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罕見開放交流:看清臺積電,才能看清華為的實力

2020-12-21 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  倪雨晴   臺積電攝乎兩個商業主體之間,登上了世界舞臺。

1、「有一個總統把世界搞得很悽慘」

6月18日,臺積電在上海舉行2019年技術研討會,首次對大陸媒體開放。這也是近十年來,臺積電罕見地和大陸媒體交流,向來低調的臺積電也進一步走向開放。

尤其在當下中美貿易持續摩擦的特殊階段,半導體製造巨頭臺積電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因為它牽動著產業鏈上下遊的命脈。

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臺積電在製造領域一騎絕塵。

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Q2季度全球TOP10晶圓代工廠榜單中,臺積電以75.53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49.2%,幾乎佔據半壁江山;三星以27.7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二,市場份額18%。

臺積電在科技圈中地位如何?看看美國科技大咖尼古拉斯·內格羅蓬在和任正非的對談中是怎麼說的:

「我們(美國)不是半導體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了,我們沒有辦法使用半導體的優勢去使得中國屈服,目前臺灣在半導體是領先的,蘋果的CPU都是在臺灣生產。」他說的這家臺灣公司正是臺積電。

不論是蘋果A系列晶片,還是華為麒麟980、高通驍龍855等晶片平臺,都離不開臺積電的製造工藝。因此,華為事件一出,臺積電產業地位的重要性更為人熟知,其名號也進一步在國內普及。參加研討會的不少業內人士向21Tech記者感慨,近期臺積電頻頻見諸報端,以前都很少見到。

此番摩擦,也讓普通大眾的關注度轉移到高科技行業上,而半導體行業在美國禁令下依舊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原本業內預計2019年上半年半導體回暖,很可能時間要延後。在當天的會議上,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就說道:「有一個總統把世界搞得很悽慘。」

產業界反對美國做法的聲量也越來越高,在研討會上,臺積電一直在強調的就是合作共贏。

一個小細節是,在發布會籤到現場,臺積電特別為華為(包括海思)單獨留了一條通道。

6月19日,又傳來Arm的表態,Arm總裁兼營運長格雷厄姆·巴德(GrahamBudd)在接受《財新》採訪時談道:「我們正在評估各種可行的方案,並積極地跟各國的政策制定者、Arm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海思等溝通,希望此事能儘快得以解決。」他希望全球供應鏈能繼續存在下去。

包括臺積電、Arm、華為在內的半導體企業高層,都在不斷重申全球開放合作的訊息。

2、工藝怪獸和摩爾定律極限

除了傳遞合作共贏的理念,臺積電還重磅公布了接下來的技術路線圖景。

首先是已經量產的7nm(納米),魏哲家介紹道,目前世界上的7nm晶片都是和臺積電合作生產的,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大規模量產7nm產品的晶圓代工廠。

自去年開始量產以來,7nm工藝的營收和產能不斷增加。據介紹,2019年臺積電7nm產能預計有100萬片,鋪開來長達300公裡,大約是上海到臺灣一半的距離。

2019年,在7nm之外,臺積電還將導入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EUV)技術,量產7nm+工藝。

接著就是5nm,魏哲家說道:「現在5nm的生態已經完成了,可以在5nm的基礎上設計產品,已經有客戶設計好了,明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就開始量產。」

對於5nm的應用場景,臺積電目標鎖定具有高成長性的5G與人工智慧市場,當前5nm製程已進入試產階段。

同時,臺積電的6nm也將在2020年量產。按照今年4月臺積電發布的公告,藉由目前試產中的7nm強效版(N7+)使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所獲得的新能力,6nm技術的邏輯密度較7nm技術增加18%。

臺積電預計6nm於2020年第一季進入試產,支援多樣化的產品應用,包括高階到中階移動產品、消費性應用、人工智慧、網通、5G基礎架構、繪圖處理器、以及高效能運算。

令外界疑惑的是,為何在7nm和5nm之後又推出6nm。對此,魏哲家解釋稱,因為臺積電對EUV技術掌握得更好了,而6nm可以應用7nm米、5nm的技術,得到更好的表現。

集邦諮詢(TrendForce)分析師陳彥尹向21tech記者分析道:「6nm是基於7nm先行工藝的升級版,裡面有如部分設備等技術可以共用,因將線寬做得更窄而提供比7nm更好的performance。相較之下,5nm技術與先行7nm技術的差異較大,其產能、是常見的互通性也較低,因此看到6nm、7nm同放中科、5nm放南科。6nm主要是針對現有7nm的客戶提供多一個方案,尤其是尚不能直接負擔5nm技術的客戶。」

