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屢被控訴抽傭過高:疫情衝擊下 餐飲業如何渡劫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新媒體

原標題:美團接連被控訴抽傭過高:疫情衝擊下的餐飲業如何渡劫

疫情重創餐飲業,雖然當下復工復產後,眾多大中小餐館已恢復堂食,但由於防控需要,客流量仍在低位徘徊。外賣是餐飲業維持生存的一個重要選項。

但自今年2月,國內多地餐飲協會持續發聲,抱怨外賣平臺收取過高佣金。佔據外賣市場份額6成以上的美團首當其衝。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更是認為,美團收取佣金過高,導致省內不少餐飲業者難以維持運營。

據《財經》E法從北京、廣州兩地的餐飲從業處了解到,美團外賣佣金比例已在20%左右。而目前餐飲從業者普遍將壓縮成本作為首要任務,但房屋租金等固定成本難以降低的背景下,外賣佣金之高比例已顯突兀。

美團回應《財經》E法表示,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0.2元,2019年有八成的外賣收入用在了騎手上。業內研究者則認為,疫情對於平臺方的美團和餐飲業者的衝擊已經產生了一對矛盾,雙方需要共度時艱,更需要建立更健康的生態。

疫情致八成訂單來自外賣

4月14日中午,朝陽區CBD商圈,常克(化名)的餐館內零零散散坐著不到十個就餐顧客。如果全部坐滿,這間街邊小館可以容納30多人。常克守在前臺,緊盯著手機上的美團接單軟體,不時有外賣訂單提示音響起。美團外賣騎手不時進店取走飯菜。

疫情出現前,常克這間小餐廳的堂食和外賣比例基本持平。但現在幾乎八成是外賣單,「如果沒有外賣,肯定要關店了」。他給《財經》E法算了一筆帳,由於地處最繁華地段,房租每月超過2萬,再加上工人工資、原料成本,他的店一天的流水不達到3000元,就基本賺不到錢。疫情的出現,讓他覺得步履維艱,「雖然已經開業,但是堂食量只有以前的兩三成,周邊寫字樓的公司很多也沒有全員到崗,外賣量也下滑了最少三成」。

常克目前只在美團接單,對外賣平臺,常克自己說是「又愛又怕「,一方面疫情期間外賣訂單不斷,保證了餐館還在運轉。另一方面,目前美團每一單抽取佣金20%,這著實讓他倍感壓力。

為了能讓餐廳「活」下去,常克絞盡腦汁希望把成本降下來,但算來算去,能減少的項目非常有限,他只能把服務員從4個減少到2個。堂食和外賣的數量都大減,各類原料的進貨量少了很多,但是原料價格並沒有下降,有的還在上漲,「豬肉的價格兩年了沒有下來,僅這一項,每月就增加三四千元成本,快趕上一個服務員的月工資了」。

與這些尚可以削減的成本對應的是,房租並沒有削減。同時,常克還擔心美團的訂單抽成比例還會繼續上漲。稍微閒下來時,常克在店裡走來走去,對這個經營了十餘年的餐館,他已經開始考慮如果各項成本沒法壓縮,是否還要苦苦撐下去。

昌平區城區東部的隨緣居餐館,規模比常克的餐館略大一些。餐館老闆馬先生告訴《財經》E法,直到今天,他雖然沒有註銷美團,但是已有一年多時間,他會在午餐和晚餐時間選擇停止接收外賣訂單。

馬先生的這家小餐館剛剛恢復營業10天左右,據他的統計,客流量僅有疫情前的一半。而在疫情前,每到中午和晚上,店內基本能坐滿,其中約有一半的餐位還能翻臺,「對外賣的依賴並不大,店裡坐滿了人,一旦再有外賣,怕忙不過來」,馬先生對《財經》E法表示,在開啟美團外賣埠時,每天也只不過有六七單外賣。而且都是安排店裡的服務員送,美團抽取的佣金在每單5%,相當於每單只需要加一兩元錢,這樣訂單就不會虧本。

現在的客流量銳減,馬先生依然沒有選擇在美團接大量外賣訂單。這間小餐館是他和另一個朋友合辦,餐館的房子是這位朋友的。雖然省去了房租,但馬先生也已經開始考慮怎麼壓縮成本,「壓力也很大」。在馬先生的規劃中,如果客流長期上不去,會考慮減少員工數量。

