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幻想」中的超級戰列艦,排水量14萬噸,比核動力航母還要大

2020-12-18 哈雷的研習社

說起二戰德國戰列艦,最著名的自然非「俾斯麥」莫屬。作為德國海軍戰列艦的絕唱,「俾斯麥」級兩姐妹的命運讓人唏噓不已。然而在圖紙上,這卻遠非終點。本期就為大家重現一下...

第三帝國的「末日狂想」H級戰列艦

友情提示:以下可能都是騙人的!!!↓↓↓

作為德國曾經的夢想,H級戰列艦一直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不提真假未知的H40型,就連該級的其他方案、數據也一直備受爭議。本期「進擊!巨型兵器」系列,我們收集多方數據,簡述H級逐漸變大,大到驚奇的故事。

為什麼叫H級?

這型戰列艦為什麼被命名為H級?這要從德國海軍的戰艦建造序號說起。自德國近代海軍建立後,就有用字母作為大中型戰艦建造序號的習慣。當一戰結束,德國以裝甲艦(袖珍戰列艦)之名,重新建造自己戰艦時,他們重新排列了序號。3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德意志」、「舍爾海軍上將」和「斯佩伯爵海軍上將」編號分別為A、B、C

德國海軍各型戰艦的建造序號

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之後,德國繼續建造更大更強的「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其中,「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編號為D、E。「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編號為F、G號。按照慣例,下一艘戰艦的編號應當是H,也就是H級的來源

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號,巨大的艦體配備的卻是283毫米口徑的艦炮,被德軍用來執行破壞英國海上交通線的作戰,也被戲稱為「大型高速海盜船」

H級戰列艦的淵源

《英德海軍協定》籤訂僅一年後,世界各海軍強國的倫敦海軍談判,以失敗而告終。戰列艦的建造標準被放寬到45000噸、16英寸主炮的上限。與此同時,隔壁的蘇聯海軍也表現出對大建的渴望。深感憂慮的元首表示:我們也要大建!最好能上800毫米炮,碾壓那群渣渣!

800毫米:總能想到些奇怪的火炮

這番話著實驚著了德國海軍。第一,德國海軍設計的406毫米艦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此時變動主炮口徑無異於前功盡棄。第二,即使不採用800毫米主炮,新艦的排水量也將達到10萬噸的級別!即便德國造船工業實力能夠達標,德國現有的港口、水道也容不下它。而改建港口、水道的工程量堪稱天文數字,簡直難以想像。

德國漢堡港:如果船隻過於巨大,勢必難以承受

在眾人苦勸之下,元首才同意慢慢來,H級戰列艦的主炮採用已經接近完成的406毫米艦炮。出乎意料的是,最終H級的建造設想,從慢慢來變成了 「漫無邊際」。

H39設計方案中安裝406毫米主炮的雙聯裝炮塔設想圖

H級初代方案:H39的誕生

1937年,德國海軍正式下達H級設計要求:標準排水量不低于于5萬噸,裝備8門406mm主炮,航速要達到30節,總的來講該方案就是「俾斯麥」的放大型。到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春,戰艦設計基本定型,被稱為H39方案。設計人員滿足了海軍的需求,船隻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3000餘噸。

H39的兩視圖,整體外觀與俾斯麥還是頗為相似

主炮火力:炮塔布局採用了與「俾斯麥」相同的前二後二布局。單座炮塔內,以雙聯裝的方式,安裝了兩門SKC/34型406毫米主炮,在30度仰角上射程可以達到36000米,射擊性能尚可。但火炮身管的壽命僅為180發,比較堪憂。

H級戰列艦僅存的遺物之一:被調去當岸防炮的一門SKC/34型406毫米艦炮

防空火力:由於SKC/28型150毫米炮仰角不大,也沒有延時引信,無法參與防空射擊。所以H39的中遠程防空主要依靠105毫米防空炮。而近距離防空則依靠20毫米防空機炮和37「手拉機」。之所以稱為「手拉機」主要在於其依靠單發手動裝填,射速為每分鐘30發

因為需要人工單發裝填而被戲稱為「37手拉機」的SKC/30型37毫米艦載高炮

防護能力:德國人明白自己在數量上難以匹敵英國,因此必須提高質量,加強單艦的火力和防護性能,將總噸位的42%用在了防禦結構上。但由於德國人在主裝甲防禦層上採用的還是一戰時的穹甲形式,在抵禦「水中彈」的能力上比較堪憂。

