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戰列艦最後的輝煌年代,戰爭時期,各國對於這種火力強大的軍艦依然有著強烈需求,日本大和級、美國依阿華級、德國俾斯麥級等等,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說起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許多人會想到神出鬼沒的U艇部隊,實際上德國製造的戰列艦也有許多強大之處,在俾斯麥級之上,德國海軍其實還打算建造更宏偉的戰列艦——H級。
時間回到1939年,隨著二戰的爆發,德國陸軍、空軍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出色,反倒是海軍較為平庸,而海戰又是戰爭重要一環,因此德國決定增強海軍的實力,制定了一項名為「H」的戰列艦計劃。
H級一共分為6艘,一號艦興登堡號(H-39),二號艦魯登道夫號(H-40),三號艦毛奇號(H-41),四號艦腓特烈大帝號(H-42),以及兩艘尚未命名的超級戰列艦。
其中,H-39的滿載排水量為6.22萬噸,主炮為八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副炮為12門雙聯裝150毫米火炮,此外還有72門各式高射炮。
按照德國海軍的設想,H-39於1939年開工,1941年即可下水,然而由於德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的表現差強人意,加之蘇德戰爭中陸軍對資源的需求,最終迫使德國放棄了對H-39的資源投入,戰列艦宣告停工。
不過,希特勒對於H級仍然保持著極高的興趣,但他認為H-39的火力比不上美國海軍的新型戰列艦,於是要求設計師以H-39為基礎,重新設計更強大的超級戰列艦。
歷經數次修改,H-44型戰列艦最終誕生,它的主炮為八座三聯裝530毫米,副炮為12座雙聯裝203毫米火炮,另有106門各式高射炮。作為參考,二戰日軍最具代表性的大和號,其主炮為三聯裝460毫米火炮,與H-44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如此兇猛的火力,密集的火炮群,自然造成排水量的快速增長。按照當時德國設計師的數據,H-44一旦建成,滿載排水量將達到14.15萬噸,超過如今美國海軍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堪稱真正的超級戰列艦。
然而,德國並沒有將H-44建成的機會,H-44設計於1944年,此時的德國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源去建造它,甚至已經建成半成品的H-39都被拆除,材料用於建造坦克。
實際上關於H級戰列艦,在H-44之上還有H-45,這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達到82.2萬噸的戰列艦,主炮為八座三聯裝800毫米火炮,並可攜帶180架艦載機。
如果說H-44還有可能實現的話,那麼H-45就只是德國設計師在窮途末路之下的一次瘋狂,二戰之後各國都忙於恢復經濟,戰列艦也順勢退出了歷史舞臺,誰又會願意用舉國之力去建造一艘超級戰列艦呢?
延伸閱讀
1945年,香港有多少日軍?英軍做了份統計,兩座戰俘營不夠用
身穿二戰軍服,腳纏裹腳布、穿長筒靴,蒙古新兵還停留在蘇聯時代
閃著金光的黃金槍械,外型光彩奪目,但能否取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