餐廳離不開外賣平臺

即使是隨緣居這樣的小餐館,除了外賣接單,還會使用美團的其他產品。比如,馬先生選擇使用美團點餐收銀系統,這套系統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顧客可以在桌上掃碼點餐並結帳。馬先生告訴《財經》E法,點餐收銀系統裡的硬體設備不是免費的,顧客的每一個訂單,餐館要向美團要支付1%的佣金,「一年下來也有幾千塊錢,比起外賣抽成是很少,但如果經營得不到改善,也會考慮停了這個系統」。

馬先生周邊的一些餐館,規模與其相仿。多位餐廳經營者都表示,由於疫情前堂食顧客數量穩定,他們同樣很少在美團接外賣訂單,也不需要騎手送餐,所以對於較低的佣金比例尚能接受。

除了外賣佣金,美團的外賣服務體系也衍生出其他收費項目,競價排名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天通苑地區經營一家粥店的方明(化名)介紹,在2018年年初,有美團的業務員上門向他推銷競價排名服務,付費後就可以在搜索結果中獲得比價靠前的位置。但方明覺得自己是小本經營,在支付外賣佣金後,無力再支付這樣的開銷,於是他拒絕了這一推銷。

但方明逐漸發現,自己的小店在美團客戶端搜索中的排名越來越靠後,訂單量受到了影響,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購買了競價排名服務,隨即訂單量就獲得了提升。

另一名餐廳經營者對《財經》E法表示,他經常使用美團的競價排名服務,其中包括「點金推廣」和「攬客寶」。這些服務確實需要花費一定成本,但並沒有給餐廳帶來太大的損失。以「點金推廣」服務為例,只要有顧客點擊,能固定給餐廳帶來兩三塊錢的收益。這些競價排名類服務,除了直接帶來收益,還可以提升餐廳的線上流量,這一直也是美團外賣主打的一個賣點。

在這名經營者看來,只要訂單增加,成本控制得當,保證不賠錢,他並不反對競價排名服務。因為如果一個商家離開了外賣平臺,肯定會流失相當一批顧客。一旦沒有了線上的協同,商家也就沒法把線上的用戶群導流到線下,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付諸東流,「現在是有一些商家因為佣金比例高而離開外賣平臺,但很可能是少數,美團已經設計好的線上線下模式讓越來越多商家離不開它」。

但這名經營者也坦言,在當前情況下,餐飲業者都在縮減成本,也希望外賣平臺的擁金能夠降低,致於競價排名這樣額外付費的增值服務是否未來還會繼續購買,現在還是一個問號。

提升擁金比例遭反彈

儘管不同規模和類型的餐館對於美團的依賴度各不相同,但這正說明了美團在餐飲市場的江湖地位。而本輪熱議的核心則主要圍繞美團外賣的佣金而展開。這一爭論出現於今年2月,當時國內多個省份的地方餐飲協會、商會以各種形式公開呼籲,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應當降低外賣佣金費率。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行業服務協會更是發出公開信提出,美團外賣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實際上,美團在各個省份抽取的外賣佣金比例並不相同。以廣東省為例,2018年以前,美團外賣在廣州市天河區抽成在15%—18%之間,隨後便出現上漲,目前達到20%左右,有商戶反映稱比例高達25%。

《財經》E法聯絡到天河區餐廳經營者李飛(化名),他算了一筆帳,對於美團外賣上數量最多的中小型餐廳為例,基本上毛利在50%-60%之間,再刨除原材料、員工工資、水電氣支出,僅剩25%左右。一旦美團的抽成過高,就基本不掙錢。遇到疫情後,各餐館為了生存,都在想辦法削減成本,但是房租、水電氣這兩項很難降下來,都寄希望於美團外賣把佣金下調,「實際上大部分工作是餐廳完成的,但最後能得到的利潤低於10%,外賣平臺卻拿走20%的佣金」。

天河區一家中高檔餐廳負責人黃鵬(化名)則告訴《財經》E法,這家餐廳以前並不依賴外賣,但現在因為防疫的原因,客流量下滑七八成,為了生存只能把外賣作為營收主要渠道,而且同樣在想辦法壓縮成本,「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只要能降成本,我們都會討論和考慮」。黃鵬已經安排上調菜品價格,平均上浮10%—20%。同時,對於一些價格高的食材進行減量。

通過這些手段,成本確實得到一些壓縮,但黃鵬最為擔心的是,為了控制成本而減少了菜量,長期下去一定會引起老顧客的不滿,最終導致客源流失。

美團自己日子也不好過?