對於近期盛傳的臺積電研發2納米支持,臺積電內部人士向21Tech記者澄清道,臺積電並未官方發布這一消息,目前只是在臺灣總部新竹工業園區附近爭取新的土地來建廠。當然對於臺積電來說,3納米、2納米是研發的方向,但未來是否稱之為2納米都還沒有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邏輯晶片,臺積電還具體介紹了封裝技術和射頻、模擬技術。臺積電一直專注高端的封裝技術,此次還特別提到了3D封裝計劃;在射頻晶片方面,臺積電已經布局了WiFi、毫米波、以及射頻SOI。據介紹,2020年下半年,臺積電將推出7nm的射頻工藝。

可以看到,在臺積電未來的製程工藝規劃中,5G和AI是兩大重要方向,新興的AI創業公司等也加大了AI晶片的需求。前述內部人士介紹道,去年臺積電有481家客戶,平均每個禮拜多一個客戶,但是一年內整體增加20多個客戶,因為客戶的需求都在動態調整中。並且,會有單獨的團隊來針對創業公司的需求進行合作。

此外,在產能方面,臺積電每年都在增加,魏哲家介紹道,最近增加的是在南京的十六廠,生產16nm工藝。臺灣全新的18廠用來生產5nm產品。

當前,臺積電每年可以生產1200萬片的12寸晶圓,1100萬片8寸晶圓,每年增加產能14.3%。魏哲家談道:「最近有客戶和我們要產能,感到害怕又高興。過去5年臺積電投資了500億美元,今年投入也將超過100億美元增加產能。」

憑藉著工藝的領先,臺積電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無霸,而隨著7nm、5nm、3nm、2nm的遞進,一直縈繞著行業的問題是,摩爾定律還能持續多久?摩爾定律的兩大挑戰——發熱功率難題和量子效應會在何時到來?臺積電多位專家告訴21Tech記者,摩爾定律的周期還很長,臺積電的研發實力很強大,工藝越難,臺積電優勢反而越大。

3、位於俯衝帶的臺積電

眼下,臺積電技術路線已定,卻還要面對政治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

6月5日臺積電股東大會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表示,高端的智慧型手機賣得比較不好,存貨較高,所以上半年比較疲軟,我們希望下半年可以有比較好的成長。他也表示,美國官員絕對沒有直接到臺積電來磋商關於華為出貨的事情。

對於華為事件,目前臺積電正常供貨。而前述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臺積電一直以來都有出口管制方面的完備體系,對於美國禁令,對臺積電來說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來自美國的技術佔比是否達到25%,公司一開始就對此進行過確認。

而在博弈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臺積電在產業上的特殊地位。臺積電攝乎兩個商業主體之間,登上了世界舞臺。

1987年,56歲的張忠謀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公司——臺積電。從此以後,原先半導體巨頭集中化的IDM模式被打破,進入專業垂直分工的階段,而臺積電成為晶圓代工製造界的霸主。直至2018年,88歲的張忠謀將臺積電交棒給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

張忠謀對商業模式的革命性創新,為想進入半導體行業的企業降低了門檻,就像是衣服設計出來後,別人可以幫你生產,如高通、ARM、華為海思等就可以專注於設計。

臺積電的客戶來自全球,它既不是完全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技術又不是完全依賴美國。臺積電就像是一個技術中轉站,它不是技術的源頭,卻是技術的重要閥門,甚至是全球半導體的技術閥門。最上遊的設備材料技術不在這裡、下遊市場也不再這裡,但是產業鏈基本都需要經過臺積電這個節點。

從地緣上看,中國臺灣地區處於世界半導體的俯衝帶上,在這片太平洋技術俯衝帶中,還包括日本、韓國。由於半導體的複雜度、產業歷史原因、高度技術投入,形成了這個亞洲產業俯衝帶。

在亞洲俯衝帶上,臺積電崛起的一個大背景是亞洲四小龍的騰飛,彼時大量人才引進、西方留學興盛、高水平的教育,都是其半導體發展的重要基礎。第二個背景則是之後中國這一最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沒有下遊的需求,上遊也不會快速發展。

2018年,張忠謀提及,臺積電面臨「大市場國家的國家主義」的挑戰。一年之後,中美之間再生摩擦,國際貿易市場更加詭譎。

當時張忠謀就指出,臺積現在是很成功的公司,但也面臨很多挑戰,首先,是「大市場國家的國家主義」挑戰,例如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在一個「大市場國家的國家主義」興起的世界中,臺積電領導者,包括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要有充分的智慧,使臺積電可以在世界市場,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半導體行業如何在當前情勢下繼續全球化共贏,對經營者來說,都是新一輪的挑戰。

