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愚園路1018號,是著名作家施蟄存先生的舊居,他的書齋「北山樓」位於小樓的二樓。當年,施蟄存不僅以「北山」為書齋名,還常以「北山」為筆名,寫下大量珍貴的文字。
施蟄存舊居全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北山」在哪裡?何以令先生念念不忘?
這還得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說起。當時,正處抗戰時期,施蟄存任教於內遷福建長汀的廈門大學。學校位於在風景秀麗的北山腳下,先生在此備課寫作,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北山樓」,並沿用至逝世。
施蟄存一生曾用過多個書齋名,唯有「北山樓」陪伴他到最後。他曾說過:「雖然我離開了那裡(長汀),回到上海,不管什麼處境,書齋名稱卻從未更易。」
《北山談藝錄》(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世紀八十年代,施蟄存的大量著述得以出版,其中不少書籍都以北山為名,如《北山談藝錄》《北山樓詩》《北山散文集》等等。在這背後,可見他對這個書齋名字的喜愛,對福建長汀那段歲月的留戀。
那是1941年6月,施蟄存第一次踏足長汀——這個當年中央蘇區的「紅色小上海」。他是因廈門大學薩本棟校長的邀請,前往長汀任教。
顯然,在長汀、在廈門大學的日子,是施蟄存前半生最平靜和愜意的時光。由於廈大圖書館的藏書毫無損失,全部內遷,除了教書,施蟄存大量閱讀外國文學書籍,並開始翻譯介紹到國內。同時,施蟄存還開始輯錄《金石遺聞》《宋元詞話》,並專門給學生開了一門專書選讀課,很受歡迎。廈門大學教授鄭啟五的父母均是施蟄存的學生,他曾在文章中回憶:「施蟄存教授在廈大上的國文大課,精彩至極,受到學生們熱烈的歡迎。」
長汀(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長汀閒暇的日子裡,散步是施蟄存最喜歡的運動。當時,他最喜歡去南寨散步——這是長汀一處著名的景點,有一大片梅林。「我們每天下午,都到那裡去散步」 。而長汀的山山水水,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文章中說:「長汀一帶,沒有名山勝跡,都是平凡的山嶺……山裡永遠是長林豐草,除了打柴採茶的山農以外,不見人跡,除了鳥鳴蟬噪,風動泉流以外,不聞聲息。我就喜歡在晴和的日子,獨自一人,拖一支竹杖,到這些山裡散步。」
在山中,他尋覓到許多樂趣,「認識各種樹木,聽聽各種鳥鳴,找幾個不知名的昆蟲玩玩,鷓鴣和『山梁之雉』經常在我前面飛起,有時候也碰到蛇,就用手杖或石塊把它趕走」 。當時的長汀,還屬於很偏僻的地方,市場甚至還能見到老虎肉。喜好美食的施蟄存遇到之後,自然不會放過,不僅親手烹調,還與好友一起分享,並寫詩記之,「乙威遽失葭中勢,九沸翻成席上珍。」記的就是這件小事。
散步、做學問,這樣的日子看似世外桃源,但當時,經常來的日軍飛機轟炸提醒著人們:這還是一個殘酷的時代。長汀也是瞿秋白先生就義的地方,施蟄存回憶道:「瞿秋白是我的老師,他是被國民黨殺害在長汀的北山山腳下,他的墓就在離我當時住的宿舍不遠處,我每天路過,沉痛無盡。」在這樣的環境下,施蟄存堅持做學問之餘,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要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念」,據他學生馬祖熙回憶:「(他說)在中華民族最艱危的日子裡……一定要加倍珍惜時間,在苦難中鍛鍊自己成材,將來才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復興祖國儘自己的一點心力。」
1945年七月,因礙不過友人的情面,施蟄存到福建三元任省立江蘇學院文史學系教授。對於這次轉校,施蟄存頗為不舍,「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失策,如今想起來都有些後悔」。
雖然離開了北山,但這段日子一直銘記在施蟄存先生心中,並以書齋名作為紀念。
愚園路的時尚店鋪(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我們走進位於愚園路上的施蟄存舊居,這裡早已變了模樣。舊居被改造成愚園百貨公司,入駐了網紅咖啡和時尚店鋪,滬上的文藝青年們,紛紛來此打卡。當年高朋滿座的「北山樓」,已經沒有了作家生活過的痕跡,唯有門口的一塊牌子,提示這裡曾居住過一個文壇上的風雲人物。但「北山樓」這個書齋名以及書齋背後的往事,和先生的文字一道留存在歲月長河中,不會磨滅。
「寧品讀」專欄投稿請發至shcnwx@163.com,並註明姓名、聯繫電話,一經發布,稿費從優。
猜你喜歡
好驚喜!愚園路居然下「雪」了!長寧「龍之夢」15歲啦!邀你一起來「跨年」→看現場!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今天正式開業長寧這8個「公共文化空間」獲獎啦!你去過嗎?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來跟小編「雲」探店→作者:陳文波
原標題:《【寧品讀】愚園路1018號:施蟄存的「北山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