對於佣金比例過高的質疑,美團在回應《財經》E法時表示,2019年度,美團外賣八成以上商戶佣金比例在10%—20%之間,26%佣金的說法並不屬實。2019年第四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0.2元,平臺的絕大部分收入需要投入在幫助商戶提供專業配送、獲取訂單和數位化建設中。

美團在回應中表示,2020年的首要任務,是要切實幫扶300萬餐飲商戶通過外賣生存下來,並活得更好。此外,在疫情期間為了幫助商家復工復產,美團還啟動了佣金返還計劃,針對經營情況受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截至目前,美團幫扶商戶的階段性投入超過4億元,覆蓋商戶數量近60萬,同時美團還向商家提供了200億元額度的專項助力資金,向全國各地優質合作商戶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財經》E法查閱美團2019年年報注意到,2019年全年美團的外賣佣金收入為496億元。而當年的騎手費用這一項總計支出超過400億元,也就是說,有近八成的外賣收入用於騎手的支出。

外賣行業資深研究者趙建峰表示,外賣平臺佣金一般由三項資費組成,分別為平臺使用費、技術服務費和配送服務費。趙建峰根據統計數據測算出,如果美團從一個外賣訂單抽取5元-6元,顧客需要支付配送費3元,美團每單收入在8元-9元,支付給騎手每單4元左右,剩餘的一半左右是平臺收入,要用於支付伺服器、研發、營銷等成本。扣完所有這些支出,剩下的錢才是美團能拿到的利潤。

趙建峰認為,對於餐飲商家來說,房租、人員工資是硬性且固定的開支,外賣平臺的佣金是按業務量彈性增減。商戶不營業、不在平臺上產生交易就不收取,有交易時收費則跟單量掛鈎。在疫情期間,很多外賣商戶不營業,就沒有佣金的支出。但是,從近兩年來看,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都在提高佣金比例,這也並不是健康模式,更不是長久之計。

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餐飲商家在想辦法壓縮各項成本,自然希望美團等平臺下調佣金比例,但美團自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疫情已經導致外賣業務單量驟降,根據美團公布的數據,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新註冊騎手33.6萬人,同時美團還需為騎手採購防護裝備。趙建峰對《財經》E法分析,這些情況將進一步增加美團的成本,雖然美團一季度財報尚未公布,但虧損將是大概率事件。在這一背景下,餐飲從業者的壓縮外賣佣金的願望無疑將陷入困局。

如何共同度難關?

4月18日,美團與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發布聲明,雙方已就餐飲業者佣金等問題達成共識。美團方面在此前擁金返還計劃的基礎上,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

美團在聲明中提出,在特殊時期,自身也面臨經營困難,仍將繼續對優質餐飲商戶返傭扶持,加大補貼投入,希望帶動商戶訂單恢復,提升消費信心,帶動行業復甦。

雙方最終達成共識為本輪風波暫時畫上句號。

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在疫情的特殊條件下,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已經離不開美團。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外賣佣金收入佔總收入的67.2%。網際網路產業資深研究者、時評人張書樂對《財經》E法,美團雖然已經形成一個聯結超過300萬餐飲商家、400萬外賣騎手的龐大商業帝國。但是,即時配送的高成本,確實使得美團無法在降佣金的同時獲得盈利。佣金模式只要還存在,平臺與商家的博弈就還會繼續。

《財經》E法注意到,除了美團這一目前以餐飲為主營業務的平臺外,與公眾生活聯繫更緊密的網購領域,平臺與商家之間的明爭暗鬥也一直不斷。近10年前,淘寶150萬中小賣家不滿淘寶的平臺規則修改,集體提出抱怨和反對,出現了網購史上有名的「十月圍城」事件。近幾年,京東、拼多多等新網購平臺興起,商家與平臺之間的明暗博弈也沒有消失過。

張書樂對《財經》E法分析,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對於美團和餐飲商家都是直接關係到核心利益或生死存亡,但尚有協商的餘地。商家對美團雖然有抱怨,但確實已經離不開美團。按照已公開的經營業績和面臨的實際情況,美團也不太可能做出更大的讓步和調整。雙方儘量還是要互相理解,儘可能協調一致,共同度過困難期。

