。這種想法的缺點是,並非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而且並非每個模特都同意在廢棄的建築物中攝影。另一個問題是缺乏照明。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練習新的攝影類型,然後邀請認識的人扮演模特的角色。
  • 李輝:廢墟之美,穿越千年
    行走世界,我總愛佇立於廢墟面前,注目凝望。廢墟看似殘缺與寂寞,它們卻有另外一種穿越千年歷史之美。這種美,在於蒼涼,在於與歷史遠景的銜接。廢墟,在我眼中,就是另外一種刻骨銘心的美。二十幾年來,我去過不少廢墟。
  • 朱婷輪休 瓦基弗銀行3-1逆轉恰納卡萊,耶斯29分羅賓遜14分
    北京時間2月11日19時,土耳其女排超級聯賽第19輪迎來一場焦點大戰,由中國女排隊長朱婷所效力的瓦基弗銀行客場挑戰恰納卡萊。最終雙方經過4局鏖戰,瓦基弗銀行以3-1的比分取勝。4局比分分別為29-17,15-25,20-25和14-25(瓦基弗銀行在後)。
  • 超弦、神秘符號、命運三女神、戈耳狄俄斯之結 | 基弗個展
    Photograph: Martin Godwin/The Guardian當基弗在畫廊的一面牆上緩慢而仔細地題下展覽標題:「超弦、神秘符號、命運三女神、戈耳狄俄斯之結」(Superstrings, Runes, the Norns, Gordian Knot)時,這場展覽亦正式開啟。
  • 球迷竟齊聲讓朱婷回瓦基弗銀行隊!天津女排之旅她遭遇了什麼
    但是沒想到球迷竟然齊聲讓朱婷回瓦基弗銀行隊,為何會這樣呢?朱婷的實力毫無疑問是非常強悍的,她有著世界第1女攻手的稱號,作為中國女排的隊長,他帶領中國女排在國際賽場上多次斬獲冠軍。憑藉著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她徵服了無數人成為國際排壇的風雲人物。歐洲不少頂級豪門球隊都想招攬朱婷,此前她就加盟到歐洲傳統強隊瓦基弗銀行隊。
  • 瓦基弗銀行打進2018世俱杯決賽
    在主場,瓦基弗銀行贏了!——是的沒錯,首次舉辦世俱杯的中國,迎來的是自家人朱婷!她的球隊瓦基弗銀行隊,就是中國球迷支持的主隊。為她們助威、吶喊,給朱婷喊好。在遙遠的中國,土超勁旅享受著主場的待遇。甚至比她們自己的主場,更熱烈。而獲勝的朱婷,賽後又蹦又跳,開心的像個孩子!
  • 電影《郊遊》:澆築在廢墟上的藝術構圖
    電影看完,觀眾腦海裡留下的是澆築於廢墟上的幾幅凝重的美術作品。邊緣:是不是苦難的盡頭《郊遊》的畫面構圖多數呈現非人中心化、人物邊緣化的特徵。他們是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群,是怪獸身上一根不起眼的毫毛,是一堆廢墟上流浪著的微塵。再大的空間、再大的城市,也沒有他們的立錐之地。大與小、遠與近的強烈反差繃緊了觀眾的心智,震撼著心底的悲憫與良知。細看這些構圖,鏡頭的呈現極像城市角落攝像頭的傲慢俯視,在監控中生活的人們成為畫面裡卑微的囚徒。
  • 瓦基弗換個接應要用100萬歐元,朱婷身價又要暴漲
    土超決賽第一場也已經過去,朱婷用25分幫助瓦基弗3比0橫掃伊薩奇巴希,離聯賽冠軍更近了一步。朱婷如果順利拿到此次聯賽的冠軍,身價必定會再次上漲。本來已經150萬歐元薪酬的朱婷,據說工資要漲到160萬歐元。但是現在朱婷身價又要暴漲,只因世界排壇傳來消息,瓦基弗要用100萬歐元挖來坦達拉代替接應斯洛特耶斯。
  • 土超女排聯賽轉會消息爆出,瓦基弗銀行大換血,好在奇哥已續約!
    北京時間5月6日,距離土超女排聯賽的結束還不到12個小時的時間,但球員的轉會消息一股腦的爆出,土超女排聯賽伊斯坦堡的三支豪門簡直是大換血,瓦基弗銀行、費內巴切、伊薩奇巴希都進行了大幅人員的變動。拉西奇續約伊薩奇巴希的本土主攻梅裡哈確認離隊,這位土耳其第一主攻終於如願以償加盟了瓦基弗銀行,另外伊薩奇巴希還引進了兩名副攻,分別是埃爾古爾、居維利。
  • 德國藝術家在古希臘廢墟裡布置現代藝術
    當地時間2018年7月31日,希臘Kagkatikas,柏林藝術家thomas granseuer和tomislav topic在希臘亞德裡亞海廣闊的海岸上創作了他們的最新藝術作品。這個來自德國的藝術家二人組被稱為quintessenz,專注於製作「以色彩創造空間的藝術」。
  • 星太奇:奮豆穿越「仙女廢墟」驚現美少女?老爸生死營救成為難題
    上回說到星太奇帶來可以穿越的機器,於是大家分別輸入不同的夢想,用心體驗這次完美的旅程,高茜看到T形舞臺感動落淚,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更重要的是要為圓夢付出努力。 星太奇:奮豆穿越「仙女廢墟」驚現美少女?
  • 浸水廢墟怎麼打 浸水廢墟詳細攻略再回顧
    浸水廢墟怎麼打 浸水廢墟詳細攻略再回顧 發布時間:16-06-26 14:5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