儘管江河日下,但皇家海軍實力仍不容小覷

動力系統:H39採用了全柴油機動力、三軸推進方式,總功率達到了15萬馬力,最高航速為30.4節,與俾斯麥級相當。由於排水量顯著增大,動力系統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所以H39比俾斯麥級多了一個煙囪,這也是H級在外觀上與俾斯麥級區分的最大特徵。

俾斯麥與H級對比

1939年8月,H級戰列艦的首艦「H」艦在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第二艘「J」艦也於同年9月在不萊梅德希造船廠開始動工。不過,隨著二戰大幕拉開,資源更多被分配到其他部門,H級不得不被暫停建造,並最終停止。

模型:H級與驅逐艦的對比

真假存疑的H40

H級戰列艦雖被緊急叫停,德國海軍的超級戰列艦之夢卻並未終結,隨著德國裝甲大軍強勢推進、橫掃西歐。元首又關心起海軍的「超級戰艦」,指示要根據戰爭經驗,搞些新花樣,爭取造出更大、更強的戰艦。

經驗就是:要加強防護保住你的腿

於是,設計師們又提出H40AH40B兩種方案,事實上關於40A與40B是否存在,本身就充滿爭議。但既然有看到就稍微一提,H40A型重量上與H39差距不大,只是減少了一座雙聯裝炮塔,以省出增加防護所需重量。而H40B方案滿載排水量則增長到7萬噸,並計劃採用較為先進的傾斜裝甲,以減輕重量。

H40A(上)與H40B(下)

H41:H級最後的希望

按理說方案的調整需要時間,但此時的德國海軍已經等不及了,因為德國上下都滿心歡喜的認為,打蘇聯就跟橫掃西歐那樣Easy。而元首也表示,等仗一打完,他要立馬大建!於是德國海軍放棄了H40的兩個方案,轉而研究如何改進H39

H41設計方案的圖紙

新方案被人稱為H41方案,它是在H39基礎上適當放大,增加火力與防禦力的產物。按布隆福斯公司的設想,H41的主炮口徑,從原來的406mm擴大到420mm,滿載排水量也將增加到76000噸。可能是出於對「俾斯麥」號因尾舵被炸壞卡死,而被英軍圍毆致死耿耿於懷。德國人在H41設計案上還要求專門在尾舵上加裝爆炸裝置,一旦尾舵損壞,立刻炸掉拋棄

劍魚與俾斯麥

當然,這些都只是最初的設想。在日後增加防護的旅途中,重新設計的H41方案,全艦的排水量又被擴大到79000噸,已經遠遠高於大和級的72000噸。如果要建成這樣的一艘戰列艦,最快也要5年的時間。至此H41仍勉強稱得上是H級最後一個比較現實的方案,因為接下來元首就要放飛自我了!

模型:同樣與各國設想中的圖紙船相比,H級的體型也不落下風

從H42到H44:元首的放飛自我

不過甲方都是快槍手,沒過多久元首又提出了新設想,解除一切限制與束縛!船要大!炮要大!總之就一個字:大!這樣元首的面子才夠大!由此接連催生了H42、H43、H44等方案,只不過這些「鏡花水月」根本不可能實現。

H44設計方案圖紙

無論是雷德爾(海軍司令)還是他的繼任者鄧尼茨都明白,為了扭轉每況愈下的戰爭形式,德國各主要造船廠都已經轉向生產更為重要的U型潛艇,水面艦艇的建造優先度被後移,H級已難實現。

二戰中德國U艇發揮帶來的影響遠超戰列艦

但元首的面子還是得顧的,他們還是決定安排一批人跟著元首尋開心,甚至他們並非專職設計人員。由於是「紙上談兵」,這些軍官們並未理會之前的「理性數據」,反而是各種指標華麗上揚。

H42方案:滿載排水量98000噸,裝備8門420mm主炮

H43方案:滿載排水量12萬噸,裝備8門508mm主炮

H44方案:滿載排水量達14萬噸,裝備8門508mm主炮

縱觀德意志的超級戰列艦之夢,僅國力強盛之時的H39和H41方案,相對現實。待到國力捉襟見肘,軍勢江河日下之時,H級儼然已經成為鏡花水月。那些不切實際的指標和設想,已不是德國海軍的夢想,而是元首「放飛自我」的幻想。最終只能永遠地停留在那一張張被廢棄的圖紙之上。