相關焦點

  • 美團外賣每100元抽傭14元,餐飲店家怒了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多地相繼宣布禁止堂食。在沒了春節這一高收入黃金檔之後,餐飲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外賣成為不少餐飲企業在此期間的救命稻草。但是,這根救命稻草,卻因為美團外賣平臺,成為了重擔。
  • 一夜提傭20%,美團外賣在趁疫情撈錢?
    餐飲業可謂一籌莫展。01房東免租,美團卻一夜提傭20%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全國各界人士都在聯合起來互幫互助。報導顯示,雖然有獨家、品牌、普通商戶的佣金區別,但美團抽傭比例整體在上調,某些地區甚至達到23%。其中,昆明一位做餐飲10多年劉老闆介紹,如果是籤獨家,美團抽 19%;如果是和餓了麼同時上,那就抽傭23%。美團區域經理還會直接打電話與商家洽談獨家事宜,宣稱沒有獨家會失去更多有利條件。
  • 【一線調查】疫情衝擊下,餐飲業復甦之路怎麼走
    今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餐飲業受到了巨大衝擊。為應對疫情,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自救模式,主動創新經營方式、加大半成品研發、開闢線上銷售渠道……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餐飲業開始逐漸復甦,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端午節更是迎來了消費小高峰。如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餐飲業正在重啟復甦。
  • 尷尬的外賣:救不了餐飲,拉不動美團
    4月初,廣東餐飲業聯名向美團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指責美團作為平臺的高佣金及獨家壟斷,強調高佣金超出商家承受能力;美團於4月13日回應表示,美團對80%企業抽傭在10%-20%範圍內,「真實數字遠低於各種傳言和想像」。而在雙方各執一詞的僵持下,逐漸展現出一個疑問:疫情之下,外賣能拯救餐飲業嗎?
  • 美團外賣的真實和謊言
    自2月中旬起,美團外賣陸續收到了多個省份相關餐飲協會的5份「交涉函」,控訴要點圍繞降低佣金和取消獨家合作。一位行業人士告訴燃財經,佣金高低、壟斷與否,是疫情下堂食受限後被放大的矛盾,但背後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 每6分鐘就倒閉一家餐飲企業,餓了麼卻提高抽成到27%?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餐飲行業面臨「生存危機」。日前,溫州瑞安、江蘇淮安餐飲商戶向科技金融時報反映,其入駐的平臺餓了麼以「獨家」籤約為條件,單方面將每一單抽傭服務費由18%上調至27%。商家紛紛表示,這給疫情之下,主要依靠外賣配送維繫門店經營的餐飲店,帶來不小壓力。
  • 等不到民進黨當局補助款,臺灣餐飲業因疫情紛紛倒閉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島內各產業,商圈、餐廳人潮稀落。然而,蔡當局的紓困措施遲遲無法落實,讓商家們只能幹著急。對於銀行若這時候還「抽銀根」,賴香伶批評,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公布抽銀根的銀行,不應讓業者此時再雪上加霜。疫情讓外賣平臺生意大好 店家卻感覺很難受疫情期間,島內傳統餐飲行業大受衝擊,卻刺激了電子商務、外送平臺等「宅經濟」成長,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由過去的線下轉到了線上。
  • 美團外賣再為武漢優質商戶返還佣金,疫情期間免佣金額超3000萬
    楚天都市報4月14日訊(記者周丹)4月8日,時隔76天,武漢迎來「重啟」,城市復工復產和消費復甦伴隨著外賣小哥的腳步按下「加速鍵」。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武漢已有近七成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為助力武漢實現生活服務領域消費的回補與復甦,美團外賣將在武漢推廣「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對武漢範圍內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尤其是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戶,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部分在疫情期間受影響較大的武漢新老優質商戶還會獲得3個月的佣金調減優惠。
  • ——疫情下北京部分知名餐廳「觸雲...
    4月13日,美團外賣回應「降傭」訴求稱,平臺自創建以來一直虧損,並未在疫情期間賺取超額利潤,目前每單利潤不過兩毛錢。美團方面解釋稱,平臺佣金由三項資費即平臺使用費、技術服務費、配送服務費組成。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美團外賣騎手工資總計支出410.4億元,美團當年全部佣金收入為496億元,騎手工資佔總收入八成。