相關焦點

  • 失去華為,臺積電活得還好嗎?
    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2019年貢獻了361億元銷售,佔臺積電總營收的14%。這麼一大塊肉突然丟了,換誰都會心疼、擔憂。於是,在當天台積電股東大會上,便有投資人提問,「沒有了華為海思的訂單,是否會衝擊臺積電?」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嚴肅地說道:「我們希望這件事不要發生。」
  • 臺積電傳來新消息,美國或將被「戲耍」,華為迎來轉機?
    突破隨著美國不斷升級打壓華為的手段,尤其是晶片禁令的頒布,讓華為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其背後最大的功臣臺積電也被大家扒了出來。通過這一段傳媒、新媒的鋪天蓋地的報導,臺積電就如同一個被扒了衣服的人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世界頂尖晶片製造企業、華為高尖端晶片唯一合作夥伴、唯一能大規模量產5nm晶片的企業,等等。這一個個閃亮亮的頭銜,都足以證明臺積電在晶片代工領域的強大!
  • 臺積電突然宣布!華為也沒有想到,「喜從天降」的竟是日本?
    大家都知道,因為受到美國技術的限制,臺積電不得已停止了,對於華為所需晶片的工藝,而且在供應停止之前已經為華為生產了滿足其生產需要的大量晶片庫存,而且為了進一步限制住臺積電的一個發展動向,美國更是希望臺積電能夠來美國本土,建設屬於自己的五納米工藝製程工廠,面對高達700多億的補貼資本,臺積電也是向外宣布已經確定了,後續前往美國建設工廠的一個計劃。
  • 天花板現象,臺積電瓶頸開始凸顯!打破慣例,華為竟然憋了個大招
    目前,臺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穩居第一,佔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能夠取得這這樣驚人的成就,是因為臺積電堅持其核心價值:「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如果不能做到對客戶負責、又堅持創新,是絕對不會做大做強的。尤其是對華為,臺積電在這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 無限風光的臺積電,未來並不風光
    不過,隨著美國禁令的生效日期將近,臺積電也正式對外宣布,終止與華為合作合作,並且將終止與華為合作之後的替代計劃也作了說明。臺積電錶示,華為退出後,其產能將分給蘋果、聯發科、高通等,5nm新製程工藝也將在第四季度正式啟動,預計新製程工藝將會帶動營收的增長。換言之,臺積電對失去華為並不擔心。
  • 失去華為晶片訂單後,臺積電並沒什麼影響
    目前擁有最為頂尖的5nm晶片製造工藝的,也只有臺積電以及三星了,而這兩家企業都在亞洲,臺積電5nm的工藝也已經相對成熟了,相繼幫華為代工了麒麟9000晶片,以及蘋果的A14晶片,經過市場的考驗之後都獲得了一致的好評。而此前一直被詬病成品率低的三星5nm工藝,也很好地完成了高通驍龍888晶片的訂單,也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失去華為,臺積電的業績為何不降反升?
    文/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 ● 「世界需要先進的矽晶片,只有臺積電才能大量製造
  • 臺積電「失」華為沒那麼慘 蘋果攜供應鏈如何佔便宜的?
    >臺積電「失」華為沒那麼慘 蘋果攜供應鏈如何佔便宜的?  據悉,本次股東會將聚焦華為禁令影響,以及赴美設廠等兩大主題。若對華為禁令沒有持續延長緩衝期,臺積電9月中後將無法再對華為出貨,屆時臺積電營運將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臺積電固然不希望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但已做好最壞準備,其似乎也已開始為自身尋求「退路」。
  • 臺積電舉行股東大會 首次回應美國禁令對華為訂單的影響
    6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臺積電周二表示,如果美國禁令禁止公司向華為銷售晶片,其他訂單可以很快取代華為空缺。    不希望失去華為訂單,但會迅速完成替代    在年度股東會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我們希望(禁止公司向華為銷售晶片)不要發生。如果發生,我們會在很短時間補上。    但劉德音也表示,很難預測多快能立刻補上華為旗下海思的市場空缺。
  • 借臺積電「圍剿」華為?日韓:320億白搭了?
    大家都知道,在對待華為的事情上,美國可以說是盡心盡力的在給華為搞宣傳了,生怕還有誰不知道華為的5G技術已經領先於美國的。特別是前段時間白宮對外宣傳表示,接下來在2021年可能會拿出250億美元促進美國本土產業鏈的一個回歸,其中有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20億,將提供給使用了美國相關技術的晶片製造巨頭臺積電。
  • 臺積電公開宣布,很樂意與華為合作,畢竟自己是中國企業!
    臺積電公開宣布,很樂意與華為合作,畢竟自己是中國企業!對於臺積電這一次不得不斷供華為晶片的事情,很多的人都對臺積電有所誤解,認為他就是一個「美國跟隨者」。臺積電會華為爭取了晶片的存量機會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初美方在修改了禁令之後,華為就給臺積電追加了訂單。在這個時候,臺積電就為華為爭取到了一定的生產線,和其他幾個訂單的商家商談,將生產線讓出給華為,而且沒有絲毫提價的行為。值得一說的是,這協商停掉的可都是美國的訂單。