相關焦點

  • 超級戰列艦排水量14萬噸,比美國航母還大,開工建造卻留下遺憾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戰列艦已經被航空母艦取代,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戰列艦,就只存在於影視作品中,這確實非常的讓人遺憾。1、現代化戰列艦不過隨著電磁軌道炮的興起,戰列艦又再次受到了軍迷的高度關注,許多軍迷就表示,如果電磁軌道炮技術成熟了,完全可以重啟戰列艦,讓戰列艦重新回歸戰場。
  • 13萬噸超級戰列艦,傾盡整個歐洲都無法製造
    如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艦艇,為美國海軍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恐怖的11.2萬噸,但是早在「福特」級誕生前70年,德國就提出了更加瘋狂、噸位更大的超級戰列艦——H級戰列艦計劃。
  • 美媒:俄或在2019年建造「風暴」號核動力航母 排水量達10萬噸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很可能在2019年恢復建造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的能力。文章稱,俄羅斯目前有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而這艘航母是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的。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失去了這些造船廠,因此俄羅斯不得不在其境內重建航空母艦的工業基地。
  • 風暴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0萬噸,攜帶100架艦載機!
    因為蘇聯曾經也是一個航母大國,俄羅斯想恢復蘇聯的榮耀,必須要建造新型航空母艦。參考軍事網6月30日報導了一則消息,俄羅斯展出新航母設計方案,排水量6萬噸,號稱比女王級更強。在這則消息中,提到了俄羅斯的風暴23000型核動力航母,這是由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設計的新型航空母艦。
  • 二戰德國未完工的超級戰列艦,主炮530毫米,排水超福特級航母
    其中,H-39的滿載排水量為6.22萬噸,主炮為八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副炮為12門雙聯裝150毫米火炮,此外還有72門各式高射炮。 按照德國海軍的設想,H-39於1939年開工,1941年即可下水,然而由於德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的表現差強人意,加之蘇德戰爭中陸軍對資源的需求,最終迫使德國放棄了對H-39的資源投入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軍和空軍得到的資源無法和海軍相提並論,儘管日本是列強中工業實力最弱的,其有限的鋼產量對軍工來說顯得十分寶貴,但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海軍。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
  • 官方披露中國004航母關鍵信息:排水量達10萬噸,採用核動力推進
    近日,中國中船重工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立刻引起了軍迷的熱議。在文章裡中船重工對未來發展大綱作出了一定的公開,並且還表示中國軍用船舶發展技術已經成熟,除了新一代核潛艇以外,國產核動力航母等海軍裝備也出現在其發展名單中。而這裡所說的新型核動力航母應該就是國產004型航母,這也是中國官方首次確定和披露004型航母的關鍵信息。
  • 民用油輪排水量80萬噸,為何航母僅僅11萬噸?專家給出原因
    現代化海戰中,要說戰鬥力最強悍的武器裝備,很多人都能想到航母,航母是海上最大的移動綜合作戰平臺,其強大的戰鬥力不言而喻。說起航母就不得不說美國,美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而且都是大型航母,排水量在10萬噸到11萬噸之間,而其他國家的排水量遠遠沒有達到10萬噸這一門檻。
  • 中國將在何時擁有核動力航母?003航母服役後,004型或許上核動力
    就比如現在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其排水量高達11萬多噸,採用了電磁助飛裝置,能夠攜帶100架左右的各類型艦載機,其中有F-35C隱身艦載機,MQ-25「黃貂魚」無人機、E-2D艦載預警機等,其綜合作戰力在全世界航母當中絕對是龍頭老大。目前美國海軍當中擁有的航母全部都是核動力航母,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擁有核動力航母,也就是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
  • 最成熟的核動力航母設計方案出現,俄羅斯核動力航母真的來了嗎?
    8-9萬噸,艦體長度350米,艦體寬度41米,最大吃水12米。1143.7「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該航母是蘇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當時被稱之為重型載機巡洋艦,該艦在開工不久之後,蘇聯解體,該航母在船臺上被拆解。
  • 法國將建造下一代核動力航母
    新華社巴黎12月8日電 (記者 徐永春)法國總統馬克龍8日說,法國下一代航空母艦將採用核動力,2025年開始建造,2038年投入使用,以替代目前服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馬克龍當天前往法國中東部城市勒克勒佐,視察法國核電巨頭法馬通公司位於當地的一家工廠。