  • 廣東餐飲業:疫情期間美團只能獨家合作,是誰給的權力?
    在疫情期間他們被迫關門歇業,低價處理預留的食材,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要,疫情期間很多餐飲企業在政府的允許下開始售賣一些外賣。然而問題來了,全國各地有很多餐飲企業向主管部門和行業協議反映和投訴,最大的外賣企業美團外賣強制只能獨家經營,有排他性行為,而且美團收取了高額佣金,使得餐飲企業無利可圖。
  • 餐飲業渡劫,「大城小鎮」冰火兩重天
    但是,由於受疫情衝擊,高盛發表報告,表示對呷哺呷哺2021年的盈利預測下調9%,將公司今年的盈利預測分別下調70%,為的是「反映收入下跌、延遲店鋪擴張及經營去槓桿的因素」。並且預計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同店銷售跌幅35%,淨虧損或達2.11億元人民幣。作為頭部連鎖餐飲品牌的真功夫營收也在疫情中遭受「斷崖式」下跌。
  • 餐飲每6分鐘倒閉一家,美團抽成26%惹眾怒,餓了麼「漁翁得利」?
    對於疫情下的美團及創辦人王興來說,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還是光明的季節,是失望之冬,抑或是希望之春呢?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相煎何太急!受疫情影響最深的旅遊業、酒店及娛樂業、航空業、和百貨零售業中的禮品業,被稱為「五大慘業」。整體來看,餐飲業的營收下滑是必然的,餐飲業和外賣行業照理來說,「本是同根生」,大家都要相互幫扶,攜手同渡難關才是。但在這個特殊時期,餐飲業和美團之間的矛盾卻進一步激化了。
  • 餐飲業如何防控疫情?美團與四大行業組織發布服務指南
    作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餐飲業各界對疫情的一直進行著積極的應對。這期間,餐飲品牌有的宣布暫停營業,有的發力線上外賣,有的將備用食材捐獻出去。其中,仍在營業的門店如何應對疫情值得關注。
  • 不降佣金的美團餓了麼,心急如焚的小餐館
    在疫情蔓延階段,停止堂食服務的餐飲商家僅靠外賣勉強「續命」,那些動輒22%、24%、甚至更高的平臺抽傭比例顯得尤其令人心驚。貢英龍告訴虎嗅,自己從1993年開始做餐飲,經歷過2003年非典帶給餐飲業的沉重打擊,明白疫情對餐飲業消費端的影響之深遠,因此於2月17日發布了「致美團王興同學公開信」,希望美團能夠全面降低佣金費率。
  • 安南美萍文《也說美團外賣升傭》
    也說美團外賣升傭安南美萍 2019-01-05 22:00:08作為全國範圍內做大的外賣平臺,美團外賣升傭了。但是在使用美團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商家因為可能在讓利消費者的同時,也要讓利美團平臺,後來下線了,原因是美團拖欠他們的錢,或者是產品新價比、或者服務,美團網上差評連連,傷了口碑,乾脆下架。也有的商家,小心翼翼的說,你付現金給我,我以美團價給你,怕線下客戶聽到不滿。那時候,二維碼收單還沒像現在一樣普及。
  • 美團高佣金爭議,商家騎手平臺都表示不賺錢,錢哪裡去了?
    比如100元的外賣訂單,商家的利潤可能只有30元,但美團不是按照利潤抽傭,而是按照100元的售價來抽取佣金20元。100元的訂單,到商家手中的利潤可能只有10元,甚至更低。從餐飲店的成本與收入結構來看。
  • 被疫情強衝擊的餐飲業「咋暖還寒」,它卻開新店「要跑步進春天」?
    新冠疫情作為2020最大黑天鵝事件,對全球不同地區和各個行業的強衝擊有目共睹。餐飲業更被眾多分析師認為是受衝擊最厲害、恢復最艱難的重災區,雖然從2月至今逐步恢復外賣跟堂食展開自救,但高成本、低收益甚至負收益,也掀起了新一波的餐飲「關店&轉讓潮」,「活下去」成為行業心聲。戰略收縮、斷臂求生、花樣自救,成為行業最主流跟無奈的選擇。這樣的整體大勢之下,卻有一個品牌繼籤下洛陽新店外,4月2日又開出一家新店。這樣逆風而行,為什麼?
  • 四川:調查|疫情漸退,四川餐飲業「中華老字號」如何自救?
    編者按疫情期間,餐飲業受到巨大衝擊。隨著復工復產腳步加快,生活秩序逐漸恢復如常,但對於四川的餐飲業、對於有「美食之都」之稱的成都而言,要恢復到疫前水平,還面臨一個非常漫長的時期。是坐等「寒冬」過去,還是靠創新自救?
  • 疫情下餐飲業的一針強心劑
    就在昨日(2月6日),排隊上萬桌、被譽為「餐飲界迪士尼」的湖南知名餐飲品牌文和友,獲得了加華資本旗下基金近億元人民幣的獨家投資,在餐飲業處於冰點期的當下,這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餐飲遭遇重大衝擊,承受著關門歇業、工資、房租、稅金以及供應鏈的採購成本的巨大壓力,收入幾乎為0,沒有幾個企業能夠扛得住。
  • 疫情催生餐飲行業數字經濟新業態
    第六屆中國生活服務業大會分論壇《中國餐飲業數位化戰略研討會》的組織方,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在接受《粵商天下》雜誌採訪時表示,疫情下的餐飲企業有兩個道路:向左,做精做細、通過積極練好「內功」、創新調整產品及服務提升食品品質和用餐體驗;向右,大膽擁抱數字經濟新業態,向數位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去發展,才能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