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納蘭春蠶
很多朋友都讀過這樣一首詩,簡單來看是首謎語詩,謎底是「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首詩被收錄在不同年代的人教版、語文版(A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同一首詩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竟多達三種作者署名!
署名一:佚名。這樣處理本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可惜「人閒生是非」,就有這麼一群沒事找事的教材編纂者,非要給這首詩冠上具體的作者名。我想可能是教材編纂者為了尊重詩歌的原作者才署上名字的(見署名二、署名三),這個初衷本來挺好的,但您給署錯了名字,效果就適得其反了,變成了對原作者的不尊重。
署名二:唐代大詩人王維。原因聽起來十分可笑,教材編纂者根本就沒核對王維的詩集,只是覺得王維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加上這首詩的風格跟王維《鳥鳴澗》頗為相似: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只要我們翻看王維的《王右丞集》,就會發現詩集中並沒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所以可以肯定不是王維寫的。遍查《全唐詩》也沒有找到,基本可以排除是唐人的作品。也就是說,這首詩連「唐詩」都算不上。
署名三:清朝高鼎。高鼎有一本《拙吾詩稿》,雖然這本詩集我至今未見全本,無法完全排除出自其手的可能性。但從現有資料來看,他的代表作品只有《村居》、《早行》、《懷李嘯雲》、《虛堂》、《偶書》、《秋宵懷湖上》六首詩而已。尤其下面這首最為著名:
清·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巧合的是,高鼎的這首《村居》,由於詩歌題材非常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所以常被收錄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那麼《畫》的作者署名高鼎,極有可能是教材編纂者將《村居》跟《畫》這兩首詩弄混淆了,張冠李戴出現了錯誤。
那麼這首詩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誰呢?有人發現南宋道川禪師寫過一首類似的詩作: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
這詩是一首蘊含禪理的偈頌詩。大致意思類似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禪機佛悟。原載於南宋道川禪師所著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頌》,即《川老金剛經注》,後被多種《金剛經》批註本所轉錄。
誰才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真正作者呢?樓下說出你的答案吧!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版權聲明】此文系本人「納蘭春蠶」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及連結信息,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