  • 新型核動力航母「風暴」號:俄羅斯難圓大國航母夢
    事實上,自從2005年開始,俄羅斯便開始籌劃發展新一代航母,不過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直到2013年,由克雷洛夫科學中心設計的雙艦島的『風暴』號航母模型才正式亮相。」軍事專家劉徵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俄羅斯軍事學院教授瓦季姆·科久林透露,「風暴」號總排水量10萬噸,吃水11米,艦上配員約4000人。設計為全空白甲板,沒有防空武器做保護,由整個艦隊護衛。
  •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目前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美海軍核動力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是英國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軍艦,滿載排水量約6.5萬噸,全艦長248米,寬73米,是一艘滑躍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 目前,全球擁有2艘航母以上的國家就是美國10艘滿載排水量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1艘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英國的2艘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級燃氣輪機動力航母,以及中國的2艘滿載排水量6萬噸級的001型和002型蒸汽輪機動力航母。
  • 俄開建世界功率最大核動力破冰船 排水量超過俄航母
    中新網莫斯科7月6日電 (記者 王修君)6日俄羅斯原子能集團核動力破冰船公司發布消息稱,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號於6日開始建造。消息稱,「俄羅斯號」系俄羅斯10510型領袖級破冰船。2020年4月俄羅斯原子能集團核動力破冰船公司與「星辰」號造船廠籤署了建造10510型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的合同。根據合同,該船將於2027年完工。綜合俄媒體消息,「俄羅斯」號船功率為120兆瓦,長209米,寬47.7米,航速22節,其排水量達到了6.97萬噸,超過了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 法國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母 銳評:在發展核工業上,法國不遺餘力
    資料圖: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主持人:據報導,法國計劃建造的這艘新航母長300米,滿載排水量是7.5萬噸,而法國現役的「戴高樂」號航母滿載排水量4萬多噸,新航母在體量上有了很大突破。除此之外,在您看來,法國這艘新航母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呢?
  • 比核航母還要大,這艘戰列艦滿載排水量47000噸,只可惜生不逢時
    法國人認為只要在地中海勝得了義大利,在大西洋壓得住德國就足夠了,再加上國內經濟衰退,軍費全被馬奇諾部長拿去修建一條大而無用的陸上防線,海軍發展自然被放緩。可是沒有想到,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的限制造出了德意志級戰列艦,而英國為了制衡歐洲大陸又倒向了德國,英德聯手的大耳光一下子打醒了法國,隨後才開始研製新型戰列艦,而此時歷史的車輪已經到達了1930年。
  • 二戰最好看的航母,直接擊沉德國最強軍艦,不是美國製造
    如今,只要說起航母,大家都會立馬想到美國。這麼多年來,美國一直都是軍事強國。一般的國家能夠擁有1艘航母已經十分厲害,而美國的現役航母高達11艘。不僅如此,這11艘核航母的排水量全部超過10萬噸,作戰能力自然不用多說。
  • 美國航母艦長一聲令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馬力全開,最大航速37節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海軍中作戰威力最強的常規武器裝備,其重要性顯然不言而喻。與潛伏在深海的戰略飛彈核潛艇相比,航母的威懾力顯然要大不少,尤其是在常規軍事衝突中,畢竟不可能只要一出現對峙局面就讓戰略核潛艇衝在前面,畢竟這是一款大國的核反擊裝備,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
  • 比俾斯麥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但是隨著獨裁者的上臺,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德國又重新開始製造戰列艦,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這是一艘超級戰列艦級別的龐然大物,能排進世界十大戰列艦前五的存在;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
  • 有一款滿載排水量超過福特級航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海軍的發展都十分注重戰列艦的應用,組成的編隊也常常以戰列艦這一"主力艦"為首。在二戰中航空兵的迅速發展使得戰列艦迅速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在退出歷史舞臺之前,由於科技和建造技術水平的提高,在戰列艦史上還出現過這些天馬行空的設計,是戰列艦最後的絕唱。