  • 臺積電奔赴美國,損失最大的卻是三星?華為還有「備胎」!
    臺積電是世界第一的晶片代工廠,過去十年也是為華為海思和蘋果代工晶片業務,並且連續多年排名世界晶圓廠第一成績,也是亞洲市值最高的半導體科技公司,在技術上已經做到領先三星。臺積電去美國建設工廠,意味著晶片代工和供應鏈成本都會增加,而人力物力投入也將會指數增多,去美國生產晶片並非易事。可美國方面要重新拿到半導體行業主動權,遂意安全為由來限制華為,並且希望在晶片源頭上限制華為,而臺積電恰恰是華為目前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這番舉動也是在大家意料之中。
  • 臺灣省官員:臺積電已經填補了失去華為訂單的損失
    中國臺灣省的一位官員表示:雖然失去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但臺積電(TSMC)已經通過其他客戶補齊了訂單。這是對美國銷售禁令的服從。臺積電的客戶包括華為的晶片部門HiSilicon(海思)。不過,美國因安全擔憂和與中國的貿易爭端而將華為列入黑名單,讓這家全球最大的晶片合同製造商暴露於兩國之間的外交交涉中。另外,華為在美國也有生產基地。上個月,臺積電公布了耗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工廠的計劃,而就在計劃公布的幾個小時前,美國商務部提出了一項修改晶片出口規則的建議,這將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銷售。
  • 美國禁令下,臺積電5nm工藝帶來營收不降反升,正大力推進去美化
    全球的晶片製造廠商都受此影響,就連英特爾,AMD,臺積電等巨頭公司也逃不了。所以,美國修改晶片市場規則後,臺積電由於使用到了美國的技術,也不得不停止對華為晶片的代加工。因為華為雖然可以自研晶片,但是它自己並不能製造晶片,所有的晶片都是華為設計完成後,交由臺積電實現硬體化。
  • 華為與臺積電的麒麟訂單高達1500萬片,實際交付了多少?
    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華為在設計麒麟晶片時並未生產該晶片,華為將其麒麟晶片製造業務外包給臺積電。根據美國對華為的最新禁令,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未經美國的批准都不能與華為開展業務。臺積電在其製造中使用美國技術,因此也包括在內。
  • 臺積電:掌握華為晶片命運的臺灣晶圓代工巨頭
    儘管華為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了在一些高端晶片和手機作業系統等關鍵領域的備胎計劃,但供應鏈上還有兩個部分很難在短時間內給出替代方案,一個是基於X86架構的CPU晶片,另一個就是臺積電的晶圓代工業務。 晶圓代工簡單來說就是指半導體晶片的生產環節,海思、高通和英偉達這些晶片設計公司只做設計部分,產品生產成型需要像臺積電這樣的公司來做代工。
  • 臺積電「赴美建廠」另含深意,美國或將「引狼入室」
    臺積電的地位臺積電是華為的晶片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圓廠,在半導體市場中享有領先的地位。隨著華為晶片事件的持續升級,臺積電也開始被人們熟知,它的一舉一動和相關決定都會影響到整個局勢的走向。其實臺積電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地位,離不開美國技術的支持,於是它才會受到規則的影響,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不過,失去華為之後,臺積電也失去了第二大客戶,雖然其董事長劉德音稱不會帶來什麼損失,但是臺積電肯定心有不甘。
  • 華為晶片究竟還能撐多久?臺積電為華為存大量5G基地臺晶片
    根據今天得到的消息,華為的5G基地晶片還能足夠使用一年,這都來自於另一位「好兄弟」臺積電的幫忙。早在禁令之前,華為就向臺積電訂購了大量的5G基地臺晶片,臺積電方面加班加點的生產,甚至還加大產能幫助華為生產5nm以及12nm的晶片。
  • 扼住了華為咽喉的臺積電,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附PPT源文件)
    中美貿易Zhan,美方已經將臺積電作為打壓華為的重要武器。我們以我們擅長的PPT 形式,介紹下這家不為大眾所知,但是扼住了華為咽喉,市值在全球上市公司裡排名第22位的半導體行業霸主。▲截至2019年底,臺積電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22位僅次於中國的工商銀行,把中國建行、中國農行、中國平安、中國移動這些大型央企也甩在身後,在亞洲科技公司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別是阿里、騰訊、三星電子。如日中天的臺積電,實力可見一斑。
  • 華為受限後 臺積電將下調2020年資本支出?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導,由於美國對華為實施了新的貿易制裁,臺積電2020年的業務表現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由此引發了市場猜測,這家代工巨頭是否會下調其2020年甚至是2021年的資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